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就要维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因为尊重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自重、自爱、自尊。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才会有正确的心态面对别人,在人际交往中,才能既尊重自己又尊重他人;在生活中,才会更加有自信心、更加有责任感。
不要当众批评孩子。因为当众批评孩子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失去自信。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多理解他,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不妨先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孩子的面子比大人的面子更重要。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小心的呵护,我们在注意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可以试着用理解的眼神、温和的手势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也可以用冷处理的办法让孩子自己去调解。如果孩子犯的错真的很严重,父母觉得有必要批评孩子,那也不要在公共场合,而是找个单独相处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指导孩子改正错误。这样的批评,孩子都能易于接受。
父母要对孩子提出正确有效的批评,还真有些小窍门,如尽量不要在清晨、吃饭时、睡觉前批评孩子。在清晨批评孩子,可能会影响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睡觉前批评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13玩耍,催化孩子乐观个性
孩子喜欢玩耍是天性,因为玩耍中孩子可以感受快乐,而且玩耍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父母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让孩子在快乐中玩耍,在玩耍中健康成长。
涛涛是个机灵的小家伙,总有新奇古怪的点子和玩法。有一天,他在草坪上发现了一只小爬虫,就把这只虫子抓在手里,玩个不停,整整一个下午,都玩得非常投入。
他还和冬冬发明了一种玩儿大皮球的新花样:把自己的肚子当成滑板,把肚皮贴在球面上,双手撑着地面,借助惯性向前冲。每次向前俯冲的时候,他们都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失去重心之后,摔倒在地上,有时候还会故意做出夸张的姿势。他们似乎一点儿也不怕疼,每次摔得人仰马翻,浑身是泥,可他们玩得依然起劲。
玩耍能够给孩子带来最大的喜悦,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发现新事物,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欢乐。同时,孩子能在玩耍中发现自己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自信心,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从而成长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让孩子自由玩耍,可以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和探索。当孩子对一些事情产生兴趣时,他们能够产生愉悦和学习的动力。而且,玩耍不必把孩子限制在玩具上,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充当孩子的玩具。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动脑筋想出更多的玩法,这对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也有帮助。
为了让小威特在玩耍中感受乐趣、增长知识,老威特在自家的院子修建了一个大游戏场。在游戏场中铺了厚厚的沙子,在其周围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和树木。小威特在沙子上爬滚,在这个游戏场里观花捉虫,玩得不亦乐乎。
小威特对炊事玩具很感兴趣,老威特夫妇就专门为儿子配了一套炊事玩具。虽然小威特只是一个孩子,但是他总想做大人做的事情,尤其对厨房里的活感兴趣,非常想插手。老威特夫妇认为,小威特有这种喜好是好事,而且只要正确引导,就能使小威特在感受乐趣的同时获取丰富的生活知识。
小威特父母给小威特买了一套炊具后,就带领孩子一起做饭,他们不时还交流一些问题。每当小威特向老威特夫妇问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耐心地解答。并且他们还监督小威特,做各种各样的菜,他们一起比赛,一起分享,最后一起游戏,使小威特从中丰富了生活知识。
有时候妈妈当厨师,小威特当“主妇”。因为小威特是主妇,所以妈妈得向小威特请示各种事情。如果妈妈发现小威特下达的命令不合要领,那就会失去了当“主妇”的资格,被降为厨师。这时,当上主妇的妈妈会对小威特“发号施令”。如果小威特拿错了作料,那么就会面临被“解雇”的危险,连厨师也当不成了。
有时候让小威特做“妈妈”,父亲当“孩子”。于是小威特就给父亲下达命令,而父亲故意不按小威特的命令做。如果小威特没有看出破绽,那么他就会失去了做“妈妈”的资格。如果小威特发现了父亲没有好好做,就会“教育”父亲,给父亲一本正经地提意见。父亲就会学着孩子的口吻说:“请原谅,以后一定注意。”有时父亲还故意不承认错误,这时小威特就用父亲斥责他时所用的语言来训斥父亲。
虽然小威特童年时期的玩具不多,但是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下,他在游戏中收获了很多快乐和喜悦。由此可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耍,可以使孩子在感受快乐的过程中变得开朗、乐观、自信起来。
14多给悲观的孩子积极的肯定
悲观的孩子看到的多是不好的事情,总想象着事物不好的一面,因而感到生活没有希望,体会不到快乐的感觉。作为家长,应该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多给孩子接受积极的暗示。
肖卫快6岁了。他一向很胆小、悲观,家里养的小鸟死了,他大哭了一场,然后自言自语地唠叨:“我们养的小鸡也会死的,养的小鸟早晚会飞的,养的花儿会死的,养的小松鼠会跑的,养的小孩子也不会有小朋友和他玩的。”
这让父母很吃惊,肖卫这么小为什么会如此悲观?还有一次,小鸡生病的时候,他说要代替小鸡生病,只要小鸡病好了就行,如果小鸡死了他也不活了。父母很担心他的这种消极的想法,于是经常有意识地告诉他动物、植物的生长规律、条件,帮他消除多余的担忧,让他乐观起来。
其实,父母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悲观的孩子所担忧的事情都是小题大做的结果,甚至是很无知和愚昧的。正是这种无知造成了孩子的恐惧,而恐惧又使孩子更悲观。
因此,当你发现孩子有悲观的想法时,你可以举些例子驳斥孩子的歪念,让孩子明白自己想法不对,自己多虑了,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弱孩子的悲观情绪。另外,孩子悲观的心理与父母的严格要求有关,有些父母对孩子吹毛求疵,孩子稍有一点不完美的地方他们都要指出来,长期如此,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和热情,让孩子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
宾璐的妈妈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英语翻译,可以轻松地说出流利的英语,连老外都夸奖她的发音准确,说简直可以跟美国的新闻播音员媲美了。妈妈希望宾璐也能像自己一样说出流利的英语,于是在宾璐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亲自教她,纠正她的每一个发音。
在外人看来,宾璐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肯定能学好英语。可是,结果恰恰相反,宾璐非常讨厌英语。上小学的时候,她的英语成绩在班里几乎排在倒数几名。宾璐的妈妈非常生气,认为自己的努力全白费了,经常叹着气对宾璐的爸爸说,“唉,这孩子为什么没有遗传我的基因呢?”
其实并不是宾璐不聪明,只是妈妈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宾璐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非常有热情,经常见到小鸟喊“bird”,指着苹果大声叫“apple”,很积极主动。可是,每次她一说英语,妈妈总要纠正她的发音,“你的声音要圆润些,你的嘴张要张大些……”从小到大,宾璐几乎没有听到过妈妈肯定她的发音。久而久之,她便不再相信自己能够把英语说好,也懒得张口说了,对学好英语失去了信心。
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注定会使孩子陷入悲观与自卑的情绪中。就像一个屡战屡败的将军,他怎么可能对下一次打胜仗充满信心呢?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但是两者被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冲撞那块玻璃,想吃掉热带鱼。但是一切都是徒劳,它经常撞得满身是血。一段时间后,鲨鱼放弃了。后来,玻璃被取走了,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没想去吃掉热带鱼,因为它已经承认了无数次失败。
回想一下,其实孩子的悲观情绪也是这样产生的。一开始孩子也像那只鲨鱼,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挫折和失败以及父母的不认可使孩子变得不那么乐观,经过长期的失意后,孩子很自然悲观起来。
乐观是成功的催化剂,悲观是失败的孵化器。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就是在点燃孩子对未来、对成功的希望之火。所以,父母要不遗余力地帮助孩子走出悲观情绪,那么到底怎么做呢?
第一,让孩子想想境遇比自己糟糕的人。
让孩子想想境遇不如自己的人,可以找到一些心灵的安慰,悲观的心理也会有所缓解。同时父母也可以这样激励孩子:“别人遇到了那么糟糕的事情都能勇敢地面对,并坚信会走出困境,你比他还幸运一点,你没有理由这么悲观!”
第二,别让孩子总是盯着消极面,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可能面对很多挫折,或在与人相处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可能觉得:“我真倒霉,总被人家曲解、欺负。”如果他总想着这些,当然没办法轻松愉快。如果你让孩子把注意力盯在别人友善的一面上,孩子就不会回避交往。
第三,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
在家庭中,父母要随时注意指导孩子自我排除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使悲观情绪、不良情感以及心理障碍及时得到化解,也就不会导致悲观性格的形成。比如,孩子心情不好,有了苦闷,要让他尽量说出来,不要让他把苦闷憋在心里,更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还可以回避孩子敏感、忌讳的话题;等等。因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乐观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