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改变你一生的情商全集
23775200000028

第28章 创业情商:让你的事业蒸蒸日上(1)

如今的很多年轻人,在刚刚步入社会,或者尚未离开学校之前,就开始计划创业了,在他们看来,给别人打工很难有出路,只有创业,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管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但不可否认,创业的确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不过,创业更是一条艰难的路,它不仅需要我们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需要我们具备高情商,经营和管理中表现出的高情商,能够让我们的事业进程突飞猛进。

探索正确的经营道路

摆脱思维定式,改变老眼光

魔术大师胡汀尼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失过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没有人在旁边观看。

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向胡汀尼挑战。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看看胡汀尼能否从这里出去。

胡汀尼自信地接受了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小镇居民关上了牢门后,就都远远走开了。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很快,时间过了30分钟,胡汀尼没有打开锁。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他的耳朵紧贴着锁,紧张工作着。

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筋疲力尽地将身体往门上一靠,沮丧地坐在地上,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看似很厉害的锁其实只是个样子。

就这样,小镇居民成功地捉弄了这位逃生专家。

被思维定势所束缚,即使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也不尝试其他的途径,这是一种不思进取、缺乏自信,头脑僵化的表现。与其说这位逃生专家败给了小镇的居民,不如说他是败给了自己的情商。

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我们发现事物的一些规则,并且按照这种规则去行事。久而久之,就会沉溺其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如果我们缺乏打破它的意识和勇气,它就会变成一个牢房,将我们困住。也就是说,对于渴望发展的人来说,打破定势思维是必须的。

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9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活命。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最为严重的情况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冒烟,水成为了最珍贵的东西。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是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9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他们等了很久,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8个船员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通过化验这里的海水才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如果那死去的8名船员能够打破“海水不能喝”的思维定势,做一下尝试,也就不会失去自己的生命。

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的。然而,有的时候,墨守成规就等于失败;相反,如果我们稍微动一下脑筋,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或侧面想问题,则往往能突破定势思维,得出一些创新性的设想,就能获得成功。

皮尔?卡丹独自来到巴黎闯天下,当时他一贫如冼。刚开始的时候,他在一家服装店里当学徒。他虚心好学,尤其在服装设计上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天赋。他很快便在“世界时装之都”的巴黎有了一点小名气,一些达官贵人、太太、小姐都知道有这么一个非常能干的年轻人,他们都愿意请他设计加工服装,因为他在设计上力求大胆创新,受到了大家普遍的欢迎。

1950年,28岁的皮尔?卡丹创建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当皮尔?卡丹只身一人闯荡巴黎服装界时,那里的服装公司比比皆是,但真正称得上经营高级时装的公司也只有三十多家,相比之下,皮尔?卡丹的小公司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而且也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不过,他有着敢想敢做的性格,总是不断谋求新的经营理念,不懈地开拓创新迎接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皮尔?卡丹积累了一部分资金,然后便大胆地向女性服装领域进军。皮尔?卡丹特意为女性设计生产了一系列风格高雅、质料价格适中的服装,得到广大中下层女性的一致好评。

在女性服装领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后,他就立即把目光转向男性服装领域。应该说,此举比他在女装上的举措更大胆,更具有开创性。不久,皮尔?卡丹成了享誉世界的国际品牌。

皮尔?卡丹正是由于没有被定势思维所束缚,没有满足于现状、没有不思进取,而是不断地锐意创新,才取得了成功。

当定势思维已经变成了一种阻碍,我们就要主动改变观念,学习新知识,顺应形势的发展去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行动。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径。

感谢竞争对手

每个人都会有竞争对手,那么对你来说,竞争对手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是“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还是鞭策自己进步的最佳方式;而你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又着怎样的情感?

大多数人都十分厌恶自己的竞争对手,有的甚至达到了了水火不相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其实,这是一种低情商的表现。这样的人没有意识到天地存在的必要性。

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要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快13米。而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一样。

于是,他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送往对岸。结果,运到东岸的10只羚羊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西岸的10只变得懒惰安逸,至使体弱多病,最终只剩下了3只。

最后的结果表示: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在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了这么一群天敌。

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敌人带给我们的逼迫感和威胁感,可以让我们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尤其是当敌人强劲到足以威胁你生存的时候。

我们知道,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这就是马的天敌——马蝇带给马的力量。同样,当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存在时候,人才会有进步的动能,否则就很容易懈怠下来。

加拿大有一位享有盛名的长跑教练,由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好几名长跑冠军,所以很多人都向他探询训练秘密。谁也没有想到,他成功的秘密仅在于神奇的陪练,而这个陪练不是一个人,是几条凶猛的狼。

因为这位教练给队员训练的是长跑,所以他一直要求队员们从家里出发时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须自己一路跑来,作为每天训练的第一课。有一个队员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到,而他的家并不是最远的。教练甚至想告诉他改行去干别的,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个队员竟然比其他人早到了20分钟,教练知道他离家的时间,算了一下,他惊奇地发现,这个队员今天的速度几乎可以打破世界纪录。他见到这个队员的时候,这个队员正气喘吁吁地向他的队友们描述着今天的遭遇。

原来,在离家不久经过一段五公里的野地时,他遇到了一条野狼。那野狼在后面拼命地追他,他在前面拼命地跑,最后那条野狼竟被他给甩下了。

教练明白了,今天这个队员超常发挥是因为一条野狼,他有了一个可怕的敌人,这个敌人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潜能都发挥了出来。

从此,这个教练聘请了一个驯兽师,并找来几条狼,每当训练的时候,便把狼放开。没过多长时间,队员的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对手,真正促使你进步、成功的,真正激励你昂首阔步向前的,不单是自己的能力和顺境,不单是朋友和亲人的鼓励,更多的时候,是你的“对手”激发了你的潜能,促使你不断进步。

人是不能缺少对手的,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竞争者。俗话说:“有对手则进步神速,无对手则原地踏步。”正因为有了对手的强大,我们才有了要超越对方的心理,才有了要努力学习向上的想法。

对手不仅是敌人,要把竞争者的每一次争夺看成是一种提醒,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力量,让我们不断前进。要想成为竞争的赢家,就必须首先端正心态,学习用欣赏的角度来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将对手作为自我提高的外在动力,把对手视为成功的资本的供给者,去感谢他。这才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应当具有的胸襟。

敢为天下先

动物对自己第一眼看到的东西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似乎一种天性。就像1910年,德国行为学家海因罗特实验中的小鹅就是这样。

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见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活动物体,如一只狗、一只猫或者一只玩具鹅,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鹅形成了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

其实,人也是如此。对于“第一”有着很深的情结。有人计算过,在市场上最先进入消费者心里的商品品牌,比第二位的品牌同期市场占有率要多一倍以上,而第二位的占有率又比第三位多一倍以上,显然“第一”所建立的地位具有巨大的优势。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在占领市场的过程中,坚持“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才是制胜之道。要知道,第一和第二的区别不仅是简单的一,第二表明了你的失败,你的竞争力永远不如第一。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深知人们对于“第一”的情有独钟,因此他宁可把这些失去竞争力的部门卖给对手,也不愿意留在通用公司苟延残喘。对于韦尔奇来说,通用电气要是不能做第一或者第二,还不如让员工选择到其他第一、第二的公司工作。也正是因为韦尔奇的只做第一的信念,使通用电气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在经济不景气而使其他企业纷纷倒台的严峻形势下,将通用电气公司做成了美国最成功的企业。

最早看到未来市场的人最容易占领大的市场,当市场上人多了之后就不好办了。太多的人分吃一个蛋糕,每个人都不会吃饱。只有第一才有生杀的权利,只有第一才能控制市场的导向。

何飚是金葵子集团的总裁,原来做机械贸易。后来,他发现在食品工业发达的地方,其大量的附属品、废弃物污染了环境,农林牧业的有机废弃物浪费惊人,同时化肥的大量施用,使得农产品品质开始下降,这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改善这种现状,何飚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弃商从农到高明开发绿色农业产品,把高明作为农业生物肥料和绿色农业生产的“大战场”。因为他清楚地看到,中国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等问题一定会成为出口的“瓶颈”。凭着这种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果断行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们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获得了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何飚的“金葵子”赢了,他的有机肥料得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认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他的赢也使他的产品适应了世界的潮流,迎合了人们对绿色、环保的期望,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所以他赢的存有必然因素。

何飚比一般人有了超前的判断和对策。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超前的行动,超前的行动强调着一个“先”,在别人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他做到了别人前面,抢占了先机。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领先一步就是赢。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同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最有名的,人们只会记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第二个、第三个默然视之。做市场也同样如此,先入易为主,后来难居上。因此,做每一件事情,我们都要做到最好,一个品牌打出来之后,一定要想办法在市场上拓宽,以自己独有的特点,争取达到“第一”。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才能获得高利润,才能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以后的发展更加容易。

不熟不做,明智之举

近几年,有不少人,看到别人在股市上大赚,于是也不管自己懂不懂股票就一股脑地把积蓄都砸了进去,结果自然是血本无归。其实,不仅仅是股市,在其他领域一样有这种现象存在,比如:开网店、投资新兴行业等。只要看到别人赚得多,眼睛就红了,然后就被脑海里自己想象出来的“大面包”引诱得失去了分析判断能力,冲动地进行投资,悲惨地遭遇失败。

高情商的人在创业时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因为这样他们的胜算会更大一些,面对选择,他们通常很理智。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有一条,就是不熟不做。这也给我们创业提出了忠告。涉足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将很难成功。

美国有一位叫辛普洛特的富翁,他最熟悉的东西是土豆,而他的财产是依靠土豆积累起来的,从他丰厚的身价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1929年,年仅14岁的辛普洛特带着20美元离开了家,他从这些钱里拿出50美分买来有息临时凭证,而后将其做担保来向银行贷款,贷款到手后便以每头1美元的价格购进600头猪。隆冬季节,他会去打野马,然后把马皮卖掉,把马肉与王豆一起下锅炖熟用以喂猪。于是不久便靠养猪挣了7500美元。

1941年,26岁的辛普洛特开始进军卡尔德威尔的洋葱烘干市场。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便赚了50万美元。不久,他又听说参加“二战”的作战部队需要大量的脱水蔬菜,由于作战部队数量庞大,他认准了这是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就立即动手,买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蔬菜脱水工厂,专门加工脱水土豆,卖给军队,辛普洛特从他的果断中收获了巨大的利润。

时间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辛普洛特又一次在土豆上发现了商机。当时有家公司研制出了冻炸土豆条,辛普洛特从这里面看到了利润。

他认为冻炸土豆条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产品,所以大量生产。辛普洛特又一次在土豆上证实了自己的眼光,“冻炸土豆条”一上市就极为畅销,成为他赢利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