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南唐有一位叫林仁肇的大将,骁勇善战。他上书李煜,让他派自己带兵偷袭宋国。李煜当下就被吓得冷汗淋漓,连忙招来林仁肇说:“不行,不行,宋朝是老虎惹不得的。这样做一定会断送我南唐江山的。”
还有一个叫卢绛的大臣向李煜献策,让他先出其不意地灭掉吴越,这样就可以使国势壮大,给宋朝以震慑,让大宋不敢轻举妄动。李后主听了,又视为洪水猛兽一般,赶紧把卢绛驱逐出殿了。
后来,宋太祖用反间计让李煜杀了林仁肇。潘佑有感于国家风雨飘摇,就向李煜连上6道奏章,要他励精图治,亲贤臣远小人。李煜没有重视这些政见,反而觉得潘佑辱骂天子,恼羞成怒地要捉拿潘佑问罪。潘佑气恨交加,失望之下自刎而亡。
宋太祖见李煜懦弱无能,又接连自损大将,便以修天下图经为名,要李煜献上南唐地图。李煜不敢违逆,恭敬地献上国家版图。宋太祖从这本版图上清楚地了解到南唐的地理和人口分布情况,于是开始举兵南侵。李煜听说后,马上上表大宋,表示愿意接受大宋册封,但宋太祖不予理会执意挥兵南下。
很快,宋军就攻入了南唐京城。而就在宋军攻入宫门的时候,李煜还在为殉国还是投降犹豫不决。他懦弱得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最后以一朝天子之尊跪于宫梯之上递交了降书,希冀能够求得保全性命。最终,还是在汴京被宋太宗以毒酒害死。
由于懦弱,南唐后主李煜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懦弱的人往往喜欢独善其身,幻想着只要自己凡事忍让,不主动招惹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他为难。其实你不犯人,人却未必不犯你。兵法上说:别人之所以侵略你,不是因为他爱侵略,而是因为你懦弱好欺。不要以为什么事情自己都忍让,别人便会对你情深义重;恰恰相反,一个懦弱无能的人会被他人所不屑。小事上忍让,大事上决不妥协;小事立德,大事立威。
懦弱不是人的天性,是后天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完全有能力去改变它,让自己勇敢起来。摆脱依赖之心有一个登山者独自攀登一座雪峰。就在他还有几步路就要到达山顶的时候,意外情况发生了,登山者脚下踩滑开始迅速地往山下跌去。
他闭上了眼睛等待死神的召唤。突然间,他感到他的腰间被一条绳子重重地拉住了。他整个人被吊在了空中,而那根绳子是唯一拉住他的东西。
当时,天已经黑了,他看不清周围的环境,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他想不到任何办法可以自救,无奈之下只好大声呼叫:“神啊,救救我吧!”
突然间,他隐隐地听到一个低沉的声音:“你真的相信我可以救你吗?”
“是的,我相信!”登山者回答道。
“那就把系在你腰间的绳子割断。”
然而,左思右想之后登山者还是选择了继续抓住那根救命的绳子。
第二天,他被人发现的时候,已经被冻死了。而他的身体离地面仅仅不到2米。
人们迎接新生命的诞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剪断脐带;孩子学走路,也一定要松开扶着墙的手;人成年后,第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独立……生命如果始终依赖于那根“绳子”,就注定了被绳子所束缚。人只有摆脱依赖之心,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否则,就只能软弱而无能地活着,就只能被人瞧不起。
在生活中,有的人总是存在极强的依赖心理,做什么事情都想要别人帮、都想依靠别人。这些把他人当作拐杖来走路的人往往持有一种错误的想法,就是以为依靠别人的帮助就可以生存了。不要说只依靠别人的人不可能求以生存,即使能,也会让自己变成一个被他人所鄙视而没有尊严的人。
每一个志存高远、具有魅力的人往往都有一种向上的生命力量,而依赖他人只会导致懦弱无能。只有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才能够拥有力量,不丢开游泳圈的人永远不可能学会游泳。依赖的心态能够破坏人独立自主的能力,能够让人永远也学不会坚强。所以,作为一个人,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丢掉手上的“拐杖”从此做一个独立自主、顶天立地的人;要么埋葬雄心壮志一辈子在别人的阴影下忍辱负重。
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只靠自己站着的人是孤独的,却也是最坚强的。”这样的人只要活着,就会把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抓在手中,他的前途、成功、失败都由自己掌握,从而成为人生的主角。而依赖是对生命的一种束缚,是一种寄生状态。
为了训练小狮子的自强自立,母狮子会故意把它丢在一个陌生的、除了自己以外无可依赖的环境中,让它在困境中挣扎求生,进而成为森林之王;老鹰为了让孩子学会坚强,会故意把幼鹰推下深谷,让它丢开对脚的依赖,学会飞翔。自助者才能得到人助、得到天助。完全依赖别人的恩赐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心态只会招来别人的耻笑和冷眼。唯有自己首先尽力而为,别人才会以欣赏的眼光看你、帮助你,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精神上的依赖往往比力量上的更加危险和可怕。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掌握自己的生命、做自己想做的事,一辈子都会是命运的玩偶、难以获得幸福。而善于驾驭自我命运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的那样:“我早已致力于我决心保持的东西,我将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什么也无法阻止我对它的追求。”这才是最高意义上的自立,是追随自己的心灵,是无所畏惧地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不因任何人的评判而束缚自己的梦想。而这样的人也是最让人尊敬、最具有魅力的人。自己就是最优秀的人苏格拉底是一位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在风烛残年,他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就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他平时看来不错的助手。于是,他为这位助手安排了一个考验。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已经所剩无几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懂我说的意思吗?”
“老师,我明白。”那位助手赶快说,“你的思想光辉是应该好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位满意的传承者。作为我的传承者,他必须相当优秀,不但要有大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自信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推荐给我吧。”
助手答应了他的要求,开始了漫长而艰辛地寻找之路。他不辞辛劳,通过各种渠道打听人才。他把一位又一位人才带到苏格拉底面前,可惜苏格拉底总是在摇头,他都不满意。一直到苏格拉底弥留之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最后,助手坐在老师的床前,满怀愧疚、语气沉重地说:“老师,我真是抱歉,没有为您找到合适的传承者,我令您失望了。”
苏格拉底却说:“失望的人是我,但是你真正对不起的人是你自己。其实,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你却从未真正地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只要能够相信自己、发掘自己、利用自己……”
说完后,苏格拉底就与世长辞了,而那个助手却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
为了不重蹈助手的覆辙,每个追求成功、不甘平凡的人,都应该牢牢地记住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小泽征尔这个名字,相信谁都不会陌生,他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
在一次世界性的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忽然,他敏锐地发现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一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问题,就停下来重新开始,但不和谐的声音又出现了。他仔细地看了一下乐谱,向评委会提出乐谱有问题。然而,在场所有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坚持说乐谱没有任何问题,出错的是小泽征尔。面对一大批世界顶级的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的众口一词,他再一次审阅了乐谱,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指挥家,我相信自己的判断。”话音刚落,所有的评委都站起来,热烈地鼓掌,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评委们精心设计了一个“圈套”。前两位参加决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由于不够自信而放弃了自己的观点,附和了权威们的意见,最终而被淘汰出局;而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取得了众人求之不得的胜利。
自己就是最优秀的人!如果你这样去坚信,你就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马克思说过:“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否自信和别人的看法紧密相关:一个人的自信影响别人对他的看法;别人对他的看法也同时影响一个人的自信。所以,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给别人信心,也给自己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信满满,才能走向成功。”用自尊自爱照亮人生有位哲人说,每个人都会诞生两次,一次是为了生命,另一次是为了生活。同样,一个人的自爱也会发生两次:一次指向他的自然生命,一次指向他的社会生命。如果一个人不热爱他的自然生命,他就必然无视他的社会生命;而不热爱自己社会生命的人,也不可能是一个伟岸地、堂堂正正的人,其人生也不会有光环。人要经过两次诞生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要通过两次自爱的发生才能拥有一个统一的、完满的人生。
有一次,贝多芬和歌德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这时德国的皇后和皇太子走了过来,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向他们脱帽致敬并亲热地打声招呼。贝多芬只微微地点了点头,目光随机回到了歌德的脸上,准备继续他们的讨论。而歌德却受宠若惊,赶忙拍拍身上的尘灰、整整衣领、拉拉衣角、脱下帽子拿在手上,迎上去向皇后和太子弯腰致敬,直到皇后他们走远,歌德才直起腰。目睹了歌德这卑躬屈膝的样子,贝多芬原先心目中这位高大的诗人形象顿时土崩瓦解了。
人往往是自己先侮辱了自己,别人才会瞧不起你。同样,人必自爱然后人爱之。一个不知自尊自爱反而自轻自贱的人是不可能赢得别人尊重的,也就不可能活得堂堂正正、朝气蓬勃。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困而被迫放弃学业。但是他爱自己、也尊重自己,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学富五车、受人尊敬的人。于是,他一面帮家里谋生计,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然而,生活往往是残酷的。不久,他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在床上整整与病魔抗争了半年有余。后来虽然痊愈了,却因为左腿关节变形而成了一个瘸子。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被人挖去了膝盖骨却写成《孙膑兵法》的军事家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为什么不能呢?我不要从此成为一个废人。”就是这样的自尊和自爱支撑着他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工作;晚上,他在油灯下刻苦学习。1930年,他以一个中学毕业生的学历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华罗庚因此被清华大学聘为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他仅用了4年时间就学会了英文、德文和法文,并且发表了十篇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5岁时,他已是一位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自爱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主动地去征服挫折和失败,从而走向成功。相反,那些不自尊不自爱的人,遇到一点点打击、挫折就自暴自弃、自轻自贱,再也不能站起来,不能头顶天脚踏地地做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养成自尊自爱的好习惯。只有懂得自尊自爱的人,在生活中才能自信自强,才能用肩膀扛起自己的人生而非仰承他人的鼻息;也只有如此,才能激发自己的生命潜能,让生命最大限度地发出光和热,照亮自己并温暖别人。
自尊自爱是人生弥足宝贵的资源。我们一定要珍惜它,充分地利用它去照亮人生的道路。
做惬意的自己
淡泊名利,从容处世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名誉和地位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所以许多人对名声、地位和荣誉都有一定的追求。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名誉和权力已经成为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
事实上,除了名利之外,还有许多东西都能够让人实现自我价值,能够让人获得满足,而为了名利而活也不是一种珍惜人生,享有生命的态度。人的一生转瞬来去,我们何不妨任性一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个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从容不迫的人。
我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马老曾经因“新人口论”而受到批判,甚至被撤销了北大校长的职务。那天,他正在家里接受“隔离审查”。得到消息的儿子从外面回来,气愤难平地说:“爸,你被撤职了?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冤枉你?”马老当时正在看一本书,就淡淡地应了一声:“噢!”看见自己父亲一副“没事儿人”的样子,儿子当下也没了脾气。
十几年后,国家为马寅初先生平反昭雪,同时也恢复了他北大校长的职务。他的儿子一听说,马上高兴地从外面赶回家,告诉他:“爸,你官复原职了!”他同样是淡淡的一声“噢”应答。
荣辱,等闲视之;得失,一笑了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容,也是一种持久的心理定力。这种定力很难得到,它需要有一颗修为颇深的心,而修为既包括意志、信念的修炼,也包括品行、人格的修炼,甚至还有心灵的磨难。历经了磨难的心灵是成熟的、也是坚强的,它更懂得去珍惜幸福、更加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磨难不但不是人生的灾难,而且是人生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只有从磨难中归来的心灵才能从容,才能宠辱不惊、得失自若。
事实上,从容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方法,一种获得强大心灵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胜不骄、败不馁。我们哲学上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心理学上说的“心理健康就是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平常之心”、美学上提倡的“对称与平衡”、宗教学上说的“安详是禅的生命,是法的限量,是生命的源头活水”等都是对从容的生活态度的一种推崇。
从容的心态具体到生活中主要有以下这些表现:不因一时成功而大喜过望、得意忘形;不因一时失意而自暴自弃、丧失信念;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惊慌失措、自乱阵脚;无论条件如何变化,都能一如既往地充满希望,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信念、追寻自己的梦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概就是这种心态的浓缩。
总之,淡泊名利、从容处世,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心态,否则,很容易为名利所累、害人害己。
古今中外,这样的前车之鉴都不在少数。物理学家焦耳就曾为争夺“发现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第一人”的名号而猛烈地攻击过当时他的竞争者迈尔。后来,迈尔终于不堪重负,选择了跳楼,虽然有幸被救,却成为疯子。一个那么有才华的科学家就这样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这是焦耳一生的污点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