当你的国家内部的军事战略环节遭到严重破坏时,你利用其余部分所投入作战的军事力量也必须要足以确保能够战胜敌人或者至少不使得敌人再作进一步更为严重的破坏,否则即便是你其余部分占据的比例再大也是无济于事的。
当抽水环节与蓄水环节都遭到破坏时,你所能使用的水量就变成了有限的和不可补充的,甚至于如果蓄水环节被破坏得很严重,那么即使你不使用这仅余的有限的水量而剩余的水量仍然会被消耗掉。拿破仑1798年远征埃及行动的失败,就是因为他的军队补给被地中海英国海军舰队切断,而他在埃及的有限的军事力量也因此变得难以维继,即便他不使用这有限的军事力量,而由于补给的缺乏其战斗力也依然会下降,伤亡人员得不到及时治疗、人员和弹药得不到补充,结果拿破仑抛弃了他的军队冒险独自回到法国。这个例子也足以说明在战力有限的情形下,即便是像拿破仑这样伟大的军事统帅也难以充分发挥其才能以取得更大的战术效果。
与刘邦早就觊觎关中地区并想要凭借此地称王称霸的做法不同,项羽在进入关中地区之后他本来是完全有能力占有整个关中地区并以此作为其称王天下的稳固的根据地的,但是他却断然拒绝了其下属进献的建都关中的建议并因此而烹杀了提建议的人。随后,项羽率军回到楚军的政治中心彭城,彭城除了在战争过程中因为其地理位置而成为起义军的政治中心之外,其周边大多是平缓地带而并无险阻可以据守,这使得彭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极易受到攻击。当项羽带着他的主力军队东征齐国时,刚刚占据关中地区的刘邦便迫不及待地率军攻入彭城,这一事件也可以反映出项羽以彭城为中心的后方根据地是多么地不稳固和易被攻击。但是,当刘邦占据彭城之后尽管他掌握着占据绝对优势的军队,而他依然无法抵挡住项羽少量军队的回击,除了因为他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项羽的军队勇猛彪悍之外,还在于刘邦遭遇了与项羽同等的困境即彭城周围没有可以凭借来防守的险阻地带。相比较而言,刘邦所占据的关中地区地势险要、能够从中汲取的战力也十分充足,当初秦王国就是凭借着关中地区而最终消灭了东方的各诸侯国而一统天下的,项羽的军队终整个楚汉战争的始终都没能踏入关中一步即可以说明刘帮在关中的根据地有多么地稳固。由于占据了关中这块稳固的根据地,所以刘邦在一次次的失败过后总是能够及时地从关中得到粮饷和军力补充,而项羽的军队尽管在初期十分强大,但是由于其以彭城为中心的根据地太不稳固、总是受到周边敌对势力的骚扰因而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足够的战力补充,结果便呈现出了一种滑稽的局面:刘邦的军队总是打败仗却也总是能够在败仗之后重新振作、越战越勇,项羽的军队总是打胜仗却总是在胜仗之后变得更加疲惫、以致于最终变弱小了。
当然,刘邦最终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也并非完全归结于其占有了关中这块根据地的缘故,如果他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与谋略来充分发挥关中地区的战力,而他同样会遭受失败,由他亲手所灭亡的秦王子婴虽然占据着关中地区而就是因为其自身缺乏足够的能力和谋略来充分发挥关中地区的战力因而才最终国破家亡的。
18世纪后半期法国的战术理论家吉伯特在其《战术概论》中将战术即今天我们所称的战略的涵义扩展指整个军事学科,在他看来,涵义得到扩展后的战术-战略包含有两个部分“一是军队的征募和训练,二是指挥艺术,即当时的人们所说的战术。”由此可见,在吉伯特的思维模式中,战略同样包含了三个环节,军队的征募代表着军事力量的产生、军事的训练代表着军事力量的维持,指挥艺术即战术则代表着军事力量的使用方法。然而,吉伯特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普遍流行的偏重军事指挥艺术之见习的影响而将军队的征募与训练这两个环节合为一个环节,而使得军队的指挥艺术这一环节占据了十分之一的比重。
战略基础、战略力量与战略行动。战略基础是指一个构成一个国家所有战略活动的物质条件,包括人口、土地、资源等一切有形的可以为国家所直接掌握和拿来使用的东西;战略力量则是指一个国家在其物质构成条件基础上所产生的力量;战略行动是指这个国家在使用其战略力量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行动模式。战略的应用,也就立足于一个国家对其战略基础、战略力量与战略行动这三个环节的综合应用之中。
战略对于这三个方面的评定过程是,战略基础是否雄厚、战略力量是否强盛和战略行动是否有效。战略基础雄厚、战略力量强盛、战略行动有效则是战略活动所要追求的三种最基本的状态。
一个瘦小的中国武师A能够击败一个强壮的美国拳王B,就是战略运用得当的原因。以两人的体态来比较,A瘦小,B强壮,A处于劣势;在力量方面,显然A的力量要小于B的力量,A仍然处于劣势,但是,最终的结果之所以是瘦小的A战胜了强壮的B,最关键在于A对于战术的巧妙运用,由于这种巧妙的战术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A在体态、力量方面的不足,因而使其能够取得战略上的成功。在这其中,需要明确区分,也往往是最容易混淆的是,A赢的关键是对于战术的运用与战胜是战略运用得当显然并不是一回事,前者只是从属于后者的一个直接起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