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共和国没有开闸
23790400000067

第67章 8·16之夜十:不应遗忘的分洪区南线

当前沙市水位:45.08米,超分洪争取水位;趋势:涨

人口爆炸的黄山头——《南方周末》亲历南线惊险周末——“大海”再一次敞开“胸怀”人口爆炸的黄山头

荆江分洪区漫长的8·16之夜里,我们的目光该要扫视一下分洪区南端的黄山、黄山头镇和分洪区节制闸——南闸了。可惜当时媒体的目光几乎全都集中在北线,这里似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其实今夜南线也有动作、也有故事,因为它是分洪区的一个整体。

位于湘鄂边界的这座黄山,山脚下有两个黄山头镇,一个属湖北公安县,一个属湖南安乡县。两个黄山头镇以一条从山下流下来的小小沟为界,人站在这条界沟上,就是所谓“一脚踏两省”。五十年代修建荆江分洪工程时,这里一举修成了南线大堤、荆江分洪节制闸(俗称南闸)、荆江分洪纪念亭,这使小山小镇增添了几道恢弘的人文景观;加上近年改革开放之风又吹旺了山上的寺庙香火,小山小镇上常常游人、香客如织,渐渐成为湘鄂边一处旅游景点。

而在98·8的风风雨雨中,这个小镇因地势高一下子成了湘鄂边一个安全岛,发生了一次来势凶猛的人口大爆炸。先是湖南那边的安乡县安造大垸溃决,安乡黄山头镇的大部分村庄被洪水吞没,成千上万的灾民涌入安乡黄山头镇。接着湖北这边的公安县分洪区开始分洪转移,又有成千上万的移民涌入公安黄山头镇。紧接着由于孟溪大垸溃口,不少灾民也往这里聚集。于是湘鄂两个黄山头被这猛增的人流挤得快爆裂了。在以后的一些日子里,湖南那边安造垸的洪水还没有退去,安乡县城还在进行声势浩大的保卫战;湖北这边开闸分洪也迟迟没有实施,两个黄山头的灾民、移民都滞留下来。

当惊心动魄的8·16之夜到来时,这南北两个黄山头也掠过了一阵惊惧。湖南那边的黄山头,一忽儿开来了一群黑压压的部队,有人说是一个师,有人说是两个师,反正不下几千人马。这支部队到达后驻扎在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营房里整装待命,一旦湖北分洪后,他们就开上南线大堤担任防守任务。这南线大堤是在荆江分洪区南端特别加筑的一段围堤,它的背后就是安乡县的沃野和洞庭湖平原,因此被视为洞庭湖的屏障。分洪区分洪后,这道处于分洪区最下游的大堤要承受巨大的洪水压力。它一旦溃口,54亿立方米的洪水就要压向湖南。所以这条在湖北境内的大堤,分洪后则由湖南派重兵把守。

现在,防守南线大堤部队的到达,不仅又给已经拥挤的湖南黄山头再增了压力,更给人们带来了分洪在即的紧张气氛。

这时的湖北这边,正是分洪区进行“拉网”搜索之时,紧张气氛比湖南那边更重。

不少被“拉网”出来的分洪区移民,就近上了南线大堤栖身。不少原先栖身在镇内的移民因不堪镇内的拥挤,也向大堤上移动。6日晚上转移后,本来已有不少移民在大堤上搭棚而居,今夜又猛增了大批移民,大堤上也开始拥挤了。有人大略估计了一下:这夜聚集在大堤上的人员有9000之多。

在北闸紧锣密鼓即将开闸放水的今夜,南闸也奉命作好了准备。横跨在虎渡河上的南闸虽没有横亘在太平口旷野上的北闸规模大,但它在这湘鄂边也算一座巍巍大闸了。它有32孔闸门,全长336米。它的闸西头也有一个南闸管理所,闸西头的山坡上也有一座荆江分洪纪念碑亭。现在,它闸身上齐明的灯火也把它变成了一条灯龙。不过它没有今夜的北闸那样恢弘,它是横跨在虎渡河上,灯光与波光混为一体,加上夜空中雨雾的笼罩和身旁山影的衬托,灯光显得有些昏沉,甚至有些似乎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今夜的南管所已紧急行动起来。南所所属的南闸派出所的干警,奉命登上大闸两头的桥头堡,封锁了闸上的交通。南闸自从修成后,闸面就成了虎渡河两岸的一条通道,也算分洪区的一条转移通道,8·6大转移时一批移民就是从闸上走出分洪区的。今夜闸两头封锁后,人员车辆也像分洪区其它路口一样只准出不准进了。

南管所的闸门养护人员通通上了闸,闸门启闭人员开始在值班室集中待命。好在这里和北闸比起来没有防淤堤要爆破,不需要工兵及民兵。又由于没有爆炸冲击波对闸门机电启闭系统的破坏,也就不需要预备人工启闸队。1954年分洪区首次分洪时,南闸和北闸一样也是用人工绞盘启闭闸门,现在也早已改为机电启闭。南闸的启闭没有北闸那样紧迫,所以这里的机电启闭人员只有几十人,分4个班,都是南管所的职工,没有从社会上抽调人员。

当北闸的机械和人工两个启闸队在静静地等待着防淤堤上的闪光,等待着开闸分洪的命令时,南闸的这4个班的启闸人员也在等待着北闸开闸的消息,等待着启闸节制南泄洪水的命令。

《南方周末》亲历南线惊险周末

尽管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一窝蜂,但另辟蹊径者也总有人在。8·16之夜当几乎所有的新闻视点集中北闸,南闸几乎被遗忘的时候,就有三位记者没有随大流往北,而是反其道偏偏往南。他们是广州记者赵世光一行,来自赫赫有名的《南方周末》。今夜《南方周末》的记者行动,就有其独到之处。

三位记者从县城斗湖堤出发,换乘了几趟部队搜索队的便车,一步步向南,最后到达南线大堤靠近藕池镇的北段。这时是晚上9点多钟,大堤上到处都是简陋的临时棚居,黑压压的望不见头尾。堤上没有电灯,只有烛光在一些无门无窗的棚子里忽闪。但到处都有收音机的声音,几乎所有的收音机里都在播送那个《特别公告》:“接上级通知:

今晚准备分洪……”

记者沿着大堤由北向南朝着南闸方向行进,不时的走进某个棚子向移民们了解一些情况。在一个单门独户的没有烛光也没有任何声音的棚子里,一位静坐的妇女竟然还不知今晚准备分洪的消息,听记者讲后大吃一惊,说是她家里的人今晚回家过夜去了。记者安慰妇女不要着急,告诉她搜索队已经进村了。

接近午夜时,大堤上又不知从什么地方拥来了一群群躲水的移民,记者估计北闸就要开闸了,决定加快步伐赶到南闸去采访。一打听离南闸还有上10公里,他们受移民的指引下了堤坡抄近路继续往前赶。这时分洪区内“拉网”搜索已渐近尾声,黑灯瞎火之际三人鬼使神差摸错了方向,一直向前走了近两个小时还望不见黄山头和南闸的灯光。

两个小时中他们没有碰到一个人影,沿路上的房舍里,家家户户都黑洞洞的,敲门叫门也无人应声。

三个家伙越走越感到疑惑起来,停住步掏出随身携带的地图,用手电照着辨认了半天,发觉他们原来是走在一条穿越分洪区腹地返回公安县城去的公路上,已经在这条公路上走了至少10公里了。三个家伙于是大惊失色,看看表又快到开闸的时间了,急得在这死一般沉寂的分洪区深处团团转。这时夜空中落起了雨点,旷野上刮起了阵风,风声雨声更增加了一种恐怖。

正在他们走投无路之际,公路上终于来了一辆汽车,他们马上站在路当中招手示意,原来这是最后一辆撤离分洪区的部队搜索车,车上满载着搜索出来的群众。巧的是这竟是他们刚才搭乘过的一辆车,司机认出了这三位“广广”,不解地问道:你们不是去南闸的记者吗?怎么搞了半天还在这半路上?三位“广广”苦笑着只好如实相告,引得一车的群众唏嘘不已。

有意思的是8·16恰好是个周末,《南方周末》三位记者在分洪区南线亲历的这个惊险之夜恰好是个周末之夜。这个惊险的周末之夜证明分洪区南端的这块土地,在8·16之夜并没有成为被媒体遗忘的角落,毕竟有记者把目光和脚步,投向了这里。

“大海”再一次敞开“胸怀”其实8·16之夜的分洪区南线,还发生过一件惊动友邻石首的大事,可惜当时《南方周末》的三位记者已走下南线大堤,迷失在分洪区内的沉沉暗夜里,以至一篇好新闻未能见诸报端。

此时,石首市委书记易法新正在调关矶险段的夜雨下,用手机刚刚接听了荆州市委书记刘克毅从荆州亲自打来的电话,知道了中央坚持严防死守、同时继续作好分洪准备的精神;并领受了干部连夜全部上堤,把应急民兵突击队连夜全部拉上堤的命令。他早预感到今夜是个关键之夜,所以早就督战在石首江段最险恶之处。现在一接到上级命令,当即就在调关夜雨中用手机向石首市防指本部进行了传达,并口授了调集和摆放民兵突击队的部署。

石首市委书记打完这个调兵遣将的电话,然后爬上用编织袋垒成的子堤,前两天朱基总理曾视察过这个地方。自从那天总理站在这高高的编织袋上,向在场的军民说过“同志们,不能溃口啊”,军民严防死守的士气多日来经久不衰。今晚部队已全部上堤,蒙蒙夜雨下战士们又开始了新一轮加筑子堤的战斗,肩扛编织袋的身影在雨雾中不断涌动。大堤那头,又有一支闪着灯光的车队轰轰而来,定是部队又在增兵。部队行动在前了,地方怎能落后?市委书记于是又掏出手机,要给石首市防指再打个电话。

但他的手机先叫了起来,这次是荆州市市长王平从公安打来的。市长的声音很急促,说是公安发生了紧急情况,分洪区南线大堤上忽然聚集了两万移民,如果一旦开闸分洪,这将十分危险,问石首能不能再帮公安一把,解决这燃眉之急?他心里猛地顿了一下,但嘴里却很快回答了两个字:可以。对方一听马上高兴地说那真要感谢你呀易书记,并说马上以荆州市分洪前指的名义向石首下达正式命令。

原来《南方周末》三位记者走下南线大堤时见到了的人群聚集现象,到午夜发展成高潮。人们纷纷传说北闸已开闸了,分洪区南部边沿的回流人员纷纷往南线大堤上拥。

南线大堤上涌动的人流首先惊动了湖南湖北两个黄山头镇的领导。湖北这边担心一旦分洪这么多移民被困在堤上怎能保证安全?湖南那边担心的是分洪后几千守堤部队怎能在挤满移民的堤上施展得开?于是这个紧急情况迅速反映到湖北省和荆州市两级分洪前指。

湖北省分洪前指当即给荆州市分洪前指下达了转移令。荆州市分洪前指指挥长王平问公安县委书记黄建宏,黄山头能不能容纳这两万移民?公安县委书记回答说黄山头已挤得再不能挤了。商量的结果是就近向石首求援。荆州市分洪前指知道石首已经不堪重负,10天前前指下达接受分洪区移民的第一号令时,石首分配的人数是最多的,加之本身又有数万破口行洪区的灾民,而且防汛的险段又最多。但接纳分洪区移民,驰援分洪区围堤,石首处处不折不扣,被媒体誉为“大海般的胸怀”。今夜,作为顶头上司的荆州市长,实在不愿再强行给石首增添负担了,所以还是电话先征求一下意见后再定,不想石首的书记竟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

荆州市分洪前指的正式命令从公安发往石首市防指的时候,石首市委书记早站在调关矶头调兵遣将了。他征求了几位正在调关坐镇的市领导的意见,决定抽调一位副市长、市武装部部长和市政府办公室一位副主任组成一个班子,全权负责完成这个突击任务。

他仍然站在这调关矶的夜雨下,再次向石首市防指本部作了部署,并给几位临时抽调的同志一一打了电话,交代说公安与石首一衣带水,是生死之交,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刻,石首一定要显示自己的胸怀。

午夜过后,石首市委书记又冒雨出现在距调关30多公里的公石交界的南口大桥。10天前的8·6之夜,分洪区南部的部分移民就是从这里被迎进了石首,今夜石首再次在这里向分洪区敞开了怀抱。雨雾下,市委书记亲见滚滚的车队正隆隆地驶过桥去;又见从公安那边返回的车辆,满载着移民驶过桥来。当市委书记看到几辆敞篷卡车上的移民个个在夜雨下淋得透湿时,不禁暗暗心疼;但又放了心:毕竟移民进入石首就安全了。

不过在下夜继续转移南线大堤移民的行动中,公安、石首又接到一个暂停转移南线大堤移民的命令。这是荆州市分洪前指接到温家宝副总理在荆州宾馆召见省领导谈话的记录稿传真件后,立即作出的一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