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段对话,因问话的人咄咄逼人、语气尖酸又无顾忌,所以答话的人采取了先认可,而后回击。这就是以退为进。
5.避难就易
宋徽宗写得一手好字,他常问大臣:“我的字怎样?”大臣们纷纷奉承道:“您的字好,天下第一。”
一天,宋徽宗问米芾:“米爱卿,依你看,咱俩的字相比,如何?”米芾是书法大家,书法当然胜过宋徽宗,倘若说皇帝第一,则必然要委屈自己;倘若夸耀自己第一,则必然得罪皇帝,这还真是个难题。但聪明的米芾灵机一动,说:“臣以为在皇帝中,您的字天下第一;在大臣中,臣的字天下第一。”宋徽宗听后心领神会,打心底佩服米芾的机智。
对于那些不好从正面回答的难题,就不要正面硬碰了,知“难”而避,从比较容易突破的方面作答,这是避难就易法的精髓,也是拒绝辞令中简单而机智的一种。
6.诱导否定
所谓诱导否定,就是指对方提出问题后,不马上回答,而是先讲一点理由,提出一些条件或反问一个问题,诱使对方自我否定,自动放弃原来提出的问题。
1972年5月27日凌晨,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刚签署,基辛格就在莫斯科一家旅馆里,向随行的美国记者团介绍情况。一位记者问:“美国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答道:“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数目,我倒是知道,但我不知道是否是保密的。”
一个记者急忙说:“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立即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您说是多少呢?”
这个实例,是用诱导的方法,诱使提问人陷入自我否定的窘境,从而为自己解除了回答之难。
7.以虚击实
这种战术,不仅能有效地避其锋芒,还能有效地击“实”,即先退后进,以退为进,反戈一击,成功地实现完全否定对方论点的目的。
一位记者问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说:“听说您非常富有。据说您的财产已经达到30亿美元?”表面上看来,这一提问好像是对他家庭情况的一般性提问,事实上却有着很深的用意,这一提问完全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是否廉洁而来的。于是,这一下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回答起来也相当困难,倘若矢口否认,别人必然不会相信;倘若和盘说出,显然不妥当。蒙博托听完后,笑了笑说:“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您听到了吧?”
这里,蒙博托并未就他是否拥有30亿美元一事直接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列举了一个更大——大到显然是夸张了的数字,以嘲讽的口吻反问记者,由此及彼对记者的提问给予了间接而又坚决地否定。
回答的技巧数不胜数,这里指出的只是一些典型例子,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回答的技巧,只要你注意观察,学会随机应变,巧妙地回答会帮你化解尴尬,会使你个人的谈话魅力大大增强。
用细节说话更能打动人心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1971年,冷冻了二十几年的中美关系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9月,基辛格来华,为尼克松总统访华事宜前来谈判。这是一场重要的谈判,美国代表很关注中方的态度。当周总理出现在会场迎接美国代表时,他们还不免有些紧张。周总理首先微笑着与基辛格握手,同时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握手啊!”
随后,基辛格将陪同自己前来的官员一一介绍给周总理。
“约翰?霍尔德里奇。”
周总理握着约翰?霍尔德里奇的手,说道:“我知道,你会说北京话,还会说广东话。广东话我也讲不好,你应该是在香港学的吧?”
“理查德?斯迈泽。”
周总理握着斯迈泽的手,说道:“我读过你发表在《外交季刊》上的论文,是写日本的,我希望你也能写一篇中国的。”
“温斯顿?洛德。”洛德自己介绍。
周总理握着洛德的手说:“小伙子很年轻嘛!我们可算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妻子是中国人,很希望读到她写的新小说,也欢迎她回来访问。”
周总理显然用诸多的细节打动了对方的心,让他们产生亲切感和被尊重感,消除了紧张情绪,从而为接下来的交谈营造了良好的气氛。
与人交往,能够记住对方的姓名,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对他很在意,能够在重要的场合中叫出对方的名字并说出一些细节,会让人感觉到极为受尊重。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在一次宴会上发现座位上有很多不认识的人,就找了一个熟悉的记者一一询问他们的姓名和一些基本情况。之后便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并且都叫出了他们的姓名。后来,当他们知道主动打招呼的是著名政治家罗斯福时,都被罗斯福平易近人的表现所震撼,心里也暗暗佩服他的用心良苦。
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们的心目中,自己的姓名是最美好的东西。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名字,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记住他人的名字也非常重要。能够记住对方的名字,表明你对他的重视;而倘若你把他的名字忘了,或叫错了,就会让对方产生些许的反感,从而影响你们之间的沟通。
初次见面,一句很普通的问候,能够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关注细节,熟记人名,做个有心人,这样更容易打动对方的心,让你成为交际高手。
开玩笑要把握分寸
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会适得其反,不仅伤害感情,还会惹大麻烦。因此,开玩笑要把握好分寸。
开玩笑要把握场合、时机和环境,—般来讲,开玩笑不适合在庄严、肃穆的场合下进行,也不适合在工作时间进行,此外,在公共场合和大庭广众之下,也尽量不要开玩笑。
美国前总统里根有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5分钟之后,我将宣布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里根在国会如此庄重的场合、如此严肃的会议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瑞典广播电台的一个名为“你好,法庭”的节目中,电台突然宣布国王古斯塔夫已经与世长辞,而且还把这一消息宣布了好几遍。随后,电台才告诉听众刚才是在开玩笑。当时,一些听到广播的民众最初都信以为真,后来很快得知电台竟然开出如此过火的玩笑,都感到十分气愤。瑞典王室对此也非常不满,王室发言人凯瑟琳表示:“我们已经通知电台和电视台的主管机构,让他们认真调查这件事情。”而且,她透露说,王室下一步将对不负责任的瑞典电台提出起诉。
可以看出,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有些玩笑是开不得的。
有位钢琴家在某地一家歌舞剧院演奏贝多芬的名曲时,因天气寒冷,进场的听众不多,剧场内有一半的座位空着,一些来听钢琴演奏的人也左顾右盼,心里似乎很不安。这有点出乎钢琴家的意料之外。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这位钢琴家开了一个十分幽默的玩笑,他说:“朋友们,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这个城市里的人都很有钱,因为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
听众一听,顿时都开心地大笑起来。
由于这位钢琴家的一个玩笑,现场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尴尬的局面也在哄堂大笑中得以化解。接着,大家便聚精会神地听他演奏了。
开玩笑要注意对象。人的脾气、性格、爱好不同,开玩笑也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司开玩笑,晚辈不宜同长辈开玩笑,正常人不宜同残疾人开玩笑。即便可以开一些玩笑,也只限于逗笑之类,而且要暗含尊敬、褒扬,不能放肆、轻佻。切忌揭人之短,尤其是残疾人之短处。
开玩笑还要注意亲疏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与自己比较亲近、熟悉的人在一起,开玩笑即使重—点,也不会影响友好关系。但与自己比较陌生的人在一起,就不宜开玩笑,因为你对对方的个性、经历、情趣、隐私都不了解,可能在开玩笑中冒犯了对方,引起对方的反感,不利于今后的互相了解和友谊的发展。
玩笑是不能乱开的,尤其是取笑别人的玩笑更开不得。古人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灭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开玩笑要适可而止,如果使对方太难堪了,那就失去了开玩笑的意义。你笑你的同学考试不及格,你笑你的朋友怕老婆,你笑你的亲戚做生意因上了别人的当而亏了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时跌了一跤……本来这些都是应该抱以同情的,而你却拿来取笑别人,不仅使对方难堪,也表现出你的冷酷无情。
同样,不可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来做你开玩笑的素材,如对眼、麻子、跛脚、驼背等,属于一个人的不幸,你应该是怜悯而不是取笑。不可使开玩笑成为你的谈话习惯。除了开玩笑就不会说话,只能表示你的浅薄。所以,一定要注意改正乱开玩笑的习惯,开玩笑也是要负责任的。
玩笑好比是盐,适当地运用可以使菜味鲜美。开玩笑是人与人之间最常见的一种说话取乐方式。它可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使你的语言更具魅力。但乱开玩笑的后果,常常是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不是惹人厌烦,就是挑起是非。所以,开玩笑一定要注意场合,把握好尺度。
说话也要与时俱进,不要被时代甩出太远
时下,由于各种交流工具的日益普及,人们的语言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词汇有了变化、词性有了变化,老词汇有了新含义,老事物有了新表达,甚至还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表达方式。这时,如果你因为不接受这种变化而拒绝了解,那么,你就有可能会慢慢被时代甩出去。因为工作和生活中,你不可能只面对一种人,不可能只遇到与你一样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人。所以,只要你与人打交道,你说话就得与时俱进,这是大势所趋。
那么,说话时要从哪些方面与时俱进呢?下面我们具体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1.所用词汇要与时俱进
人类的文明在不断发展,人类的语言也在不断更新变化。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单位,新鲜的词汇更是越来越多。如果现在的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雷人”,什么是“沙发”,不明白什么是“宅”,什么是“潮”,什么是“剩女”,什么是“型男”……那么,你也有些落伍了。当然,不知道这些并不能证明人没有文化或是知识贫乏,但它至少证明了人未能与时俱进,在你与他人交谈时,或许就少了一些谈资。
2.所谈话题要与时俱进
不同的人所需要谈论的话题也有所不同,倘若你对着那些终日为三餐劳苦奔波的人大谈美景风光,其结果很可能是遭人白眼,他们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还会有心情与你探讨美景风光呢?不过,倘若你同他大谈“致富之道”,他必定会很感兴趣,并成为你忠实的听众。所以,在同他人谈话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对方对什么话题感兴趣,这就要求你机智、敏锐,及时了解对方的脾性,从而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某次聚会上,有人提起一位明星偶像,并向朋友询问该明星的情形。朋友打趣道:“你都是‘坐四望五’的人了,怎么会如此关注年轻的小女孩呢?”那人急忙说:“可别拿我开涮了!她是我儿子的偶像。在家总听他提起,我就随口问了一句‘她是谁’,结果,儿子竟然说我落伍了,所以才问你是否知道这位明星偶像,了解一下情况。”
“流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话题,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指针。时事政治、社会新闻、体育快讯、娱乐新人、当红明星、流行服饰、流行语言等都有可能成为热门话题,而如果别人在提及这些话题时,你却表现得云里雾里,那么就可能会被认为是古董或文物,轻者遭到善意的嘲弄,重者可能被人鄙夷。
互联网的普及更使得热门话题层出不穷。就拿近段时间流行的“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等句式来说,这就是很热门的话题。如果你是中老年人,不知道这些是怎么回事儿,还可以免于被嘲笑,但是如果你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网友,那么如果有这样一个情景,对方正在小声哼歌,你上前说:“呦,今天心情不错嘛!大声点,让我听听你在唱什么歌。”对方回你一句:“我唱的不是歌,是寂寞。”这时,如果你不知道最近的热门话题,你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也势必会成为众人的笑料。
不过,由于各人的兴趣总有不同,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容易对于新的、不习惯的事物产生排斥感,所以,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都应该培养开阔的观念以扩大生活话题的范围。
“先入为主”的观念总会在人脑中占据上风,对那些自己不熟悉或看不惯的事情容易产生反感。比如有些父母对于儿女出入酒吧、舞厅等场合,往往感到不满,认为那是不良的休闲娱乐而强力禁止;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会颇有微词。这种“拒绝接受”的心态往往会妨碍他们吸收新的知识,也会失去体验的机会。
培养开放的观念,有助于与他人快乐地交谈。多数人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看法获得他人的共鸣,倘若对于对方的话题或看法,你都没有耳闻或一直反驳,将会导致对方失去和你交谈的兴致。当然,观念开放并不是要你完全抛弃自我的价值观,毫无选择地去接受所有的信息,而是建议你不要墨守成规,不要一味排斥新的事物、新的信息,一定要放开心胸去接触更多的事情以增加经验,充实谈话内容。
话越难说,越要将其说好
批评要保守,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通常人们总认为批评是不好听的。其实,忠言何须逆耳?挨批评会让人很丢面子,但只要拿捏得当,被批评的人也会欢天喜地。在不小心得罪了人时,一定要及时道歉,诚挚的歉意不仅可以弥补破裂的关系,还可以促进彼此心理上的沟通。
年轻人处事容易毛躁,往往批评别人时不给人留面子,导致双方撕破脸皮,没有起到批评的目的,反而使彼此关系恶化。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会犯错误,但你不可以大发雷霆。如果你一味指责别人,并且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那么,除了得到别人的厌恶和不满之外,你将一无所获。你的批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所选择的批评方式,要保守批评,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保守批评呢?下面有一些具体的方法以供参考。
1.旁敲侧击
不直接批评对方,而用打比方、举例子的办法提醒对方,从而促使对方解除疑虑或恐惧,提高认识,改正缺点。例如,有一个老板开办了许多大商店,他每天都要到商店里去看看、转转。一天,他发现有位顾客在柜台前等着买东西,可没有一个售货员注意到他,而售货员正站在柜台的另一边闲聊天。看到这些,这个老板没说一句话,自己站到柜台后面,给顾客拿了要买的东西。年轻的售货员见状,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