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决定命运,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无论是愤怒还是恐惧,无论是积极还是沮丧,都影响着我们办事情的效率和效果。
情商决定命运
一个笑话说:
有个人问:“一个笨蛋20年以后会变成什么?”
一个人回答:“老板”。
看似无厘头的问答,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答案是非常正确的。即使真的是个笨蛋,那么如果他的情商比别人高,则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都能表现得比别人略胜一筹,其命运自然会大为改观了。
多项调查表明,情商较高的人往往会在人生各个领域占尽优势,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驰骋职场,无论是追求自己的爱情,还是开创自己的事业,其成功的机会都比较大。
此外,情商高的人,生活会更有效率,并且更容易感到满足,更可以通过自己的智能获取丰硕的成果。而那些不能驾驭自己情感的人,则往往易在内心产生激烈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会削弱他们本应集中于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思考能力。
情商的高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其他能力(包括智力)能否发挥到极致,从而决定这个人的人生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只有高智商才会有高成就,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研究表明,人一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之于智商,其余80%的成就则受情商因素的影响。当然了,这个比例不是绝对的,它只是表明,情商在人生成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智商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只是它远没有我们过去认为的那么大。
心理学家霍华?嘉纳说:“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而现代研究更指出,情商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与情商联袂登台,智商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无数事例表明,很多曾经被认为智商不太高的人,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情商后,都成了在某个领域卓有成就的人。
达尔文就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是一个平庸无奇的孩子,智力也比一般人低下。”但是,世人皆知,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曾在给别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的弱点是智力不行,尤其不善于背诵单词和课文。”而他就是被后人敬仰的世界级科学大师。
洪堡上学时的成绩也不突出,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曾认为,我的家庭教师再怎样让我努力学习,我也连一般人的智力水平都不及。”然而,他后来却成了杰出的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政治家。
凯文?米勒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很差,高中毕业后,凭借体育方面的才能,才勉强进入芝加哥大学。许多年后的一天,他公开了自己的日记,其中有一段这样描述:“在老师和父亲的眼里,我是一个笨拙的儿童,在我自己眼里,我的智力也远远低于其他孩子。”可是,凯文?米勒却成了美国著名的洛兹企业集团的总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历时两年之久,对全球近500家企业、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除了具备极高的工作能力外,还具备很高的情绪智能。
心理学家还对15家全球企业进行了一番调查,他们把诸如IBM、可口可乐及富豪汽车等数百名高层主管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平凡的领导者与卓越的领导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情绪智能的差异。
卓越的领导者在一系列的情绪智能,如影响力、团队领导力、政治意识、自信、成就动机等方面,均表现得比较优越。
由此可见,情商对领导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领导的精髓在于使他人更有效地做好工作,而一个高情商的领导者能够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问题。
成功课堂
也许你会说,我不想成为领导者,也不想成为什么科学家。但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或是不想成为什么,都不能忽视情商的重要作用。因为,毫不夸张地说,情商是一个人命运中的决定性因素,绝大多数成功者和卓越者都不是那种满腹经纶却不通世故的人,而是一些也许智商不是最高,确能够将情商发挥到极致的人。
思想的魔力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因此可以这么说: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也是需要应付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思想的魔力真的让人吃惊。在美国内战期间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基督教信仰疗法的创造人玛丽?贝克?艾迪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婚后不久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又将其抛弃。由于贫病交加,她不得不把年仅4岁的儿子送人,由于不知道儿子的下落,在以后长达31年之久她都没有再见到儿子。
由于自己的健康情形不好,她一直很关注所谓的“信心治疗法”。一段时间,没有什么奇迹发生。但是,一次突如其来的事故使她的人生出现了戏剧化的转折。那是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结冰的路面走路时不小心滑倒当即昏了过去。她因脊椎受伤而不停地痉挛,主治医师甚至认为她不会活多久了,并且还说,即使奇迹出现而使她活命,她也绝对不可能再行走了。
结果,奇迹真的出现了,她没有死。躺在病床上的玛丽?贝克?艾迪开始翻阅《圣经》。她后来说,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耶稣对瘫子说:‘放心吧,你已被赦免了,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吧。’于是那个瘫子就真的站起来走回家去了。”
她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而这种力量也可以医治她,使她像《圣经》中的那个瘫子一样可以“立刻下床行走”。这种经验就像引发牛顿灵感的那枚苹果一样,使艾迪发现自己可以怎样好起来,以及怎样去帮助别人也做到这一点。她信心十足地说:“一切原因就在你的思想,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现象。”
我们多数人的生活境遇既不是一无所有,一切糟糕,也不是什么都好,事事如意。这种一般的境遇相当于“半杯咖啡”。当你面对这半杯咖啡时,会产生什么念头呢?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为少了半杯咖啡而不高兴,情绪消沉;而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庆幸自己已经获得了半杯咖啡,那就好好享用,因而情绪振作,行动积极。
如前所述,每个人都带着一个看不见的法宝。这个法宝具有两种不同的作用,这两种不同的力量都很神奇。它会让你鼓起信心和勇气,抓住机遇,采取行动,去获得财富、成就、健康和幸福,也会让你排斥和失去这些极为宝贵的东西。这个法宝的两种作用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关键就在于你会选择哪一种。
有一个孩子,家境贫寒,生活窘迫,不得不经常拾煤块、拣破烂,因而有些同学就看不起他。放学以后,常有3个爱欺负人的孩子袭击他,以此取乐。他每次受到惊吓或是挨了打骂,只能流着泪回家,常常感到恐惧和自卑。后来,他读了一本书《罗伯特的奋斗》,内心受到启发和鼓舞。他在心理上进行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决定拼命战斗,打败对方。这天放学的路上,他又遇到了那3个恃强凌弱的孩子。那3个孩子一起喊叫着冲向他。他这回不是逃跑,更不是害怕求饶,而是挺身迎战,一鼓作气和他们拼打。这是一场恶战。他打倒了一个,另一个见势不妙逃跑了,领头的那个也只好退却了。从此,那3个孩子再也不敢欺负他了。实际上,他不比几个月前强壮多少,攻击他的3个孩子也没有变得虚弱,前后不同的只是他的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不同。他改变了自己的心理态度,也就改变了他的命运。
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固然是个法宝,但这个法宝的巨大魔力还需要通过长期运用形成一种意识,才会充分地显示出来。具有自信主动意识的人必然会长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而具有自卑被动意识的人却总是使用消极的自我暗示。可以说,经常进行积极暗示的人在每一个困难和问题面前看到的都是机会和希望,而经常进行消极暗示的人在每一个希望和机会面前看到的都是问题和困难。很明显,正是这种由成千上万次的心理暗示所形成的意识决定了一个人有无发展,能否成功。
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个人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把树立成功心理、发展积极心态这个总原则变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方式和手段。就是说,转变意识、发展积极心态,就要从心理上的自我暗示做起。
第二,心理暗示是人的自我意识中“有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沟通媒介。人的思想行为不可能一切都要有意识地选择和控制。通过经常持久的积极暗示,让自信主动的电流与潜意识接通,这才是真正的具有巨大魔力的自我意识。
第三,由于心理暗示的内容是具体的、实际的,所以坚持积极的自我意识就必须确立自己的目标。如此,主要目标将渗透在潜意识中,作为一种模型或蓝图支配你的生活和工作。
第四,通过心理暗示这个具体实际、可以操作的环节,我们能把内容复杂的成功心理学融会贯通,化作简单明确而又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意志,并且可以立刻行动。正因为心理暗示能够直接支配影响你的行动,所以,“自我意识决定你有无发展、能否成功”这句话就变得更加实在。
成功课堂
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如果你想的都是快乐的事情,你就能快乐;如果你想的全是悲伤的事情,则你必然会悲伤;如果你常想一些可怕的情况,那你一定会害怕;如果你想到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则会惶恐不安;如果你一直想着失败的事,成功就会变得很难;如果你整日沉浸在自怜里,则必然会被众人疏远。
不要被常规禁锢了思想
人人都有一些习惯。你的每一个小小的习惯都会决定你的处事方式,把这每个小部分合成起来的整体就是你的感觉,你的感觉产生了你的情绪,所以,你要管理好你的习惯。
林太太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以前是,现在是,相信以后也会很幸福。不过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却处在一种非常消极的情绪中,甚至陷入无尽的抑郁中不能自拔。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还有一对可爱的儿女,是个典型的幸福家庭。这个家庭原本充满了欢声笑语,不幸的是,6年前,林先生工作时发生意外,导致脊骨受伤,右腿失去了知觉。从那以后,林太太变得郁郁寡欢,脸上失去了笑容。日积月累,她终于不堪消沉情绪的强烈困扰,去向心理医生求助,医生告诉她此时她已经患了严重的忧郁症,她更加觉得自己就要崩溃了。
一看到别的夫妇一块儿去散步,一块儿去游泳,一块儿去骑车,我心里就非常难过。要是我和他也能一块儿去散步、去游泳、去骑车,那该多美呀,这是我们以前经常从事的活动。要是我们现在仍然能够进行这些活动就好了。可是你知道,我知道,他也知道——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
医生向她建议:“假定在一周之内,当你待在家里时,你把你同丈夫能够一起做的所有事情列一张清单。不要去管你们不能做的事情,只要注意你们能够做的事情。其实,你有很多能够做的事情,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到这些事情上,那么你就不会感到失望了。请问,你和你丈夫一起喜欢做些什么事呢?”
以下是林太太在3分钟之内写出的答案:
我们喜欢默默相守,我们喜欢到外面就餐,我们俩形影不离。
我们喜欢一起听音乐、看书、玩扑克、看电影、聊天,他还教我下象棋……接着,她又说:“还有很多,我还能列出一大堆事情,有的事情是我以前从来没有留意过的,有的事情还是很不寻常的呢!”
医生欣慰地笑了:“对,你说不定会有更带冒险的主意。你应该明白,你和你丈夫实际上能够做许多你们原以为做不了的事情。问题是你总是把注意力放到你们不能做的事情上,因而不断地感到悲伤,其实你应该集中注意你们能做什么事、还能做什么事上。例如我想登上月球。如果我一直思考着那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那么我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当然要养成这个积极的习惯,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监督和自我训练,但只要你努力,总会达到的。”〖这个困难而真实的问题竟然如此容易地解决了?有人可能会不相信像林太太这样严重的忧郁症竟然用三言两语就能化解。然而,从此以后林太太的情绪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她说,交谈结束时是她近年来情绪最好的时刻。为了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情,她显然还得不断努力,改变她的思维方式,战胜动不动就编织一张纷繁的精神之网而纠缠于其中以致无力自拔的坏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幸,但是她的固定思维模式已经改变,还有什么困难能把她压倒呢?
林太太的问题是真实的,她的悲伤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她和丈夫已经被剥夺了很多共同相处的快乐,做不了我们大多数人天天在做的事情。但是,转念想来,每个人都有局限性。那么,我们大家是否都要感到悲伤呢?林太太的迷惘所在是她注意问题的方式。她通过心理过滤,挑出了不利于她的每一件事情,而忽视了能够同丈夫一起做的许多事情,难怪她感到生活既空虚又悲惨了。其实这些也是我们很多人共同存在的坏习惯。
成功课堂
情感的痛苦与其说是由伤残的肉体引起的,不如说是由伤残的心灵引起的。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同情只会加强伤残者的自怜感,同情只会滋养一种以为伤残者肯定不如健康者欢乐和充实的消极态度。相比之下,我们如果帮助他们改正了消极的思想,把注意力放到积极的思想上来,那么他们往往能过上一种充实而欢乐的情感生活。这里的关键是要改变思考问题的固有习惯。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从情绪方面来划分,人的性情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智型和感情用事型。而前者便是情商很高的人,在所有的事情面前能够做到冷静沉着,三思而后行,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后者的情商却相对较低,遇到事情后,他们往往随性而为,不计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