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革命——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中层领导
23597000000009

第9章 .你是企业的“擎天柱”(4)

素有“领袖文胆”、“总裁智囊”和“第一支笔”之称的陈布雷,有非常正确的独立思考能力,从不介入派系纷争,且清廉无私,因此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可就是这样一位本该前途无量的中层,却突然服药自杀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只因为陈布雷的忠。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他为蒋介石撰写《西安半月记》。西安事变发生后,陈布雷知道张学良、杨虎城的本意原为抗日而进行兵谏,同时也听说了一些蒋介石在惊慌中跳窗逃至山后的狼狈情节。但蒋介石向他面授《西安半月记》的纲目时,却把张、杨二人说成是犯上作乱的叛逆,美化自己在危难中镇定自若,对下属晓以大义,使之幡然悔悟,才得以转危为安……陈布雷无法违拗蒋介石的旨意,只得唯命是从,但内心里却十分痛苦。但是,当朋友劝他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劝导蒋介石时,他却自比出嫁的女子,而不能违背丈夫和儿子的意愿。在这样的压力下,最终,陈布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样令人扼腕叹息的愚忠,在当今社会里,虽然已不多见,但是,在一些中层领导身上,却仍然存在着陈布雷式的顺从的影子。从个人角度来讲,陈布雷是个优秀的人才。但从中层领导的角度来讲,他却不合格。因为他非但没有发挥中层领导应有的作用,反而搭进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每位中层领导都应该对敬业进行重新认识。到底我们要“敬”什么?很多中层领导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敬”就是忠于领导。这是大错而特错。一流的中层领导,不是忠于老板,而是忠于企业。从企业目标出发,只做有利于企业的事。这样一来,就可避免一味顺从老板所带来的危害。当领导的决策出现失误或偏差时,中层领导应当站出来指出症结,为老板和企业保驾护航。这才是一流中层领导的所为。

孟尝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在家中招揽了很多门客来为自己做事。这其中有一个叫冯谖的人,就是一个敬业但又会思考的中层。有一次,孟尝君派冯谖去自己的封地薛城收债。冯谖临走的时候问孟尝君:“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孟尝君说:“你看这里需要什么,就买什么回来吧。”冯谖到了薛城,把欠债的老百姓都召集过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时,冯谖却对百姓说:“孟尝君让我转告大家,还不了的,一概免了。”接着,他点起一把火,把债券全都烧掉了。当冯谖回去见到孟尝君,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时,孟尝君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三千人吃什么?”冯谖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都不缺,就是缺少老百姓的情义,因此我把情义买回来了。”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但也没有再说什么。

后来,在官场遇到了挫的折孟尝君,被迫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当孟尝君的马车离薛城还有一百里地的时候,孟尝君就看见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在大道两旁迎接。原来,当初冯谖一把火烧了薛城百姓的债券,老百姓都十分感谢孟尝君。因此一听说孟尝君要来薛城,都赶来迎接。孟尝君见此非常感动,对冯谖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了。”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冯谖听从了孟尝君的命令,把债全部收回去了,这样虽然孟尝君得到了短期的利益,可是绝不会得到百姓的拥戴。在当时,冯谖的做法看似对老板有所违背,却是真正地忠于老板。古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今天的中层领导呢。每一位中层领导都应像冯谖一样,做到正确地独立思考。

看到这里,很多中层领导心中可能还会有一些顾虑:说了也没用,还担心人家说自己出风头,怕领导对自己有看法……其实大可不必有这样的顾虑,你不说领导怎么会知道你的意见?你又怎么知道你的意见没有用?关键是要看怎么说,什么时候说。时间、地点和方式,是需要中层把握的。在此,我们有三点建议:避免当众提出反对意见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维护领导的面子,因为那相当于维护组织形象。不当众提出反对意见,既不会让领导下不来台,也会让自己的意见更容易被领导接受。选择私下当面沟通私下面对面的直接沟通,除了可以运用语言艺术外,还可以运用表情、肢体语言来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可以看到领导的反应和面部表情,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话方式。通过电话、电子邮件、MSN等间接沟通如果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对你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压力,那么选择通过电话、电子邮件、MSN等间接沟通也是不错的方法。

只要我们注意了以上三点,就可以摆脱一味顺从的状态,从一个只会说“是”,转变为一个真正能独立思考的一流中层领导。

勇当下属学习的标杆

中层领导是企业的领头羊,他的工作能力、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甚至喜好都会对企业成员产生莫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中层领导,就一定要勇当下属学习的标杆。

中层领导是一个企业的先锋,也是员工体会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第一个接触点,自己本身的工作能力、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甚至喜好都会对企业成员产生莫大的影响。作为中层领导,就一定要勇当下级学习的标杆。管理者要想管好员工必须以身作则。管理者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在员工心中树立起威望,就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员工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IBM公司老板汤姆斯·沃森有一天带着客人去参观厂房,走到厂门时,被警卫拦住:“对不起先生,您不能进去,我们IBM的厂区识别牌是浅蓝色的,行政大楼工作人员的识别牌是粉红色的,你们佩戴的识别牌是不能进入厂区的。”董事长助理彼特对警卫叫道:“这是我们的大老板,陪重要的客人参观”。警卫人员回答:“这是公司的规定,必须按规定办事!”结果,汤姆斯·沃森笑着说:“他讲得对,快把识别牌换一下。”所有的人很快就去换了识别牌。

不得不说,中层领导的影响力远胜过权力。中层领导首先要理解企业的价值导向,使自己成为企业的代言人,正如IBM所有的管理层都被染成“深蓝色”一样,这样才能够将组织的要求传递给员工,在不断的效仿、强化过程中形成一支步调一致的队伍。

中层领导很多时候都是在行使一种职责,即设法让员工为既定的目标努力,并高效地实现。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中层主要依靠权力,那么现代则更多是依靠其内在的影响力。一个成功的中层领导指能够凭借自身的威望和才智,把其他成员吸引到自己周围,取得别人信任,引导和影响别人来完成组织目标,并且能使组织企业取得良好绩效的人。

中层领导的影响力成为衡量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一个拥有充分影响力的中层领导,可以在领导岗位上指挥自如、得心应手,带领员工取得良好的成绩;相反,一个影响力很弱的中层,过多地依靠命令和权力,是不可能在企业中树立真正的威信和发挥满意的领导效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层个人的影响力或者说能够让别人按照既定方向前进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超负荷工作的中层领导而言,对员工施加影响,可以达成共同的目标,不会再有喋喋不休的争论,任务不会在执行中走样,每个人都乐意听从组织的安排。这样的局面都是他们所追求的。影响力这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可以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凝结在一起。

当员工因工作方式各不相同而无法达成一致时,当公司推行的变革措施受到员工排斥时,当你的意志无法被准确传递与执行时,当某些不利的情况发生时,你需要运用你的影响力,让这些阻力消弭于无形当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将越来越依赖于技能高超、思想独立、思维灵活的知识型工作者,现代管理中那些模式化的方法往往并不灵验,重要的恰恰是中层领导的影响力。

对于影响力的定义,很多管理大师都作过一些解释:这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一种强大力量。理想的情况是,应当鼓励人们不仅要提高工作的自愿程度,而且情愿以满腔热忱和满怀信心来工作。中层并不是站在群体的后面,而是置身于群体之前,带动群体前进,激励群体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美国最着名领导学家柯维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说:“中层的才能就是影响力,真正的中层领导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一个以身作则的中层要克制自己的冲动,培养自己的前瞻性、控制力和对他人的耐性。要以身作则,为下属树立榜样,用榜样来影响他人。要尊重他人,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要协助别人建立内在的价值和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