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23653400000007

第7章 泡杯好茶保健康补气强身(2)

橘红润肺理气茶

材料:橘红6克,绿茶3克。

做法:将上述两味茶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开大火煎煮。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煎煮5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润肺消痰,理气止咳。适于风寒咳嗽痰多、黏而咳痰不爽等人群饮用。

麦冬桑叶润肺清心茶

材料:麦冬、贝母、霜桑叶各9克。

做法:贝母捣烂,备用。将此三味茶材一同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盖上杯盖,闷泡3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清肺化痰,养阴生津。适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中焦虚寒或寒痰水湿所致咳嗽者不宜饮用。

百合菊花滋阴润肺茶

材料:百合花4朵,杭白菊5朵,蜂蜜适量。

做法:百合花、杭白菊分别用清水洗净,然后一同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盖上杯盖,闷泡10分钟,最后调入蜂蜜,代茶饮用。

功效:滋阴润肺,清心安神。适于肺燥、肺热咳嗽、失眠多梦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饮用。

二参麦冬润肺养阴茶

材料:北沙参、玉竹、麦冬各10克,西洋参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上述四味茶材一同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盖上杯盖,闷泡30分钟后,调入蜂蜜,代茶饮用。

功效:养阴润肺,生津止渴。适于阴虚内热所致的久咳、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疼痛、口干口渴者饮用。

饮用禁忌:风寒感冒咳嗽及肺寒白痰多者不宜饮用。

清热降火

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就会出现口苦口干、喜食冷饮、口腔溃疡、小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中药茶从调理人体的心、胃、肝、肺、肾等多个脏器入手,清热凉血,清除各个脏器内的燥火、热火,保证人体脏腑的整体运转,提高人体抵抗力,从而治疗上火引起的各种症状。

板蓝根降火解毒茶

材料:板蓝根13克,黄连6克,黄柏、黄芪各4克,金银花3克,白糖、食盐各适量。

做法:将上述五味茶材一同放入砂锅中,用小火煎煮30分钟。然后去渣取汁,放入适量白糖和食盐,搅拌均匀后,代茶饮用。

功效:燥湿消肿,凉血利咽。适于咽喉肿痛、温病发热、痈肿疮毒等患者饮用。

饮用禁忌:肝脏虚寒者不宜饮用。

薄荷菊花清火茶

材料:薄荷5克,菊花10克,枸杞15克,天麻3克。

做法:将上述四味茶材一同放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将其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沸水冲泡。盖上杯盖,闷泡10分钟后,代茶饮用。

功效:解毒消肿,清火安神。适于便秘、失眠人群饮用,可缓解心烦不安、口苦耳鸣。

饮用禁忌:气虚畏寒、表虚汗多者不宜。

金银花清热解毒茶

材料:金银花、山栀子、茵陈、枳壳、山楂、蒲公英各15克,木棉花、火炭母、扁豆各克,槐花、藿香各10克。

做法:将上述茶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适于肠胃湿热证,可促进消化,缓解腹胀、腹痛、口臭等症状。

饮用禁忌:脾胃虚寒、疮疡属阴证者及孕妇不宜。

茅根甘蔗清热茶

材料:白茅根150克,甘蔗500克。

做法:将甘蔗用清水洗净,去皮,切成片状,然后与白茅根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

煮沸后,改小火继续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润肺生津,清肝和胃。适于肝炎、膀胱炎等热证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虚寒出血、呕吐、小便多不渴者不宜饮用。

麦冬连翘降火茶

材料:麦冬、淮山药各10克,连翘、山楂、金银花、芦根、火炭母、山栀子各8克,淡竹叶克,灯心花5扎。

做法:在砂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后将上述茶材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煎煮至沸腾,再改小火继续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降肝火,解烦安神。可缓解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大便硬、口臭等症状。

饮用禁忌:此茶不宜大量、长期饮用。

黄柏甘草清热茶

材料:黄柏10克,生甘草3克。

做法:将上述两味茶材分别用清水洗净,然后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盖上盖闷泡分钟后,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于湿热泻痢、黄疸、盗汗、疮疡肿毒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虚泄泻者不宜饮用。

菊槐清肝降火茶

材料: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

做法:菊花和槐花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与绿茶一同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盖上杯盖闷泡20分钟后,代茶饮用。

功效:清肝降火,止渴除烦。适于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不宜饮用。

连翘甘草清心泻火茶

材料:连翘5克,甘草2克。

做法:将上述两味茶材一同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盖上杯盖,闷泡2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清心泻火,解毒去痘。适于青春期痤疮、面部油腻、口舌尖红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胃虚寒或气虚疮疡脓稀者不宜饮用。

黄花泻火强心茶

材料:黄花菜、山楂各3克,枸杞子6克,山药、绿茶各1克。

做法:将上述五味茶材一同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盖上杯盖,闷泡1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滋补肝肾,泻火强心。适于肝肾阴虚、虚热上扰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泄泻者不宜饮用。

黄连泻火解毒茶

材料:黄连0.5克,绿茶3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连和绿茶一同放入茶杯中,加适量沸水冲泡。盖上杯盖,闷泡15分钟后,调入白糖,代茶饮用。

功效:泻火解毒,燥湿抗菌。适于热病心烦、发烧、菌痢、咽喉肿痛、目赤、口腔溃烂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胃虚寒、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不宜饮用。

黄连甘草清心除烦茶

材料:黄连0.5克,甘草5克,朱砂2克,绿茶3克。

做法:将黄连、朱砂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沸水煎煮。煮沸后,取汁,然后用汁液冲泡甘草和绿茶。浸泡15分钟后,代茶饮用。

功效:清心除烦,泻火解毒。适于心火亢盛、心烦、心热、热病呕吐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饮用。

知母黄连清热降火茶

材料:知母、绿茶各3克,黄连0.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知母和黄连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煮沸后,取汁,然后用汁液冲泡绿茶,最后调入冰糖,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除湿,养阴降火。适于阴虚火旺所致的低热、盗汗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虚便溏者不宜饮用。

黄柏赤芍清热止痢茶

材料:黄柏0.5克,赤芍、绿茶各3克。

做法:将黄柏和赤芍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煮沸后,取汁,然后用汁液冲泡绿茶。浸泡15分钟后,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于湿热泻痢、黄疸、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不宜饮用此茶。

消除疲劳

茶叶中含有的抗疲劳物质(咖啡因、茶褐素、茶多糖以及茶蛋白)能有效地减少体内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的分解,降低血清尿素氮的形成,提高肝糖原和肌糖原的贮备能力,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从而提高机体的耐力和速度,并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的时间,从而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五子清心茶

材料:黑豆、浮小麦各30克,莲子、黑枣各颗,松子仁5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黑豆、莲子、黑枣洗净,沥干备用。将黑豆、莲子、黑枣放入锅中,加入浮小麦、松子仁与适量清水,一同煮沸。加入冰糖调匀,再闷20分钟,代茶饮用即可。

功效:此款茶饮能补心、止烦除热、益气清心,使人头脑清新,神清气爽。

洛神紫罗兰茶

材料:紫罗兰、洛神花各3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紫罗兰和洛神花放入茶壶中,用毫升沸水冲泡。闷5分钟,依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

功效:此款茶饮有兴奋神经、提神、改善忧郁等作用。

西洋参黄芪茶

材料:西洋参12克,黄芪20克,红枣3颗。

做法:将西洋参切成小片;红枣洗净,沥干备用。将西洋参、黄芪、红枣一起放入茶壶中,加入适量沸水冲泡。闷泡5~10分钟后饮用即可,可反复冲泡至味淡。

功效:此茶日常饮用可消除疲劳,增加活力。

菊普活力茶

材料:菊花、普洱茶各6克,罗汉果1枚。

做法:将罗汉果洗净,再将所有茶材放入茶壶中,冲入350毫升沸水。闷泡10分钟后,饮用即可。

功效:经常觉得头晕眼花、精神不佳的人,饮用此茶后,可以为身体带来活力。

神经衰弱和失眠是最需要进行宁神安睡调理的疾病。花草茶大多由具有芳香气味的花蕾或叶片制成,舒缓、甜柔的香味能让人精神放松,舒缓紧张和压力,赶走焦虑和忧郁,使精神状态处于一种放松、平和的状态。中药茶通过补气补血,调和五脏的运行,让身体功能达到和谐状态,使因为气血亏虚引起的疲劳、失眠等症状得到缓解。

睡美人安眠茶

材料:紫罗兰、玫瑰花、薰衣草各6克,鲜柠檬1个。

做法:将薰衣草、紫罗兰和玫瑰花一起揉成碎片,缝入干净纱布制成的小袋,做成茶包。鲜柠檬洗净,切成片备用。饮用时以600毫升沸水冲泡茶包5分钟,取出茶包后加入柠檬片或将柠檬汁挤入,调匀饮用即可。

功效:薰衣草有非常强的镇定功效,能帮助安定神经,非常有利于睡眠,最宜睡前饮用。此款茶饮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缓解头痛。

灯芯竹叶茶

材料:淡竹叶30克,灯芯草5克。

做法:将淡竹叶和灯芯草分别洗净沥干,切成碎末备用。锅中放茶材碎末,加入750毫升清水煮沸,滤渣取汁饮用。

功效:此款茶饮能清心降火、清热止渴、消除烦闷。每日睡前饮用一次,对于因身体虚烦而引起的失眠有很好的功效。

菊花人参茶

材料:菊花(干品)4~5朵,人参2~4克。

做法:将人参切成细段,放入菊花花蕾,用热水加盖浸泡10~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人参可驱除疲劳;菊花气味芬芳,具有祛火、明目的作用,两者合用具提神的作用。

樱桃苹果玉兰花茶

材料:红樱桃、苹果各100克,薰衣草、玉兰花各5克,蜂蜜适量。

做法:红樱桃洗净;苹果洗净,去皮、核,切丁;将樱桃、苹果、蜂蜜与凉开水一起放入榨汁机中榨汁。杯中放入玉兰花、薰衣草,冲入适量沸水,闷泡10分钟后,加入榨好的果汁,搅拌均匀即可。

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咖啡因。维生素C可以促进肝脏中酒精水解酶的作用,使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咖啡因的提神作用可以使昏沉的醉酒头脑变得相对清醒,同时缓解头痛并促进身体代谢。中药茶饮中含有各种物质,可使酒精快速分解,减缓酒精吸收,起到解酒的功效。在喝酒前喝点中药茶,能保护胃黏膜,提高肝脏的解毒效果,增强人体抗酒精能力,使人不容易醉,同时减轻酒精对人体的伤害。过量饮酒会导致宿醉,茶饮还能缓解和治疗醉酒引起的头疼、头晕、浑身乏力、精神不支等不良症状。

葛花解酒茶

材料:葛花、枳子各10克。

做法:将葛花和枳子一同放入砂锅中,加入300毫升水熬煮。水沸后继续熬煮至汤汁剩下一半,滤渣取汁饮用即可。

功效:此款茶饮能解酒醒脾。葛花具有清热解毒、分解酒精、健胃、护肝等功效。酒前15分钟泡服可使酒量大增,酒后泡服可促使酒精快速分解和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