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大将是一个有强烈奉献精神的人,先帝不幸驾崩,让他忽然就觉得在这个世上活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纵然还有许许多多的事务需要他去料理,就比如未来的军事发展方向,学习院的各种事物,对英国皇族的外交政策等。这些事再怎么重要也难以遏制他内心的苦痛,他还是决定殉死以求解脱。大将殉身的消息一经传开,他生前的各种事迹和思想也随之公之于世,轰动全国。只是抛弃生命的做法并不伟大,伟大的是他六十多年来所做的一切,他的事迹是伟大的,他的人格是值得世人永远赞颂的。
现在社会上的年轻人都有一个通病,他们只看一个人最后是多么的光辉荣耀,却常常会忽略他们成功背后的辛劳和汗水。
只能看得到表面,却往往无视内在的东西,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们对于乃木大将同样也是这样,很多人只是感叹他那壮烈的一死,却有很多人不知道他殉死的目的,以及他生前光辉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品质。
德川家康的贡献
东照公(德川家康)之所以得到世人的敬仰,是由于他在神道、佛教和儒教以及各个领域所做的贡献。他做过很多的调查,希望能借助这些摸索出成功之道以谋求国家的兴盛和繁荣。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这点,历史学家们有不少好评。他在文学和政治领域所做的贡献,一直以来都是我深为敬佩的。在佛教上,他一开始让一个叫楚舜的人负责,由于那个人造诣不高,所以东照公不太器重他。后来是由一个叫南光坊天海的主持的。在儒学方面,他首先聘任了藤原惺窝,随后又聘用了他的弟子林道春。而且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就,后人尊称他为官方儒学者,并且确立了一个新的流派。东照公对儒教非常重视,并且大力推崇。
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历史书上常常介绍他熟读《论语》和《中庸》
的事迹。并且还有一篇杂有平假名写的《神君遗训》的文章,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其中的一句话:“人的一生,犹如负重担而行远道,切不可操之过急。这是出自东照公的遗训里的,这也是他熟读论语的证据。《论语·泰伯》里面曾子说了一句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里用东照公的话来讲就是:“人的一生犹负重担而行远道”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也差不多。在他的遗训结尾还说“不及胜于过”,这句也是出自孔子的话“过犹不及”,他在这里强调而为“胜”。以上的这些,都是东照公引用《论语》的例证。
在道德方面他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元龟,天正年间,日本内乱不断,民不聊生。当时人们对文学兴趣已经荡然无存,更别提什么仁义道德了。然而东照公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着手于文学的振兴,他决定采用朱子的儒学。
经学一派可以说是百家争鸣,而林家却能彻头彻尾地把儒学发扬光大,东照公的用心良苦实在是令我敬佩不已。
他不仅仅是只注重仁义道德主义和文学的发展。更加令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佛教方面的杰出贡献。他最初皈依了广三河的大树寺,并且和这里的僧侣们结下了深厚的交情,但是大树寺是属于净土宗的。
再后来,他招用了一位芝增上寺的主持。到后来,他有转移到骏河之后,又任用了金地院的崇传、承兑等人。再到后来,他才接受开辟东睿山的南光坊天海的指导。不得不说的是,这个天海实在是僧侣里面的英雄人物。说是英雄或许有些过分夸张,怎么说他也是僧侣中数一数二的杰出人物。他是一个精力非常好的人,足足活了126岁。比大隈侯预想的还要多出一岁。东照公非常信奉天海禅师,经常向他讨教佛法。
最近我读了南光坊天海的传记,书里面也有提到,东照公在骏河的时候曾多次和天海禅师交流佛法,那些数不尽的年头里到底有多少次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是据天海禅师的记载,在某一年的三个多月里,竟然有六七十次之多。即便在他卸任以后,身在江户也时常和天海禅师有书信往来,迁到东京以后也是这样。
他不像平常人一样,在茶余饭后打发无聊才做这些事,而是一有空余时间就回去聆听佛法。在《德川实记》中虽然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但是很多地方都讲到了他向南光坊天海咨询的事。
反驳修养无用论在谈论修养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受过一个人的攻击。他的观点大体上可分为两点:其一是,修养会磨灭人的天性,所以不值得提倡;其二是,他认为修养会束缚人,让人变得卑屈。对于他说的这两点,我也要阐述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第一,说修养会磨灭人的天性,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对。这是混淆了修养与修饰的区别,所谓的修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身养性,这里面有锻炼、研究、克己和忍耐的因素。主要强调的是人要通过努力逐渐让自己达到圣人和君子的境界。为此,我要特别声明一下,修养并不是改变人的天性。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充分的修养,那么,假以时日,他的品行和人格就会日趋完美,逐渐接近圣人的标准。如果认为修养会把人的天性磨灭,那么,也就是否认了圣人的存在。
如果说因为修养使人变得卑曲的话,那样的君子也不就不能称之为君子,应该说是伪君子。这是一种错误的修养。人的天性是善良的,而我们的七情六欲往往会左右我们的心,就算是圣人也要对自己有所控制,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修养来克制自己。所以,我认为,说修养会束缚自己,让人变得卑曲这种言论纯属谬论。
修养使人卑屈,是不注重礼节和忽视了虔诚的人的狭隘说法。我们常说的孝悌忠信、仁义道德都属于修养范畴,绝不是一般的愚昧卑屈所能达到的。《大学》中所说的“致知格物”,还有王阳明的“致良知”,也都是说的修养。修养并不是塑造泥偶一样,相反,他是结合自己的性情,加以灵性在为人处事中积累而成的。真正达到有修养的时候,就能分辨善恶是非,做到正确地取舍。
这样断章取义地说话,是对修养最大的误解。修养在生活中具有非常广泛的意义,可以说是在精神、智慧、知识、身体,以及言行上最大限度地磨炼自身。无论你是青年还是老年,只要坚持不懈地修身养性,终有一天会达到圣人的境界。
以上就是我针对修养无用论的反驳。我由衷地希望广大青年朋友们能吸收这个理念,努力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格养成法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我觉得最切实,最需要的是高尚人格的培养。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道德观念非常好。后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国民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以至于今天道德局面的混乱不堪。
现在的年轻人把儒学视为陈旧的东西,一味地追求时尚和潮流,排斥甚至抵制这些东西。那个时候,基督教义还没有成为一般的道德法律,在明治时代也没有真正确定道德规范,所以那个时候,日本人民的思想处于动荡之中。国民精神无所寄托,民不聊生。
现在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注重人格的修养了,这样的局面非常令人担忧。各大世界强国都信奉宗教,并且有相关的道德律;唯独我们大日本国却还是处在思想混沌的时代,难道就没有人感到羞愧吗?大家再来看看现在的社会现象,人们都纷纷偏向于极端主义,为了金钱,什么都愿意做。人人都这样,还谈什么国家富强,追求个人富强倒是真的,这个想法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当然,致富并不是坏事,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我认为,以“箪食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为生活准则最好。
孔子曾经说过: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这句话说的是追求功名富贵并不是坏事,并且是重要之举,理应受到支持。如果说人人都只顾着自己富裕,把国家的兴盛与繁荣抛诸脑后,一味只顾自己的话,那就值得大家好好想想了。现在的人看待金钱,已经形成了这种风气。换句话说,这是现在人,人格修养欠佳的表现。如果一个国家有了明确的道德底线,所有的国民都对它保持着信仰,那么,也就能扶正社会风气,在潜移默化中让国民形成一种人格。
这也是我为什么苦口婆心地规劝年轻人们,要注重人格修养的原因。年轻人有活力,冲劲大,并且非常有上进心。所以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威武不能屈的人,要在谋求自身富足的同时,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年轻人极容易受到蛊惑,所以更要把持住,坚持自我。
人有各式各样的,有人信奉佛教,也有人是基督教徒,信仰不同的人比比皆是。针对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人格修养。
从我年轻时候起,我就立志要把儒教发扬光大。尊孔子为我一生的参照。所以我认为,具备忠义孝悌的人才是最具有权威人格的,只有这才是人格的最高修养。因为作为一个人来讲,最基本的也是这几个方面,忠义孝悌是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不可或缺的,同时是为人处世中最基本的道义。
同时,智能的开发也要建立在这四点上,如果不是,也就不能称之为健全的人格。如果智能开发不够充分,也就不能很好地做到明辨是非,在日常的为人处世上也就难以发挥效力,因此也不算圆满地达到“忠孝悌义”。
在为人处事方面,做到讲求原则,尽量避免犯错,这样的人生才能圆满。关于人生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也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说法;有人理解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有人认为是不停地积累财富,取得足以令人仰望的地位。我向来是对这两种观点不赞同的,我认为如果不以有高尚人格为前提,取得不义之财或是通过不折手段取得的地位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商业无国界
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旧金山的学童事件导致日美关系的逐渐恶化,日美间的外交出现了疏远的倾向。这是美国单方面的态度,他们开始厌恶日本人,逐渐疏远日本。出现这个问题是由来已久的积怨所致。
在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旧金山的金门公园还发生过“日本人不准游泳”的事件,在这之后事件愈演愈烈,逐渐发展成为外交关系的濒临破裂。对于美国,我向来是有种特殊感情的。作为实业界的一员,我对日本的整个实业的命运感到非常担忧,尤其是外交方面更加令我感到十分忧虑。这个事件之后,一些居住在旧金山的日本人就建立了一个叫在美日本人会的组织,由手岛谨尔氏担任会长。他特意派渡道金藏这个人回到日本,请求我能帮助他们在国内争取到人民的支持。同时我们也大力配合他们,希望他们在美的各位能取得成绩。
我就这个事,向渡道金藏讲述了明治三十五年在金门公园目睹的事件。并且嘱咐他一定要向会长和会员们反映这个事,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不是小事,万不可掉以轻心。那一年是明治四十一年。
同年秋天,由在美日本人会举办了一个活动。邀请了美国太平洋沿岸各大商会的议员来日本旅游,这个活动是我们提议发起的。这次的盛会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谊,消除了长久以来的误会。这次来旅游的有旧金山的F·W·杜鲁门,西雅图的J·D·罗曼,波特兰的O·M·克莱克以及其他的议员。在各种各样的聚会中,我们就日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且真诚地表达出对双边关系的重视与良好希望。
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对移居到美国的日本人在美国存在的种种陋习进行了批评,并指出这是两国需要努力沟通,及早解决的问题。
如果在美国,依然存在着种族偏见与歧视的话,这就是美国的问题了。也就是说,这是对美国主张的人人平等原则的践踏,是美国的错。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我的观点表示极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