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成就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23775600000034

第34章 演讲辩论口才,赚得最热烈的掌声(1)

演讲和辩论是展示口才的最好舞台。二者的共同之处就是都要通过说话来让听众或者对方信服,要能言之有理,从而感染对方,打动对方,获得认同。演讲的过程中要有激情,要善于煽情,既要有精彩的开场来吸引听众,又要有精妙的结尾来鼓舞听众。演讲的语言要流露真情实感才能达到目的。辩论需要知识、经验,更需要机智和智慧,其目的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心服口服。

演讲口才,魅力形象

演讲富有激情,演讲者才富有魅力

演讲的任务是为了通过对主题的阐释来感染听众、说服听众、鼓动听众,所以,演讲者要全力以赴地对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演讲的时候一定要富有激情。一个富有激情的人会感染他周围的人,一场富有激情的演讲也同样会感染他的听众,甚至产生轰动效果。

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讲,虽然连3分钟都不到,却赢得了听众的5次掌声。

陈毅1962年在广州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长篇演讲时,场内听众哄堂大笑达62次之多。

要想使演讲能够吸引听众,感染听众,就要增强自身语言的魅力。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在演讲的过程中制造几个高潮,用自己的激情来调动听众的情绪。那么,如何在演讲中制造出高潮呢?

首先,制造高潮要靠思想,只有有思想,才能闪耀出真理的光辉,才能说出至理名言。这样一来,听众自然信服。其次,制造高潮还需要技巧。在演讲的过程中运用铺垫蓄势、衬托对比、强调突出、当头棒喝、层递阶升等,都可以酝酿出高潮。最后,制造高潮的语言应当简明扼要、新奇独特、意义深刻。

让演讲富有激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演讲的目的出发,选择最利于表现中心议题的结构形式来安排正文的内容和表达顺序。这也需要讲求技巧,力求各种内容的安排既紧凑严密,又波澜起伏;每个层次的表述既眉目清晰,又错落有致,最好不要一根直线抽出来,四平八稳。鉴于此,你不妨在演讲的中间时段或结尾部分,设置一两次高潮,刻意筑起突兀的奇峰,用非同寻常的语言来出奇制胜。譬如巧妙的修辞、精辟的论述、强有力的逻辑推理、充满激情的口号、幅度大而又无夸张之嫌的动作等,把最精彩、最感人的要点说出来,从而升华你和听众的感情。如此一来,你的讲话必定能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反响,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讲中此起彼伏的高潮很能调动听众的情绪,相反,如果讲演者毫无激情,像背诵课文一样为听众灌输他的观点,这种观点就算确为真理,也几乎不会有人接受,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听一个毫无激情、懒散懈怠的人在那里背诵流水账。你的观点根本就无法传播,怎么可能达到说服众人的目的呢?

一场富有激情的演讲,不仅要有独到的思想,精彩的语言,巧妙的结构,还要有与之相配合的肢体动作和语气声调,这样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观众的共鸣,达到演讲的目的。

优秀的讲演者都是用通俗的语言收获人心

弹琴要看听众,说话也要看对象。演讲的时候心中一定要有听众,要意识到你是讲给他们听的。如果听众是普通群众,就应该使用浅显、易懂、朴实的语言,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更不能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则会让听众难以接受。如果听众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就可以使用文雅一些的语言,从而让自己的谈吐适应他们的水平。

当然,能做到雅俗共赏是最好不过了,那将会让你拥有更多的听众。不管怎么说,为了能接近群众,与他们交流,并受其欢迎,对演讲语言来说,最主要的还是要求通俗易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汲取口语

口语的特点是:多用简洁明快、音节清晰、语调铿锵的短句,少用冗繁复杂的长句以及欧式的倒装句;多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语,少用某些特殊行业的专用词;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当前比较流行的富有生气和活力的新词句。

当然,这里所说的演讲使用的口语主要是指那些大多数人能听懂的口语,而不是指那些只有少数人才能听得懂的方言。

要想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并非易事。只有经过认真学习和实践,不断锤炼,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将深刻的道理蕴涵在平实的语言当中。

2.运用熟语

口语通过人们口头的长期流传,逐渐固定下来,就变成了熟语。熟语通常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练的形式,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等。虽然它们的字数少,但是寓意深厚,言简意赅,如果运用恰当,可以使言语简洁,还能增强说话的效果。

成语是经过反复锤炼而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有稳定的结构和整体的含义。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如果我们能在演讲中恰当准确地使用成语,那么,将会大大提高语言的精练程度。

比如,想表达“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的意思时,就可以说“功成不居”;要表达“巴结或投靠有权势者从而猎取个人名利”的意思时,就能用“攀龙附凤”来表达。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定型的习惯用语,它简洁生动,意义单纯,通俗有趣。如果想要表达为某人或某事“提供方便”的意思,就可以说“开绿灯”;如果要表达空许诺言的意思,可以用“放空炮”。恰当地使用惯用语,不但可以增强演讲及谈话中的幽默感,还可以增加说服力。

谚语像惯用语一样,也能让语言增色。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经过传播,并在群众中以口头方式流传下来的通俗又包含深刻含义的固定词句。它不仅富于哲理,句式匀称,音调和谐,而且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用得当能大大增强所表达的效果。

比如,想要表达“思乡”的意思,就可以使用“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之类的谚语。

1988年5月,美国、苏联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在欢迎仪式上,戈尔巴乔夫说道:“总统先生,我知道你很喜欢俄罗斯谚语,所以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里再补充一条,就是‘百闻不如一见’。”戈尔巴乔夫的意思当然是宣称他们对于削减战略武器这件事已经有所行动了。

里根自然也不甘示弱,并且彬彬有礼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而不是匆忙催生。”

里根总统使用的谚语形象地表明了美国政府并不急于和苏联达成削减战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立场。

接着,两个国家的领导人经过紧张磋商,在某些问题上缩小了分歧,并且双方都表示要继续对话。戈尔巴乔夫担心美国会不讲信用,于是便用谚语提醒:“言必信,行必果。”里根也用一句谚语回送戈尔巴乔夫:“三圣齐努力,森林就茂密。”

歇后语也是口语中的一种,通常具有隐语的性质,它的前一部分为比喻或者是说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才是它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演讲中恰当运用歇后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和力。

如果你要表示“两面讨好”的意思,就可以使用“快刀切豆腐——两面光”;如果你想表达“假情假意”之意,则可以说“下雨出太阳——假晴(情)”。这样的歇后语不但使你的话语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而且一定会给听众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美味不可多用。歇后语作为语言中的调味品同样如此,能够用得恰到好处、准确简练,就能达到一语千钧、增添表达力度的效果;如果用得多了滥了,反而会惹人厌烦,也流于肤浅和滑稽。

演讲语言固然要通俗易懂,但是并不意味着拒绝文采,相反,演讲的语言必须要有文采。演讲的语言要想达到生动形象,则一定要调动所有的语言技巧,例如逻辑技巧、修辞技巧等,这样才能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为了使你的话听起来悦耳动听,演讲者也可以如诗人写诗一般,讲究一些音韵。这里所说的讲究音韵是指在必要时能像写诗一样押韵,或者是恰当地选择一些双声叠韵的词。这样,不但说起来顺口,而且听起来也很悦耳。

演讲语言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1975年,邓小平找刚刚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的刘志坚谈话。这次谈话的特点是干脆利索、一语中的,且指点迷津。

刘志坚赶到邓小平家时,看见张爱萍也在那里。邓小平先和张爱萍谈话,刘志坚就坐在旁边。军委决定让张爱萍当好科技人员的后勤部长,邓小平就告诉张爱萍说:“要让他们(指科研人员)安心搞科研,要解决他们(指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虽然内容不是很多,但重点十分突出。

和张爱萍谈完话后,邓小平便把目光转向了刘志坚:“你去昆明,第一条,首先要把军队的工作搞好;第二条,军队不能搞资产阶级派性;第三条,军队要同地方的派性彻底脱钩。”邓小平说完,看刘志坚没有问题后就说:“那就这样吧。”于是整个谈话结束。

正是由于邓小平谈话往往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要领清晰,因此,事隔几十年后,刘志坚同志还对这次谈话记忆深刻,他回忆说:“就那么几条,条条重要,重点突出。让你很得要领。”

一针见血是邓小平同志的语言特点之一,他在谈话时往往几句话就能切中要害。他曾经和数不清的人谈过话,不少听过邓小平谈话的人虽然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他的谈话很有“小平特色”——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没有大话、空话。这样的谈话总能便于听者领会精神。

我国古人就提倡说话要“立片言以居要”,即说话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切忌废话连篇。

有一次马克?吐温去听一位牧师传教,开始时他对牧师的演讲很有好感,准备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捐献出去。可是一小时过去了,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感到有些厌烦了。他决定留下身上的整钱,只把零钱捐出去。又过了半小时,牧师还在没完没了地讲,马克?吐温决定分文不掏。等到牧师讲完了,他不仅不给钱,还从捐款的盘子中拿出两元钱作为浪费自己时间的补偿。

这位牧师本来要靠传教募捐的,却因长篇大论,惹得马克?吐温不满,最终没有募到马克?吐温的钱,还被马克?吐温拿走了两元钱。

由此可见,话并非说得多就有好的效果,而是要说得精,要做到有的放矢,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是指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即简中求准,惜字如金。

丘吉尔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能在政坛叱咤风云的丘吉尔,不仅是因他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还因他具有非凡的演讲才能。

在一次剑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整个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他们正在静静地等候着丘吉尔的到来。在随从的陪同下,丘吉尔准时到达了。他走上讲台,把脱下的大衣交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默默地注视着所有的听众。

一分钟后,丘吉尔缓缓地说:“永不放弃!”说完丘吉尔穿上大衣,带上帽子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一分钟后,掌声雷动,现场的每一个人都在高喊:“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

这是丘吉尔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演讲,也是他最精彩的演讲之一。丘吉尔的演讲只有四个字,却博得了满堂彩,因为他的演讲没有一句废话。

在演讲中,如果想让听众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这样便于听众理解领会你的意思,从而为你的演讲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沉着自信,才能使听众信服你的观点

演讲中的姿态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那么在演讲的过程中保持好姿态究竟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首先,在演讲开始之前,请不要面对听众坐着。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到达会场,不比听众眼中的老形象更好一些吗?

假如你需要先坐下来,那么就应十分注意你的坐姿。一个懂得坐姿艺术的人,通常会先用脚跟碰一下椅子,接着从头部到臀部都轻松地维持着直立的姿势,再慢慢坐下。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摆弄你的衣服或首饰,因为这会分散听众对你的注意力。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样会使人认为你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任何一个动作如果不能增加你演讲的分量则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因此,你必须是以静止的状态站立,并控制住你的身体,这样才能让听众感觉到你的心理控制力和泰然自若。

当你准备站起来演讲的时候,请不要急着开口讲话,这恰恰是业余演讲者的通病。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看你的听众大约一分钟,这时如果听众中有嘈杂声或是骚动,你要停下,直到他们安静下来为止。

其次,要挺起胸膛。并不是直到需要面对听众时才准备这样。为什么不能照这样每天练习呢?这样即使当你站在听众的面前,也会很自然地挺起你的胸膛。

路瑟?古利克在他所作的《有效率的生活》一书中曾经说过:“在十个人中间,也无法找到一个能使自己保持最佳姿态的人……你一定要让脖子紧紧地贴住衣领。”他建议大家每天都这样练习:“缓缓地吸气,但一定用尽全力。同时,要让颈部紧紧贴住衣领。即使这是一种很夸张的动作,但是它对人不会有害处。这样做不但能直接使两肩之间的背部挺直,而且也会使你挺起胸膛。”

那么,身体站直以后应该怎样放置双手呢?最好把它们忘掉。如果它们能自然地垂在身体两侧的话,当然最理想了。如果你感觉它们像一大串香蕉,就别妄想别人不会注意到它们,或者认为人们不会对它们产生兴趣。只有让它们随意地下垂在你身体的两旁,这样才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使这种姿势被最吹毛求疵的人见到,也不会遭到批评。当然,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它们能自然地做出各种强调的手势。

最后,当你面对听众进行演讲时,应尽量使用那些自然生发的姿态。在你练习的时候,就需要强迫自己做出姿态。这样过不了多久,你良好的姿态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

假如你把如何保持良好的姿态忘记了,而你又将要面对听众开始演讲时,就记住这一点吧:如果一个人很专注地思考着他的演讲题目,并急于想表达出他的意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存在,那么他的谈话、举止都会很自然,并且他的姿态以及表达方式也不会受到任何批评。自然、有活力是姿态最好的表现形式。

演讲精妙的开场白抓紧人心

一场演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开场白能不能吸引听众。一般来讲,你一定要保证在开始说第一句话时就讲得趣味盎然,不要等到第二句,更不要等到第三句。第一句话是至关重要的。开场的第一句话到底应该说什么,怎么说,需要你通过观察你的听众,结合演讲的题材和当时具体的情境自行做出决定。如果你的第一句话说得不好,接下来想要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就很难了。所以,开场白至关重要,一定要巧妙设计,从一开始就抓住听众的心。

1883年,恩格斯在伦敦参加了马克思的葬礼,他在马克思的墓前说:“3月14日下午2点3刻,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

恩格斯不说“逝世”而是用“停止思想”,用“睡着了”这样委婉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伟大革命导师去世的巨大悲痛,更加有力地渲染了悼念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