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23664600000008

第8章 经络通补养生经(2)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清头聪耳、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肩胛疼痛、手臂疼痛。尤其当手臂疼痛到无法举高时,可以按揉缓解疼痛。多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头痛等。

天宗——常揉可保颈椎、肩、胸安康

定位取穴: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搭在被按摩者肩膀上,拇指自然向下,拇指指端所指部位即是。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舒筋活络、理气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颈部僵痛、肩胛部疼痛、肩关节疼痛、乳房胀痛等。

秉风——保护肩膀的护卫穴

定位取穴: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上肢神经痛、运动麻痹、脑卒中之后遗症、支气管炎、肩周炎等。

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路线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经过额部,直至巅顶,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的百会穴。

头顶部分支:从头顶部分出,至耳上角部。

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下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重返出来,下行到项部(天柱穴),再交会于大椎穴,然后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距背侧中线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膂),深入腹腔,络肾,属膀胱。

腰部分支:从腰部继续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窝中(委中穴)。

项部分支:从项部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沿背中线旁三寸下行,直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的昆仑穴,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缘至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睛明——治疗眼部疾病的常用穴

定位取穴:在内侧眼角的凹陷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泄热明目、祛风通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目眩、近视、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青光眼、腰痛等。

肺俞——双肺健康的保护伞

定位取穴:位于肩胛骨内侧,在第3胸椎旁开2横指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

心俞——心脏健康的守护神

定位取穴:位于肩胛骨内侧处,在第5胸椎下旁开2横指宽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慌、心悸气短、心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等。

肝俞——养肝护目,安抚情绪

定位取穴:位于肩胛骨内侧,在第9胸椎下旁开2横指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多用于治疗乳房胀痛不适、腰背痛、神经衰弱、烦躁易怒、黄疸、失眠、恶心呕吐等。

脾俞——增强消化功能的护脾穴

定位取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旁开2横指宽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呕吐、腹泻、胃溃疡、胃出血、消化不良、肠炎、肝炎、贫血、糖尿病等。

胃俞——让胃病却步的护胃穴

定位取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松弛、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三焦俞——上通下达的消化“总管”

定位取穴:位于腰部,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调理三焦、利水强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全身水肿、肥胖、肾炎、尿频、尿急、尿潴留、腰痛、遗精、胃痉挛等。

肾俞——治疗腰痛的关键穴

定位取穴:位于腰部,在第2腰椎下旁开2横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肾炎、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精液缺乏、腰酸腿痛等。

大肠俞——专治肠道疾病的灵丹妙药

定位取穴:位于腰部,在离第4腰椎下两侧各约2横指宽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理气降逆、调和肠胃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炎、便秘、腹痛、腹胀、腹泻、肠鸣、腰背疼痛、早泄等。

会阳——阳气相会的地方

定位取穴:在尾骨端旁开1小指宽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清热利湿、益肾固带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经期腰痛、遗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肠炎等。

足少阴肾经

循行路线

起于足小趾端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之下的然谷穴,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内侧,直上股内侧后缘,至尾骨部(长强穴),贯穿脊柱,入属肾,络膀胱。

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中,沿喉咙上达舌根两旁。

大腿根部分支:从左右股内侧后缘大腿根部分出,向前夹阴部两侧,至下腹部,沿腹部中线两侧(距正中线0.5寸)上行,夹脐,抵胸部前,直到锁骨下(俞府穴)。

肺中分支:从肺中分出,络于心,注于胸中(膻中穴处),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涌泉——肾经之气的源泉

定位取穴:将脚底弓起,在脚掌前中1/3的凹陷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息风的作用。多用于治疗休克、晕车、脑出血、失眠、癔症、癫痫、精神病等。

然谷——平衡水火的调解员

定位取穴:位于足内侧缘,在足舟骨粗隆下方的赤白肉际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益气固肾、清热利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膀胱炎、少精、遗尿、咽喉炎、扁桃体炎、月经不调、糖尿病等。

复溜——调节肾经的杠杆之药

定位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在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肾炎、尿路感染等。

太溪——人体第一大补穴

定位取穴:在内踝正后方的凹陷中。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遗精、阳痿、性交疼痛、遗尿、小便频数、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喉炎、耳鸣、乳腺炎等。

照海——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妙穴

定位取穴:在踝关节内侧骨头突起的下缘的凹陷中。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滋阴清热、调经止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踝关节扭伤后前内侧疼痛、咽喉干燥、急性扁桃体炎、神经衰弱、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等。

交信——调理二便的大功臣

定位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在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益肾调经、调理二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淋病、睾丸炎、便秘、痢疾、肠炎、脊髓炎等。

筑宾——揉通瘀堵的畅通穴

定位取穴:位于小腿内侧,在内踝尖向上7横指宽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调理下焦、宁心安神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精神病、晕车、癫痫、肾炎、膀胱炎、睾丸炎、神经性呕吐、小腹痛、疝气痛、小腿内侧痛、腓肠肌痉挛等。

大赫——治疗男科妇科疾病的专穴

定位取穴:肚脐直下4寸,旁开1小指宽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益肾助阳、调经止带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男子性欲亢进、房事不节、遗精、早泄、阳痿、睾丸炎、月经不调等。

腹通谷——脾胃运化的好帮手

定位取穴:位于上腹部,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健脾和胃、宽胸安神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扩张、神经性呕吐、肋间神经痛等。

中——止咳平喘化痰的名穴

定位取穴:位于胸部,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胸膜炎、食欲不振等。

手厥阴心包经

循行路线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行,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胸部分支:从胸中分出,浅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经腕后内关穴,过腕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

掌中分支:从掌中(劳宫穴)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直至其指端的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天池——化瘀血、顺心气的多能穴

定位取穴:位于胸部,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活血化瘀、宽胸理气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脏外膜炎、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淋巴结核、腋窝淋巴结炎、肋间神经痛等。

天泉——气血瘀滞按天泉

定位取穴:位于臂内侧,在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脉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内膜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支气管炎、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曲泽——清热毒、去暑气的清凉穴

定位取穴:位于肘横纹中,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功效:此穴有清暑泄热、和胃降逆、清热解毒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急性胃肠炎、支气管炎等。

郄门——应对急症有特效

定位取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宁心安神、清营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悸、膈肌痉挛、癔症、精神病、乳腺炎、胸膜炎、胃出血等。

间使——平定心神的安静穴

定位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宽胸和胃、清心安神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心脏内外膜炎、癫痫、癔症、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后遗症、感冒、咽喉炎、胃炎、子宫内膜炎等。

内关——心脏健康的守护穴

定位取穴:位于手臂的内侧中间,在腕关节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宽胸宁神、和胃止痛、除烦的作用。治疗心烦、心慌心悸、心绞痛、胸闷、胸肋痛、冠心病、胃肠神经症等。

大陵——健脾胃,安心神,通经络

定位取穴:在腕掌侧横纹的中点处。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宁心安神、和营通络、宽胸和胃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心肌炎、心内外膜炎、心动过速、心痛、嬉笑不止、癫痫、神经衰弱、失眠、精神分裂症、肋间神经痛、口臭、呕涎水、咳嗽、咯血、胃炎、胃出血、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足跟痛、咽炎、腋淋巴结炎、疥癣等。

劳宫——清胸膈肌热,开七情郁结

定位取穴:手握拳时,中指指尖下即是。

主治功效:此穴具有清心泄热、开窍醒神、消肿止痒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癔症、精神病、小儿惊厥、吞咽困难、黄疸、食欲不振、口腔炎、齿龈炎、口疮、口臭、手癣、手指麻木、高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