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工作最给力
23469400000017

第17章 好方法,让你工作很轻松(2)

(3)重新排列,即改变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要考虑做工作时采取什么样的顺序最合理,要善于打破自然的时间顺序,采取电影导演的“分切”、“组合”式手法,重新进行排列。例如一天工作下来很疲乏,晚上又要上夜校,那么就应该把休息时间提前,从床上移到其他地方,如在公共汽车上趁机闭目养神,可保证晚上精力充沛。假如你是一个业余作者,白天不容你静下来构思作品,晚上又难以入睡,不妨在此时让思绪遨游一番。

(4)变更,即改变工作方法。改变工作的手法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分析改善方式”,即对现行的手段方法认真仔细地加以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即找出那些不合理和无效的部分,加以改进,使之与实现目标要求相适应。一种是“独创改善方式”,即不受现行的手段、方法的局限,在明确的目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目的的各种设想,从中选择最佳的手段和方法。

(5)穿插,尽可能把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互相穿插,避免打疲劳战,如写报告需要几个小时,中间可以找人谈谈别的事情,让大脑休息一下。又如上午在办公室开会,下午到群众中去搞调查研究,等等。

(6)代替,即把某种要素换成其他要素。如能打电话的就不写信,需要写信的改为写便条,需要每周出访的改为隔周一次,在不出访的那一周里,可用电话来代替出访。

(7)标准化,即用相同的方法来安排那些必须时常进行的工作。比如,记录时使用通用的记号,这样一来就简单了。对于经常性的询问,事先可准备好标准答复。

工作不但是干出来的,更是组织出来的。

6.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法

员工对待工作尽职尽责、负责到底、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这些都不只是随口说说而已的,更需要落实到创新的工作方法中去,才能转化为工作成果,为公司和企业创造价值。

有一位汽车推销员,刚开始卖车时,老板给了他一个月的试用期。29天过去了,他一部车也没有卖出去。最后一天,老板准备收回他的车钥匙,请他明天不要来公司。这位推销员坚持说:“还没有到晚上12时,我还有机会。”

于是,这位推销员坐在车里继续等。午夜时分,传来了敲门声。对方是一位卖锅者,身上挂满了锅,冻得浑身发抖。卖锅者是看见车里有灯,想问问车主要不要买一口锅。推销员看到这个家伙比自己还落魄,就忘掉了烦恼,请他坐到自己的车里来取暖,并递上热咖啡。两人开始聊天,这位推销员问:“如果我买了你的锅,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卖锅者说:“继续赶路,卖掉下一个。”推销员又问:“全部卖完以后呢?”卖锅者说:“回家再背几十口锅出来卖。”

推销员继续问:“如果你想使自己的锅越卖越多,越卖越远,你该怎么办?”卖锅者说:“那就得考虑买部车,不过现在买不起……”两人越聊越起劲,天亮时,这位卖锅者订了一部车,提货时间是5个月以后,订金是一口锅的钱。

因为有了这张订单,推销员被老板留下来了。他一边卖车,一边帮助卖锅者寻找市场。卖锅者生意越做越大,3个月以后,提前提走了一部送货用的车。

推销员从说服卖锅者签下订单起,就坚定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用户。同时,从第一份订单中,我们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推销是一门双赢的艺术,如果只想到为自己赚钱,很难打动客户的心。只有设身处地地为客户着想,帮助客户成长或解决客户的烦恼,才能赢得订单。秉持这种推销理念,15年间,这位推销员共卖出了一万多部汽车。这个人就是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

有这样一句话:“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不管是哪行哪业,不管是创业者还是追求其他方面成功的人,这个道理都同样适用。

工作中疏于思考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方式变得单一、呆板,如果工作中总是安于现状,不求新,不求突破,思想懒惰,怎么能在工作中表现出优异的成绩呢?

在企业中,一些部门与员工的工作方法越来越雷同,毫无创意可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爱动脑,不思考。为什么不爱动脑子思考呢?恐怕是缺乏动脑的动力与压力。不动脑,依葫芦画瓢自然最省事省力,既然有现成的办法,大家都这样做,而且这样做最保险,谁还去找麻烦!对上有交待,对下有说法,同事之间也好看,谁还愿意动脑筋呢?

从某种程度来讲,工作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工作取得进步,就是一个思考深入的过程。思考得多了,想到的方法自然就多了。当一个猎人打了一只兔子时,他就会想办法如何去猎一只鹿,当他猎到一只鹿时,他就会想如何去打一只熊。而只有这样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寻找更好更有效的办法,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猎人。工作何尝不是一个猎人的思考过程呢?在工作中做事必须勤于思考,不肯用脑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

如果你认为工作只需按部就班做下去就行,不需要再找什么更好的方法的时候,那么那些主动找方法的员工就会迅速地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的表现上超过你。而且他们也能比你更快地在公司或领导面前得到认可。相信这一定不是你希望看到的结果。

努力地工作,也要有创新,只有创新工作才能突飞猛进。

7.不找借口,找方法

企业中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找借口的人,一种是找方法的人。找借口的人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抱怨与发牢骚是他们经常做的事。找方法的人主动解决问题,发挥创意,这样的人总是企业里的稀有资源,也是企业里价值最高的员工。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尼克·史蒂文森小时候不爱学习,考试常常得C。每次考完试,尼克总是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不是题太难,就是自己身体不适,或者老师判分有问题等等。

有一天,当尼克再次为自己考得不好找借口时,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别再为自己找借口了。你考得不好,是因为你不认真学习,也不善于总结方法。如果你是用心地学习,你就不会也不用找借口了。”

这句话给了尼克极大的震动。从此以后,尼克再也不为自己的成绩差而找借口,而是努力从自身找原因,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尼克不仅据此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后来他把“不找借口找方法”贯彻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最终跻身成功之列。

好的方法往往能让你脱颖而出,为你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要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你应该清楚,绝大部分的机会都是你自己争取来的。一个绝妙的方法就是你取得良好业绩的钥匙,也可能成为你一生之中的转折点。

1956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性能优越、款式新颖、价格合理的新车。但这款新车的销售却业绩平平,完全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效果。公司的经理们焦急万分,但绞尽脑汁也没有找到让产品畅销的办法。

刚毕业的见习工程师艾柯卡是个有心人,他了解了情况后就开始琢磨怎样能让这款汽车畅销起来。终于有一天,他灵光一闪,于是径直来到经理办公室,向经理提出了一个创意,在报上登广告,标题是:“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这是个很吸引人的口号,很多人纷纷打听详细的内容。原来艾柯卡的方法是:谁想买一辆1956年生产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5%的货款,余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办法分期付清。

他的建议被公司采纳,而且成效显著。“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深入人心,它打消了很多人对车价的顾虑,创造了一个销售业绩的奇迹。艾柯卡的才能很快受到赏识,不久他就被调往华盛顿总部成为地区经理,并最终坐上了福特公司总裁的宝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好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与其费心思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借口,不如花时间为自己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要做一个为成功找方法的人,而不是为失败找借口的人。

企业需要的正是那种严格遵守行为准则,坚决贯彻执行的优秀员工。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诚实、坚定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不找借口”在众多知名企业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它对提高企业业绩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对每个员工来说,如果贯彻这个理念,工作上无疑会取得很大的业绩。

“不找借口”应该成为所有企业员工追求努力解决工作问题的最有力的保障,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准则奉行不渝。但不找借口的员工并不意味着就是好员工,在不找借口的同时,要努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才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员工。优秀的员工明白,只有用好的方法来彰显自己的能力。

不找借口找方法的员工最吃香。

8.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

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与规范性,我们在工作中,只有抓住了工作的这些特性,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把工作做好。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堂管理课上,教授给他的学生作了这样一个实验:

教授拿出一个容量为一升的玻璃容器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些大块的石子,一块块地把它们放入容器中,直到再也放不进一块完整的石子为止。

教授问他的学生们:“你们说,瓶子满了吗?”

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已经满了。”

教授反问道:“真的是这样吗?”说完,他又取出一些稍小的石子,慢慢地从瓶子的缝隙中放进去,并敲击着容器壁,使更小的石子填满大石子之间的空隙。

接着教授又问学生们:“瓶子满了吗?”

学生们若有所悟,有一些人说:“可能还没有。”

“你们说得没错!”

说完,教授又从桌下取出一杯沙子,把它们慢慢地倒进玻璃容器中,从外表来看,沙子已经填满了石子之间的所有空隙。教授又一次问了同学们同样的问题:“瓶子满了吗?”

“没满!”这一次,同学们十分肯定地大声地喊道。

之后,教授拿出了一壶水倒入了玻璃容器中,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实验结束了,教授问学生:“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生回答道:“这个实验说明了,无论你的时间是多么的紧张,只要你肯再加把劲,还是可以干更多的工作的。”

“虽然你发现了问题,但那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之处。”

教授说,“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子放入容器中,那么,你就无法把其他的东西再放进去。”

“大石子”的实验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样,如果我们缺乏一个正确的判断,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工作精力分散在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那么重要的工作就很难完成。

美国的成功学者格雷曾写过《成功的公分母》一书,他一生探索所有成功者共享的分母。他发现这个分母不是勤奋地工作、好运气或精明的人际关系——虽然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是一个似乎超过所有其他因素的因素——把首要的事放在首位。

显然,我们首先做“非常重要”和“非常迫切”的事。只有这两项完全重叠才是最主要的事,才是生活、工作中的真正“大石头”。

高效工作的重点性是非常明确的。当你面前摆着一堆问题时,应问问自己,哪一些真正重要,把它们作为最优先处理的问题。

根据你的工作目标,你就可以把所要做的事情制订一个顺序,有助你实现目标的,你就把它放在前面,依次为之,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一个顺序,并把它记在一张纸上,就成了顺序表,养成这样一个良好习惯,会使你每做一件事,就向你的目标靠近一步。

众所周知,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制订一个顺序表,你会对突然涌来的大量事务手足无措。

美国的卡耐基在教授别人期间,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去拜访他,看到卡耐基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感到很惊讶。他问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

卡耐基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老板紧追着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卡耐基微笑着回答。看到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态,卡耐基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完了。”说到这儿,卡耐基双手一摊,耸了耸肩膀。

“噢,我明白了,谢谢你,卡耐基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的老板请卡耐基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对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没处理完的事情了。”

这位公司的老板,就这样找到了处事的办法,几年以后,成为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