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成就一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23775600000014

第14章 说话方式受欢迎,做人会更受欢迎(4)

想到这里,王宁将原来的信纸撕掉,进行了一番自我反省以后,又重新提笔写了起来。不过这次不是为了回击对方的刻薄,而是为了表示感谢,信中尤其对对方指出自己的不足表示十分感激。语言诚恳真挚,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随后王宁便把信寄了出去。

很快,王宁又收到了这家公司寄来的信函,结果很出人意料——他被这家公司录用了。

证严法师曾说:“一般人认为,要争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当利剑向你逼近时,躲开并握其把柄,使它成为你的利器。

面对别人的羞辱,最好先判断一下对方说得是否是无心之语,是否确实指出了自己的错误。记住,这个时候要保持冷静,从容应对是你最好的选择。

学会救场,失言之后要积极解困境

俗话说:“人有失足,马有失蹄。”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也会有说错话的时候。失足之后可以及时拯救,重新站起来,那么,人在失言之后也可以让头脑立即转弯,巧妙地用语言去弥补。

一次智力竞赛中,进入抢答环节,主持人提问:“‘三纲五常’的‘三纲’是指什么?”

一名女学生最快按了抢答器,然后回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

全场观众哄堂大笑,因为她刚好把三组关系都说颠倒了。

女学生见状,灵机一动,补充道:“笑什么啊!我说的是‘新三纲’。”

这一解释让主持人都疑惑了,问道:“怎么解释呢?”

只见女学生不慌不忙地回答:“当前,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者都是人民的公仆,这不就是臣为君纲吗?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都宠爱有加,任凭孩子呼风唤雨,这不就是子为父纲吗?再说妻为夫纲,现在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女性甚至在家中具有‘领导权’,很多丈夫也甘愿犯上‘妻管严’,这也就是妻为夫纲啊!”

好一个妙解“新三纲”啊,这位女同学话音未落,台下就响起了掌声,观众们都为她的机智反应和巧妙解释而喝彩。

这位女同学面对回答中的失误,脑袋立即转弯,巧妙地进行弥补,解释更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恰到好处。

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也经常会有说错话的时候,这时难免会遭遇尴尬,不过,倘若你能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境,妥善处理,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很可能会产生神奇的效果,从而摆脱尴尬的境地。

有一次,蒲松龄到王大官人家去做客,被众人推到了上座,可是王大官人的独眼管家却从下席开始斟酒,显然是有意冷落蒲松龄。王大官人也想趁机捉弄他,于是端起酒杯示意蒲松龄道:“蒲先生,喝呀!”

蒲松龄端坐不动,笑着说道:“诸位先别急着喝酒,我来说个笑话给大家助助兴。刚才我出门儿来这之前,碰到内人正在用针缝衣服,于是我就以针为题即兴做了一首诗,现在诵给大家听听:‘一头尖尖一头扁,扁间只有一只眼。独眼只把衣裳认,听凭主人来使唤。’”

大家一听,都齐刷刷地朝独眼管家看去,众人明白蒲松龄的用意,强忍笑意,而后大声叫好。而王大官人及其管家被这样的情形搞得狼狈不堪。

蒲松龄借用针的形象,对想为难自己的王大官人及其仆人进行了尖锐犀利的讽刺,维护了自己尊严的同时,也让捉弄自己的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你也可以借身旁之物摆脱困境,给自己找到台阶下。

英国作家理查德?萨维奇生了一场大病,虽然凭借医生精湛的医术使其转危为安,但他却欠下一大笔医药费。最后,医生只得登门来催讨。

医生:“要知道,你是欠了我一条命的,我希望有价报偿。”

“这个我当然明白。”萨维奇说,“为了报答您,我将不惜用我的生命来报偿。”说着把两卷本《理查德?萨维奇的一生》递到了医生手中。

这比向对方表示拒绝或恳求缓期付款要有趣很多。方法也不复杂,不过是接过对方的话(生命),然后予以歪解,把“生命”解为“一生”。显然,二者在内涵上并不统一,但就概念而言却可以挂上钩。

人之所以要不断地学习说话的技巧,就是因为人必须在不同的论点中寻求和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在“存异”中“求同”,不然人际关系将无法维持,所以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分寸。倘若你不想使用过于强硬的语言,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原则,那就可以学会使用双关语,凭借“三寸之舌”巧妙地使自己摆脱困境。

规劝他人的语言要好听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重复多了,人们就会形成错觉,认为规劝他人的话必须难听,不难听的话不配称“忠言”。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事例告诉我们良药何须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比干丞相为了江山社稷,多次进谏,不但没有成功,反而遭到剖心处死的下场。但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忠臣都得到比干那样的下场。战国初期,齐国的邹忌用诚恳而委婉的语言和极具说服力的事例使得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并且还发出了一条公告:“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所以说,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会说的人自然会让忠言不再逆耳。

无论是哪个时代,领导往往都比较自信,甚至自负,独断专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当你发现他的错误时,运用下面的方法或许可以帮你把忠告说到他的心坎里。

1.突出你的诚意

向他人献忠告,最重要的是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让他知道你是出于一片好心。如果你的指责让对方感觉到你并非出于关心,而是另有所图时,他不但不会接受你的劝谏,反而会把你当做他的一个敌人,甚至马上与你针锋相对。

向他人提出忠告时一定要体谅对方。尽管对方某些方面还不完善,还需要改进,但是在献忠告时,最好高呼理解万岁,讲结果也要讲过程。

2.用事实说话

事实胜于雄辩。一切语言在事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向他人提出忠告时,一定要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而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只有在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才不至于弄巧成拙。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职员,在没有了解清楚公司的各项业务、管理模式及背景之前,就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想获得领导的信任是很难的,甚至还会被领导认为你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无能之辈。

职场如此,社交场更是如此,在不了解朋友的意图时,别对他的行为评头论足,否则只能增加对方对你的不满。

3.提出忠告需要讲“场合”

没有人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教训。给他人提出忠告的时候势必会涉及对方的缺点,有时候甚至可能触动对方的伤疤。“人有脸,树有皮”,任何人被当众揭短,心里都不会好受,一旦下不来台,就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人也不会领你的情。

4.简明扼要地突出重点

向他人提出忠告时,简明扼要很重要,思路杂乱,言语啰嗦肯定会影响忠告被采纳的几率。

5.给对方留有回旋的余地

向他人提忠告时,千万别把对方的路堵死,切勿把人家批评得一无是处,该隐藏的还是要隐藏,否则会使对方的逆反心理很强烈,一旦形成破罐破摔的局势,就不好收拾了。含蓄指责的同时,不妨加些赞美,比如:“你平时工作很努力,表现得也很积极,倘若再稳重些,前途就更明亮了。”这种口气让对方感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这样的忠告没有不愿意接受的。

向他人提出忠告时,同样的一个忠告,不同的提法可能会为你赢得尊敬,也有可能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向他人提忠告时千万要谨慎行事,点到为止,留有余地。

反对他人要讲究方法策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的想法完全相同。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人与人的想法总会发生冲突。而这个时候,一旦反对不得法,硬着头皮说“不”字,很可能会招来对方的不满,甚至怀恨在心,从此对你产生仇视心理,处处与你作对。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怎样避免这些多余的困扰呢?其实,反对也是有秘诀的,反对得法,就会使对方心悦诚服,至少不会对你怀恨在心。

美国一家贸易公司的经理设计了一个商标,他开会征求各部门的意见。

经理报告说:“商标的主题是旭日,象征希望和光明。另外,这个旭日很像日本的国徽,日本国内民众见了一定乐于购买我们的产品。大家有什么意见就提出来,我们再一起探讨。”营业主任和广告主任都极力恭维经理构想,而最后发言的是代表出口部主任出席的青年职员。他说:“我不同意这个商标设计方案。”全室的人都瞪大眼睛看着他。

“怎么?你认为这个设计得不好?”经理吃惊地问。

“倒不是不喜欢这个商标。”青年勇敢地说。事实上,从艺术的观点看青年人确实有点讨厌那红圈圈,但是他明白不能同经理辩论审美力,所以他接着说:“我恐怕它太好了。”

经理笑了起来:“这我就不明白了,你解释看看。”

“这是个鲜明而生动自然的设计,毫无疑问,由于它与日本的国徽相似,可以断定日本人都会喜欢。”

“是啊,我也正是此意。”经理显得有些不耐烦。

“可是,我们在远东还有一个重要市场,那就是中国。中国人看到这个商标的时候,应该也能想到这是日本的国徽,即使日本人喜爱这个商标,可是却不会引起中国人的好感。恐怕他们不愿意买我们的东西。这样,我们的产品在中国不就没有销路了吗?本公司的营业计划是要扩充对华贸易的,然而这个商标一旦做成,其结果可能是顾此失彼了。”

“天啊!我还真没有想到这一层,你说得太对了!”经理几乎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