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的方与圆:洞察人性管理的奥秘
23370500000032

第32章 做事是否合理如何判断(2)

第二,要想一想势头好不好?一看自己势单力薄,一个人讲话没有用,就不如不讲。你一章就被老板否决了,再造势的话,他认为你是在威胁他。所以,我们只能说“没有事,没有事”,如此,我们的势头才会大。有的事情要一个人去讲,有的事情要好几个人去讲,有些话要让别人讲,有的事情要自己讲,有的事情大家都不讲,这就是势头的问题。

要讲话还要再看看自己的身份,讲这些话合适不合适?不是那种身份就不能讲那种话;然后再看看这个场合可以讲吗?讲的这些内容合适吗?

我们的新闻播报经常在午餐时间报那些让人吃不下饭的消息,

那是在糟蹋人。所以,在人吃饭时候播报的新闻,一定要把那些影响消化的内容暂时放在一边。这样才是人道,合乎人性。

大师名言

“位”与“势”决定了合理与否,合理叫做“中”,不合理叫做“不中”。

做事合理不合理看看反应就知道

第四个字叫“应”,反应的“应”。

合理不合理看什么?看反应,一看反应就知道了。大家反应好,命中;大家反应不好,不命中,赶快修改。所以,中国人经常变来变去,那是在调整。

你向老板汇报说:“这件事情很不顺利。”他的脸色不好看,他是在暗示你:在这个场合不要讲这种话。你接着说:“不过跟以前比起来还算不错,但是大家还是要努力。”老板的脸色马上就好转了,实际上,你是在测试他的反应好不好,你的意图就是这个。

中国人赞成与不赞成是完全一样的。说赞成,是有条件的赞成,不合乎他的条件,他就反对;说反对,也是有条件的反对,只要条件一改变,他马上赞成。

西方人和我们不同,西方人说反对就是反对,说赞成就是赞成。但是,中国人讲Yes,就等于No,讲No就等于Yes,所以我们讲英文,总是被外国人笑话。外国人讲Yes后面一定是Ithinkso。讲No一定是No,Idon’tthinkso。只有我们中国人讲英文Yes,一看对方脸色很难看,赶紧转变成Idon’tthinkso,Yes后面怎么可以跟1don’tthinkso?我们经常犯这个毛病。所以,外国人就笑我们英文差。其实,这不是英文差,说Yes以后可以转变成Idon’tthinkso,只有这样说才不会死啊,不会死才是重要的,文法错了算什么?所以,中国人不讲究文法,一合文法就死嘛。No,一看脸色不对,Ithinkso,Ithinkso,文法错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中国话讲得很好,但同样有这样的问题。

我们一起去听王先生讲课,回来别人一定会问你:“他讲得怎么样?”你说:“他真会讲。”然后,看别人脸色不对,赶紧说:“不过,讲了半天不晓得在讲什么。”我们这些话里没有文法的错误,但是前后是不一致的。另外一个说:“王先生口才很差,词不达意。”一看别人脸色不对,也会改口说:“不过很奇怪啊,今天讲得有条有理。”

说话的人随时可以调整过来。这种人不是拍马屁,过去我们总是把这种人当做小人。

孔子一生最了不起的就是他悟出来五个字:叫做“无可无不可”,没有什么可,也没有什么不可。梁启超当年读到这句话气得要死——孔子脚踏两只船,糊涂虫。可就可,不可就不可,什么“无可无不可”!可是当他读了很多书以后,当他有了历练以后,他就很信奉孔子的“无可无不可”。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为什么中国人总喜欢说“随便”?这样也好,那样也不错了,都无所谓,这才叫真理。因为太极是很模糊的东西,阴阳不太分,阴阳分了以后就不叫“太极”,就叫“两离”啊。很多人分不清楚“太极”与“两离”,现在的太极图是两离图,不是真正的太极图,太极图根本没有办法画。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任何一句话都有相当的道理,但是一路讲下去,过分强调,就一定是错的。”比如说“地球是圆的,所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句话是错误的。地球上哪里有直线?一直往前面走,走到最后就回到原点了。

大师名言

“无可无不可”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懂得合理的标准,还要会灵活运用

“时”、“位”、“中”、“应”这四个字是判断做事合理与否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每个人在运用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情况。每个人应该如何去掌握这些原则呢?

有一次,我在一位老板的办公室里面,一个经理来找他谈问题。

老板:“这件事情你跟其他部门主管商量过没有?”

经理:“没有。”

老板:“你去跟他们商量商量,我才知道怎么解决,因为我要知道大家的想法怎么样,我才能够判断,我才能够做决定。”

这是有道理的,听起来比较合理。这个经理就这样做了,老板也很高兴。我在那个企业当顾问,常常要去,我后来再去,这位经理又来跟老板谈事情。

老板:“你这件事情跟其他部门经理谈过没有广。”

经理:“谈过了。”

老板冷笑:“谈过了你们决定就好了,还问我干什么?”

老板讲得也很对啊——你们多数都认为这样,还问我干什么?你们决定就好了。

这样一来,那个经理不知所措(中国人有这点好处,就是他不会当面去顶撞老板,他不服是心里不服,还没有表现出来),私底下问我:“曾老师你看看,这种人反复无常啊。我们常常讲君威难测,老板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只有我倒霉了,我是中层干部,怎么猜都猜不对啊。”

我告诉他:“老板是有原则的,不是反复无常,是你自己没有搞对。”

如果大家决定到西班牙去旅游,各部门都同意之后,再问老板,同意不同意显然不妥。这种事情如果没有老板授意,谁敢去找他谈?除非老板说,我们以前都在国内旅游,今年改一个地方,到国外去,你才敢去谈。反过来说,有些事情一定要各部门意见比较一致,老板才会同意。比如说,说现在事态比较紧急,大家礼拜六统统不休假,来加班,而且不领钱。这种事情老板不能决定,要问问各个部门的意见,大家都同意,他才敢决定。

因为事情的性质不一样,并不是领导出尔反尔。有些事情要先请示,你才可以有所动作;有的事情要先在部门之间协调,然后把建议呈上去再由老板来决定。可见,道理是变动的。很多人挨了老板的骂,总是觉得不对,其实是自己错了,老板并没有错。

大师名言

道理是变动的。

不要批评老板,当干部的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当过老板的人,一辈子都不了解老板。我父亲比我大20岁,我知道我永远不了解他,因为他永远大我20岁,我跟不上他。我们不是老板,我们就永远不了解老板。所以,我们要警惕自己,不要总是批评老板,部属是没有权力批评老板的,因为你永远不了解他。

老板占据的这个位置,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理似乎永远在他那里,他总是占优势的一方。作为他的部属,怎样去做合理的判断?又怎样能够在做出合理判断的情况下,尽量地不去得罪老板,不去做一些他看着不太适合的事情呢?

《易经》里有句话,叫做“当不当”,即当位不当位。就是说,在这个位置上合适不合适,用现在的话讲,叫做称职不称职。

老板如果是当位的,我们当然服从他——碰到英明的领袖也是三生有幸,你不服从他,就是自找倒霉,就是制造麻烦,就会把整个公司搞垮。

可是,他如果不当位,怎么办?有很多老板是不当位的,他没有资格当老板,但他却是老板,他稀里糊涂就当上了老板,这种情况很多。我常问这种人:“你凭什么当总经理?”他说:“这是我老爸的事业,我当然应该当总经理了。”这种人是不当位的,这种状况也是很可怕的。

我们为什么不喜欢皇帝?就是因为皇帝要传位给他儿子,他儿子是个白痴也是皇帝!老一辈人一生努力,晚年要把他的事业传给儿子无可厚非。如果他的儿子和大家都同样优秀,可以优先传给儿子;可是如果儿子比别人差,就要传给别人。这样才对。

那么,是不是说老板、总经理永远有理,做部属的永远没理呢?

“官大学问大”,实际上就是说他们的位置不同。所以,身居高位的人,一定要以大适小,要谦虚,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说,过分谦虚就是虚伪。我不赞成这句话,任何事情都可能过分,只有谦虚永远不过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所以,中国人都先不说话,一是听,二是听,三还是听,觉得可以说了才说,人家比自己高明就不说——说些没有用的干什么?那是自己找难堪。

判断一个人做事合理与否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从中国文化传统的角度,从文化精髓出发,做了一些讲解和阐述,总结出来了四个字:“位”,“时”、“中”、“应”。这四个字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需要大家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地去体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

大师名言

任何事情都可能过分,只能谦虚永远不过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思考

人性管理的要诀究竟有哪些?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