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枕着绘本入睡的孩子
23374500000016

第16章 跟绘本学情绪疏导(7)

怕物心理是儿童因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对特定事物产生的一种不安、害怕和恐惧的心理反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的孩子,所害怕的事物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怕小动物、大型机器等客观事物,有的怕雷鸣、闪电等自然现象,有的则害怕妖怪、幽灵、鬼魂等想象中的事物。

子轩是个5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眼里,总觉得儿子缺少了一些男子汉的勇敢气概。

有一次,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梯,他却总是不敢上去,妈妈再三鼓励,他才慢吞吞地爬上去,谁知坐在上面后却又不敢往下滑。平时,对于那些新奇的游玩项目,子轩也都不敢去尝试。

子轩所害怕的“物”,是具体可感的新事物,比如玩具、滑梯、游戏,等等。很多绘本也表现了孩子的这种怕物心理,由法妮·若丽创作的一套“宝宝心理自助图画书”系列,共7册,分别涉及了7种令孩子害怕的事物。其中《你害怕老鼠吗?》就讲述了,在我们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老鼠,在有些孩子看来却是十分可怕的。“兔子蹦蹦和青蛙跳跳系列”绘本中,也有一个《大兔子,胆小鬼!》的故事,大兔子蹦蹦居然害怕蜘蛛。

还有一些孩子会害怕狗、蛇、蚯蚓、毛毛虫,等等。《你害怕狼吗?》和《狼婆婆》,都描绘了狼这一具体可感的、凶猛的动物所带来的恐惧。还有《你害怕暴雨吗?》表现了暴风雨这样一种自然现象,一道闪电、一阵阵雷鸣、一场瓢泼大雨也都可能让孩子胆战心惊。另外,《雷公糕》同样表现了这一主题。《大兔子,胆小鬼!》中,作为智者的熊婆婆也告诉蹦蹦和跳跳,她小的时候也有害怕的东西,就是怕闪电和打雷。

而更多的害怕和恐惧,则来自想象中那些实际并不存在的事物,如幽灵、魔鬼、妖怪,等等。体现这类主题的绘本当然也不少,《飘着幽灵的小房子》、《走开,绿色大怪物!》、《阿莲娜、老鼠和巨猫》、《我要来抓你啦》、《怪老头来了》,还有《你害怕女巫吗?》、《你害怕怪龙吗?》、《你害怕黑暗吗?》、《你害怕妖怪吗?》,以及梅瑟·迈尔的系列绘本《我的壁橱里有个大噩梦》、《到处都有大妖怪》、《我家阁楼上有个大盗贼》、《我的床底下有条大鳄鱼》,无不表现了孩子对于虚拟和想象中事物的恐惧。

害怕是一种人类警告自己远离危险的信号,有助于我们逃避危险以减少伤害。但过度害怕,会对孩子产生压抑性的伤害。因为害怕就很容易退缩,孩子怯于尝试新事物,行事也会变得呆板,更容易形成胆小怯懦的个性。

3~6岁的孩子,最容易产生“怕黑”的心理。黑暗之所以让孩子感到恐惧,是因为他们觉得黑暗中很可能躲着可怕的妖怪。而孩子怕怪物,则多源于对这些事物的不了解。

6岁之前的孩子通常还不能分辨真实与幻想,所以仅仅简单地告诉孩子:“妖怪是幻想出来的,根本不存在,不用害怕。”之类的话,根本无法让孩子真正安心。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先弄清楚真正让孩子产生害怕心理的是什么,再来为孩子寻求其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解决之道。比如,先问问孩子,他是怕鬼怪,怕盗贼,还是怕噩梦,并仔细询问他们害怕时都有什么反应,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去想办法,鼓励和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恐惧。

帮助孩子成功克服无名恐惧。

面对孩子的怕生、怕黑、怕物等不同的恐惧心理,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去克服呢?这里有克服无名恐惧的两大步骤、四个技巧,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1步:让孩子以“数量”来表示害怕的程度。

对于3~5岁的孩子,他们常常会用自己张开的手臂,来表示数量或程度,就像《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小兔子,把手臂张得大大的,来告诉大兔子,他的爱有这么多。同理,我们也可以教孩子,用手势表示自己的害怕程度。比如,把手微微张开,就是有一点害怕;把手张得很大,就是非常害怕。此外,也可以利用身体来表示害怕程度。比如,从孩子的脚底到小腿,表示有一点害怕;如果到了腰部,则代表很害怕;要是满过头底,就表示快要被吓死了!

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让他们用1~10的数字,来表示自己害怕的程度。比如,0是代表一点也不害怕,敢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里睡觉;5是代表看到窗外的树影摇动,就会心跳加快;10就是代表就算开着灯睡觉,也感觉害怕。

通过这样形象具体的方法,来和孩子讨论他们的恐惧,以及由害怕引起的不舒服的感觉,再逐一列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了解自己,也能让爸爸妈妈更清楚孩子的恐惧程度,也有助于爸爸妈妈日后准确衡量孩子恐惧心理的改善程度。

第2步:用绘本引导孩子的正面想象。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绘本,为孩子提供有关可怕事物的正确讯息,并指导孩子多观察和学习绘本中的角色处理类似问题的方式、方法。

在这类绘本中简明直观地展现了,孩子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而绘本的故事情节是发送讯息给孩子的渠道,不论主角是天真可爱的小动物,或是造型夸张的大怪物,都具有拟人化的个性,也都能博得孩子的认同,引发孩子的共鸣。因此,孩子很容易就进入了故事所展现的情境,也会更进一步地去检视和认清自己心里的恐惧。

而且,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孩子知道自己与故事有一段距离。因此,更能以较轻松的心情,来面对他们所害怕的事物。

【绘本故事】

关于这一主题,梅瑟·迈尔的系列绘本《我的壁橱里有个大噩梦》、《我的床底下有条大鳄鱼》、《到处都有大妖怪》、《我家阁楼上有个大盗贼》等,是值得推荐的。这套书最让人感动的是,作者非常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理解孩子对自己想象出来的噩梦、妖怪、盗贼、鳄鱼等的害怕。

这套绘本故事设计得很巧妙。

与许多绘本不同的是,作者在绘本中承认了各种大妖怪的存在,并把他们刻画得时而羞涩,时而胆怯,让人感觉非常幽默有趣。你看,图画里的妖怪虽然都奇形怪状的,看起来还有点儿可怕,但他们却一点也不强大,甚至有点软弱。比如,大噩梦被小男孩用枪射击之后,一直哇哇大哭,还显得有点愚蠢;床底下的大鳄鱼,因为贪吃小男孩一路上布置的食物,而轻易地被小男孩锁到了车库里。当孩子读到这些故事,首先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害怕的那些东西其实并不可怕,然后就会尝试着学小主人公的样子,勇敢地直面自己的恐惧,并且想办法去打败它们。

更重要的是,每个故事的小主人公,无论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都没有一味地躲起来逃避恐惧,而是积极地寻找方法,采取行动,战胜恐惧。比如,《我的壁橱里有个大噩梦》中的小男孩果断地采取了行动——设置路障,带上头盔,架好大炮,让步兵随时待命,勇敢面对大噩梦这个敌人。后来,与壁橱里的噩梦成为朋友的男孩,面对床底下有条大鳄鱼的糟糕事实,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计划。和孩子一起看看,我们的主人公是怎样用苹果、花生酱和其他美味的食物引诱鳄鱼,把它一步一步诱出卧室,最后关进车库的。还有《到处都有大妖怪》的故事中,最后小男孩通过学习空手道,使自己变得强大了,妖怪都不敢再来欺负他,从而也消除了自己心里的恐惧。故事中的主人公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伏了大妖怪,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特别是在《我的壁橱里有个大噩梦》的故事里,男孩和噩梦达成了和解,还成为了好朋友。大噩梦居然像所有受了委屈的小孩一样,受到小男孩的威吓后,还会一哭起来就没完没了。这可真把小男孩气疯了。不过,再细想想,自己耍脾气的时候不也跟大噩梦一样哭个不停吗?小男孩便又觉得不气了,面对一个比自己还要软弱的家伙,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安抚他喽!小男孩只好拉起大噩梦的手,哄它上床躺好,然后把门关上。这时,虽然男孩的“武器”丢了一地,可他已经不再害怕了,因为他完全战胜了自己心里的恐惧。整个绘本从头至尾只使用红绿两种颜色,很好地营造出一种类似梦境的氛围,似真似幻,虽有点阴森之感,却也不乏明亮的调子。

读完这些故事我们不妨告诉孩子,很多事物,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你能够勇敢地去面对,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惧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认同他们的情绪,而没必要一味否定和强调:“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妖怪!”因为有的孩子,只要我们能理解和认同他们的恐惧就足够了,然后他们自己就能想到办法去克服那份恐惧。但也有些孩子,除了得到情绪认同之外,还需要父母想办法帮他去克服恐惧。

这套绘本就为我们和孩子,提供了许多克服恐惧的好办法。总体来看,帮助孩子克服恐惧,主要包括以下4个技巧:

技巧1:与孩子充分交流。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害怕什么。有的爸爸妈妈会认为,与孩子过多谈论他们害怕的东西,会使他们更加害怕,因而对这一话题索性就避而不谈。

其实,让孩子去思考他所害怕的东西是什么,并且一五一十地告诉你,这往往是帮孩子正视和克服恐惧心理的第一步。

技巧2:认同孩子的恐惧。

和孩子谈论他所害怕的东西时,爸爸妈妈该如何说,说什么,这是件很棘手的事情。许多爸爸妈妈常常会通过开玩笑,或表现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来应对孩子的恐惧。因为这对大人来说,确实没什么可怕的。但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学会以孩子的视角,来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们可以先认同孩子的感受,跟他说:“我知道,黑暗让你感觉很可怕。”然后,再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但我也知道,黑暗里没有藏着任何东西,更不可能伤害到你。”最后,可以领着孩子绕房间一圈,仔细观察和确认一下:“这里都是你的衣服,这儿放着你的积木,这儿有你的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