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实力作战《韩非子?五蠹第四十九》
“所谓的合纵,即是要联合众多弱小的国家来攻打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所谓的连横,则是要侍奉一个强国来攻打其他弱小的国家。但是,无论合纵还是连横都并不是能够使国家得以保全的有效办法。现在那些信奉连横之策的人都说“如果不侍奉大国,一旦遭遇敌国进攻而国家就必定危险了。”侍奉大国未必会收到实际利益,但是却要首先向大国献出地图割让土地、并奉上国家的印玺,然后才能换来大国的军事援助。向大国献出地图割让土地而国家的版图就会日渐缩小,奉上国家的印玺而国君的名望就会变得很卑微,国君的名望卑微了而朝廷就必定会陷入混乱局面。由此看来,侍奉大国以进行连横之策,并不能收到什么实际利益,但是却必定会使国家丧失土地和内政陷入混乱。现在那些信奉合纵之策的人都说“不去救援小国却去攻伐大国,这样做必定会失去天下各国的信任的,失掉了天下各国的信任的而国家必定会陷入危险,国家危险了而国君必定会变得卑微了。”救援小国未必能够使国家收到实际利益,但是却要起兵去与大国为敌。救援小国未必能够使其保全,而为此去进攻大国也未必不会发生失误,一旦发生失误而本国就必定要被强国所控制了。在此种情势下,出兵进攻而军队就会遭遇失败,撤退防守而城池就会被敌国攻下。救援小国实施合纵之策,并没有收到什么实际利益,但是却招致国家危亡和军事失利。因此说侍奉强国,那些连横之人就会凭借外国的势力在本国境内获取高官厚禄;救援小国,而那些合纵之人就凭借在国内的势力来向外谋求厚利。这样国家还没有收到实际利益,而那些臣子们的土地和俸禄却已经厚重到了极点;国君变得卑微起来,而他的臣子们却日益尊崇;国家的疆域日益被缩小,而他们私家却越来越富有。那些人进行合纵连横,事情做成了,就会被赐予高官厚禄从而位高权重;即使事情失败了,却仍然可以凭借已经获取的大量财富隐退。国君如果听任这些谋臣策士到处游说,事情还没有做成功而他们就已经获利了高官厚禄从而位高权重;事情即使失败了也仍然不会受到诛连,那么那些想要游说的人还有谁不会抱着侥幸的心态去到处进行游说呢?所以说之所以会有国破家亡的君主,那正是因为他们听信了那些纵横家们的夸夸之谈。这到底是出于什么缘故呢?这还是因为作君主的分不清楚公私之利,不考察游说之人的言论是否正确,即使事情失败了也并不对当事者进行严厉惩罚呀。现在那些纵横家们都说“进行外交游说,最大的收益是使国家称王称霸,最小的收益也足以确保国家安定。”所谓的称王称霸,就是指能够去攻打其他的国家;所谓的国家安定,则是指确保本国不受侵犯。国家强大,就能够去攻打其他国家;国家治理好了,就可以确保不受侵犯。使国家强大并不能通过进行外交活动来实现,而是应该在国内进行有效的治理。现在的一些诸侯国在国内并不推选法治,却对在国外从事各种外交活动甚为热心,这些都不是能够使国家走向强大的办法。
民间的谚语都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却是在说拥有的物资条件越多而做起事来就越容易取得功效。因此只要国家安稳强大而谋略就可以凭借此而很容易得到实施,反之假如国家混乱弱小而任何计策就都难以实行。所以那些被秦国所采用的谋略,即使改变了十次也极少会陷入失败的;而那些被燕国所采用的谋略,即使只改变一次也仍然难以成功。这并不是说秦国的人就一定具有很高的智慧,或者说燕国的人就必定很愚钝,恰恰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治理状况与实力大小有所不同呀。所以西周背离秦国去参加诸侯国的合纵,但是只进行了一年时间就被秦国吞并了;卫国背离魏国来参加连横,结果只有半年时间就被灭亡了。这就是说西周灭国于合纵之策,而卫国亡国于连横之策。假如西周和卫国暂时放弃合纵和连横之策,而是在国内严加治理、明确法度禁令、坚守赏罚之制,尽力开发已有的土地以便积累起众多的物资,使其各自的民众拼死作战坚持城池,这样其他诸侯国即使能够占据他们的城池而其所获利的实际利益也是极少的,因为进攻这样的国家就必定会伤亡惨重,所以即使是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大国也不敢将其大军停驻在这样坚固的城池之下,而强大的敌人也就会仔细慎重地考虑进攻的害处,这才是使国家免于灭亡的有效办法呀。舍弃掉必定不会使国家灭亡的办法却采取必定会使国家灭亡的办法,这就是治国者的罪过。”
在韩非看来,应当以实际所收到的效果来衡量合纵连横之策,而当时的纵横家们却难以做到这些,这是因为他们根本脱离了国家实力这一后盾而片面夸大和依靠空洞的谋略说教。进行外交活动,必定要以国家实力作为后盾,离开了国家实力而外交活动就只能是徒劳无功。
总体表现为谋略无法治国
战国时时候的卫国国君对以兵法谋略进献他的人说:我们卫国是弱小的国家,却在大国的夹缝之中求生存,对于强大的国家我们顺从它,对于较弱的国家我们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国家平安的方法,如果依靠兵法权谋来治国,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如此不思进取,只求在大国的夹缝之中寻求生机,要想讨好一个大国就必然会得罪另一个大国,前者会使卫国丧失独立地位而后者却总是以此为借口侵夺卫国的土地,卫国的土地本就十分有限而不断被侵蚀,所以卫国国君的爵位由公降为候、再降为君,卫国的土地一而再再而三地缩小、只剩下了濮阳一城,而在魏国人的威逼下甚至连最后的一城也丢失了,卫国终于名存实亡,卫国国君容留着君主的名号坐等着被一统天下的秦国人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