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8月19日—)
威廉·杰斐逊·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他与他的副手艾伯特·戈尔一起在1992年击败当时竞选连任的老布什而当选总统,并在1996年以完全优势击败共和党参议员鲍勃·多尔连任。直到2001年离职,克林顿是历史上得到最多公众肯定的总统之一。
1946年8月19日,克林顿出生于阿肯色州的霍普,少年克林顿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在一次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见面后,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公务员。克林顿先后在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牛津大学、耶鲁大学获得学位。毕业后,于1976年当选为阿肯色州总检察长,从此走上政坛之路。1978年,克林顿首次当选阿肯色州州长,他也是美国最年轻的州长。1980年克林顿在第一个任期满后连任失利,被共和党人富兰克·怀特取代。1982年,克林顿终于再度当选州长,并且连续执政10年,直到1992年竞选总统。1992年11月3日,克林顿以民主党候选人身份当选为美国总统。就职后,他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富人和外国公司的征税,减少中产阶级的税收,裁减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紧缩行政开支,改革教育体制,为大学生提供贷款。对外政策上,主张恢复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把增强美国国内实力作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他提出削减海外驻军和国防预算,通过政府干预加快国防工业转轨,调整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庞大军事结构。在国际关系中提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合作机制”,与盟国集体参与解决国际问题,通过联合国协调美国与其他国家关系。他强调输出美国式“民主观念”,传播西方民主政治和法治观念,促进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和私有化进程。对外经济活动中,致力于打开主要竞争对手的国内市场,曾动用301条款扭转美国外贸逆差。1993年11月在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建立“亚太经济共同体”,以扩大美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在对华关系上,就职前他提出对华政策中加强在人权、贸易、军售等领域的压力,促进所谓“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就职后,不断调整对华政策,逐步降低意识形态色彩。1994年5月在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上,他正式宣布不与人权挂钩,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1995年,他批准李登辉以“私人身分”访美,受到中国政府和世界各地华人的抨击。1996年11月再次当选美国总统。2000年1月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