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个年头,你快乐了吗:幸福一生的24堂快乐课
23779200000010

第10章 放手——放下能减少烦恼(2)

有一个美国商人到非洲去观光旅游,在乡下的一个村庄里看到一位老太太正在树下悠哉地手工编织草帽。他发现草帽编织的如此精致,带到美国市场上,一定会有很大商机。问之价格,老太太回答说:“5元钱一顶。”商人问她:“一天能编织几顶?”老太太回答说:“10顶。”商人又说:“我一次要你5000顶,你每顶要多少钱?”老太太说:“50元一顶。”商人纳闷地问:“怎么要你越多反而越贵呢?”老太太平静地回答说:“你要的数额这么大,为完成这些数量,我必须起早贪黑,不得正常休息。从此以后,也把我编织草帽的快乐生活给打乱了。”

其实老太太对草帽加倍加价的真正目的,不是想借机多发财,而是一种拒绝。从老太太的行为所揭示的道理是:人创造财富的目的是为了享受生活。反之,被贪事所累或被贪钱所累,生活的真正快乐又在哪里?因此,不要把财富看得太重,它会压垮你。

从前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樵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眼下,人们成天名利缠身,何有快乐?成天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从何而言?成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快乐又在哪里?成天小肚鸡肠,心胸如豆,无法开豁,快乐又何处去寻?

4.放下名利,减少烦恼

名利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但我们不能正确对待它,只会给我们带来烦恼。

1844年,美国医生威尔斯见到有人吸了笑气猛地跌倒在地上竟毫无知觉,感到十分惊奇。第二天他就吸入笑气让别人给他拔牙,结果很成功。经过多次试验,1845年1月,威尔斯在波士顿一家医院里公开表演无痛麻醉拔牙手术。但是由于麻醉不足,病人大喊疼痛。

表演失败了,威尔斯被指责为骗子,并被赶出了医院。但是,了解他全部试验过程的青年助手莫顿仍然对麻醉的可能性深信不疑。他便向化学博士杰克逊请教,杰克逊建议他用乙醚试一试。莫顿受到启发,结果大获成功。消息很快传遍了世界各地。从此,乙醚成了各个医院手术室里不可缺少的药品。

不久,美国国会决定拨出10万美元,奖励这一轰动世界的发明。然而,巨额奖金和显赫的声誉马上在三个发明人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三个人都向法院提出了诉讼,声称自己才是麻醉剂的发明人,应得此专项奖。官司多年未了,彼此都烦恼不堪。最后,莫顿因狂怒跌倒而死;杰克逊成了至死未愈的精神病人;威尔斯精神崩溃后在纽约自尽。

一个人肉体上的痛苦,可用麻醉剂消除,而由名利、贪婪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只能用爱心和智慧来消除。《道德经》所言:“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在老子看来,人的最高追求应该是健康长寿,而不是对名利财物的疯狂占有,过分地追求名利地位和财富只会消耗大量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分地耗费精力对生命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对财富和名利的追求不知满足就是错了,贪欲是一切祸患产生的根源,所以做到适可而止,对我们的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如何看待人生追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名利不能和生命相比,财富也不能和生命相比。老子认为:人应该尊重和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待名利和财富要淡然处之,不可无限制地追求,要知足常乐,不可贪婪成性。老子所提倡的重生贵己的观点,并不是贪生怕死,这是建立在尊重自己生命的基础上的生,而不是苟且偷生。老子告诫人们,不要贪慕虚华、美名,而要珍惜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不可自贱自轻。

“甚爱”就是过度地贪爱虚名和地位,其结果必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付出很大的代价。“多藏”就是对财物的过度追求,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得到财物和失去人格与自由比起来,实在是得不偿失。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句话是老子处世观的精华和最确切的表达。哲学上有“矛盾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一旦超过这一限度,就势必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知足是明智的,知足就会少一些耻辱;知道适可而止也是有大智慧的表现,只有知道停止才能长盛不衰。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做人处世的座右铭。人一旦过度执着于权势地位,就会磨损生命。

疏广、疏受父子,在西汉昭帝时,先后受命为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疏广学识渊博,教导有方,疏受好礼恭谨,荣冠朝野。任职五年以后,皇太子年纪也长大了,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知足就不会受到侮辱,知止就不会有危险,功成身退,这是最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你我父子,官至二千石,功成名就,如果此时不及时抽身退去,只怕将来会后悔的,我们现在一同离开长安,告老还乡,终其天年,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吗?”疏受叩头道:“听从父亲的安排!”于是二人称病求去,汉宣帝答应了,并送他们二十斤黄金,皇太子送五十斤;当他们离别长安时,满朝公卿饯行于都门之外,车连数百辆,路旁围观的人叹赞道:“贤哉,二大夫!”

回到故乡以后,他们以朝廷所赐黄金,每日摆酒设宴,广请乡里父老,并经常问还剩多少黄金,督促赶快花掉。有人劝他们道:“何不买点田产房屋传给子孙?”疏广道:“我岂是老糊涂了,不顾及子孙!我想过,我们家还有薄田、茅屋,只要子孙们辛勤劳作,完全可以满足衣食之求,不会比一般人差;如今若是再多给他们添置财产,实是会使他们变坏。本来很贤明的,财产多了,便会胸无大志;本来愚昧的,财产多了更会去干坏事。而且富有的人,众人都会嫉妒。我纵使不能使子孙变得知书达理,也不愿意他们去干坏事而结怨乡亲。这些黄金本来是皇帝赏给老臣养老的,拿出来同大家共同享乐,安度晚年,不是很好吗?”

因此二人在乡里很受人爱戴,平平安安度过了一生。

5.不可挽救的事,就把它忘掉

不可挽救的事,就把它忘掉!

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老师保罗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大家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它和这堂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

过了一会儿,保罗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碎在水槽里。然后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边,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

“好好地看一看,”他对大家说,“我希望大家能一辈子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犯了过错和疏忽,请不要浪费眼泪!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前车之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放弃才能前进。一个人不能没有追求,没有追求就没有生命的意义,但要懂得走进去还要走出来。

有这样一则故事: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了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贪婪的商人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这时,天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

这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正如我们人生路上一样,大千世界,万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会累死你,该放就放,你会轻松快乐一生。

纵观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大都呈波浪起伏、凹凸不平之状,难怪乎古人要说“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了。有一个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他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是明日黄花,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落潮,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应该说,他的选择虽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却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毕竟是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毕竟是一个微笑。

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人必须懂得放弃,离开那些看似美好,却不能使人再进步发展的方向。人必须不断在放弃中前进和生存。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然“拿得起”那颇有分量的光环,也同样应当“放得下”它,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