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工作最给力
23469400000010

第10章 增强学习力,你才能有竞争力(1)

人才处于不断折旧中,而学习是防止人才折旧的最好方法。不学习你的职位不但不能高升,还会下降;不学习你的薪水不但不能上调,还要缩水;不学习你的职位不一定能保住,还可能失去……只有增强你的学习力,才能提升你的工作能力,你才能有竞争力。

1.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一个人如果受过了高等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标签与资历。但仅此一条是远远不够的,特定的知识仅仅只有几年的有效寿命,更多的知识是在工作当中边干边学。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中,个人教育的决定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父母。

小学、中学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目标仅仅是帮助我们摆脱文盲,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通用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与掌握学习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

高等教育则是一种专业教育。人生的确有时很矛盾,居然要求个人在缺乏足够的资讯条件下,为自己做未来的基本定位,一个十几岁的人必须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领域,并花费重要的几年时间为自己茫然的定位决策学习各种东西。

高等教育除了学习特定的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特定的专业理论,现在所有的大学都将外语、电脑知识与技能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时代的进步。

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不能肯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就选择一个良好的大学;如果你已经肯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则选择特定的专业,至于什么学校则不重要。如果你发现自己选择错误,尽快更改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兴趣设计自己的学习内容。

学校时期,你必须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是你步入社会走向职场的关键。

(2)职业教育

国内企业录取新人看文凭,“非研究生不要”的牌子常常挂在招聘会上,国外又是怎样呢?记者采访了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论坛主席汉斯·艾尔斯特博士。艾尔斯特告诉记者,欧洲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发展目标是“让学习更靠近学习者”,这一想法需要利用网络,以远程教育为基础,但又高于现在流行的远程教育。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机构和教师更多充当顾问的角色,给学生提供近期和远期目标,给他们的个人发展提建议。这里,学生不单指在校生,而且指社会上所有有求知欲望的人。

谈到荷兰的教育状况,艾尔斯特说:“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工作,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少数优秀人员还可以成为跨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在荷兰,大学毕业生有时候找不到工作,要到职业学校学点技术才能找到工作。”他说。

在荷兰,学生初中毕业后有两种选择:去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大体相当于中国的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专业覆盖面广,包括各项专业技术,大学里有的专业职业学校基本上都有,只是内容浅一些;另外,学生毕业后可以找工作,也可以和普通学校的学生一样报考大学,待遇相同。而普通学校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学生一旦考不上,很难求职。

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更喜欢上职业学校,因为这样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21世纪的教育将是开放式的教育。你生活的这个时代,每天都在产生着新的职业,同时一些旧职业也在逐渐消失。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如果说,在不久前,你还有可能掌握你的领域中前人所积累的全部知识的话,那么今后,你再也无法指望在年轻时能学到够下半辈子用的知识。有调查表明,化学知识不到6年就翻了一番,信息技术知识不到5年就增加了一倍。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对软件开发人员说:“四到五年后,现在使用的每句程序指令都得淘汰。”知识的更新速度将越来越快,个人的知识如果不能随之而更新,很快就将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知识的迅速进步在促使个人更新知识的同时,还不断引发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又会使职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一些新的领域和专业人才需求。与此同时,某些传统领域和行业的人才需求将会减少,甚至被淘汰。这两方面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从而要求个人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和知识面不断更新。

终身教育适应了这样一种职业观念:在作用上,职业不只是个人为维持生活而必须选择的社会角色,而且是保持个人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参照系;在内容上,职业不再只是完成影响企业运转的那部分任务,而且还包括为了将来也能胜任工作而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在形式上,职业不只是一个工作岗位,更是一所具有不断更新的培养目标的小型培训基地。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高水平知识和能力的职业的数量越来越多,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而且专业不断更新,这些进程将使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远超过中等教育。加上信息和传播技术使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教育模式更多,因此大学普及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这种普及并不是让所有的人都从中等教育直接过渡到高等教育,并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后阶段,而是让所有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接受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实行全民终身教育。

(3)工作中学习

信息时代,特定的知识通常仅仅只有几年的有效寿命,即使是北大、清华的学生,毕业几年后也会面临知识更新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与常识。你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只占其终生所学知识的10%左右,其余的知识都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干边学的。

个人的职业生涯,一方面在不断的升迁,另一方面也会不断的变换工作环境。不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是不可能有所发展的。

工作中的学习有直接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大大缩小了学习的内容,增强了学习的明确性,学习起来更容易。

(4)书籍

人生不可一日无书。书满足人类喜新厌旧的本性。你看世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推陈出新,令你挑花了眼。人生苦短,及时读书,否则将后悔莫及。

有人总结出人生不同阶段读书的作用与乐趣:

少年读书:摆脱文盲,奠定基础,认识自我;

青年读书:谋职安身,讲求时效,自我定位;

中年读书:滋润心灵,舒缓心理,提升品质;

老年读书:神游千古,神交友朋,智慧人生。

书是人生的需要,而非外在的强加。书是你我的良师益友,实应好好珍惜。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则永远不会过时。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人们敬爱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世界500家大企业的CEO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可以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

如果你每天读15分钟,你就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一本书。一年你就至少读过12本书了,10年之后,你会读过总共120本书!想想看,每天只需要抽出15分钟时间,你就可以轻易地读完120本书,它可以帮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面变得更加富有。如果你每天花双倍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话,一年就能读25本书——10年就是250本!

我们要想在职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

2.竞争力来自于个人品牌

能力是你的王牌,是你品牌的标签。在职场变化多端的年代,竞争不可怕,裁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风格,没有具备别人不可代替的价值,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个人能力是其一贯的信誉和口碑,是与一个人的厚积薄发分不开的,在职场中是具有识别性和稀缺性的。他们是某一专业领域里的专家,某一技术业务方面的能人,某一工序、某一专业技术的大工匠,某一学科领域里的大师或泰斗。他们的才干和能力往往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因而他们往往纵横职场,游刃有余。

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曾这样写道:个人品牌与年龄无关,与职位无关,与我们偶然进入的行业无关,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塑造品牌的重要性。我们是我们自己的公司——Me公司——的执行总裁。为了在竞争中生存,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销自我品牌。美国著名家电公司惠尔浦执行总裁惠特克说,如果我们拥有客户忠诚的品牌,那么这就是其他竞争厂家无法复制的一个优势。与此同理,职场竞争中,个人的工作方法、工作技巧都可以被竞争对手复制,但是,个人品牌是无法复制的,它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性标志。

精深的专业技能是个人品牌建立的重要元素。只有不断提升你的能力,你才能提高工作技能,你才能在职场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在职场,能力不强的人想树立个人品牌难,“个人惟有专精,才能生存,否则别人挑梦幻团队队员,不会想到你。”彼得·杜拉克在他的著作中曾指出:现在个人专长的寿命,比企业的寿命长。如何将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的风格形成一个特色,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关键。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每个职场中人都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否则就无法在企业和职场中生存。竞争力来自于个人品牌,而个人品牌的形成首先需要具备卓越的工作能力。

能力是你的王牌,是你卓越的标签。你一旦被贴上卓越的标签,你个人品牌的含金量就会增加,你的知名度就越高,你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就越大,你的身价自然也就愈加不菲。

3.精一行、会两行、懂三行

现代社会择业竞争如此的激烈,我们要想生存,就要树立起学习终身制的习惯,争取一专多能,多元化发展,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一个人如果掌握多方面的才能,就可以适应任何情况,不管社会怎么变化,都会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现代社会择业中,我们只有树立起学习终身制的观念,争取一专多能,多元化发展,一是为了谋生,适应这个社会,二是为了充实自己。

有一位老师,在单位又兼任会计,她的教学业务和会计业务能力都是说得过去的,工作以后,一直未放得下学习,并已参加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这几年她也发表过许多的“豆腐块”。后来,她所在的学校招生形势很差,学校关了门,只发生活费,按理说找工作不成问题,而且她在择业上本来就无贵贱观,可真找工作时,又是性别原因,又是年龄原因等给限制了,加上现在又怀孕了,于是她索性拿起笔来在家做了自由撰稿人,也为自己闯出了一条新路来。

“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养生”这是一句老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企业兼并破产和减员增效带来的下岗、待岗,富余人员大量增加,为“第二次就业做准备”已成为一些人的共识。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其技术和技能是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参加工作后,一个不注重随时给自己充电的人,到了企业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时候,你原有的知识量,早已经严重“透支”,经不起市场的风起云涌。怎样才能让“谋生手段”这张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大?“终身学习,随时充电”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法门。仅仅守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观念是不够的,只有“精一行、会两行、懂三行”的复合型人才,才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传统意义上的七十二行,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已经明显不够了,全世界每年有多种工作岗位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同时,又有上千种新兴的岗位悄然出现。目前,国家推行的劳动用工资格认证制度,正是为人们提供正确规范的就业管理。求职者除其各项应有学历以外,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才能获得新职业。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君不见: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电子维修、文秘财会、棋艺茶道等各种培训班的“人气”很旺吗?如今,文明素质和职业技能已经成为影响你收入高低和生活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当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时,高素质、多技能的员工轻易跳槽,享受高薪;而只有单一技能的职工的就业率就低得多。许多人早已开始针对市场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知识结构里缺什么,就补什么。只有浑身“修炼”得“十八般武艺”,任何变化你都能泰然处之。“艺多不压身”,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有实力才有魅力。处于社会竞争的我们,要认清个人所处的位置,认识到培养各种技能的重要性,这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有一个朋友,她下岗了,年龄已过30岁。她花两年时间苦读韩语,因为有些基础,她领到国家承认的专业文凭。她被一家中韩合资企业聘去当翻译。重新工作的她,尝到过下岗的苦果,工作很卖力气,月薪也比在以前的单位时高出好几倍。工作中,常有些日本客户来谈项目,日语她懂几句,但很不成样,她又暗下决心,研读日语,陪客户时向客户学习,工作之余用录音机学习,节假日她去外语学院学习,家里的事全托付给她丈夫了。又经过3年的努力,她的日语水平已达到六级,口语达到相当的水平。后来,她又跳槽到大连市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收入颇丰。

想想看,她没有外语的技能谁会要她,她没有日语的技能又怎么能跳槽,挣更多的钱呢?总之,我们只有更努力,更出色,更独立,才能在这个社会站住脚。

你只有成为“精一行、会两行、懂三行”的人才,你才能成为职场上的“抢手货”。

4.真才实学远远大于一张文凭

真才实学是走向成功的敲门砖,那种仅仅靠一张徒有虚名的文凭,只能是摆摆花架子罢了,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