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的方与圆:洞察人性管理的奥秘
23370500000034

第34章 人性管理的要诀(2)

从现在开始,碰到任何事情,先设想“两难”。他虽然这样讲,你照他的意思去做,不对,不照他的意思去做,还是不对。不要说老板叫你这样你就这样,不是那么回事;不要说老板不赞成你就不做,也不是那么回事。

即便是很简单的事情,也要考虑“两难”处境。有一个情况大家是经常碰到的:

老板叫你去跟某人讲一件事情,你就按照老板的意思去讲。他一会儿问你:“你去讲了没有?”你如果已经讲过了,他会说:“你看你那么急。我让你去讲之后,我一想不对啊,可是你却跑那么快,你干吗?别的事情不快,这件事情特别快,你想害死我啊?”

做了事情还不落好。这是因为人的思想会变,你永远猜不透对方的心!难就难在这里。

这种情况本来很常见,也是很简单的事情,看上去不是什么两难处境,老板叫你去说你就说,执行老板的命令,但是,这个时候自己要多加一道关,把它变成“两难”。

这是因为你不是老板,你不在他的位置上。你认为小的事情,他认为很大;你认为很大的事情,老板认为很小——因为位置不同。经常是基层认为很紧要的事情,高阶层根本不理会;可是基层认为很小的事情,高阶层认为这是关键。立场不同、身份不同、位置不同。自然看法不同。

进一步说,“两难”的意思不仅是“两难”的处境,而且是一种“两难”情景的设置,要自己把情况设置成“两难”,不管面对什么问题,首先要把它设想成一个“两难”情景。

当你碰到问题的时候,就要想到有阴必有阳,这样才是对的。人不能总是想着光明的一面,这是幻想,有光明的地方一定有黑暗。所以,当你的生意兴旺、企业发达的时候,不能赶尽杀绝。

我们并不是在已经有了明显“两难”处境的时候,再去考虑方案,而是在处理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的时候,也要先把它想象成“两难”。

甲是主管,现在想把桌子上的花拿掉。但是,他不能说拿掉就拿掉,要想一想,要“谋定而后动”,要“三思而后行”——即使很简单的事情,也要“三思而后行”。自己把一想成二:拿掉也不对,不拿掉也不对,然后考虑周全,再去做。这样做就不会错。

经过“两难”设想以后,甲会说:“你们觉得这个花摆在这里好看不好看?”

乙说:“其实也不错了。”

丙说;“不好看。”

因为大家都在猜测甲。

甲又说:“好看还是不好看呢?”

丁说:“从某个角度来看,不好看。”

甲接着说:“那这样吧,我们把它拿走,你觉得怎么样?”

丁说:“好。”

甲:“那把它拿走吧。”

这样的话,大家如果要骂就骂丁,甲不会有事。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出一套“太极拳”,一套推、拖、拉的“太极拳”呢?很有道理。

说明确一些,当大家的意识没有统一、没有认定的时候,不管你怎么做都是见仁见智,都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结果是一个人高兴,几个人不高兴。你每天做一件事只要得罪一个人,10天下来你就得罪10个人,部属和你离心离德,还怎么开展工作呢?

其次才能考虑“兼顾”

那么,是不是说,只有把自己设置成“两难”处境,然后才有可能去考虑“兼顾”呢?

的确如此。“兼顾”就是把事情合起来想,不要分开来想。西方人是走分的路,我们是走合的路。中国人很重视这个“合”字,合在一起,合成一条心,废铁也能变成金。

所以,我们跟人家讲话,不要生硬地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西方人可以讲,西方人一开口就是“Idon’tagreewithyou”,表明态度——我不赞成,对方听了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因为你可以不赞成。这是西方人的观念,西方人的文化。中国人可以讲不赞成,但是只要一表态,对方就把你当敌人。

所以,很多中国人提反对意见时,总讲“我很赞成,不过……”这其中隐含的逻辑是,你先说好话,对方就把你当同志、当朋友,同志之间、朋友之间有话比较好谈;你一上来就说不好,他就把你当敌人,关系对立了,你讲得再对,他都听不进去了。

我们的文化跟西方的文化不一样就表现在这些地方。我们先说:“很好,很好,不过还可以改善一点。”就把对方的意见整个推翻掉了,大家很服气。

一个会当领导的人刚上任时说:“一切安定,人事照旧,大家都不动。”然后3个月之内原有的人员调光了,换成他自己的人了。这个领导是心理作战,表示说,要观察,可以留就留,不能留我没有办法,我已经了解3个月了,我还不能换人吗?如果他一来就说:“我要换人。”马上就有人告到上面去:“昨天才来,今天就要换人,营私舞弊。”领导第一天来就说要换人,可见他是存心想换人啊!

合理是变动的,因人、因事、因地而不同

某人明明不行,作为领导不会换掉他,不是因循苟且,而是看上面的面子——把他拿掉上面不支持,你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多少担待他一点,上面多照顾我,对公司有好处,你的工作就得到了支持。

外国人的关系很单纯,我们中国人的关系非常复杂。所以,做每件事千万要小心。一个人只有纯真,只有真诚是不够的,那只是起码的条件而已,你必须要有很多顾虑,有四个字我希望各位牢牢记住,叫做“委曲求全”,也就是不能硬干。现在青年人都讲求“酷”,其实这是不对的。

大师名言

合理是变动的,因人、因事、因地而不同。

也许第三种处境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那么,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到“兼顾”呢?会不会有的时候想“兼顾”,但确实就“兼顾”不了呢?有可能有的时候我们确实会面临这样的处境:必须要选择。

当我们面临这样的处境时,要尽量把它化解掉。因为有些事情,基层的人没有看到,所以他很果断,他没有什么顾虑;高阶层的人往往会讲:“等一等,等一等。”因为他看得远。企业像一座山一样,基层在山脚下,根本看不清楚“敌人”在哪里;老板已经站在山顶上,他看到“敌军”已经到500公里处了。职位越高的人,看得越远,想得越多,胆子越小,这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每个阶层、每个层次的人看法不一样——因为位置不同。

有的时候我们面临必须要做选择,然而做任何一种选择又都是错的情境,怎么能够合理地把这个非常不利的处境化解掉,取得一个对自己比较有利的局面呢?

有一家日本公司接受美国公司的订货,规定了交货的期限和数量。可是这个企业怎么赶时间就是赶不出产品来,眼看着就要延期交货。怎么办呢?

一个方法就是,向对方承认没有办法完成,而且已经尽力了。这个方法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是不成立的,因为给对方造成了损失,对方一定告你。这是骨牌效应:美国公司向这家企业订货并规定了一个期限,要供应那么多厂商,企业虽然只对美国公司一家失信,美国公司却对这些厂商都失信了。所以,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有100个理由都行不通。

这个企业家很了不起,他眼看着期限将到而货物赶制不出来,他却告诉大家:“不急,你们给我做好,不要赶,再给你们半个月时间都可以。”有人说,那不是更来不及了吗?没有。过了半个月,他说大家再修正好,还有10天的时间把产品再弄好。

后面只有10天的时间怎么运到美国呢?他就包一架飞机把货运过去,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了货。《纽约时报》头条新闻称,这种空运货品的方法是“创新”,这个企业家把运输费当做广告费了。从此,他的产品在美国畅销了,运输费变成广告费这么一招划得来,这叫做明智的决策。

这就是在两难处境当中,选择了第三种处境,选择了第三种解决方案。我们把这种选择叫做突破——突破困境。思考问题不要囿子一种模式,身在两难处境中,不要把自己困在现实里面。通俗地说,就是在东也不行、西也不行的时候,在东、西中间的其他方向去寻找出路。

在这方面东方人比较精明。

我在美国有一次要坐车去赶飞机,车子开开停停,车堵得让人很心急。我跟司机说:“我要赶飞机,这样停停开开我怎么赶得上呢?”他说:“Iknow(我知道),buthowcanIdo(我能做什么)?”他就不动脑筋。这还不算什么,他开了5分钟,居然还问我一句话:“先生,如果你赶不上飞机的话,要不要坐我这班车回来?”他打这个主意还敢问!中国人虽然心里打这个主意,但他不敢问。这个老美就敢问出来,他的脑筋不会拐弯。这句话要让中国人理解就是,

你就是没打算让我准时赶到,存心不良。

如果按照我们中国人的办法就可以。什么办法呢?中国的司机一看这里塞车他就跑好远,兜得很远回来还来得及。怎么只会走直路呢?中国人走远路,是用空间来换取时间: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只有一条路。

人性管理的“六字要诀”就是“两难、兼顾、合理”六个字,这六个字是一个系统,我们应该全面学习和掌握。

大师名言

身在两难处境中,不要把自己困在现实里面。

思考

那么,如何按照这六宇要诀去做呢?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