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赶走了优秀员工
23497000000028

第28章 谁来尊重员工(4)

某公司有这样一个员工,由于与主管领导的关系不太好,工作时的一些想法常常被否定,从而无精打采、疑心重重。刚巧,另一个公司需要从该公司借调一名技术人员去协助他们做市场服务。于是,该公司的老板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派这位员工去。这位员工很高兴,觉得有了一个施展自己拳脚的机会。去之前,老板只对这位员工简单交代了几句:“出去工作,既代表公司,也代表个人。怎样做,不用我教。如果觉得顶不住了,打个电话回来。”一个月后,那家公司打来电话:“你派出的兵还真棒!”“我还有更好的呢!”该公司的老板不忘推销公司的同时,着实松了一口气。这位员工回来后,部门主管也对他另眼相看,他自己也增加了自信。后来,这位员工对公司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城里有人好做官,倘若你能给你的员工提供一个有力的保护,那么你的员工将会百倍地“报效”于你。

经营管理好、竞争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企业上下团结一致,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员工情绪稳定正常,企业渗透着一种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这就是企业的凝聚力,确切地说是企业对其职工的吸引力,以及企业内职工的相互吸引。

曹魏大将军司马炎,命征南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讨伐东吴,与东吴大将军诸葛恪对阵。毋丘俭和王昶听说征东将军胡遵兵败,便各自逃走。朝廷将惩罚诸将,司马炎说:“我不听公休之言,以至于此,这是我的过错,诸将何罪之有?”这一年雍州刺史陈泰请示与并州诸将合力征讨胡人,雁门和新兴两地的将士,听说要远离亲人去打胡人,都纷纷造反。司马炎又引咎自责说:“这是我的过错,非玄伯之责。”众百姓听说大将军司马炎能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莫不叹服,都想报效朝廷。司马炎引二人战败为己过,不但没有降低他的威望,反而提高了他的声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圣贤也不一定无过。关键是有自知之明,有自我发落的勇气。如果司马炎讳败推过,将责任推到下边,必然上下离心,哪还会有日后的以晋代魏的局面呢?由于统帅在治理军队、治理国家时严于律己,所以他们在军民心目中有极高的威信,做到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军队的士气旺盛、战斗力强。威信,就是威望、信誉,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有威信的管理者其计划、指令、任务容易被员工接受。他的指示、意见令员工信服,他领导的团体就是一部完整的机器,能快速、高效地运转起来。否则,决不会有所作为。树立威信的要素很多,严于律己首当其冲。

管理者的威信从律己中来,这是一个既浅显又深奥的道理。“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没了这种威信,就没了感召员工的力量源泉。

几年前,刘威在一家公司负责招聘员工的工作。当时,公司需要药剂师。刘威认真研究了应聘者的资料,并筛选出27名比较优秀的应聘者,因为当时公司缺乏药剂师,如果招聘不到足够的药剂师,新药店也就开不成了。

刘威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研究公司的招聘要求,很快发现了三个妨碍公司招聘的问题。首先,别的竞争对手给药剂师的工资相对高一些。其次,公司要求药剂师在上岗之前必须接受测谎仪检测,许多人看到这一条时,就放弃了应聘的念头。虽然有的公司去掉了这一应聘条件,但因为这一行业有这样的行业惯例,仍然有人认为公司招聘新员工时要用测谎仪检测,这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很大。最后,是公司与大学毕业生的联系不够密切,不了解他们的就业倾向。当公司到医药大学去招聘时,大学里的60个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只有几个人来公司面试。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根本没有把公司看作是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刘威说服高级管理层,为员工增加工资。下一步,他就单枪匹马地展开公关活动。刘威到其他公司的连锁药店里与药剂师们交流与沟通,告诉他们,公司不再进行测谎仪检测。刘威向这些药剂师们宣传公司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转变对公司的看法。然后到医药大学与大学教师和行政人员沟通,让他们帮助宣传公司的优厚招聘条件。最后,有近50名大学毕业生到公司应聘。结果公司原来的27个空缺职位都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后来增加的12个新职位也找到了合适的应聘者。公司再也不会因为人才缺乏而窘迫不已了。

当刘威扬扬自得地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偶然听到人力资源部的主管对外宣称他是招聘成功的头号功臣。一周之后,在一次公司大会上,人力资源部主管得到公司总裁的嘉奖,参加大会的公司管理层称赞他力挽狂澜,扭转时局,他们认为是他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当刘威忿忿不平地看着他时,他把脸扭转过去,连看都不看他一眼。此后,他对此事只字不提。从那以后,刘威就像被打败的落汤鸡一样,再也打不起精神,再也没有勇气与动力去主动地解决公司机制性的问题了。主管的伎俩让刘威失去了对公司的忠诚。

既然你是老板,公司管理者犯错等于你犯错,起码你是犯了监督不力或用人不当的错。所以管理者闯祸,老板应冷静地检讨一下自己,如果完全是因为管理者的疏忽,可把他叫到跟前来,冷静地帮他分析整件事情,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最后重申,每一个管理者做事都要全力以赴,并冷静地处理事情,但老板永远是他们的后卫。

管理者犯错,老板也有间接责任。与管理者单独会面时,老板应将事情弄清楚,一起研讨犯错的前因后果,并鼓励他们以后多多与你磋商。无论错因是什么,都不能向他们大发雷霆,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只有尊重对方,他们才会更内疚,更敢于正视问题,避免日后跟老板闹情绪。还有,你应该有管理者的风度——与员工一起承认过错。另一方面,即使员工有诸多过错,你仍应站在员工一边,替他挡驾。不过,挡驾也不能毫无原则。比如,一位客户向你投诉,你的某个员工无礼,又缺乏责任感,让他难以承受。你要做的是,立刻替员工道歉:“对不起,他可能只是无心之失,平日他的表现不是这样的。保证以后不会有同样事情发生,请您多多包涵。”员工做事不力,你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将客户的怒火平抑了,事情却仍未摆平,你必须有所行动。然而,立刻找来员工责备一番,是最不明智之举,应该先静静地对事情进行了解。例如,员工平日待人是否是一派傲气?处事是否马虎随便?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客户咄咄逼人,二是员工偶尔情绪欠佳,不妨提醒一下员工,请注意情绪起伏,或者不了了之也没什么大问题。相反,如果事情属实,员工的确经常得罪客户,你就必须找员工来恳谈一番了。告诉他有客户投诉其工作态度,而你已代为道歉,并予以训诲,请他谨记“工作第一、客户第一”。

别把员工当“出气筒”

有不少管理者都曾因心情烦躁,把自己的下属当做“出气筒”,发无名夜火。有的下属因此当场就和我们争吵起来,有的下属因此泣不成声,有的下属因此怨恨与背离我们,有的下属因此忍受不了我们而离职,有的下属因此无所适从,有的下属因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再多言多语。管理者心平气和之后也会为自己不够冷静、成熟与理智的行为而懊恼和后悔。

周清伟是一家电器销售公司的副总经理,尽管有时会对下属发点小脾气,但他并不是一个暴躁的管理者。不过,几个月前一次乱发脾气,至今都让他深为懊悔,暗暗在心中引以为戒。那天一大早,周清伟因为要多给老家的父母一些过节费的问题,和老婆吵了一架,心情很差。摔门而出后,一路上看什么都不顺眼。带着满腔怨气,周清伟来到了办公室,看到工程部的王经理正和下属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他的脾气因此一触而发,不可收拾。

“李莱,公司是请你来做事,还是请你来说笑话的?”平常都称呼李经理,此时是直呼其名,语气严厉。“老大,我是在安排今天的工作呢。”李莱委屈地辩解,和下属们一起用不明就里的眼光看着周清伟,都觉得今天的他有点莫名其妙。“老大,什么老大!你以为这里是黑社会啊?”周清伟冲李莱越吼越凶。自己为公司累死累活地工作,还要受这样的怨气,李莱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就和周清伟争吵了起来。最终的结果是:李莱一气之下辞了职,投奔到了竞争对手的门下,同时还带走了几个大客户,处处与原公司作对。

不少管理者都遇到过与周清伟类似的情况。他们之后反省过自己吗?又采取过怎样的补救措施呢?

为了连夜赶到项目所在地,凌晨一点多钟的时候,某公司老板还和合伙人驱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后面有辆轿车一直紧随着他们,一直都开着明晃晃的大灯,把他们弄得很难受。“受不了这车了,看我等下怎么收拾他。”20多分钟后,合伙人把车靠在了路边,准备下车跟后车理论理论。后面的车按了声喇叭,呼啸着飞驰而去。然而,这辆车的噩梦也开始了。合伙人把大灯打开,死死地跟在它的后面。不管那车的司机如何探头谩骂,他们依然开着大灯“以眼还眼”,直到这辆车陷进了路边的水沟。你在后面开大灯射我,我就要让你跑到前面去也开着大灯射你;因为某人向自己开大灯受了气,人们就不管不顾地开着大灯往前冲,伺机发泄心中的怨气。

许多朋友可能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只为图一时之快,将自己和他人都置于危险之地。但是,我们是否反思过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当然,无论谁都会有几分脾气,我们也许可以将这个问题归咎于脾气和报复心,也可以归咎于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甚至可以归咎于“自己不好过,别人也别想好过”的不健康心态。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一些看似在不同的平行线上行进的人与事,极可能因为一个导体形成交叉,产生危险。在工作当中,领导、员工、客户之间通常是以下面三种方式运行的:一是平行,二是交叉,三是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谁又是其中激发矛盾与争执的导体呢?答案就是:人这些情绪化的动物!

在家里和妻子吵了一架,在路上和另外一辆车发生了一点摩擦,在单位被老板训了一顿,在客户那里受到了刁难和委屈都可能让自己带电。其实,带电并不可怕,麻烦的是自己是个导体,而身边的人却不是绝缘体,一旦遇上,就难免会出现电击事件。以前运行良好的几条电线,现在却杂乱地纠缠在一起,自然会大大地影响到电路的畅通,对管理绩效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急需实现的是,使自己由导体变成绝缘体。为了降低带电作业的频率,避免管理环境的恶化与管理绩效的下降,周清伟尝试着给自己定下了几条规矩,收效甚佳。他的经验是:把坏情绪关在办公室门外。时时告诫自己,必须把工作之外的人和事所带来的坏情绪,全部关在办公室大门之外。一旦心里面憋了气,周清伟就会到办公室门口做几次深呼吸,告诉自己:现在是工作时间,那些该死的事到此为止。再就是在气头上用冷水洗把脸。每当要发作的时候,提醒自己,下属不是招进来骂的,而是请来协助自己工作,共同开创事业的,况且还有比发脾气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即使被自己的老板或股东批评得一塌糊涂,即使刚刚与客户发生过激烈的争吵,管理者也尽量不要铁青着脸,见到员工就吼。如果还是担心自己会失控,该怎么办呢?不妨冲进洗手间,用冷水洗把脸,迫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就事论事,莫伤及无辜。即使的确是因为下属出错,而实在忍不住发了脾气,管理者也一定要分清责任主体,不要让无辜者受到牵连。执行制度、赏罚分明、恩威并济,是替代乱发脾气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