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23493400000027

第27章 协调好人际关系(2)

对于同事的缺点如果平日里不当面指出,一与外单位人员接触时,就很容易对同事品头论足、挑毛病,甚至恶意攻击,影响同事的外在形象,长久下去,对自身形象也不利。同事之间由于工作关系而走在一起,就要有集体意识,以大局为重,形成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在与外单位人接触时,要形成“团队形象”的观念,不要彼此拆台,不要为自身小利而害集体大利。

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日方的管理人员与中方管理人员向来不和,经常发生争执,有一次差点导致了员工罢工!其实并不是为了什么大事情,仅仅是因为下班铃响了,日方管理者认为再加班10分钟,事情就能全部做完了,不明白为什么今天能做完的事一定要拖到明天去做。而中方员工却非要下班不可,这样一来不但惹了日方员工,中国员工也急了。

其实这只是一点点小事,中华儿女向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怎么会去计较这10分钟的工作呢?关键在于这种矛盾由来已久,长期得不到解决,最后才出现相互拆台的现象,10分钟只不过是个导火索。假使双方基层管理者都能洞察这种矛盾,经常地沟通,妥善地处理,也不会演化到要罢工的地步,真的罢了工,损失的还是企业。

日方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好把握,合则合,不合则不合,即使不合,也只是私下的恩怨,不会带到工作中去。但是一旦出现人际关系冲突的问题,往往也容易忽视,从而导致不良的后果。中国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性格多含蓄,有的真合,有的真不合,有的面合心不合,有的心合面不合,这些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有时甚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好在基层管理者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是善于发现冲突;二是常置身事外,站得比一般人更高一些,然后再以“和”为手段,解决冲突,化干戈为玉帛,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环境,使得企业能够正常高效地运转。

各商业银行的竞争手段虽未“花样翻新”,但其惨烈程度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高额的活动经费、工资、奖金甚至职务都与个人存款业绩直接挂钩,为了拉到更多的存款,甚至连同一部门的信贷人员都不惜“相互拆台”。某银行信贷部主任周厅伟满脸无奈地表示,整个储蓄存款的“蛋糕”就那么大,大家都想多“切”一点,“不拼命才怪”。

周厅伟的同事眼看就要与北京一家石化企业签下一份金额为2亿元的“大额协议存款”合同,但在节骨眼上,这家企业却变了卦,原来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给了他们更高的利率。“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培植的客户,在签协议的时候,被人家一下就抢过去了,抢到手之后再给以超过央行上限的高利率,这简直是恶性竞争。”周厅伟气愤地说。为了抢夺存款份额,有些商业银行不惜违反有关规定,在一些条件上放得很宽:一是给存款人高利息;二是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对自己的员工不论“资历”,只要拉到大额存款一律给予重奖与提拔。

同事之间有竞争、有摩擦,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应当懂得如何把这种磨撩降到最低限度,应当学会如何把这种相互拆台的现象处理好,这就需要以诚相待。

你可曾遇到这样的情形: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你感到战战兢兢,可是,却有一些资深的同事,对你并不答理,在很多事情上,故意跟你作对甚至拆你的台,让你觉得无所适从。可是,他们是你的同事,你必须跟他们好好合作。

某位先生刚刚调入某单位一个月,一个月来由于他处处小心做事,每每笑脸相迎,所以同事们对他的态度也颇为友善,竟不曾遇到他所担心的任何麻烦。一次他和一位同事谈得很投机,便将一个月来看到的不顺眼,不服气的人和事通通向这位同事倾诉而后快,甚至还批评了科里一两个同事的不是之处,借以发泄心中的闷气。不料由于对这位同事了解甚少,这位同事竟是个团云覆雨之人,不出几日便将这些“恶言”转达给了其他同事,立刻令这位先生狼狈之极,也孤立之极,几乎在科里没了立足之地、这时这位先生才如梦初醒,悔不该一时激动设管好自己的嘴巴,忘记了“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与同事相处应该坦诚相待,当他需要你的意见时,你不要使劲给他戴高帽,发出无意义的称赞;当他遇到任何工作上的疑难时,你要尽心尽力予以援手,而不是冷眼旁观,甚至拆台,当他无意中冒犯了你,又忘记跟你说声对不起时,你要抱着“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心情,真心真意原谅他,日后他有求于你时,要毫不犹豫地帮助他。

库巴在美国中部一个大制造公司做了四年的人事官员,他有一个体面的心理学学位。他自称适度自信,性格外向,对自己的生活道路大体上是乐观的,工作顺利,婚姻幸福。然而他却常常陷入一种莫名的不快中。他承认:“我总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我在工作中并不很受欢迎,因为我对同事们从没有真正的亲密感,有的只是相互攻击相互拆台。或许在内心深处我不相信任何人。即便跟妻子琼在一起,我大多数时候也是小心谨慎。当有人直截了当地向有关我自己的问题,我通常闪烁其词。作为人事官员,我需要人们的支持和信任。但我感觉他们有点儿躲着我,甚至相互拆台。或许他们是在回报平日里我对他们的攻击吧。”

库巴的想法没有错,恰恰是因为他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与同事相互拆台,让人觉得他不诚信,同事们才躲着他。再来看一个例子:

艾丽是一个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其组织中相当数量的办公室成员承担着广泛的责任。他同丈夫离婚了,与十多岁的儿子和女儿住在一起。她的烦恼是:“我总是无法克制地经常向别人发脾气,虽然事后常常后悔,但又总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恶劣情绪。我们办公室的职员流动相当快,所以对大多数的人很难有真正的了解,而我周期性地与这样或那样的人发生口角。我试图强硬些,也试图亲切愉快地,可什么都不管用。如果我粗暴强硬,他们就怨恨不满并予以回击。而如果我态度可亲,他们又觉得我软弱可欺,想趁机利用我。我在家里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我的孩子们都怨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使我感到我令他们失望了。但更令我自己失望的是,我即便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却仍然得不到同事们的理解和拥戴。我曾失落之极,认真考虑过辞职。可是我在个人生活上已感觉失败,如果现在辞职,那么我在职业上也失败了。”

错在哪里呢?库巴与艾丽显然都是成功的职业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到操纵其他同事并又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他们要么有不错的学位和职位(像库巴),要么有长期的工作经验(像艾丽),可显然他们却都不觉得对工作驾轻就熟。而他们的共同症结就在于不能信任同事,同事之间互相拆台,无法正常地工作,结果既伤害了自己,又得罪了他人。

严肃讽刺挖苦的行为

部门是企业最基层的细胞组织,是员工劳动和生活的群体,协调好成员间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在部门内,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而且在工作遇到困难时,能使职工齐心协力、积极主动去努力完成任务,有效减少工作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不好的人际关系,必然会使部门内部不团结,员工士气低下,束缚和压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基层管理者要努力营造好部门内部的和谐“小环境”。

今年39岁的崔广盛最近一段时间,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看着11岁的儿子甜甜不顺眼。无论孩子有什么进步,他也是瞧不起的表情。其实,甜甜在他们班的男生中学习还真不错,思想品德也好,心肠特别好,总是能热情帮助人。

那天晚上9点多了,甜甜还没有下学回家,妈妈急的四处找也没有找到,他在家也坐不住了,走遍了同学家也没有发现。他急得脑子都大了,回来的路上,在家门口的一个花园里,妻子发现了甜甜躺在水泥长凳子上,疲倦地睡着了。妻子哭着叫醒甜甜,拉他回家,甜甜非常不情愿地回家。第二天,他上学后没精打采,老师感到他有些反常,就单独与这个甜甜谈了起来,真是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原来,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崔广盛身上,是他总是“数落”甜甜,讽刺挖苦甜甜,造成甜甜对家有了反感,对崔广盛更反感,不想回家了。甜甜说,他的爸爸对他除了讽刺,就是挖苦。一次,甜甜准备参加一个比赛,崔广盛说就你只知道玩,拿不上名次,当陪榜的还差不多。有时同学来电话问作业,其中也有女同学经常来电话问作业,或者谈论一些班里的工作和理想,崔广盛只要看到甜甜和女同学通电话,如临大敌一般。严厉“数落”甜甜不学好,这么小就与女同学有来往,在早恋的问题上开窍……

一次,崔广盛下班早,在路上看到甜甜与一女同学在一块走,就直冲上去,把他强行拉走,同时还当着女同学的面“数落”他是不要脸的东西。其中考试他的数学得了86分,崔广盛看着分数,讽刺挖苦他了好长时间。其实甜甜的成绩是班里最高的。老师听了甜甜的话,非常疑惑不解,认为崔广盛可能有了不正常的心理,就建议崔广盛看心理医生。

讽刺挖苦人,其实就是在摧残人,就是自高自大,没有修养的表现,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果不注意改正,就会影响团结,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导致严重后果发生。换位考虑一下,如果你被人长期地讽刺挖苦,得不到肯定与鼓励,你的心情如何呢?肯定好受不了。想想你讽刺挖苦别人的过程吧,别人的心情会好受吗?

1930年,爆发了一场举世空前的军阀大混战。以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为首的地方军阀调动了几乎全国的反蒋力量,对蒋介石发起了进攻。当时,反蒋力量存师近百万,与之相比,蒋的力量则显得极为薄弱。然而,到最后竟是势单力薄的蒋介石获得了胜利。

实力雄厚的反蒋力量何以遭到如此惨败呢?主要原因是:各路军阀虽纠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反蒋队伍,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极为松散的军事集合体。他们各存异心,系中有系,派中有派,往往互相掣肘,难以协调作战。

李宗仁起兵两广,挥师北上。冯玉祥猛攻陇海,阎锡山向津浦进军。本来计划冯部骑兵与李部在两湖相会,但由于互相猜疑未能实现。而与此同时,阎锡山断绝了对冯玉祥所率领的西北军的军火粮饷供应,致使本来进攻顺利的冯部不得不暂时停止进攻,放弃了有利战机。当阎部在津浦线受蒋军攻击时,他便又想起了冯玉祥。他急派人向冯部运送粮弹,并请求冯部加紧攻击,以解津浦之围。但是,冯玉祥未忘前怨,以为阎锡山是“临时抱佛脚”的势利小人,故拒绝配合。另一方面,冯部胜利之时,冯玉祥又放弃了与李部会师的计划。就这样,由于三方面的不合作,致使蒋介石获取了战机,终于以少胜多,击败了三系的七十万雄兵,结束了这场历时七个多月的军阀大混战。

苛刻的语言可以使受伤害者心理压力增大,精神紧张,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讽刺挖苦不利于团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加剧,甚至会生成仇恨,引发暴力事件。长此下去,没有节制,讽刺挖苦的言语会更加苛刻,人也会变本加厉起来,容易偏激,造成自己心理异常,甚至导致精神疾病。喜欢讽刺挖苦的人,本身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言语不当,往往在惯性的作用下,会逐渐加重,所以要及时控制。

唐·兰利被认为是美国惠勒制造公司中最出色的基层管理者。他管理者过的部门是该公司中效率最高的单位。而且,在他任职期间,这个部门没有发生过职工不满的问题。而其他的部门似乎总是不断地出现职工不满的纠纷。

据唐的员工和上级反映,唐是一个关心业务,公平、诚恳、真挚并且体贴部属的主任,不少人还认为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思想、目标及未来计划的人。他名扬整个公司。许多别的部门的人都愿意到他手下来工作,而他的员工们却为有这样一位主任而感到自豪。唐既是他们的管理者,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提出申请,要求惠勒管理部门不要把“他们的唐”调走。唐本人没有说什么,但他对提升似乎不太感兴趣,因为他喜欢在基层工作。

唐调任三个月以后,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他原来部门的生产率下降,并发生了15起职工抱怨纠纷,还有3名职工辞职。唐自己似乎也想辞职了,因为他对参谋工作一点儿也不满意,他感到他的管理者才能不能充分地得以施展。

基层管理者要引导教育部门成员养成相互尊重、相互团结、互敬互让、举止文明、以礼相待的习惯,形成互相关心、互帮互学、自我批评的风气。基层管理者要留心、细心地处理好自己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

卡耐基对林肯的一生研究了十年,而且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写作和润饰了一本名叫《人性的光辉》的书。他相信他已经尽了人类的一切可能,对林肯的个性和家居生活,做了详细和透彻的研究。对林肯跟别人的相处之道,卡耐基更做过特别的研究。他是否喜欢批评别人?是的。当他年轻的时候,在印第安纳州的鸽溪谷,他不只是批评,还写信作诗挖苦别人,把那些信件丢在一定会被别人发现的路上。其中有一封信所引起的反感,持续了一辈子。林肯在伊州春田镇执行律师业务的时候,甚至投书给报社,公开攻击他的对手。

1842年秋天,他取笑了一位自负而好斗的名叫詹姆斯·史尔兹的爱尔兰人。林肯在春田时报刊出一封未署名的信,讥讽了他一番,令镇上的人都捧腹大笑。史尔兹是个敏感而骄傲的人,气得怒火中烧。他查出写那封信的人是谁,跳上马,去找林肯,跟他提出决斗。林肯不想跟他斗,他反对决斗;但是为了脸面又不得不决斗。对方给他选择武器的自由,因为他的双臂很长,他就选择骑兵的长剑,并跟一名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学习舞剑。决斗的那一天,他和史尔兹在密西西比河的一个沙滩碰头,准备决斗至死为止。但是,在最后一分钟,他们的助手阻止了这场决斗。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恐怖的私人事件。在做人的艺术方面,他学到了无价的一课。他从此再没有写过一封侮辱人的信件,他不再取笑任何人了。从那时候起,他几乎没有为任何事批评过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