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波从小学起就是一个爱参加各类竞赛的孩子,念波的父母都非常支持,并且从来不会因为念波竞赛失败而责骂他。除了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竞赛外,念波还参加了一些被很多家长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竞赛,如,网络游戏竞赛、搭建建筑模型竞赛、书法大赛、手工制作竞赛以及各种体育比赛等。
可是念波的参赛成绩并不好,总的来说是败得多,赢得少,但是他的父母从来没有半句抱怨和不满。当念波在比赛中失败的时候,父母通常会微笑着跟念波开玩笑,“下次还有机会,失败了再来,来了再失败,千锤百炼嘛!”
其实选择了竞争,就该知道结果无非是两种,成功或者失败。年幼的孩子对失败的利弊得失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个时候大人的引导和教育对孩子尤为重要。如果父母只重视比赛结果,而忽视了竞争过程,就会使孩子对竞争的意义产生误解,孩子的心理素质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
如今,竞争无处不在,到处都会遇到各种压力,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比如考试不及格,竞赛未入围,升不了重点中学,和同学、老师关系不好……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或是单亲家庭、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多。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地指导、对待他们,那么这些孩子心里的郁结更是说不出来,得不到舒展。长此以往,孩子的精神压力自然更大,甚至出现无法承受而自杀的情况。
专家提醒父母,对于竞赛的结果,家长要多鼓励,少批评,尽量使用积极、正面的语言来进行总结。如果你的孩子吃了“败仗”,你要给他一个微笑和拥抱,鼓励孩子微笑,微笑,再微笑。当他流着泪从台上下来时,要告诉他擦干眼泪,我们还有下次成功的机会。即使你的孩子在赛跑中得了最后一名,你也应该对孩子说:“宝贝,你参与了比赛,这是勇敢的表现,值得表扬,而且我也看到你尽了全力,我真为你高兴。”孩子失败了,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因为事实上孩子也不愿意输。家长要让孩子知道,虽然他不是胜者,但是爸爸妈妈一样爱他、重视他。
孩子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经常用正面的、肯定的语言来进行教育,就容易使孩子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和自信的态度。参与竞争和比赛,目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心态。通过竞争,培养孩子应对现实的信心,培养孩子的夺标精神,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5孩子好胜心太强怎么办
在竞争中,好胜心是促使孩子赢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竞争意识当然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但是当孩子的竞争意识过分膨胀,好胜心过分强烈时,往往会滋生出自私、嫉妒、霸道、虚荣、缺乏团结和合作意识等负面情绪。这样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往往容易被人孤立,甚至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交圈之外。
刘爽的妈妈最近比较烦恼,她发现刘爽近来特别喜欢占上风,赢了就得意,输了就大发脾气。总爱跟小伙伴们较劲儿,从球能踢多远,到家里有多少玩具,什么都要跟人一较高下。前两天她竟然神气地对妈妈说:“我换牙了,可是斐斐没有。”真是弄得刘爽妈妈哭笑不得。心里暗想,孩子的竞争意识是不是太强了些?
其实像刘爽这样的孩子有很多,而且也的确让父母们感到左右为难。如果淡化孩子的竞争意识吧,怕孩子将来会处于劣势,无法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毕竟现在孩子的升学,还有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都充满了竞争。但是如果一味强调竞争,又怕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让孩子变得好胜心过强,竞争意识膨胀,还担心孩子因此而变得功利,令周围人讨厌。
身为父母,自然是既想让孩子体会到童年的轻松快乐,又想让孩子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正是父母的这种矛盾心理,让他们无法给孩子明确的教导。有的孩子过分在意竞争的输赢,他们不喜欢自己成为输家,就算是胡搅蛮缠,也要证明自己是胜者。
10岁的薛涛说:“虽然我跑步不如刘霆快,但我有比他更漂亮的溜冰鞋。”“虽然我画画不如张林好,但我有72色水彩笔,颜色多得谁也比不上。”“虽然我游泳没李庆好,可我的游泳圈价值500块,他的游泳圈有这么好吗?”
父母应该仔细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的攀比意识,如果是因为家人对孩子过分注意,过分保护,过分溺爱,而造成了他盲目自大,目中无人,觉得自己处处高人一等,只能比他人好,不能比他人差的情况,那么就要及时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因为这样对孩子的将来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会使孩子滋生烦躁、嫉妒、霸道或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同时也会造成孩子不良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改变孩子竞争意识过强这种情况呢?
第一,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时不要过分保护孩子和注意孩子,也不要过多谈论他,而是把他放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让孩子能慢慢有一颗平常心。帮助孩子端正心态,让孩子明白竞争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是件美好的事,而不应充满了妒忌和愤懑。教孩子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地祝福对手。告诉孩子,在竞争中得到胜利虽然值得骄傲,但和同伴之间的团结合作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
第二,注意批评孩子的方式方法。
在孩子因为输不起而抱怨时,不要直来直去、就事论事地教训孩子。孩子在情绪不好时通常听不进别人的话,这时应该谈点别的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孩子新的兴趣。当然,平时也可以给孩子多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当孩子的生活充满乐趣时,自然不会无端生气和吵闹了。
第三,鼓励孩子相信自己。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是非,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只能通过竞争来体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要教孩子不要过分注重竞争本身。
孩子们愿当“胜利者”而不愿做“失败者”的心态很正常。适当的竞争意识可以督促孩子一步步向前,但过强的竞争意识对于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常常会损害他们心灵的健康。如果父母对其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很有可能会扭曲成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6帮助孩子告别嫉妒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也会妒忌,而且他们的妒忌心理往往更加强烈且奇特。当孩子发现别人那儿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无论是相貌、玩具、老师的表扬,还是家长的关注,他们内心的嫉妒都会油然而生。
嫉妒心强的孩子看不惯别人的成绩和胜利,当他们不能拥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不是反省自己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而是仇恨对手,怨天尤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伤害他人的举动,这就使原本有益的竞争变了味。
陈琴是某校初中一年级的女生,她为人热情,性格直爽,能歌善舞,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是班上的宣传委员,深受老师喜爱。班里有些同学很嫉妒陈琴,对她有意疏远,明里暗里地和她作对,对她所做的事极力阻挠或破坏。
在一次评选“三好学生”时,陈琴的选票居然没有过半,因此落选。这难免让老师感到奇怪,经过悉心了解,老师得知许多同学受到了班上两位同学“谣言”的影响。这两个同学和陈琴是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儿。经过老师的批评教育,这两个同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她们说陈琴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所以心里不舒服,于是到处说陈琴的坏话,并编造事端制造同学和陈琴之间的矛盾。
这种现象在学校里很常见,比如一个孩子在学校当上了班长,另一个孩子可能就会嫉妒,他想:“凭什么他能当班长,而我不能?”有的孩子甚至会在言语和行为上表现出对对方的抵触和不友好。
虽说嫉妒心理是人的天性,但如果任其在孩子身上无节制地蔓延发展,将会毁掉孩子的前程。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十个手指头不会一般长”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弱的一面。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的竞争心态。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竞争与嫉妒的区别,比如说,两个人进行跑步比赛,一个在前边,一个在后边。后边的人想,前边的人最好被石头绊倒,我好超过他,这就是嫉妒。嫉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相反,若后边的人想,我要超过他就必须使劲地跑,这就是竞争。竞争是把成绩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若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就需要积极努力地学习,这样才能超过别人。只要表现积极,不管结果如何,都会是让人喜爱的好孩子。这样孩子既有了竞争意识,也能在心理上容纳别人的成功。
两个孩子去外地参加歌唱比赛,一个唱得好些,另一个唱得差些。可是比赛头天,唱得稍差的孩子得了感冒,另一个孩子冒雨帮他找来医生,自己却被淋病了。比赛那天,唱得差一点的孩子病全好了,发挥出色,得了第一名;唱得好一点的孩子因为感冒,嗓子还没恢复好,结果只得了第二名。但比赛过后,这两个孩子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竞争对手之间并非只有敌对关系,同样可以成为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让你的孩子在这种友好的氛围中竞争,竞争才会更有意义。
父母应该让孩子将竞争中的乐趣视为追逐的目标,而不仅仅是最后的结果。当孩子的心被竞争的乐趣占据时,嫉妒也就无从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
竞争可以是健康的,关键是让孩子在竞争中学习、成长,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利,这些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克服嫉妒,参与正当的竞争,是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将来的竞争对孩子的要求。只有告别了嫉妒,你的孩子才能在竞争中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与竞争对手共同发展和进步。
7竞争的同时也要教孩子谦让
有不少父母认为,如果让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谦让,就会淡化他的竞争意识,影响孩子在这个竞争社会中生存。所以,他们认为不适合在竞争中表现出谦让,谦让是懦弱的表现,竞争才是适应时代的。这里,家长错误地把谦让和不思进取画等号。其实,谦让不是抹灭竞争,而是为了培养孩子更健康的竞争心态。
几个孩子在花园里玩耍,强强和美美正在为谁先玩滑梯而吵了起来。争执中,美美捡起一块石头将强强的手砸肿了,强强哭着回到妈妈身边。
妈妈看到儿子后,又心疼又生气,骂道:“笨孩子,给人打成这样不会还手啊?以后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打他,而且比他打你要狠要重,这样才能让别人知道你不是好惹的,以后才不敢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