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管人用人的9条金科玉律
23497300000033

第33章 用人不疑,用他就要相信他(3)

一两次守信的举动,还难以给人以完全信敕的感觉,而一两次不守信的行为,则完全可能给人以不可靠的印象,要想长久取信于人,贵在长久的守信行动。

有不少的经理们所做的最糟糕的一件事就是爱许诺,可他们却又偏偏不珍惜一诺千金的价值,在听觉与视觉上满足了员工的希望之后,又留给了人们漫长的等待与终无音讯可循的结局。

诺言如同兴奋剂,最能激发人们的热情。试想你在头脑兴奋的状态下,许下一个同样令人兴奋的诺言:若超额完成任务,大家月底能够拿到1000元的分红。这是怎样的一则消息,阿。情绪高亢的人们已无暇顾及它的真实性,想像力己穿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了月底分红的那一幕。

接下来人们便数着指头算日子,将你的许诺化为精神的支柱投入到工作之中去了。到了月底,人们关注的焦点还能是什么呢?而你此时最希望的恐怕就是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运动,将人们的注意力统统引向另一个振荡人心的事件,最好是员工们就此得了记忆丧失症。

难以实现的诺言比谣言更可怕,虽然谣言会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但随着谣言的不断“升级”,人们不久就会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但你的承诺骗取的是人们真心的付出。就如你让一个天真的孩子替你跑腿送一份急件,当孩子跑回来索要你的奖赏时,你已溜之大吉,那孩子可能会由此而学会了收取定金的本领,而一旦你的员工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你在企业中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你的权威没有了,难得的信任也消逝了,赤裸裸的雇关系会让你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由僵硬的数字符号构筑的企业环境之中。

你的命令不是圣旨,但你的承诺却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对于你不能实现的诺言,最好今天就让雇员失望,也不要等到骗取了雇员的积极性后的明天让他们更失望。

当然,这里要强调的还是你许下的诺言并勇于承兑诺言的守信作风,想想田间耕耘的老农,他从绿油油庄稼看到了来年收成的希望,你的许诺会让你的员工感觉到将要收获的一个沉甸甸的未来,诺言的承兑让所有的等待了许久的人有一种心满意足的喜悦,更坚定了他们的未来就在自己手中的信念。你也将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伸向你的不再是讨要报酬的大手,而是一只只热情、助你成功的有力臂膀。

6.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古语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信者,至诚、至实、至一、至公也”。通俗地讲,信就是说话算话,诚实可靠,始终如一,不因人而异。曹操讲:“大丈夫以信义为重”。《黄石公三略》中指出:“将无还令,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带兵用将,只有严守信用,才能树立良好的信誉,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而信任可以提高一个集体的心理相容水平,激发起高昂的士气。如果下属一旦感到受骗,那会产生十倍的怨恨。这种怨恨是对组织最可怕的瓦解力和破坏力。

在《三国演义》中,对孙策其人着墨不多,但形象十分鲜明。

他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勇猛无比,作战身先士卒,人称“小霸王”。在平定江东时,他每每冲锋陷阵,手下人很为他担忧。一次张紘劝他:“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他回答道:“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

很显然,孙策既知将军自重的道理,更知道以身作则的强大威力。他能够迅速扫平江东,奠定巩固的后方,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

在“甘宁百骑劫魏营”一回里作者描写了一个激荡人心的场景。

当曹操率40万大军扑向濡须口时,血气方刚的甘宁因和凌统一争高低,要求只带百骑,夜袭曹营,挫其锐气。而且保证:“若折一人一骑,也不算功。”孙权为壮行色,把自己帐下一百精锐马兵拨给甘宁,又赏酒赐肉。回到营中,百名士兵面面相觑,脸有难色。甘宁见状,拔剑在手,怒叱道:“我为上将,且不惜命;汝等何得迟疑!”众军士听了甘宁这番激昂豪壮的话语,既感动,又振奋,一齐表示:“愿效死力。”于是甘宁和大家把酒肉饮尽吃光,到了深夜,甘宁带领百人飞马冲出,大喊一声,率先杀入敌营,直捣曹操所居的中军。在甘宁带动下,百骑人马纵横驰骋,然后透营而出,杀得曹兵惊慌失措,“自相扰乱”,“无人敢挡”。结果甘宁不折一人一骑,凯旋而还。

诸葛亮在失掉街亭后的自责,也被千古所称颂。守卫街亭,诸葛亮反复叮咛于前,化险为夷平安撤退于后。如果推诿,那是完全可以开脱自己的。但他严于律己,深责自己用人不明,自行请罪,降职降薪,这种可贵的品质,是净化部下心灵的清洁剂,是激发部下英勇杀敌的发动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管理者的模范品质和带头作用,对部下的行动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它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是无声的命令,最好的示范,这是贯通古今的不惑之言。战争是如此,治国治厂也是如此。许多出色的企业家都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战国中期,秦孝公6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国任左庶长,掌握军政大极,终于决定了变法的命令。命令已经准备好了,但还没有公布。原因是怕老百姓不相信变法令。于是,商鞅就在秦国都城的南门树立了一根高三丈的大木杆,招募有能把这根木杆搬到北门去的人,并宣布能完成这一工作就给他10斤黄金。百姓们对此都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动手去搬迁它。后来,商鞅又宣布:能搬迁这根木杆的人,给他50斤黄金。这时,有一个人把它搬迁到了北门。这个人果然得了50斤黄金,以表明商鞅讲究信用。做了这项工作、取得了民众对自己变法的信任以后,商鞅才下达了变法的命令。结果,获得了很大成功。

在这里,商鞅把民众的信任,当作变革的前提。要变革,就先要有民众对变革的信任。这无不启发现代化的管理者,在自己的管理活动中,实现不了的事干脆不说为好,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这就叫政策兑现,取信于民。切不可鼓舌如簧,口惠而实不至。

7.获取信誉的几大技巧

信任,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是对人才的极大褒奖和安慰。它可以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使人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管理者要获取信誉,注意一下几大技巧:

信人,一要信其德。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由于有时情况一时不明,由于可能产生的流言蜚语,特别是由于妒能者的诬陷进谗,以致怀疑人才、毁灭人才的悲剧古今擢发难数。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知人一定要深,信人一定要笃,要善于在复杂纷纭的现象中明察是非。太史慈被孙策擒住,孙策待之甚厚,太史慈投降,并提出去收拾“余众”,以助孙策,两人约好第二天中午回来。太史慈去后,孙策手下之人都说太史慈不会再来,孙策却深信不疑。第二天,太史慈果然带领一千多人如约归来。长阪坡前,赵云因在混战中丢了刘备家小,便返身杀回敌阵找寻。靡芳不知其情,告诉刘备说赵云投了曹操,张飞也帮腔道:“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深深了解赵云的刘备坚信:“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刘备征吴时,有人向他报告:“老将黄忠,引五六人投东吴去了。”刘备听后笑着说:“黄汉升(黄忠字)非反叛之人也。吴彝陵大战前夕,诸葛瑾请求去蜀求和,张昭向孙权吹风说,诸葛瑾是借故入蜀,必不回还。孙权追述了诸葛瑾过去的言行,驳斥说:“今日岂肯降蜀乎?孤与于瑜(诸葛瑾字)可谓神交,非外言所得间也。”

上述这些是多么可贵的信任!在那个时代,一人犯法,罪及妻孥,甚至祸连九族,但诸葛亮用人却是非分明。五出祁山时,都护李严因没有备好军粮,怕诸葛亮见罪,就谎报军情,又在后主前诬陷诸葛亮。诸葛亮虽将他削为庶民,但仍任命李严的儿子李丰为长史。这样对李丰信任,确实难能可贵。

《三围演义》还以一些昏庸之主的失败告诫后人,切莫偏听偏信,妄生疑心。

官渡大战时,袁绍听信审配所言,任意联想,怀疑许攸是曹操奸细,逼得许攸终于投曹。后又听信郭图谗言,要对张合、高览问罪,逼得张、高两人也降了曹操。刘禅听信宦官谗言,竟怀疑诸葛亮有“异志”,把他从北伐前线召回,以致贻误一次战机。吴主孙皓,怀疑陆抗通敌,罢其兵权,结果加速了东吴的灭亡。

信人,二要赖其才。

孙权因素知陆逊有奇才,几次在关键时刻委以重任,使这位年轻的将领名彪史册,大展宏图。而无能的蜀后主,根本不了解敌我力量和前线战况,却听信谗言,嫌姜维屡战无功,竟要找人替代他,逼得姜维避祸沓中,造成西蜀布防上的漏洞,导致日后的兵败。

可见,选人要明,既用则信,敢于授权,放手使用,是调动部下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才能的重要因素。

既信其才,就要用之以专,决不能一职几任,职责不明,互相推诿,互相掣肘,制造内耗。

孙权准备袭击荆州,一开始却要他的堂弟孙皎和吕蒙同去。吕蒙明确表示:“主公若以蒙可用则独用蒙;若以叔明(孙皎字)可用则独用叔明。岂不闻昔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事虽决于瑜,然普自以旧臣而居瑜下,颇不相睦;后因见瑜之才,方始敬服?今蒙之才不及瑜,而叔明之亲胜于普,恐未必能相济也。孙权堪称明主,听后恍然大悟,遂拜吕蒙为大都督,统一掌管江东各路军马。

信人,三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尖锐鲜明的反对意见。不同意见或反面意见,并非异端。它常常是独立思考的产物,是知识、才能的显露,是正直、忠诚、负责、勇气的表现。而目光敏锐,独立思考,见解独特,多提意见,正是人才的特征之一。但古往今采,许多人听不得不同意见,对提意见者反感、讨厌,甚至怀疑在拆台、捣蛋。这是信人的心理障碍。田丰不同意袁绍出兵,便被袁绍抓了起来。沮授建议袁绍“缓守”,也被袁绍关了禁闭。象袁绍这样的昏货,在他手下,不作拍马逢迎之流,也得缄口不语,哪能发挥人才的作用?

信人,四要有广阔的胸怀

还有一种管理者,只允许手下的人才能低于自己,功劳小于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他倒可以信你、用你。否则就要疑神疑鬼。俗话说:“威高震主,才高招忌。”这正是对许多辛酸历史教训的概括。袁绍之杀田丰,曹操之杀杨修,后主之疑孔明,无不与此有关。这告诫人们,管理者必须气度恢弘,才能做到信人不贰,始终不渝,才能用好那些超过自己的人才。否则,手下人会聪明不可用尽,才能不可使尽,见好即收,略显而止,甚至激流勇退。那只能浪费人才的效能,影响事业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