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今天
23384500000137

第137章 帕特兰·罗素

(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

帕特兰·罗素,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罗素被无数人看作这个时代的先知,是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72年5月18日,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母在他年幼时就过世了。幼失双亲的罗素和他的哥哥富兰克·罗素由祖父母抚养长大。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哲学、逻辑学和数学,1908年成为学院的研究员并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成员。20世纪60年代罗素出版了自己的三卷自传,并曾参与了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1970年去世,骨灰被撒在成尔士的山中。

罗素在数学方面卓有成就,提出了罗素悖论。他和他的老师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一起发表了三卷本的《数学原理》,在其中对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统整理。

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

在伦理学和道德方面,罗素持的是开放态度,认为过多的道德束缚是人类不幸的根源。

罗素是一名和平主义者,他认为,任何战争都是罪恶的,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战争是很多种罪恶中较轻的一种。

1954年氢弹爆破成功,罗素意识到核武器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1954年4月,罗素发表了著名的《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除了爱因斯坦在临终前签字外,汤川秀树等多位科学家都在宣言上签字。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参与一个核裁军的游行后被拘禁了7天。他反对越南战争,和萨特一起于1967年5月成立了一个民间法庭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在肯尼迪遇刺事件发生后,罗素是最早几个对官方的事件版本提出异议的人之一,并罗列出了案件的16个疑点。

在宗教上罗素相信上帝不存在,但是无法证明。政治上罗素的立场接近于民主社会主义:他支持政府为穷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反对共产政权的极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