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牛玉儒的故事
23383000000015

第15章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1)

谁的心中装着老百姓,老百姓的心中自然拥有他的位置!

2004年8月17日。呼和浩特市党政机关大楼吊唁厅。

泪光中,细雨里,悲情拍打着吊唁者的心扉。前来吊唁的人们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认识的、素不相识的,此时此刻大家都有共鸣:“唉,难得的好领导呀,怎么早早就离去了……”

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只为缅怀这位“奉献改革建设殚精竭虑、心系各族群众公正清廉”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人们无法相信,精力充沛,一向以雷厉风行而著称的牛书记怎么会这么快就悄然离去……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平民的弟兄、人民的公仆。我的权力是人民给我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便支配”。他理性、质朴的话语中却显得如此的举重若轻而弥足珍贵……牛玉儒是这么说的,也是在用自己一生的实践,实现着他的理想和信念,直到生命的终点……

他是一个堪当重任的人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对于一个坚强的人,痛苦和不幸像铁犁一样开垦着他内心的大地,虽然痛,却可以播种。”

经历了苦难与不幸的牛玉儒播种了他的质朴、真诚与执著……

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牛玉儒三次受命于危难之间,不管是公社党委书记、一市之长,还是自治区首府的一把手,他都体现出超前的理念、大胆的决策与创新的思路。

1977年,牛玉儒以25岁的年龄,奉上级党委指派到莫力庙公社任党委书记。

据时任公社管委会主任、年长牛玉儒19岁的康舍义老先生的回忆,当时的莫力庙公社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涉及全社90%的人口,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思想涣散,短短时间换了几任书记,百废待兴。

年轻的牛玉儒迎难而上了!

他首先从抓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人手,团结班子的力量,充分发扬民主,发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他以身作则,率先示范,吃苦耐劳,把党政班子建设、落实政策工作、农田草牧场建设搞得井井有条。为了抓好全社农田基本建设,他在甸子地多的三个大队蹲点指导工作,和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

“牛玉儒当时的工资是36元,在全社干部中最低。”

“他跑遍全公社的各个村各个户,二十几天就磨坏一双解放鞋。白天,他跟社员一起下地干活,了解民情,身上带个小本子,记满了老百姓的事和各种数字。晚上就分析、研究解决处理各种问题的办法。”康舍义举了个例子:“金家窑大队是全公社最落后的大队,但牛玉儒来的当年就实现了每人二亩畦田水浇地,全大队共建800多亩标准化畦田,农业获得大丰收,劳动日分值提高一元二角多,大大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

莫力庙公社老百姓得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

1996年5月3日,包头发生的6.4级地震中死亡26人,受伤364人。房屋破坏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其中毁坏近43万平方米,灾区人口210万人,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5亿元1996年11月,牛玉儒出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而此时的包头也开始出现像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的问题:大量的国企机制滞后,发展缓慢而缺乏活力,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以及因人口众多而造成的就业压力等问题。

他深知,灾民需要安全温暖的住房;

他深知,灾后重建的重要和艰巨;

他深知,国企需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感,加大改革力度;

他深知,百废待兴!重担在肩!……

牛玉儒紧紧抓住震后重建的机遇,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包头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联合国人居中心“2000年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良好范例”就是成绩的最好佐证。

同时,在包头市委领导下,牛市长带领班子成员,针对包头国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始了解决问题的探索:国企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感,紧紧抓住政策提供的有利时机,加大改革力度……牛玉儒在改革中为包头找到了机遇,找到了发展的路子。在任市长的四年多时间里,牛玉儒带领班子成员锐意进取,组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成功地推动了稀土高科、明天科技、华资实业、钢联股份、北方重汽等企业实现股票上市。

由此,包头揭开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序幕,包头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2003年4月10日,牛玉儒赴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2003年4月13日,呼和浩特市卫生局通报,非典疫情开始在呼和浩特地区蔓延!呼和浩特地区一场无声的战役打响,牛玉儒再次临危受命。来势凶猛的SARS疫情考验着全呼和浩特市人民,也在煎熬着这位新上任的市委书记!

牛玉儒的第一道指示:呼和浩特地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防治非典型肺炎当作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牛玉儒亲任“抗非”领导小组组长。2003年4月25日,领导小组调整为预防控制指挥部,牛玉儒又亲任总指挥。4月16日,牛玉儒住到办公室工作,以后的日子里,他像上了发条的钟摆,天天呆在6楼常委会议室的防控指挥部,夜夜灯火通明地工作。

牛玉儒几乎每天早上八点,便带着司机和秘书到社区、农村、学校、出城口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了解第一手资料,向居民、群众询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期间,他的足迹走遍呼和浩特市所辖四区的大部分社区街巷。

搞调研,查疫情,听汇报,做决断,视察医院,慰问医护人员,牛玉儒全身心投入“抗非”。就这样,sARS被击退了。全市“抗非”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牛玉儒与呼和浩特市老百姓手挽手走出了一个难忘的春天!可连续40多天没有回过家的他,却整整瘦了6斤。

他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

牛玉儒同志尊才爱才、知人善任。他主动招贤、敬贤,为各类人才充分自由地发挥其专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人才在其最合适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在吸引资金、发展经济方面,沿海开放地区已抢了先手。如今吸引人才,沿海地区也抢先一步,而且又有着显著的经济、文化、环境优势。内陆地区如果没有更大的气魄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设法发现、挖掘、培养、挽留住当地现有的人才,并设法把流失出去的人才再吸引回来,那么内地与沿海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牛玉儒明白这个理,他深知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性!

在2004年7月16日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大会发言中,牛玉儒再次阐述了他的人才观。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牛书记是这么想的,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出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后,牛玉儒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紧密结合呼和浩特市的发展实际,提出呼和浩特市这样一个西部城市也可以把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电子信息产业被列为了呼和浩特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门外汉,牛玉儒知道,寻找并留住具有行业专长的经营管理人才对于整个决策执行的重要性。这个时候,牛玉儒这个伯乐遇见了他的“千里马”——张伯旭,物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科委信息处处长,北京电子控股公司的副总裁。

2003年10月14日,作为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成员,张伯旭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了解到张伯旭的背景和学识水平之后,牛玉儒把他要到了呼和浩特市。张伯旭被委以重任,出任呼和浩特市副市长,主抓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和信息产业化工作。

千里马一旦得到驰骋的空间,他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牛玉儒坐镇指挥,张伯旭在前方冲锋陷阵。2004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共引进内外资金63.7亿元,同比增长58.4%,国内外_大批企业落户青城。

台湾汉鼎集团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让。在二人的密切合作下,在张伯旭内行、执著和牛玉儒坦诚、热情的打动下,主要生产光盘驱动器及其部件和高端电子产品的汉鼎光电(内蒙古)有限公司落地青城,初期投资规模2亿美元。预计2005年2月该项目投产,将极大地拉动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呼和浩特市引进外资的最大项目,建成后将吸纳至少20000人就业。

呼和浩特市建委主任孙建华的到任,是牛玉儒用好、用活人才的又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