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家长不可盲目鼓励孩子参与竞争,更不要让孩子以为竞争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而应正确教育和引导,培养孩子健康的竞争意识。
1替孩子找个竞争对手
这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无论在学校里,还是在工作中,处处都存在着竞争。然而,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自己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于是,往往缺乏竞争的意识。面对刁蛮、任性的孩子,父母应该替他找个竞争对手,让孩子去体验竞争,学会竞争。
5岁的勤勤吃饭还要妈妈喂,如果妈妈不喂,她宁愿饿肚子。要她写几个字也是慢悠悠的,妈妈看到女儿这样心里就着急。长此以往,肯定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
有一次,妈妈回乡下老家跟父亲说起了这个问题。妈妈的父亲说:“这就是独生子女不好的地方,小时候你们几兄妹在一起,有好吃的都是抢着吃,你不吃,你哥马上吃掉了。”从父亲的话语里,妈妈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应该要引入竞争对手。于是,妈妈把自己的侄子明明带回了家,目的就是让他和勤勤一起去竞争。
果然,两个小孩在一起后,吃饭时你追我赶,很快就把饭吃完了,根本就用不着妈妈来喂。在搭积木这类益智游戏上,妈妈采取奖励的办法。谁先完成了规定的形状,便对谁进行奖励。勤勤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磨磨蹭蹭了,而是积极开动脑筋,把积木搭得又快又好。
若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为他们寻找对手,因为孩子们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给他们找个对手,让他们从小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有利于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更重要的是,这种竞争意识的强化,能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只要让孩子体验竞争,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有很多潜力可挖。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孩子在没有对象可以去比的时候,感觉自己是最棒的。可当他遇到对手时,才能发现原来自己要做的努力还很多。
4岁半的芸芸爱哭,这让她的妈妈感到烦心。因为她非常刁蛮,总是把哭当做武器来要挟爸爸妈妈,稍不顺她的心意就要放声大哭,直到父母妥协为止。
一天,同事带着他的儿子来家里玩。同事的孩子只比芸芸大几个月,两个小孩一见面就相当投缘,就在一旁玩开了。两个孩子跳舞的时候,芸芸不小心踉跄了一下,两个孩子同时摔倒了。只见芸芸一屁股坐在地上就捂着眼睛哭了起来,虽然妈妈百般劝说,但芸芸硬是不肯自己站起来。
这时,同事指着他的儿子对芸芸说:“你看,哥哥不哭是个好孩子,要知道好孩子是不哭的哟。”谁知芸芸一听这话,便抹着眼泪立即从地上爬了起来,泪眼婆娑但倔犟地说:“我不哭,我也是好孩子。”看着芸芸那滑稽的表情,一旁的几个大人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同事对芸芸的妈妈说:“当孩子懂事后,他们总是喜欢和别人比较,希望能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对比教育比打骂来得更有效。”
自此以后,妈妈意识到了要给女儿找个竞争对手,让女儿在良性比较中不断懂事。让妈妈高兴的是,自此之后芸芸的脾性有了很大的改观,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无理取闹。当然,芸芸也会偶尔使一下小性子。这时,妈妈总会把她竞争对手的名字喊出来。女儿也会一边喊着“我是一个好孩子”,一边收敛她的坏性子。
合适的竞争对手就像孩子的一个参照物,有了这个参照物,孩子会时刻警觉,时刻给自己打气。因为害怕落后,所以会不断超越,争取更大的进步,其实这就是一种竞争意识。这种意识能激发人身上潜在的能量,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孩子有了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后,家长要分析他们各自身上的优缺点,让孩子明白对方的优点在哪里,让孩子虚心向对方学习。同时,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优点,继续发扬。让孩子在竞争中不断赶超,在赶超过程中不忘记竞争,使孩子把每件事都当成是一个竞赛,在相互比较中逐渐做得更好。
当然,给孩子找个竞争对手不是用来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的。很多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的缺点和人家的孩子的优点比,这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给孩子找个竞争对手只是为了经常用这个对手来提醒孩子,让孩子感受竞争,并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断超越自我。
2鼓励孩子参加赛事活动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比赛,会让他们更有上进心。因为这些有失败者和胜利者的活动,往往会激励孩子自觉去努力,以便可以显示出自己比同伴更优秀。
当然,更多的竞争则是在学校展开,比如,考试成绩、体育运动,交友等。竞争时刻存在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类赛事活动,目的并非是为了让孩子得到名次,而是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竞争体验。
有一个名叫曲波的男孩在一所市属重点中学上学,他成绩很好,从没有下过前五名,而且身体素质也非常好,运动会短跑总能在全校进入前六名。曲波还很爱唱歌,校内举办歌手大奖赛时,他的父母总是鼓励他参加。虽然很多时候没能获奖,但是他一点都不难过。回家后,曲波经常默默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曲波的爸爸常对曲波说:“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了,你要有竞争意识。竞争不是为了得到荣誉,而是为了促使自己进步得更快。”曲波的妈妈也鼓励他:“想做就去做吧!相信你自己!”所以,曲波对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很感兴趣。
没有竞争又何来进步?各类赛事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比赛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赛的结果以及面对比赛的压力,都能磨炼孩子的心态。如果父母经常鼓励孩子参加比赛,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就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父母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激发孩子参与竞争的热情和动力。因为竞争可以让孩子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获得进步。对于孩子来说,参与到一些竞争活动中,比获胜更为重要。只要那些竞争是良性的、有益的,就能促使孩子不断前进。竞争就像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器,推动着孩子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使孩子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的日常生活更为丰富。
开学不久,上初二的儿子告诉爸爸学校要举行运动会。爸爸说:“那你有没有报项目呢?”儿子说不想报。爸爸说:“我记得你跳远很不错,应该报一下,重在参与嘛。”儿子有所顾虑地说:“报跳远容易,在跳远项目上得个名次就不容易了。”
爸爸对儿子说:“爸爸非常支持你,这是一个展示你能力的好机会,但是爸爸并不看重最后的结果。因为参与的权利在你手里,而是否获得名次还要看别人的发挥。如果你没有获得名次,证明你的能力可能比别人差些,也可能说明你的实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爸爸看重的是你的勇气和自信,这才是最重要的。”
儿子听后一脸的轻松,高高兴兴地说:“我明天就报跳远项目。”结果,儿子在跳远比赛中得了第三名,很出乎爸爸的意料。儿子也表示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因为当天比赛时,他一身轻松,没有什么压力,所以发挥得很好。
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他感兴趣的赛事活动,尤其是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比赛,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赛事活动中的比拼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就拿100米赛跑来说,你跑15秒,我就要跑14秒5。你不服气,练了一段时间,跑了14秒,又超过了我。如果我认为自己跑不进14秒,不练了,就不能进步了。如果我不服气,继续练,就可能达到13秒9或13秒8。如果你也不服气,在具备一定先天素质的前提下继续苦练,成绩就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另外,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竞争是没错,但前提是不要把“争第一”当成竞争的唯一目的,而是更应该注重让孩子在参与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品质,比如遇事沉着、冷静,性格开朗等。这些品质的培养,要比“第一”重要得多。要告诉孩子竞争不是嫉妒,只有与嫉妒告别,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充斥着竞争。如果孩子不敢去竞争,那么他将来就很难有成功的机会。因此,家长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适时地鼓励孩子勇敢积极地参与赛事活动,如此,孩子才能怀着一颗积极的健康成长。
3竞争前,请为孩子“松绑”
在参与竞争之前,孩子通常背负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压力很大部分来自父母,比如,孩子参加期中考试,有些父母就给孩子规定一个成绩、名次,还告诉孩子没达到这个目标就怎么办。这样做无形中会给孩子很多压力,孩子会想:“如果我考糟了怎么办,父母还会喜欢我吗?父母会怎样惩罚我?”越是这样想,越容易发挥失常。
丁逸口才不错,学校举行了一场相声比赛,他报名参加了。比赛前的一段时间内,丁逸每天下午都在学校里和搭档练习相声。丁逸的爸爸妈妈商量好了,儿子没回来,他们不开饭。等丁逸回来了,爸爸妈妈一边忙着为丁逸盛饭、夹菜,一边不停地问他练得怎么样,估计能在比赛中得第几名。
有一天,丁逸被问烦了,有些不耐烦地说:“别问了,我怎么知道能得第几名呢?”此话一出,爸爸吼了起来,说:“小兔崽子,你听着,这次比赛你必须获得前三名,否则你没脸回来见我。”原来,丁逸的爸爸是一个电视台的播音员,口才很棒。他觉得丁逸就要像自己那样出色,否则就是丢自己的脸。
结果,丁逸在比赛中太过紧张,本来记得滚瓜烂熟的台词突然忘了。他在相声表演中时而哑口无言,时而手足无措,结果首轮出局。
竞争的胜负除了与实力有密切关系外,与竞争者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也息息相关。纵使你的孩子实力超群,但若他背负了太大的压力,把比赛结果看得太重,也很容易发挥失常。所以,家长应该在孩子参与竞争前为孩子“松绑”,鼓励孩子放轻松,不要太在意结果。
什么是最好的竞争心态呢?庄子在《达生》中有一个比喻,大意是:人们下棋的时候,如果用瓦罐做赌注,双方都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用带钩做赌注,双方下棋就略显迟疑和慌乱;如果用黄金做赌注,双方的表现就会大失水准。实力和技术本身没有变,而迟疑、慌乱、大失水准,是因为太看重外在的压力,太看重结果。
凡是过分看重外在压力的人,其内心智慧的发挥就会被大大削减。许多学生面临重要的考试时,没能发挥出平时的水平;许多运动员有足够的实力,却不能在大型比赛中获胜,就是这个缘故。因此,父母不要无端给孩子规定成绩和名次,而要表现出不太重视孩子竞争结果的样子,让孩子带着平常心去面对竞争。
儿子放学回家,告诉妈妈他要自我推荐当班长。妈妈听后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以往他参加这样的活动都需要妈妈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次他能够主动报名,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妈妈清楚,儿子的自尊心、好胜心较强,对于能否当选,会有不少的压力。
于是妈妈告诉儿子:“妈妈非常支持你,这是你展现自己能力的好机会。但是妈妈和爸爸不会在意最后的结果,只要你用心参加竞选,我们就为你感到高兴。如果你没有被选上,证明有的同学的实力比你强,也可能说明你的能力暂时还不够。妈妈看重的是你那敢于尝试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勇气。”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露出了轻松的微笑,高高兴兴地准备竞选演讲去了。结果,儿子只差一票,真的没有当选班长,而是当了学习委员。妈妈明白,儿子心里一定不舒服。于是搂着儿子的肩膀安慰他说:“做学习委员也非常不错啊,这说明你在学习方面有过人之处,老师和同学们信任你。以后就看你的了。希望你能配合老师搞好班里的学习,为班集体多尽点儿力。”儿子来了一声“OK”,妈妈知道儿子已经走出了竞选失利的阴影。
面对竞争,父母不能给孩子压力。不要认为有压力才有动力,因为毕竟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像成人,一旦压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孩子就很容易在竞争中失利。
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都是对孩子应对竞争能力的考验,也是孩子压力最大的时候。很多父母甚至比孩子本人还担心考试结果,作为家长,这种心情值得理解。但是父母太着急,太担心,就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孩子很容易从父母的表情、行为上看出这种考试的重要性,父母的焦虑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难以平静,从而影响到考试的发挥。
不管事关孩子一生的高考,还是平常一次无关紧要的比赛,父母都应给孩子“松绑”,帮助孩子释放压力,让孩子轻装上阵。这样,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更大。
4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请对他微笑
有竞争就有优胜劣汰,就有胜负成败。当孩子竞争失败时,父母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如果父母微笑着对孩子说:“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依然是个很棒的孩子。”孩子就能从父母的言语和表情中获得安慰、支持以及信任。如果父母一脸不满,甚至对孩子怒斥:“你真没用,别人能取得好成绩你为什么不能?”孩子从父母的眼里看到的只是对自己的失望,那他今后能否正确面对竞争就是个问题了。
电视台举办了一场少儿竞赛表演节目。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很努力地演出,但还是不幸被淘汰出局。小女孩站在台上伤心地哭了,尽管主持人用各种鼓励的语言来安慰,小女孩还是因为伤心而不停哽咽着。最后,她非常不情愿地转身下台。台下的父亲看起来很激动,他双手抓住女儿瘦弱的肩,大声地斥责着什么……
生活中,当孩子考试失利的时候,当孩子比赛失败的时候,有的父母会抱怨、呵斥孩子。其实,无论在考试中还是在其他比赛中,孩子遭遇失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在竞争失败后原本心里就非常难受,如果父母还表现出不满和斥责,对孩子来说无异于伤口上撒盐,可能让孩子对自己更加失望。
当孩子在竞争中遭遇了失败时,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是怎么搞的?这样的结果太糟糕了!”“你是不是猪脑子啊?连那么弱的对手都战胜不了!”诸如此类的话。如果孩子经常处在这种话语的反复“暗示”下,就会渐渐接受这种错误的判断,从而将这些错误判断作为自我评价的一个部分。长此以往,孩子必定形成怯懦、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的心理,从而彻底失去面对竞争的勇气。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孩子竞争失败时,父母要微笑着安慰孩子,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具体原因,鼓励孩子吸取教训,让孩子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竞争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