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趣谈老北京文化
23481800000017

第17章 街巷地名篇(9)

大石虎胡同西城区:东起松树街,西至德胜门内大街,门牌1号~11号,z号~28号。

小石虎胡同西城区:东起横二条,西至西单北大街。门牌1号~33号,2号~116号(门牌号,已不全了)。

大黑虎胡同 西城区:北起小黑虎胡同,东至旧鼓楼大街。门牌1号~13号,2号~8号。

小黑虎胡同 西城区:东起旧鼓楼大街,北至铸钟胡同。门牌1号~23号,2号~32号。

虎背胡同崇文区:北起花市东头条,南至东花市大街。门牌1号~27号,2号~52号。

石虎巷宣武区:东起长椿街,南至广安门内大街,西不通行。门牌1号~39号,2号~14号。

虎坊路宣武区:北起珠市口西大街,南至北纬路。门牌3号~15号。2号~10号。

虎坊里宣武区:东起西经路,西至虎坊路,北接永安路,南到北纬路。门牌楼1号~37号。

虎坊西里宣武区:东起虎坊路,西至虎坊里一巷,北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南到南横东街。门牌1号~25号,2号~24号。

虎坊西里一巷宣武区:东起虎坊西里,西至福州馆街,北到南帐垂胡同。门牌7号~17号,6号~12号。

虎坊西里二巷宣武区:西起福州馆前街,北到南帐垂胡同。门牌7号~17号,6号~12号。

老虎洞海淀区:东起娘娘庙,西至海淀西大街。门牌1号~67号,2号~70号。

石虎胡同西单:虎城西安门内,迤北又西华门外,南池子内;石虎庙广渠门大街,迤南;白虎庙西单牌楼路西;虎坊桥 “正阳门”(俗称“前门”)外,西珠市口,迤西明虎坊遗址,坊,亦作房;五虎庙左安门内;虎皮墙 阜成门,迤西;神虎桥 阜成门外,双村寺西桥四石虎万历间一虎夜逸遂名三虎桥;等等。

鹿牛拉车 古时曾出现过鹿拉车,如《后汉书·鲍宣妻传》载:“妻乃悉归待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有趣的是,相传古时有一人发现鹿拉车不稳而快,牛拉车不快而稳,便产生了这样的设想:若让鹿、牛一起拉车,不就会又快又稳了吗?他就按自己的设想试验。先让牛驾辕,鹿拉套,结果鹿跑不快了,而牛也不稳了,他又让鹿驾辕,牛拉套,仍然不灵,鹿想跑快却不能,牛想走稳也不行。

鹿系哺乳纲,鹿科动物的总称。种类有:麝、麂、獐、麇鹿、梅花鹿等。这些鹿种的共同点是:无上齿、肢细、第一趾完全退化,第二、五趾仅留痕迹,且多无胆囊。

我国驯养鹿和用鹿人膳、人花,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宫中御膳中的鹿肉席,还是鹿蹄汤和鹿角酒等滋补品,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鹿角解每年一到农历五月夏至节气,就会出现鹿角开始脱落的现象。对此,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作了比较透彻解释:“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它“夏至一阳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所以,它被选列入七十二候作为夏至节气一候的候应,称为鹿角解。

但是,麋鹿却与众鹿格外不一样,它每年一到冬至节气,角支才会退落。所以,糜鹿也被选列入七十二候,作冬至节气二候的候应,称为麋角解。

不论城市或乡村,人们皆喜欢用鹿来取街巷地名。

以鹿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

鹿顶庙 大内(紫禁城)有鹿顶殿三问;白鹿压 香山西北;鹿圈村南苑;驯鹿坡 静宜园迤西有龙王庙下为双井;鹿苑鸡林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有鸡林苑等。

家禽与北京街巷地名

家畜中的禽类有鸡、鸭、鹅等。其中以俗称的鸭子为例,如北京鸭,特别是经过制作的北京烤鸭闻名世界。北京鸭是著名肉用鸭品种之一,因原产我国北京,故名。北京鸭的突出特征:全身羽毛洁白,头大颈粗,体长背宽,腹深腿短,胸部丰满,喙、脚橘黄色。体质强健,适应力强,性驯良。生长快,成熟早,出壳后2个月,体重可达2~2.5公斤。易培育,填肥后体重最高达5公斤,肉质极美。1874年输入美国,现已遍布世界。

家畜中的鸡被列入十二生肖中。不仅如此,我国在未出现钟表以前,将鸡与古代计时仪器铜壶滴漏相配合,起了计时的作用。

在钟表尚未传入我国前,特别足在广大农村中,除了有少数人家能使用上古老的汁时仪器刻漏外,更多人在白天则依靠观察日影的变化进行计时。如每天中午时日影反映就是比较正的,为“午时”;“未时”,则日影变化的反映为比较偏;而黑夜,则是靠雄鸡啼鸣,如“鸡鸣丑时”,就是指夜里三点钟左右,雄鸡就开始啼更报晓。其特征是:雄鸡啼更要啼三次,当第三遍啼后,天就快要亮了。

京城的宫廷中则使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由“鸡人”在宫中传更筹(亦称更签)进行报更,如古籍《陈书·世祖记》中载:“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对此,唐著名诗人王维在《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开头的诗句里写到:“绛帻鸡人报晓筹”,其意就是说,头包着红布(象征鸡冠)的鸡人敲着竹签(更筹),在宫中报告清晨的到来。

明代以后,我国才有了计时的钟表。明代以前,我国使用的计时仪器。名为刻漏、漏壶、壶漏和铜壶滴漏等。这种古老的计时仪器,至今在北京皇宫紫禁城内尚能观赏到它。

今北京皇宫紫禁城中交泰殿内珍藏着的铜壶滴漏是清乾隆十年(174s年)制造的,它是由五只贮水壶组成的计时仪器。古时,每天正午十二时,将最上层的壶装满水后,水开始从壶前的龙口流出,依次向下壶滴漏。最下层的受水壶盖上的铜人合抱着漏箭,箭上刻着十二个时辰。漏箭底部安着空鼓形水漂(亦称箭舟),放在受水壶内,水涨舟浮,漏箭上升,以铜人手握处的刻度为十二个时辰,共九十六刻。经一昼夜水满箭尽,再将水倒入池内,重新装水滴漏。

昼夜十二个时辰,平均每一时辰为八刻,而每一时辰合现在两个小时,共合为九十六刻。自钟表传人中国后,人们曾经做过试验,即表走完十五分钟,古代计时仪器漏壶刚好滴完一刻。所以,中外结合,人们将钟表走完的十五分钟,称之为一刻钟,如十二点一刻,一点一刻,两点一刻等。

以鸡、鸭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

鸡爪胡同 东城区:东直门南小街。

鸡头池西城区:德胜门内,积水潭。

鸭子桥路宣武区:东起广安门南滨河路,西至铁路线。门牌1号~43号,2号~16号。

鸭子桥南里宣武区:东起广安门南滨河路,西至鸭子桥路,北接鸭子桥路,南到莲花河故道。门牌楼(顺)1号~16号。

鸭子桥北里宣武区:东起广安门南滨河路,西至广安门外南路,北接北京市广外锯条加工厂,南到鸭子桥路。门牌楼(顺)1号~12号。

松柏与北京街巷地名

松柏是群木之长。我国的树木种类繁多,有的树木还很名贵。例如,富有香气的楠木是建筑和制造器具的良材;花纹美观的红木,材质坚硬、耐久。这些都是名贵的木材。松柏尽管没有楠木和红木那样名贵,但是它一年四季总是苍绿,不怕严寒和冬雪。所以,传说当年仓颉造字时,就在群木的木字旁边分别加上公字和白字,并封松柏为群术之长。

古人喜欢在墓地和寺庙等地方种植松柏。唐代诗人杜甫不仅亲手栽了四棵松树,还专门写了一首叫作《四松》的诗云:“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人们喜欢种植松柏的风俗习惯,一直流传到现在,当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后,周围立刻就移植来了许多苍松翠柏。

提到松柏,人们头脑中立刻会浮现出四季长青的印象,不少人认为松柏是不落叶的。其实,这种印象并不正确。

松柏和其他树木一样也是会落叶的。只是其生长规律与其他树木不同罢了。一般树木都是春天生新叶,秋天落叶。而松柏却是秋天不落叶,严寒的冬天仍然和夏天一样绿油油的。到了春天,其越冬的旧叶即变黄而逐渐脱落。这一过程,一般不为人注意。所以常常令人感到松柏不落叶。

与松柏有关的北京街巷地名

柏林胡同东城区:东起炮局胡同,西至戏楼胡同。门牌1号~21号,2号~32号。

柏树胡同东城区:东起东四南大街,西至王府井大街。门牌1号~33号,2号~42号。

四根柏胡同西城区:北起前帽胡同,南至宝产胡同,西至赵登禹路。门牌1号~19号,2号~24号。

松林街崇文区:北起永定门西滨河路,南至永定门火车站。门牌1号~23号,2号~24号。

劲松路朝阳区:东起东三环南路,西至广渠门南滨河路。无门牌。

劲松东街北起垂杨柳南巷,南至东南郊灌渠,无门牌。

劲松西街北起垂杨柳南巷,南至东南郊灌渠,无门牌。

劲松中街北起垂杨柳南巷,南至东南郊灌渠,无门牌。

劲松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七区、八区,其每区的门牌号,这里就不必一一记述了。

五棵松路海淀区:北起昆明湖南路,南至复兴路。无门牌。

松鹤胡同西城区:东起枣林街,西至复兴门北顺城街。门牌1号~35号,2号~20号。

松柏胡同西城区:东起直武胡同,南至松鹤胡同。门牌1号~35号,2号~20号。

红松巷崇文区:北起广渠门内大街,南至小兴隆街。门牌1号~9号,2号~8号。

东松树胡同 西城区;东起兵部洼胡同,西至北新华街。门牌1号~31号,2号~22号。

西松树胡同西城区东“东起北新华街,西至刚家大院。门牌1号~49号,2号~38号。

草与北京街巷地名

草是人们对大地上所有草本植物归纳概括的总称。因草本植物繁多复杂,所以,又被人们俗称为百草或众草等。

自古始,人们密切结合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渐将草巧妙而又恰到好处的应用到许多方面。例如:

草书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称为草书。它始于汉初,当时通行的是为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所谓章草,概括说就是属于早期的一种草书,是隶书的草写,是由草隶发展而成的一种字体。因这种字体构造彰明,适用于写奏章;又因汉章帝喜好及为史游(西汉人,元帝时任“黄门令”)用以写其所著《急就章》而得名。

至汉末,草书又有了发展。相传东汉书法家张芝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划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这成为今草,即为一般所通称的草书。

到唐朝,草书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书法家张旭在今早草的基础上,将今草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形成著名的狂草。

草堂从前,人们将用茅草盖的堂屋称之为草堂。如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著《水浒传》第十四回里就有记载:“雷横放了那汉,一齐再入草堂里来。”不仅如此,以前的文人常称山野间的住所为草堂,有自谦卑陋之意。如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一里说:“杜少陵(杜甫)在成都有两草堂,一在万里桥之西,一在浣花居,皆见于诗中。”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草堂记》里,亦说:“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白东天见而爱之,老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而峰腋寺,作为草堂。”

百草中的浮萍草和蘼草与众草格外不同。因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比较突出典型,所以,被选人七十二候中,在古代农业科学方面做出了贡献。

浮萍草每年一到谷雨节气,浮萍草生长成熟,就会浮生在水面上,两面均为绿色。这种草可作猪和其他家禽的饲料,也可作绿肥。所以,它被选列入七十二候,作为谷雨节气一候的候应,称为萍始生。

靡草根据一般规律,大地上的百草每年一到夏季小满节气,皆为生长繁盛的时期。然而百草中的蘼草,却与众不同,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比较突出,即每年一到夏季小满节气,它却开始死亡。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作了比较透彻解释:“凡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蘼,谓之蘼草,”所以,这种草与浮萍草一样,亦被选列入“七十二候”,作为小满节气二候的候应,称为蘼草死。

以草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

草园胡同 东城区:东起东直门北小街,西至北新桥头条,门牌1号~55号,2号~96号。

草垛胡同 东城区:西起北池子胡同,南至骑河楼街。门牌1号~9号,10号~22号。

草岚子胡同 西城区:北起大红罗厂街,西至刘兰塑胡同。门牌2号~32号。

草厂东巷东城区:东起宝钞胡同,南至鼓楼东大街。门牌1号~35号,2号~28号。

草厂北巷东城区:西起钟楼湾胡同,南至草厂胡同。门牌1号~51号,2号~30号。

草厂胡同东城区:东起宝钞胡同,南至鼓楼东大街。门牌1号~33号,2号~26号。

草厂横胡同 崇文区:东起草厂十条,西至草厂三条。门牌1号~43号,2号~12号。

草厂头条崇文区:北起兴隆街,东至草厂二条。门牌1号~23号,2号~24号。

草厂二条、三条、四条、五条、六条、七条、八条、九条、十条其地处位置及门牌号,就不一一详细叙述了。

东草园朝阳区:东起工人体育场东路,西至工人体育场南路;北接工人体育场南路,南到东草园胡同。楼(顺)1号~10号。

西草园朝阳区;东起工人体育场南路,西至东岳庙;北起元老下四条,南至朝阳门外大街。门牌楼(顺)1号~3号,5号~8号。

东草园胡同 朝阳区:北起东草园七巷,南至朝阳门外大街。

西草园胡同朝阳区:北起工人体育场南路,南至朝阳门外大街。门牌(顺)2号~20号。

除上所述,还有其他一些以革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这里就不必一一例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