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23380700000017

第17章 创造型少年的梦想和现实

读过《家庭环境和创造功能的关系》的读者问:“这是创造型儿童在发展的一个阶段的状况,他们在下一个发展阶段是怎样的,特别对自己的未来是怎样想的?”这篇译文,或者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托兰斯和多,通过实验,呈现了创造型少年的三个类型,指出他们的特点。这于如何恰当地对待他们并因材而施教之,应是可供思考的一种素材。

(一)引言

《三组高度创造型高中生的心理卫生》(见《天才儿童季刊》,1965年9月)已介绍了我们的研究结果,它指出赋有高度创造力的学生往往容易受集中而持续性紧张的支配,因而降低了创造力;而具有高度独创性的学生所体验的紧张,和求善求备型学生所体验的紧张比较起来,大有差别。对于兼具独创和求善求备这两点的学生,则独创型学生所感受的变迁大多也得逆来顺受,但是似乎可以避免因不循规矩而来的某些不愉快后果独创型以及在独创和求善求备兼得高分的学生,倾向于怕闹笑话、怕自由受限制、怕时间的压力,他们是以此为特征的;至于“求善求备型”则更其经常担心失败或无能以副他人的期望。独创和求善求备都很出色的人,不像独创型的人那么因不循规矩而常常遭受不愉快。

独创型的以及在独创和求善求备都出色的人一样,大概总是用改变战略和新计划来对付紧张;而“求善求备型”则说他们比较常用的是逃避战略和借口吃饭、睡觉、喝饮料等。这三组人都很重视工作的集中、重视创造性活动、重视和他人讨论自己的问题。

独创型的人比其他人更其经常提到的特殊问题是和他们父母的不和或争执,而另两组提到的则是生怕达不到人们所寄予的希望的高度。在独创型的人周围,一般地说,似乎对这种人无多期望,而是更多地倾向于贬低他们、剥夺他们强烈的独立愿望。

以上是《三组高度创造型高中生的心理卫生》的内容,它研究了以独创为特点,以求善求备为特点、以独创而兼求善求备为特点这样三组高中生的创造力而突出他们的心理卫生问题。而本文要介绍的,则是关于这三组学生的希望和梦想的研究,以及和同年级对比组学生比较的结果。

1962年,盖泽尔斯和杰克逊比较了智力型和创造型两组少年(11岁到18岁)的职业愿望。他们利用受试人和受试人家长提供的材料,从而发现智力型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医师、法官、工程师和教师这类常规性的职业,创造型的学生则倾向于选择冒险家、发明家和作家这类不太常规性的职业。多,在1965年对三组创造型学生作了类似的分析,三组正是本文的对象。多把这三组学生和在这三种特点上得分稍低(独创性约低20%不到)的同学作比较,发现三组学生有个选择创造性和非常规性职业的共同倾向。然而他指出那独创和求善求备兼得高分的学生,比单在求善求备得高分的学生更频于选择创造性和非常规性的职业。独创型男生的选择是考古家、人类学家、演员、独立作家这类职业。独创与求善求备都出色的男生,则选择工程师、法官、教师、企业家这类职业,但是也有选择生物学家、艺术家、鼓动员、哲学家等非常规性职业的。独创型女生选择的职业,是演员、艺术家、顾问、作家、鼓动员,装潢师这一类。“求善求备型女生”的职业选择,集中在教育、社会工作、经理等。独创和求善求备兼得高分的女生,倾向于选择生化学家、装潢师、诗人、画家这类职业。

在本文,将以更为深入的方式考察这三组创造型学生的愿望和梦想,并和未作甄别的同龄同级学生作比较。

(二)对实验的说明

根据托兰斯的创造性思维测验(1962年),从一所城市学校的712名高中生选出这三组创造型学生。测验包括两项口头的(改进一件产品和以非常规方式利用食品罐头)、两项非口头的(补足画和圆周),每项测试时间为十分钟。四项测验按标准评分手册的规定,评出独创性和求善求备性的分数。

评独创性分数的目的,在测量跳越阶段和远离明显、以产生新的有用观念的能力倾向。评求善求备的分数则应测量出从一个观念或方案推测它的细节、和围绕一个观念“编造”或“刺绣”的能力倾向。

辨别引言里描写的那几个组,所运用的就是这些分数。

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在1964年9月结束,本文描述的愿望和梦想的结果则在1965年5月得出。在这个时期,备测的这三组创造型学生,已通过朗纳的态度测验(即K.朗纳和H.朗纳的interviewFormIII,1965年版)。这个测验的问卷上有公开提问,其中有助于学生表达深藏内心的愿望和梦想的问题,我们认为是:倘若您有了才能和必要的训练,您愿意干的是哪类工作?

为了您遥远的将来,您所抱的愿望是什么性质的愿望?

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出48个是属于独创型的(27个女生,21个男生),37个属于“求善求备型”(14个女生,22个男生),27个独创兼“求善求备”型(14个女生,13个男生)。我们已经知道朗纳的112个学生的取样结果,他们是高中生,有的已在毕业班。他们出身都市,年在17-19岁,都在找工作,大多是找暑期工作。根据我们可用的比较材料,这样品的人口构成,和我们的三组创造型学生似乎完全相同。两件样品的家长职业分配很相似,如下表所示:

多和朗纳样品的家长职业比较

从这两组可以看出,从事自由职业或者熟练工人的家长,比例是高的。

样品取自两个都市区,其间可能存在着文化差别,因而对待通过的测验,动机也有差别,但是没有明显的理由可说这些差别影响了我们的研究对象,即两项公开提问的答案。因此,拿三组创造型学生的答案比较朗纳提供的无甄别样品的答案,似乎是合理的。

(三)愿望

消除“才能和必要的训练”这种限制性的影响,人们可以设想,受试人将会更自由地表达他们深在内心的动机、愿望和梦想。这样,如果向创造型的学生提出“有了才能和必要的训练愿意干的工作是什么”,我们认为对于他们的真实愿望和梦想就能获得更好的了解。

表上的结果显示出这种提问已使创造型的少年表明他们的创造动机、对成功的需要、和他们的被不平常和非常规所吸引。和对比组比较,创造型各组似乎都更关心自己的能否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较少关心权力和控制、手工和营造的熟练技巧。

创造型各组令人特别感兴趣的是它们热衷于出色成就之强烈,要指出的是这是它们的固有倾向,在对比组,相对地稀有这倾向。同样令人感兴趣的是独创和求善求备性兼得高分的学生,往往比只在一个领域得高分的学生更重视成功的质量。下面是在创造型学生的答案中,可以表明他们对成功和潜力的现实化动机的例子。

“..像钢琴家那样的高度熟练。”

“我喜欢比如Women-president那种不平常的职业,或者是人们从未碰到过的职业。”

“职业舞蹈家的生涯可使我实现我的愿望、和他人一道工作、并在充分完善我自己的希望之中影响他人。”

“那,我觉得我可以成为那里的一个向导,成为对于社会有重要意义的人。”

“我很喜欢做个杰出的外科医生”

“我喜欢把自己训练为滑冰手,参加奥运会的滑冰队。”

还有值得指出的,是不平常或者非常规性职业对于创造型学生的吸引力。有些职业涉及专业的新的或不平常的组合,比如有个兼具创造和求善气质的男孩,他提出要把自己长于会计的品质和他的外语天才,特别是德语,组合在一起。他认为自己可以从这两种倾向得到好处,成为一家德国商行的会计师。他说“在这个工作,我可以更好地发挥我的能力”,这说法充分代表创造型组的特征,和对比组恰成对照。不平常和非常规性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有像下面那样的一些例子:

“我喜欢做一家成功的夜总会老板,这是多少带点‘地下’味儿的夜总会。”

“我要做创造性的工作,我在这工作中可按我自己那样地思想和行动,发展出现在我头脑里的想法。”

“在教会内部做社会工作,要不,就做个音乐家。”

“我喜欢实现从未有过的事物——思索、追溯时间、把物质改变成某种有趣而异样的东西。”

“我喜欢做作家,尤其是独立作家。可别以为我想当记者或报告员,我的喜爱是写小说。”

“我喜欢当探险的向导,在窥底高谷(SupperQuetico)的丛林里驾驶独木舟。”

“写几本关于自然现象的书;但这是我的消遣,至于工作,我喜欢‘创造’一些雄伟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