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路决定出路全集(白金珍藏版)
23776500000020

第20章 知识改变现状,目标成就未来(1)

俗话说:“学无止境”。如果你认为你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已经在很多人之上,那也别自鸣得意,看看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地方比别人强:社会经验强过他人?生活知识强过他人?为人处世强过他人?……如果有一个答案是否定的,你就不能放弃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人生目标又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有了人生目标,才会有行动。人生目标的实现,是成就美好未来的前提。

活到老,学到老

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学海无涯”,韩愈通过这四个字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而学习又是能让人成长的。要想不断成长,就必须得把学习当做是一种习惯,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每天必不可少。

现在社会压力日渐增大,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下去,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更大的成功,要想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就不能脱离学习。

多萝茜?比琳顿在她的书《学习并成长的成年人》中写道:“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学习与自我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苏格拉底也曾说:“世上惟有一件东西是珍宝,它的名字叫知识;世上惟有一件东西是罪恶,它的名字叫无知。”由此可见,终身学习,让自己不断获得新知识是多么有必要,同时又是多么重要啊!

学习的过程,就好比是逆水行舟的过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要做起来好像大家都觉得并不容易。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惟有随时保持高涨的求知热情才能勇往前进。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时还要保持谦虚的心态,见贤思齐,学习他人的优点。你要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或是觉得自己学的已经够用了,不打算继续学习了,那么你可得做好心理准备,不学习的后果就是你可能被你的竞争对手超越或是被这个社会淘汰。生存本来就不是一件易事,学习不仅仅是你个人身心的需要,更是你生存发展的需要。

王强今年刚大学毕业,运气很好地在一次面试会上被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看中。最终过五关斩六将被这家公司录取了。上班的第一天,王强带着满脸的自信和愉悦来到了公司,他已经准备好了要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和他同一天来工作的还有几个同事,他们也都是刚大学毕业。每个人脸上都是一副欢快的表情。他们一起到人事部报到,人事部长并没有马上给他们安排工作内容,而是让他们坐下,发给他们每人一支笔和一张卷子,说:“我们先来做个小小的测试。”

大家早就听说这家公司每次招人都有新招,想着可能这又是一个考验吧。不过大家还是挺高兴,毕竟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真让他们做什么其他的,还保不准做不做好,可这做卷子,那还不是家常便饭啊!

卷子发下来了,上面只有三道题,大家开始答卷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两个小时之后,人事部长说:“考试结束了。”并且准备收卷子。此时大家看起来已不再那么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焦躁不安的表情,没有人说话。人事部长问:“有答完卷子的吗?”没人说话,人事部长又问:“有没有答完两道的呢?”还是没人说话。人事部长又问:“那答出来一道的总该有吧?” 办公室里仍是一片沉默。人事部长看着有人额头上都开始出汗了,笑着说道:“大家别紧张,这种情况很正常,其实这正是我期望的结果。我想让你们知道,即使你们已经算是很优秀的人了,可是你们不知道的领域还有很多,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你们也还有很多不知道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考试让大家明白,你们虽然已经毕业了,可是学习的路程只能说才刚刚开始。这算给你们上的第一节课,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将会更多。”

被称为“台湾芯片之父”的张仲谋说过:“当我回顾这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我发现只有在工作前五年,用得到过去在大学、研究院所学的20%~30%的知识,之后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部分几乎等于零。”

想想的确如此,就拿一个普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吧,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再加上四年大学,十六年的学校生活,你真正学到的有多少?当你把书本全都丢掉以后,脑子里还有多少东西?现在好多年轻人在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学业有成,该大显身手了,可是当真正到了社会,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其实学校学的东西不是没用,可那些东西只能说是给你打好了一个基础,真正该学的时候,是你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只有这时候学的,才是你谋生所需要的。

宋朝思想家朱熹说:“无一人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地不学,无一物不学。”这不就是告诉我们应该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境界吗?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才能在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生活工作中表现得镇定自若。

勤奋好学才会有所成就

“勤奋的神灯一直照在努力者的前方,失败的魔爪永远抓着懒惰者的后腿。”这句外国谚语和咱们中国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人类对于学习有着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必须勤奋。

很多在事业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都是勤奋好学的人。纵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等,没有囊萤映雪去读书的艰辛,没有悬梁刺股去读书的坚持,没有昼耕夜诵去读书的刻苦,他们哪能取得如此成就?

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从小就很爱读书,可是家境非常穷困,甚至没有能力买蜡烛用来照明。匡衡就在自己家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以借助邻居家的光来照明读书。后来,匡衡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坚韧的毅力,不但成为一代学者,还在当时位居丞相。

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晋平公在他70多岁的时候,才在他的乐师的帮助下懂得了这个道理。晋平公在他晚年的时候还想多学一些知识,可是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才开始学的话,起步太晚。他就向乐师诉说了自己的烦恼:“现在就后悔年轻时候没多学点东西啊,现在想学都晚了。”乐师给他的回答是:“晚了就点蜡烛啊!”虽然蜡烛的亮光不能和太阳相比,但却总是好过在没有光的黑夜中愚昧地行动。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王亚南自幼酷爱读书,小时候,为了读书他把床的一条腿锯去一截,因为这样夜间每当睡梦中翻身的时候,床就会因为向短腿的方向倾斜而摇动,这样他就可以被惊醒,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了。长大以后,一次王亚南乘船去欧洲,在红海上遇到了风浪,船身颠得使人东倒西歪,根本站不住脚。王亚南当时正在读书,他大声呼喊来船员让他们用绳子把自己绑在一根柱子上。大家以为他是怕摔到,可是后来才发现,他是为了能更好地读书。同船的外国人因此赞叹不已,说中国人真了不起。王亚南的付出,也到了回报,他一生翻译出版了41部著作,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

候宝林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著名相声大师。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只上过小学,而且小学都没有毕业。而正是因为他的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语言学专家。据说有一次为了一本书,他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书摊也没能找到,后来听说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当时正是寒冬,他顶着严寒,冒着风雪,连续大半个月往图书馆跑硬是用手抄下了一部10多万字的书。

……

像这样谦虚好学的故事,古今中外数不胜数。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聪明、有才、英勇、果敢……这固然是你事业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然而如果你不懂得勤奋好学,一切都只是枉然。学习要有克服各种苦难、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保持谦虚的态度去学习

谦虚是一种态度,不光是做人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懂得谦虚的人,往往是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的人。懂得谦虚的人,往往也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只有那种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才会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论语》中孔子也多次谈到谦虚。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每当人们赞叹他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是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为什么说学无止境,就是因为新的知识每天都在被人们发现,你的知识储备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显得日渐单薄,如果不及时吸收新的知识技能,你的知识储存库就可能变得入不敷出,结果不言而喻。所以不管你以前积累了多么丰富的知识,都应该有谦虚的态度,认识到不断充实自己的重要性,惟有这样,你才能一步一个台阶地不断向上发展。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家门口贴过一副对联:“发奋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其实这副对联是被人改过的,苏轼一直把它当做自己学习的座右铭。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苏轼从小就很聪明,而且非常喜欢读书,记忆力特别好,每看完一篇文章,他就能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出来,可以称得上是过目不忘。天资聪慧再加上苏轼也算刻苦,年纪轻轻他就已算得上是饱学之士了。

有一天,苏轼喝了酒,心情大好,提笔就写了一副对联,并且命仆人贴在大门口:“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这也就是我们开头说的那副对联的原身。几天以后,苏轼正在书房,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他并不认识,便问道:“请问老人家有什么事?”老婆婆说:“我是看见门上的对联来的,这世间的书你真的读完?世间的字真的识完了?”苏轼觉得老人家是故意找茬来了,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吗?”这时老婆婆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给苏轼:“那麻烦你帮我看看这本书写的是什么?”苏轼接过书,看也不看,就说:“老人家,您听好了,我给你念!”可等他仔细一看,从头到尾竟然一个字也不认识。看苏轼着急了,老婆婆笑着说:“怎么不念了?”苏轼低下了头说:“我没看过这本书,书上的字我也不认识。” “那你还说没骗人?”老婆婆反问道。苏轼听了羞愧万分,冲出门外就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老婆婆忙上前阻止道:“等等,改改就好了嘛。”边说边把对联改成:“发奋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

改完以后,回头对苏轼说:“年轻人,学无止境,千万不可骄傲自大啊!要懂得谦虚的道理!”苏轼连忙道谢,并一直把这副对联贴在门外,从此,他谦虚苦读,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文豪,流芳百世。

知识的海洋没有边际,如果你有了某方面丰富的知识,也别就此停止学习,因为某方面的知识你掌握的比别人多,并不说明你全掌握了,况且还有很多领域你不曾涉猎。所以要时刻告诫自己“学无止境”。在你懂得“不要骄傲自大,要谦虚勤奋,并不断的及时充实自己”以后,取得一番成就只是时间和机遇的问题。谦虚的态度会使你的人生像迎着东风的帆船一样,一帆风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关键要知道自己“长”在那里,“短”在那里,才能扬长避短,学以致用。清代诗人顾嗣协在一首《杂兴》诗中写道:“骏马能历险,力量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长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人的一生充满了荆棘,充满了困难,同时也充满了竞争。不管是从孩提到晚年,还是从第一次的模拟考到最后一次为升职做准备,都有竞争相随。有竞争才有进步,在竞争中才能让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清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比如在同一个单位里,总是有着不同学历的人。他们从事的工作,你一定不能干吗?答案并非肯定,但就是这一点点的差距,就决定着他会拿高薪,会更快地有升职机会。更甚至这一点点的差距,还会影响到你的一生。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缩小差距、弥补差距,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要清楚的、准确地认清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便是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最简单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理查德?比尔。故事发生在浪漫之都法国巴黎。作为一名铁匠的他和法国的其他铁匠朋友们,一起凭借着传统的工艺优势,在法国铁器工艺品制造中长期处于霸主地位。但是,当时远在英国的一名铁匠,发明了一种“分裂法”的新工艺,他利用这种新工艺制造出来的铁器工艺品更加美观,既具有现代工艺品的美感,又具有传统工艺品的特质,最重要的是这还使成本也大幅降低。这种铁器工艺技术一经出现,就动摇了比尔及其同行的霸主地位。一些法国传统铁器经营商不会这样的新工艺,在相比之下就显得没有丝毫竞争力。他们不得不放弃这个行业的经营而改行到了其他产品的领域,把自己的市场也拱手让给了英国人。但不服输的比尔决心掌握这种新工艺,与英国人比比高低。

所以,比尔开始带着手风琴到欧洲各国走街串巷卖艺。同时他又利用这一条件和经验假扮成流浪艺人巡游在欧洲的各个国家。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等各大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当然,此行的最终目的不是浏览风景,而是学艺,所以每到一处比尔就虚心请教各地铁器行家们的工艺技术。最后当他到达英国之后,到各个铁器制作厂打工,没用多久就掌握了“分裂法”工艺。

之后比尔回到了法国,他和朋友们一起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研制出了制作铁器工艺品的“分裂机”。而这种“分裂机”制作的工艺品比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更加精密,并且比尔还加入其他国家工艺方面的一些元素使自己的产品更加光洁、美观和耐用。比尔和他的同伴们终于又夺回了失去许久的法国市场,同时亦恢复了昔日的霸主地位。

比尔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在竞争的社会中,失败的人永远是那些不会充实自己、不懂得成长的人。没有人会生下来就成功的,即使再聪明的人也需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由于每个人成长和生活的环境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思维习惯和看问题的角度、方法都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处处有能人,处处都有学问。同一个工艺品,能人制作起来,往往比一般人更快、更好。这是因为能人更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吸收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

比尔的朋友吉米,他总是认为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可惜的是他一生都过的非常平庸无为,最后没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老觉得自己很笨的比尔,却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扬自己的长处,从各个方面不断地充实着自己,一点点地超越着自我,直到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