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书画鉴赏及收藏
2359100000007

第7章 追本索源话书画演变(7)

《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而不俗。据传,此卷经重新揭裱后发现是各自独立的四幅屏风画。但自南宋以来一般都认为是周晕之作,但亦有专家根据仕女打扮装束断为五代作品。

《执扇仕女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反映的是宫廷妇女的活动场面,人物秣丽丰肥,衣饰华美,线条古拙劲挺。但其传本不止一卷,此图是否传本,很难定论。

唐代较有名的仕女画家,还有王定、周古言等人。师承周晕的更是代不乏人,其弟子就有程修已、王娩、赵博文等。

了解了唐代的仕女画,这对鉴定五代以后的宋元,以及明清的仕女画大有裨益,因后世的仕女画都无不受到唐代的影响。

唐代还有一个“画圣”,就是吴道子。吴道子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其创作活动时期约在玄宗开元、天宝(713—751)年间。是继阎立本之后的最著名的画家。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最早出现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他称誉道:“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吴宜为画圣。”到了北宋,郭若虚又在《图画见闻志》中说:“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不亦宜哉”!直至元代,夏文彦也赞道:“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于此可见,吴道于在中国画坛上有如此高的地位,实与他在绘画创作上的贡献及其独特的风格有关。

画史上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即是指吴道子等人在艺术上的独创性与重大影响。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所指的“曹”、“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一说曹为曹不兴,吴为吴隙。曹不兴为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又名弗兴。擅长画龙、马、虎及人物,画史有“误墨于素,因势成蝇”的传说。吴为南朝宋代人,擅长画佛像罗汉,时享盛誉。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般多指曹仲达和吴道子。

吴道子是一位山水、人物、花鸟、器物均精的画家,其人物画影响更大。他早年行笔线纹较细,中年落笔磊落多变,有如“莼菜条”。这种兰叶般的有粗细变化的笔线,富有律动感与节奏的变化,使所绘物像具有运动式的立体感。在敷色上,还创立了不施重彩,仅以淡赭轻涂,而注重线条造型本身的韵味,达清逸简淡的韵致,画史称为“吴装”。更可贵的是,吴道子这种创造性的线条既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又是自己的情感变化在绘画创作中的反映。

遗憾的是,像吴道子这样的大画家,其画迹在今天已难以找到。据传《送子天王图卷》是他的作品,现藏日本,卷尾有五代曹仲玄的跋文,称是吴生之作。此作画风虽与唐人相似,然其线条似兰叶描而非似“莼菜条”,且严谨有余而磊落豪放不足,故专家一般定为宋摹本。

总之,人物画自吴道子之后,其笔墨线条已有较大发展,这正如苏东坡所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五代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画家,其中以人物画家为主,并留下了一些存世作品。

五代由于画院的出现,加上品评、收藏和画论著作的增多,绘画创作得到较快发展。在人物画方面较著名的画家有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阮郜、贯休、石恪等,而其中最享盛名的是周文矩和顾闳中。

周文矩,生卒年月不详,五代南唐著名宫廷画家,金陵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曾任画院翰林待诏。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称其“擅人物、车马、屋木、山川,尤精仕女”。他的人物画主要承学周晕的技法而有所发展。他的作品流传较多,据《宣和画谱》载就有七十余件,包括道释、肖像、山水、仕女等。他的存世作品有《重屏会棋图》、《宫女图》、《明皇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和《端午戏婴图》等,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重屏会棋图》和《宫女图》。

《重屏会棋图》,绢本设色,描写的是南唐中主与兄弟们在屏风前弈棋的场景。因对弈棋者坐榻后的屏风上还画有一小屏风,故名为《重屏会棋图》。画中人物,情态各异,衣纹用线细劲曲屈,既不同于“高古游丝”,也不同于“屈铁盘丝”,而是在挺健有劲的线条中略有顿挫和抖动,这种线条正和《宣和画谱》中称的“行笔瘦硬战掣”相吻合,画史谓之“战笔”或“颤笔描”,主要是受李后主李煜书法的影响。

此图无画家本人名款,只有“政和”、“宣和”印玺,以资北宋赵佶内府所藏。画名“重屏”与定为周文矩所画者,见于南宋初年王明清的《挥尘三录》,故一般定为周文矩的真迹。但有专家认为,画中所钤宋元鉴藏印均伪,但人物所着衣冠和生活用具却和五代遗制相吻,反映了周文矩画法的面貌。

另有美国弗利尔博物馆藏同名作品,但人物形象呆板,衣纹用笔软弱,一般被定为明人摹本。

《宫女图》,描写的是宫廷妇女悠闲生活的情景。画中绘有弹琴、梳妆、嬉戏、扑蝶、画像等情节。现已割裂为四段,分别藏在美国与意大利三家博物馆与一个艺术研究中心。此图卷后有南宋初年张征的跋文,其底本定为周文矩的真迹。画中人物以白描手法绘成,线条劲健、色彩简淡,给人以“秀润匀细”的感受。但衣纹虽流畅然非“战笔”,可能是其早期的作品。

顾闳中,生卒年月不详,江南人,曾任南唐画院待诏。与周文矩、顾大中同代人,尤擅长人物。

顾闳中的人物画,据《宣和画谱》载,共有五件,四件为《明皇击梧桐图》,另一件就是名垂画史的《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传世的惟一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据传,当时他与周文矩曾奉后主之命潜入“多好声色、专为夜饮”的韩熙载府弟,目识心印,绘画以进。作品真实地描绘了政治上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画了韩等人物的复杂心境。

此图用笔柔劲,轻重分明,设色绚丽清雅,勾染结合,构图完整统一。人物的形象已不同于唐时那样的丰肥,而逐步向清俊娟秀的宋代仕女形象过渡。这件作品无款,有南宋、元、明、清人的题跋。此外,尚有“绍兴”一玺,知是宋代内府收藏物。加上此图所有绢素加工精细平整,与文献记载五代“槌加银板”的绘绢相符,画法亦与五代作品大体相合,故一般定为顾的真迹。但也有专家认为是宋摹本。

隋唐五代的书法艺术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家,如虞世南,欧阳询、张旭、李邕、颜真卿、怀素、柳宗元、柳公权等,可谓群星灿烂。这些书法家全部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创造了自己的书体。研究透了他们的书体,就有利于鉴定真伪。

宋元时代风格多样

宋朝绘画在皇帝的提倡下,在隋唐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中国绘画史的一个高峰。此时的题材更加广阔,从都市生活到农家生活,从肖像画到历史画,从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到细小的花卉、虫鱼,都有所表现。此时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了大大发展,出现了很多画派,绘画形式和风格更加多样化。

宋代传世的代表作有张择端的巨构《清明上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一批著名的山水画家都创造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如米芾独创的“米点山水”,郭忠恕的“界画”,李昭道父子创造的“青绿山水”,文可的墨竹,赵昌、易元吉、崔白的花鸟。宋代的版画创造了较高成就,《四美图》创造了中国版画艺术的一个高峰。

宋代成立的“翰林图画院”推出了一大批宫廷画家,进一步提高了画家的地位,特别是花鸟和界画两大领域,创造了较高成就。同时,画院过分强调形似和格法,束缚了一些画家的创造,使得宋代人物画逐渐衰落。

宋代还出现了一些文人士大夫的“文人画”。文人画主要是抒发画家自我感情的产物,它所描画的物象仅是一竹一石、一树一山,简单的几笔生动有神,传达了自然现象的本质,刻划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创造了新的技法。主要的文人画画家有文同、苏轼、米芾等。还有擅长山水的晁补之、江参,擅长白描水仙的赵孟坚,擅长墨梅的仲仁和尚、杨无咎,擅长墨兰的郑所南等,他们大多是文人。

宋代书法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出现了苏、黄、米、蔡北宋四大家,欧阳修、司马光、蔡京、朱熹、岳飞、范成大、陆游、文天祥等,都是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宋代书法具有瘦硬劲挺的特点。

元代山水画最为风行,出现“元季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还有王世贞、赵孟兆、钱选等也是山水画大家。花鸟画出现了钱选、陈琳、王渊、张中等。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山水画较高阶段,画家对山水自然的理解更加深刻,他们有的学道,有的学参禅,有的入仕,有的啸傲山林,因此他们表现的山水有自己对山水独到的理解,画山水其实表现的是精神,有较高境界。

同时,元代的墨竹、墨花和墨禽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人物画不及花鸟画和山水画。

明清时期返璞归真

元代到明清时期的中国画,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士大夫、文人、知识精英阶层的文化,它们在意蕴与笔墨两方面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道、禅、儒、骚境界。黄宾虹所谓的“道咸画学中兴”说,正是他看到了元明清一脉相传的士大夫文人审美思想表现的独特高度。

明代的山水画较为发达。此时在画技上,画家趋于摹古,大画家较多,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明代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明四家主要活动在苏州,因此又称为吴门派画家。

明代山水画的一个特点是画派林立,除了吴门派,还有戴进为创始人的浙派,吴伟为创始人的江夏派,顾正谊为创始人的华亭派。此外还有院派、嘉兴派、武林派、武进派、江宁派、姑苏派等。

明代的花鸟与墨竹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出现了徐渭、周之冕、王绂、文徵明、陈洪绶等大画家。明代花鸟画分为写意花鸟和工整艳丽派花鸟,写意花鸟崇尚秀雅,强调有士气,属于文人画体系。

明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画兴盛,但也出了一些有水准的人物画。明代人物画一种是学李公麟的白描形式;一种是工笔细密,设色浓丽,继承宋代画院传统;一种是学习梁楷作风,水墨点染;还有一种用笔旋转,用线质朴,形象作躯干伟岸者。主要题材是历史人物、士大夫和仕女。主要人物画家有戴进、唐寅、陈洪授、丁云鹏、仇英等。

清代绘画和明代一样,以山水、花鸟较为发达,人物画次之。山水画代表画家主要有王时敏、王鉴、王珲、王原祁及吴历、恽格等,简称“四王、吴、恽”,他们的绘画风格主要是善于运用干笔枯墨。清初的石涛善于用传统形式描写生活感受。花鸟画以恽派花鸟较有影响,金农、郑板桥等“扬州八怪”独抒个性,别具一格。此外,清末民间年画特另,别是杨柳青年画也值得收藏投资者留意。

清末吴昌硕、蒲华、虚谷、任颐等画家,锐意求进,大胆革新,打破了墨守成规的格局,带来了清新的风气,人们将其称为海上画派。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博大精深,需要细细体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