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23653400000005

第5章 喝茶有道,保健有方(2)

同时,饮茶对于缓解便秘的症状也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茶叶中茶多酚类物质促进了消化道的蠕动,使得瘀积在消化道的废物能够有效地流动,从而起到对习惯性和神经性便秘的缓解与治疗作用。

增强免疫力

个人的免疫力固然跟自己本身的体质有关,但是通过适当科学的方法也可以增强自己的免疫力。饮茶就是一种便捷又健康有效的方式,因为茶中含有的健康元素可以有效地抵抗细菌、病毒和真菌。茶叶中含有较高量的维生素C,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同时,也有研究认为茶里含有的氨基酸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总之,饮茶对于身体免疫力的增强有着明显的效果。

防辐射抗癌变

茶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的辐射解毒剂。20世纪50年代,日本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的轰炸,遭受爆炸辐射的幸存者很多都是有长期饮茶习惯的人。经研究发现,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脂多糖对放射性同位素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尤其是对有害的放射性元素——锶具有明显的吸收并阻止扩散的作用。

抗衰老延年益寿

人体衰老的机制主要是因为脂质的氧化作用,而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茶叶中不仅含有较高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而且含有儿茶素类化合物。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活性,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衰老、延年益寿的效果。

单凭神奇的茶多酚,茶叶便已无愧于“万病之药”的美誉。可是,为了使茶疗养生祛病效果发挥到极致,中国古人又将中药添加到茶饮中,甚至是将纯中药制剂代茶饮用。于是,茶疗养生祛病的原料——药茶,便形成了三大类:单味茶、茶加药、代茶。

单味茶

单味茶,就是仅以茶叶作为养生祛病的药材,不添加其他药材配伍组成复方。

这其实是最古老的茶疗手段,因为茶叶最早的应用,便是只以单味茶入药,来进行解毒。

只是由于茶这种药材性质较为平和,适宜长期饮用,于是后来才普及成为一种日常饮料。单味茶按照中医理论,属于“七情合和”中的“单行”,只用一味茶叶成为药方,因此也称为“茶叶单行”、“茶疗单方”。

单味茶完全保持了茶叶特有的色香味,喝起来口味醇香,止渴生津,并且养生祛病功效卓药茶三大类——单味茶、茶加药、代茶越,因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茶饮养生方式。

茶叶品种极多,单从加工方式来划分,便有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类,此外还有可归类为绿茶类的花茶。从整体上来讲,各种茶叶的养生祛病功效都是相近的,都具备前面已讲述过的几十种养生与治病功效。可是如果按照中医理论细分,则不同茶叶的功效又略有不同。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由于茶性偏凉,所以适宜热症患者饮用,并且也是夏天防暑降温的最佳饮料。由于绿茶富含维生素C与茶多酚,因此也是抗癌、抗辐射的最佳饮品。此外,肠炎、痢疾患者,以及常食油腻食物的人群,也适宜多饮绿茶。花茶、黄茶与绿茶的功效基本相同。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茶性平和,一年四季皆宜饮用,尤其对减肥、美体具有良好作用。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乌龙茶都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其茶性略偏于温,所以适宜寒证患者饮用,并且也是天气寒冷季节的最佳饮品。对于消化道疾病、胃溃疡、慢性胃炎等患者,最好以红茶作为茶疗手段。全发酵的黑茶,与红茶功效接近。

茶加药

茶加药,就是将茶叶与其他中药一起冲泡成饮品,既可生津止渴,又能扩大疗效,从而更好地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

茶加药属于中医草药配伍组成的“复方”,也称为“茶疗复方”。中药配伍讲究“同类相需,异类相使”,即添加功能相同的药物,以增强其药力与功效;添加功能不同的药物,以扩大其治疗范围并减弱毒素与副作用。

中国古代许多医学典籍中,均记载了茶疗复方,如《太平圣惠方》、《普济方》、《和剂局方》等医学典籍,均对茶疗复方有所记载。古方中,以川芎茶调散最负盛名,首载于《和剂局方》,在宋代已经广为应用。该方由9味药组成:

川芎、细辛、白芷、羌活、甘草、荆芥、防风、薄荷、茶(系茶汤送服其他8药制成的细粉)。功能散风邪、止头痛。主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眩晕欲吐、鼻塞清涕等。本方加菊花、僵蚕,名为菊花调散,功效与川芎调散相同。

代茶

代茶,即以药代茶,也可称为“非茶之茶”。这是把一些中药像茶叶一样冲泡后饮用,里面并不放任何茶叶,只是代茶饮用,从而达到养生或治病的目的。

代茶疗法,在唐朝名医王焘所着的《外台秘要》中便已有记载。到了宋代,代茶疗法应用得更加广泛,医学典籍中的记载也开始越来越多。

比如《太平圣惠方》中便记载有许多代茶疗法。

此外,宋朝也将茶馆中贩卖的其他饮料称为代茶。比如宋代文献《梦染录》中记载,当时茶馆中将乌梅、砂仁等煎汤代茶。这种饮料,其实就是酸梅汤的鼻祖。

如今,代茶疗法在茶疗养生的地位略次于茶疗复方,饮用人群也相对较少,并且一般不适宜长期饮用,往往是病愈则止。不过,由于代茶疗法针对性较强,因此疗效更加显着。

一般常用作代茶的中药有:菊花、密蒙花、金银花、金钱草、胖大海、薄荷、茅根、芦根、党参、太子参、西洋参、人参、枸杞子、陈皮、蒲公英、玫瑰花、桔梗、红花、益母草、大黄、黄连、淫羊藿、刺五加、侧柏、杜仲、罗布麻、竹叶、薏米、荷叶、莲子心、大青叶、陈皮、青木香、丹参、车前草、红枣、老姜等。

辨证茶疗事半功倍

中医临证,最重要的思维方法是“辨证施治”。证有寒、热,药用温、凉。茶叶其性应该是微寒,但经过发酵制成的红茶就和绿茶等不同,而略偏于温,所以在选择茶叶方面也应当辨证用茶。

与年龄的关系

多数人不喜欢让青少年饮茶,特别是不喜欢给儿童饮茶,认为茶有刺激性,饮用了会伤害儿童的脾胃;有的还认为会引发儿童贫血,以致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只要饮茶合理,同样有利于健康。例如儿童比较贪食,饮些清淡之茶能消食去腻,促进肠胃消化;小孩儿“火”旺,经常大便干结,而茶“苦而寒”,有“上清头目,中消食滞,下利两便”之功效;再如,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茶中诸多的营养物质,可补充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还有茶中的氟,在老茶中含量高达80%,儿童适当喝茶,或者用茶漱口,具有保护牙齿和防治龋齿的作用。

老年人恰恰相反,多喜欢饮茶,往往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并从中得到乐趣,有益于身体健康。不过老年人身体较弱,新陈代谢缓慢,还患有一些疾病;即使无病,生理上也出现一些变化,如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若大量饮茶,特别是粗茶中的氟,会影响骨代谢,使骨质疏松加重;患心脏病的老人,不宜多饮茶,特别是不宜饮浓茶,否则茶中的咖啡碱所造成的刺激,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与疾病的关系

仅从营养角度而言,绿茶要比红茶好,但绿茶因茶多酚含量高,特别是喝较浓的绿茶,对胃部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的人喝了绿茶会感到胃部不适,这时,则可改饮红茶,如滇红、英红、祁红等。

有的糖尿病人不敢饮茶,主要是顾虑茶中含有较多的糖类。其实,茶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不溶于水的多糖类,溶于水的糖分仅占其中的4%~5%,属于低热量饮料,尤其是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适量饮茶对糖尿病人来说,不仅无害,而且有治疗作用。

与季节的关系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不一,不但寒暑有别,而且干湿各异,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理需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一年四季当中,从人的生理需求出发,结合茶的品性特点,最好能做到按照季节饮茶。

具体地说,春季饮些清香四溢的花茶或绿茶,一则可以驱寒祛邪,二则有助于除去胸中浊气,促进人体阳气的回升;夏季天气炎热,饮上一杯绿茶,可给人清凉之感,收到防暑降温之效;秋天,天高气爽,饮上一杯乌龙茶,既可清除夏季积累的浊热,又能恢复津液和神气;冬天,天气严寒,饮上一杯性温味甘的红茶可生热暖胃。

与生理的关系

饮茶与人体生理的关系,在女性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妇女的“三期”:孕期、哺乳期和经期,更是如此。由于生理上出现一些变化,一般说来,宜饮清淡之茶,不宜多饮,尤其不能饮浓茶。

妇女孕期饮浓茶,由于咖啡碱的作用,会加重孕妇的心脏和肾的负担,使心跳加快,排尿增多,而孕妇在吸收咖啡碱的同时,胎儿也随之被动吸收,引起胎动增多。

妇女哺乳期饮浓茶,会有两种不良反应:一是浓茶中多酚类含量较高,母亲吸收后,会收敛和抑制乳腺分泌,使奶水减少;二是浓茶的咖啡碱含量较高,通过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对婴儿起到兴奋作用,以致出现婴儿烦躁哭闹。

妇女经期饮浓茶,由于咖啡碱对神经和心血管的刺激,会使经期的基础代谢增高,甚至引起痛经、流经过多和经期延长。

与用药的关系

对于用茶汤送药,一般说是不适宜的。此外,中医认为在服人参、党参、威灵仙、使君子等药物时,不能同时饮茶;西药也有这个现象,在服用铁剂、麻黄碱等药物时,也不应同时饮茶,轻则降低药效,重则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如呕吐、呃逆)等,因此在服药时,尽量选择用白开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