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五谷膳食养生经
23708800000012

第12章 对症调理五谷膳食方(3)

患有本病的患者在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了解本病的特点及调养也十分必要。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倦怠乏力、耳鸣眼花、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口舌生疮,严重者还可有肢体水肿、毛发脱落等。在缺铁性贫血发生初期,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应在饮食上注意调养。

饴糖大米粥

饴糖30克,大米100克。以大米煮粥,粥熟加入饴糖,调匀即可。空腹食之。此方具有健脾、和中、止痛、补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血虚头晕,可做产妇、小儿的补品。

肝香米粥

猪肝(羊肝、牛肝、鸡肝均可)100~150克,大米100克,葱、姜、油、盐各适量。将动物肝洗净切成小块,与大米、葱、姜、油、盐一起入锅,加水约700毫升,煮成粥,待肝熟粥稠即可。

此方具有补肝、养血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的贫血、夜盲症、目晕眼花等症。

羊骨米粥

羊骨1000克,大米100克,盐、生姜、葱白各适量。先将羊骨打碎,加水煎汤,然后取汤代水同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盐、生姜、葱白,稍煮2~3沸即可。温热空腹食用,10~15天为1疗程。此方具有补肾气、强筋骨、健脾胃的作用,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

猪血鲫鱼粥

生猪血1碗,白胡椒粉适量,鲫鱼100克,大米120克。取生猪血、白胡椒粉、鲫鱼洗干净后加入大米,共煮成粥即可。此方常服可治贫血。

红枣粥

红枣数颗,大米适量。将大米洗净后加入干净的红枣,加水适量,煮至粥稠即可。早晚餐食用。此方具有补气旺血、健脾益胃的功效。

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又称尿石症,系指肾、输尿管、膀胱及尿路任何部位发生结石而引起的病症。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路结石。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症状为疼痛、尿血或排砂石并可见有发热、恶寒、脓尿。因结石所在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通过食疗方的辅助治疗作用可缓解因尿路结石所引发的疼痛难忍,但同时更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茅根大米粥

鲜茅根200克,红小豆、大米各100克。茅根在清水中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清水1000毫升,以大火煮沸后,转成小火煎至700毫升,去渣留汁,加入红小豆、大米煮粥即可。此方具有凉血止血、利尿排石的功效,主治泌尿系统结石。

核桃甜粥

核桃仁6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核桃仁放在干净的炒锅中将其完全炒熟,研成碎末。

先取大米加入锅中煮成粥,待熟时,调入白糖、核桃末,稍煮1~2沸即可。每日2次,温热服食。

此方具有益肾聪脑的保健功效,适用于健忘失眠、肾虚及泌尿系结石、小便淋漓不净等。

荸荠鸡内金粥

荸荠150克,鸡内金20克,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大米100克。先加水煎金钱草、海金沙,过滤取汁备用。荸荠捣烂挤汁,鸡内金研细。荸荠汁、鸡内金粉和大米加水适量煮粥,等半熟时加入药汁,煮至米烂粥稠即可。代早餐服食。此方具有利尿排石、清利湿热的保健功效。

双米甜粥

薏米100克,大米120克,白糖30克。将薏米、大米在清水中淘洗干净,捞出,放入锅内,加入水1000毫升。将锅置大火上烧沸,再用中火煮约50分钟,食用时加入白糖调味,搅拌均匀即可。此方具有除湿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

蚕豆羹

蚕豆60克,薏米30克,红糖20克。将蚕豆、薏米分别在清水中淘洗干净,捞出,沥干水分,晒干或烘干,共研成细粉,与红糖拌和均匀,一分为二,分装在2个绵纸袋里,装瓶,防潮即可。

每日2次,每次1包,用刚煮沸的开水冲泡,调拌成羹糊食用。本品可补益脾胃、清热利湿。

胆囊炎与胆石症

胆石症是胆囊、胆管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总称,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有结石存在可以引起胆囊炎、胆管炎,多发于40岁以上的肥胖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胆囊炎与胆石症两者往往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其表现与治疗又多相似,故一并而论。胆囊炎分急性、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及时可能转变成慢性,而慢性胆囊炎又常以急性发作的形式出现。无论是急性或慢性胆囊炎,皆可合并胆石症,而胆石症又可导致胆道梗阻,在胆汁滞留基础上发生胆囊感染。推荐的食疗方均可缓解胆囊炎及胆石症的常见症状,但仍需配合医生积极参与治疗。

花香山楂粥

玫瑰花5克,厚朴花3克,茉莉花、生山楂各6克,大米60克,冰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生山楂去核仁,三花也冲洗干净,共入砂锅内,加水煮粥,粥熟加适量冰糖即可。早晚分食,每日1剂,连服数日。此方具有舒肝和胃、理气活络的功效,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胃不和等。

鸡内金甜粥

鸡内金6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鸡内金用小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粉。先把大米放入锅内,加水800毫升煮至米开未稠时,放入鸡内金粉和适量白糖,再煮一沸,粥稠即可。此方主治胆结石砂石积滞、胁肋疼痛、饮食不消等。

蒲公英薏米粥

鲜蒲公英60克,败酱草、金钱草、红小豆各30克,薏米50克。先将药加水煎取汁,再入红小豆、薏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分3次服。本品适用于急性胆囊炎的辅助治疗。

麦麸南瓜粥

青嫩南瓜250克,麦麸、小米各50克。将青嫩南瓜洗净,切成小方块,入锅,加水煮至六成熟时,调入洗净的小米,煮沸后,加麦麸,充分拌和均匀,煮至小米熟烂即可。每日早、晚分食。

本品适用于高脂血症、胆石症、肥胖症等。

艾叶生姜粥

干艾叶15克(鲜品30克),生姜10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生姜、艾叶煎取浓汁去渣,与大米、红糖加水煮为稠粥即可。每日2次,早晚温服。此方适用于胆囊炎、胆石症、小腹冷痛等。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妇女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或过少,均属于月经不调的范畴。见于多种妇科疾病。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两大类:一是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二是器质性病变或药物等引起。而五谷滋补食疗方对月经不调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患有此症的女性不妨一试。

青皮山楂粥

青皮10克,生山楂30克,大米100克。将青皮、生山楂分别洗净,切碎后一起放入砂锅,加适量水,浓煎4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汁备用。将大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粥将成时加入青皮、山楂浓煎汁,拌匀,继续煮沸即可。此方疏肝理气、解郁散结,适用于乳腺小叶增生,证属肝郁气滞。

猪肚槟榔粥

白术30克,槟榔、生姜各10克,猪肚1个,大米100克,葱白(切丝)3根,盐适量。将前三味药捣碎,猪肚洗净,纳药于猪肚中缝口,以水煮猪肚熟,取汁,将大米及葱白丝共入汁中煮粥,并加盐调味即可。此方可健脾、疏肝、理气,用于治疗女性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等症。

益母草生姜粥

鲜益母草汁10克,鲜生地黄汁40克,生姜汁20克,蜂蜜10毫升,大米100克。先以大米煮粥,待粥熟时加入上述诸药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可。此方可滋阴、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瘀血腹痛等。

黄芪双米粥

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米或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黄芪切片,与当归共煎,去渣取汁,再与洗净的大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共煮为粥,加红糖调味即可。此方可益气补血,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神疲倦怠等。

黄芪莲子大麦粥

人参6克,黄芪30克,去心莲子、大麦各60克。

人参、黄芪加清水300毫升,小火煮至200毫升,去渣取汁,加莲子、大麦煮为粥即可。此方适用于月经超前、量多色淡、神疲倦怠、食欲缺乏、气短心悸、舌质淡、脉沉虚无力者。

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发生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随着月经周期持续发作而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气运行不畅所致。因为经水为血所化,而血又随气运行,若气充血旺,气顺血和,则经行通畅无阻,自然无疼痛之患。如血气虚少,肝肾亏虚,寒邪凝滞,气滞血瘀,导致经行滞涩不畅,不通则痛也。因此,对痛经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辅以五谷滋补食疗方调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肉桂红糖粥

肉桂3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肉桂煎取浓汁去渣;大米加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肉桂汁及红糖,同煮为粥即可。或用肉桂末1~2克调入粥内同煮。此方可温中补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虚寒性痛经、腹痛、消化不良、大便稀薄等。

益母草当归粥

当归15克,益母草、大米各30克,鸡蛋3个。

先将当归、益母草煎煮2次,每次沸后20分钟,合并滤液,与大米、鸡蛋共同煮粥即可。此方可活血行气、化瘀止痛,适用于血瘀痛经、经色紫黯或有瘀块者。

干姜红枣红糖粥

干姜10克,红枣20个,红糖、大米各30克。

先将干姜在清水中洗净,捞出,放入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取药汁与红枣和大米共同煮粥,待粥熟时,加入红糖调味即可。尽量趁热食服,此方可暖宫散寒,适用于寒凝痛经、小腹疼痛而冷、得热痛减者。

高良姜红枣粥

生姜30克,红枣10个,高良姜15克,大米克。先将生姜、高良姜在清水中洗净,捞出,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2次,每次沸后20分钟,合并药汁,与大米、红枣共同煮粥即可。此方适用于寒凝气滞痛经、经前后小腹胀痛、胸胁乳胀者。

党参阿胶粥

党参、黄芪各15克,阿胶、大米各30克。先将党参、黄芪加水煎煮,每次沸后20分钟,合并药汁,与大米共同煮粥,再将阿胶与大米调匀即可。每天1次,连服5~7天,调治3个月经周期。

此方适用于气血虚弱痛经、小腹绵绵作痛、少气乏力、经色淡、质清稀者。

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属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不需要特殊治疗,而且多在妊娠12周前后自然消失。但有少数孕妇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从早至晚反复发作,不能进食,甚至吐出胆汁,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威胁孕妇生命,称之为妊娠剧吐。多见于对怀孕抱有恐惧、忧虑、反应敏感的年轻产妇。

此外常见于多胎、葡萄胎。由于反复呕吐胃液大量消耗,加之摄入少,故常导致脱水和代谢紊乱,引起酸中毒,个别严重者迁延时间长,可引起肝肾衰竭等并发症。

一旦出现妊娠剧吐,除应立即住院进行检查和诊治外,还应注意其精神状态,了解其思想情绪,给予安慰,进行心理治疗调整,解除其思想顾虑。再辅以五谷滋补食疗方,便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麦冬生地二米粥

鲜麦冬汁、鲜生地黄汁各50克,生姜10克,薏米15克,大米80克。将薏米、大米及生姜入锅,加水煮熟,再下麦冬汁、生地黄汁调匀,煮成稀粥即可。空腹食。每日2次。此方可安胎、降逆、止呕。

糯米粥

糯米50克。先将糯米洗净,加水煮至米烂成稀粥即可。每日2次,温热食用。此方具有益气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怀孕2个月后发生呕吐、服药不见效者。

砂仁大米粥

砂仁3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在清水中淘净,煮粥,待粥煮熟后,调入砂仁细末,再煮1~2沸即可。早晚餐温热食。或少量多餐次服用。此方具有调中气、暖脾胃、助消化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气逆、妊娠呕吐涎沫、脘腹胀满、食欲缺乏等症。

绿豆糯米粥

绿豆100克,大米120克,糯米50克,白糖适量。将绿豆洗净入锅,加适量冷水煮至七成熟时,放入淘洗干净的大米和糯米,烧沸后,转小火熬至粥黏稠即可。每日早、晚分食。食用时可根据个入口味加白糖调味。本品可清热消暑、健脾益气,适用于暑热证、疖疔疮肿、腮腺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妊娠呕吐等病症。

妊娠水肿

妊娠水肿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面目、肢体肿胀,而无蛋白尿和高血压。妊娠7~8个月以后,仅出现踝部水肿,无其他不适者,可以不治疗,产后将自然消退。西医认为,本病主要是营养障碍和静脉回流不畅所致。

白茯苓生姜粥

白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各15克,橘皮、生姜皮各1克,大米100克。将上述材料煮成稀粥即可。此方具有健脾补气、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妊娠水肿、老年性水肿、肥胖症、小便不利、腹泻等症。

鲤鱼冬瓜大米粥

鲤鱼头1个,新鲜连皮冬瓜、大米各100克,盐5克。先将鲤鱼头洗净去鳃,冬瓜皮洗净,切成小块,然后一同煮水,去渣取汁,与洗净的大米煮为稀粥,放入盐调味即可。此方可利小便、消水肿、清热毒、止烦渴,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包括妊娠水肿、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肥胖症、肺热咳嗽、痰喘。

黄芪鸭肉粥

黄芪20克,青头雄鸭1只,大米适量,葱白根。先将黄芪洗净切片,青鸭肉切细,一同放入砂锅,煮至肉极烂,去黄芪药渣,再加大米、葱白煮粥;或用黄芪鸭汤煮粥即可。此方可补脾益气、利水消肿、滋阴养血,适用于妊娠水肿,及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症。

红小豆焖鲤鱼

红小豆150克,鲤鱼1条(重约500克),陈皮10克,生姜、葱、酱油、盐、白糖、香油、胡椒粉、淀粉各适量。将鲤鱼处理后在清水中洗净,涂上调好的酱油、白糖、盐、香油汁腌片刻。炒锅放油烧热,下鲤鱼,煎至两面金黄,放入生姜片,略爆。将红小豆用热水浸2小时,倒出冲洗。锅中放适量水烧沸,放入红小豆,小火煲30分钟,熄火。陈皮浸软,切丝。葱切段。把红小豆再烧沸,放入煎好的鲤鱼,下胡椒粉、盐、陈皮、葱和水,小火焖煮15分钟,加入余下的葱段,用水淀粉勾薄芡即可。本品可健脾利湿,适用于妊娠水肿、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病症。

胎动不安

传统观点认为,孕妇在早期妊娠之所以会发生流产现象,是因为孕妇的脾肾气血虚弱,进而阴虚内热,导致胎元殒亡。治疗方法是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为主,来调节胎儿和母亲之间的免疫功能互动。下列五谷食补方,可为不同症状的怀孕妇女作为调养身体的参考之用。

莲子山萸粥

莲子60克,山萸肉20克,糯米适量。以上三味食物洗净后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煮沸后即可食用。此方主治肾虚先兆流产。

黄芪大米甜粥

炙黄芪20克,人参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人参、黄芪切片,冷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取汁,共煎2次,两液合并分作2份,每日早晚分别加入用大米煮的粥内,待熟时再调入白糖即可。此方主治气虚先兆流产。

鲤鱼豆豉糯米粥

鲜鲤鱼1条(约500克),糯米200克,葱2茎,豆豉10克。鲤鱼去鳞、肠和鳃,用水适量煮,去鱼骨刺,入糯米煮粥,将熟时,将豆豉、葱切细放入,稍煮即可。鲤鱼不仅利水安胎,且营养丰富。糯米补中益气、调养脾胃。煮粥服食,可调养脾胃、利水安胎。鲤鱼粥在民间广为流传,用于妊娠下肢水肿、胎动不安、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泄泻。

鲤鱼苎麻糯米粥

鲜鲤鱼1条,苎麻根10克,糯米50克,葱、盐各适量。鲤鱼去鳞及肠杂,洗净切片煎汤。取苎麻根入砂锅内,加200毫升水,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入鲤鱼汤中,并加入糯米、葱、盐,小火煮成粥即可。此方主治肾虚之先兆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