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女人心理全攻略
23770100000017

第17章 守护家庭,守护生命中的幸福(2)

因此,如何合理地设置舒适的生活环境的物理因素是很重要的。比如,空调的温度、墙纸、天花板、地板的颜色、照明、椅子的质地、家具的摆设、窗外的景色、环境音乐等因素,都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给生活空间营造一种舒适的氛围,让人在经过一天的工作奔波后,能够充分放松、愉悦身心,从而减轻工作奔波的疲劳,摆脱生活琐事的烦恼,享受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女性作为家庭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为自己和家人营造一个舒适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要想营造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女人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1)注意室内的空间格局,避免空间上的拥挤与狭小。心理学家指出,在拥挤的空间内,人的情绪容易被压抑,而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会大幅度提高。

(2)有效控制噪声。心理研究指出:噪声可以引起人们的烦躁不安、心情变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休息和造成睡眠障碍等现象。因此,居住在城市中应当适当地为房屋配置一些隔音装置,从而让家成为最舒适的休息港湾。

(3)家居颜色因人而异,恰当的家居颜色不仅能美化我们的家,还能让我们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在颜色的选择上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①家庭成员多的,宜采用冷色调,反之,则可多采用暖色调;②老人或者身体差的人的房间宜多用些暖色调,这样可以促进新陈代谢;③绿色是对人体最有益的颜色,它能恰到好处地刺激到人体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组织,进而消除疲劳,松弛神经;④“颜色能治病”。淡绿色或淡蓝色能安定人的心神,适合心理状态不佳的人;浅蓝色有助退烧,降低血压;紫色可使孕妇安静;青色、绿色可使人的眼睛的疲劳减轻等。

(4)家居用灯协调配套。心理学家指出,不同的光线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因此在选择家居用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

一般来说,选择家居用灯时,舒适和健康是第一原则,其次才是美观。在保证恰当的照度和亮度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一般来说,卧室倾向于温馨,书房和厨房要注重明亮实用,卫生间要柔和,孩子的卧室要侧重考虑视力的保护,老人的房间要尽量温暖。

此外,家居用灯要注意光源的合理分布,光线照射方向和强弱要合适,避免直射人的眼睛,造成刺激。否则,就会让人的眼睛产生不适感,进而引发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不稳定。

感恩心理:感谢每一位家庭成员

心理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家庭生活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每一位家庭成员和他们为你所做的一切,感激自己的生活现状,一方面能够使得自己远离由于陷入抱怨而造成的痛苦,另一方面有利于与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亲密。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个奇迹。某个时候,只要你稍微驻足,看着周围的风景,你就会心存感恩。

感谢天地给予了我们阳光、空气、水和粮食,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将无法生存;感谢我们的父母,在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育成人,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还感谢我们的爱人、我们的子女、我们的朋友……一位女士向人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我的儿子一周岁的时候被确诊为‘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我最初的反应是得到了安慰--我终于理解了他的行为举止。不过,紧接着,我就陷入了悲伤、恐惧和气恼中。我感到很难过,为儿子,也为我自己。与其他与我有相同处境的人一样,我不禁问上帝:‘为什么是我?’上帝的眷顾,使我如今可以把心思放在感恩上。我相信,因为上帝相信我会把我最好的一切给我的儿子,才选择我来抚育他。上帝将教我如何去爱、去理解儿子。我因有我的儿子而感激上帝,感谢他选我做我儿子的母亲。感恩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能帮助我们这些为人母的人呢?对家人所做的事情表示关注和感谢,由此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可想而知。在表达感恩时,你显示了你的爱心和感激。这种感受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每一天。作为母亲,有时会觉得得不到别人的感激--的确,母亲通常都是最后一个被感谢的人。传授感恩的一种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即使某些天当你的孩子或丈夫接连地做错每件事,也要找理由感谢他们。要不惜花费时间去寻找美好事物。想想你的家人所做的值得你表达感谢的事儿。你可以对丈夫说:‘谢谢你为我们这个家不辞劳苦地工作。’或者对你的孩子说:‘我很欣赏你的幽默--笑一笑感觉不错。’表达你的感激有助于家人理解被感激的心情。若他们仍旧不能理解,就把你未被感激的心情告知他们。你也可以让他们知道,在你得到他们的感激时你的感受。当你需要协同合作时,感激之情是一股惊人的动力。在得到两岁儿子的帮助时,我常热烈地称赞他。我要让他知道他是我的一个重要助手。他向我表达了感激,我知道是我在教他学会感激。前几天,我带回家一束五颜六色的玫瑰花。连续五天,他几乎每天至少要向我道一两声谢。”

讲述这一切的时候,这位女士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她的家庭生活因为懂得感恩而变得有声有色。

我们有时很忙,再加上家庭生活本来就有些烦琐,这使得多数人忘记了感恩。倘若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主动去做他们的分内之事,那么家庭成员之间就不至于因家务杂事而产生怨恨与分歧了。

有人说:“我们关心的远比我们知道的少,我们知道的远比我们所爱的少,我们所爱的远比我们所能爱的少,就这一点来看我们表现得远比真正的我们少。”生活中的你我不是不懂得感恩,而是我们可能会认为对于自己的家人没有必要去感恩,家人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因此,我们接受得心安理得,但是如果是外人为我们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我们往往会记挂在心。这显然是个误区。感恩的心,不只停留在对帮助过你的人身上,还应施与父母、伴侣、兄弟姐妹、朋友、子女身上。

生活安稳时,表达感激很容易;生活困窘时,表达感激更富于挑战性。经济困难,长期的病痛折磨,亲人离世和夫妻不和都会使你陷入困境,令人心烦。虽然痛苦难以避免,但如何看待痛苦却是可以选择的。正面、感恩地看待痛苦使我们更为坚强、贤明,更加热爱今天。

曾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研讨会,其议题是“人类产生的多级能量”。

与会者将人类产生的能量分为七个不同的级别。第一级能量是依据冷漠的情感和富有牺牲精神的思想而定义的;处于第二级别的人有激愤的情感和斗争的思想……能量等级越高的人,他的情感和思想也就越活跃。在第七个级别中,人可以体验到无条件的爱和无责难的思想。人类的平均能量级为2.5。要想获得安宁与喜悦,个人的能量必须提升到5~6级。

那么我们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能量级,开启愉悦的心门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感恩的态度。用感恩的眼神看待每个人。倾听爱你之人和你所爱之人的内心。每天说些感谢的话,感谢生命带给你的教训与祝福。

你经历的情感和怀有的感恩越多,你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你收获的珍贵,你将会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始终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你的人生观也将会在生命的进程中不断地完善,你的家庭生活也会其乐融融。

空巢心理:把关心真正送到父母的心里

中国人的观念中更看重天伦之乐,在多数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心中,儿孙绕膝才是理想的晚年生活。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大家庭逐渐解体,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核心家庭为基础,再加上工作调动、人口流动、住房紧张、年轻人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等原因,使得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家庭观念日益淡薄紧张,从而导致子女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而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养儿为防老”,因此,人岁数大了以后,就会不觉间对子女有一种依赖,也因此会变得敏感、脆弱,倘若这时再受到子女的冷落,就会感到孤独、空虚、落寞、伤感等,因此导致精神委靡,顾影自怜,甚至经常偷偷哭泣,倘若老人又体弱多病、行动不便,这种消极感便会进一步加重。这就是空巢心理。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我们绝大多数人也都能够真切地关爱自己的父母。在父母年老的时候,都会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创造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让父母吃好、穿好、住好。但却由于自己的繁忙,或者因为自己的大意,而忘记了父母还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更需要的是儿女的关心而不仅仅是金钱。

曾有一篇新闻,报道的是哈尔滨市一位71岁的老人,每月有2200元的退休金,有单独的6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住房,家中雇有一个保姆,每月费用450元,由儿女共同承担。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老人却以无人赡养的名义起诉自己的儿子,要求他必须每周探望自己一次,对自己进行精神安抚。老人在材料中写道:“我没有物质上的赡养要求,我有能力养活自己,不要求儿子给予我钱物。但我要求儿子关心、体贴我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周末保姆休息时,应来探望我、照顾我,不应留我一个人在家。此外,平时要来电话询问我的有关情况。”

想了解父母的想法,就要深入到父母的内心世界。父母不说,不等于不想;父母没要,不等于没有需要。空巢老人不仅孤独寂寞,还会无所寄托。心理学家强调,与父母住在同一座城镇的子女,与父母的住处尽量不要太远,就像日本人提倡的“一碗汤”的距离最为合适。所谓“一碗汤”的距离是指子女与父母居住的距离应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衡量标准。而那些与父母异地而居的子女,除了要托人帮忙照顾父母外,还应更加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平时有事没事多打几个电话问候,尽量在节假日的时候回家探望等。

通常情况下,女儿是母亲的贴身小棉袄,但是尽管如此,在年轻的时候能够真正体会到父母不易的也并不多,很多女人在嫁到别人家做媳妇侍奉公婆时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家里帮父母干的活太少,因此未出嫁时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儿嫁出去后再回到娘家时,往往会不停地干这干那,总想为父母做完一切琐事;很多女人在临盆那一刻才体会到自己的母亲有多么不容易,因此,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影视剧中,女人生完孩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妈妈打电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正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年轻时不能懂得母亲的心,但是有一天,当我们自己也成为母亲的时候,就能够深切体会到那种浓浓的爱子之意。而此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父母已两鬓斑白,满脸皱纹,腰背弯曲……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所以,女人能够一辈子守在自己父母身边的实在是少数。一个女人的一生承载了太多的义务,扮演着太多的角色,她是需要侍奉公婆的媳妇,是要侍奉丈夫的妻子,是要养育子女的母亲……这些角色,女人都要努力去演绎,但是,在演绎这些角色的同时,也别忘了女人还是父母的女儿,也一样有责任和义务赡养自己的父母。所以,对于公婆,要替丈夫尽该尽的义务,没有住在一起的,则要时常去探望;对于自己的父母,也别因为自己的丈夫、孩子而置老人于不顾。

中国有句古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也许你我都无法遵循这样的古训而“不远游”,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游必有方”,这个“游必有方”我们应该理解为安顿父母的方法。如果你不在年老的父母身边,请寻求一种妥当的方式来安慰父母孤独落寞的心灵。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巨大的遗憾总会发生在一些人身上,倘若你还幸福地拥有父母之爱,那么,请别忘了,抽出你的百忙时间,“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

婆媳关系原则: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在婚姻中失败的男女,总是抱怨找错了对象,其实是他们一开始就没有弄明白,在选择爱情的同时,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背景,是这种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中的琐事,决定了婚姻的质量。使婚姻生活变得心灰意冷精疲力竭的,与其说是明火执仗的“外敌入侵”,不如说是家庭里繁琐小事的纠缠。许多人以为婚姻简单得只是嫁给一个人,从没有想到还要嫁给那个人身后的背景。

女人之间的相处,最难的是婆媳关系,一次投票结果显示:39.09%的女人认为婆媳间的确很难沟通;34.44%的女人认为婆媳间关系一般;26.47%的女人认为婆媳间可以相处得十分融洽。

其实,婆媳之间产生矛盾,最难受的不是两个女人中的任何一个,而是那个当“夹心”的男人,所以为了共同所爱的男人,女人更应该互相包容,在矛盾来临的时候,多为对方考虑,这样的相处就会融洽。

雅楠小时候,父母两地分居,她便随奶奶住,在奶奶的疼爱下长大,虽不缺少关爱,但养成了任性的习惯,做事从来不想后果。

女大当嫁,如花似玉的雅楠毕业后嫁给了同学萧军。一年后有了可爱的儿子。本来小日子应该过得和和美美,但雅楠总是爱和婆婆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怄气。不是给孩子穿少了,就是喂奶太多了,或孩子吃饭少了,再就是婆婆不爱干净了……而婆婆也总能挑出雅楠的很多毛病,家里经常硝烟四起,萧军在中间左右为难。

萧军在哥们儿的点拨下明白了,其实老婆和老妈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分开生活,于是,他们自己买房搬出去住了,家里才算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