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赢在中层
23350500000004

第4章 中层坚实,企业扎实(2)

那怎么办呢?想点办法吧,结果事情很快就解决了,民航总局对原来的飞行高度层进行了改革,缩小了8400米以上的飞行高度层的垂直间隔,将航道的飞行层级从7层扩展到13层。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空中走廊从上到下原来是7个航道,现在又给它塞了6个,变成了13个航道,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航道容量,缓解了空中“塞车”现象,这种方法叫做RVSM(Reduce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的简称,缩小垂直间隔)。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中层干部要有起码的必备能力和储备能力,交付他一个任务,他就可以完成,丢给他一个项目,他也可以把它搞好,而且在基础性工作上绝对没有问题。高层应该认识到,中层干部首先应该具备必备能力,因为这是最起码的能力;再就是储备能力,他可以独立完成任务。至于进阶能力,暂时不要去想那么远。

建议二:先搞好必备能力,有机会再搞储备能力,不要一味地去搞进阶能力。

我刚才跟各位说过了,能力分成三种,那么这三种能力如何提升呢?

从公务员到珠宝业总裁

心之火(Hearts On Fire)亚洲区执行总裁谢淑英原来是一个公务员,后来她觉得当公务员没有什么挑战性,也没有成就感,就下海了,开始进入珠宝行业。后来,她开始代理美国一个很大的珠宝公司——心之火的产品,成为这个公司的台湾地区总代理,而且她自己是亚洲区执行总裁。谢淑英本人非常精于鉴赏珠宝钻石。她的大徒弟叫谢祥正,同谢淑英一样,谢祥正也很精通鉴赏钻石,包括如何欣赏钻石折射的光芒。

可能你会觉得,欣赏钻石折射的光芒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会欣赏,“很漂亮”“不错不错”,仅此而已。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一个人在学会欣赏钻石折射的光芒以前,要具备什么能力?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有人拿来一幅画给你看,你一看这是一幅张大千的山水画,可能会说:“嗯,画得好。”此言一出,对方马上又会问你:“好在哪里?”“我也搞不清楚,反正画得很好。”如果你这样回答,就会让人看到你的无知了。

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我拿了一幅自己收藏的清代宰相刘墉的手卷给我一个朋友看,他说:“嗯,不错。”接下来他加了另外一句话,“会不会是假的?”我马上回了一句:“假在哪里?”他就说不出来了。人家给你看字画时,如果你不懂,就干脆说自己什么都不懂。“嗯,不错。”不错在哪里,“会不会是假的?”假在哪里,知道这些,才算得上是行家。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提醒各位:一个人要能够欣赏钻石折射的光芒,他一开始要学的其实不是欣赏,而是先要学钻石的化学成分,知道什么叫做纯碳;接下来要学钻石的折射率;第三要学的是钻石的4个C,即4个衡量标准;第四要学的是钻石在全球的产量、分布与市场;第五要学的是钻石奢侈品市场的行情与价位;第六要学的是钻石的销售策略与国际惯例;第七要学的是钻石的进出口与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这些东西都学会了,才可以开始欣赏钻石。这就好比你能够欣赏昆曲,那你对昆曲一定非常熟悉,至少《牡丹亭》你一定看过,否则你凭什么说自己能欣赏昆曲?你能够欣赏李可染、张大千,那么你对中国的山水泼墨一定是很清楚的。上述案例中的谢祥正,他也是先学习与钻石相关的知识,才学会欣赏钻石的光芒的。

我讲一件我们公司发生的事情。

读莎士比亚着作的甘小姐

这是好几年以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在日航公司当经理。公司有个职员姓甘,是台湾文藻女子外语学院毕业的,她的英文很好。

有一天,我发现她正在读一本英文着作,我瞄了一眼,Shakespeare(莎士比亚)。我说:“哎哟,甘小姐读莎士比亚啊。”她望着我笑一笑。我又说:“甘小姐,像莎士比亚的这种优美文学,你觉得什么地方用得上?甘小姐,在日航做货运,什么时候我们的文件、电报用到莎士比亚的优美诗篇?你跟老外讲英语,什么时候用过莎士比亚的名句?国际贸易和外汇金融方面的文件资料,什么地方是用莎士比亚的词句去写的?所以我提醒你,这种优美的英语在外贸英语里面大概是用不上的。甘小姐,我给你个建议,以后莎士比亚还是回家读。”她笑笑,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在公司看到她读莎士比亚了。

我讲这个故事也是提醒各位:把公司的干部送到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甚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去学习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很可能不太合适,那种EMBA不是不能念,而是它可能很遥远,念的东西可能很高深,对干部来讲可能暂时派不上用场。

如果你是总经理,你会跟你的下属讲这句话吗:“小姜啊,关于我们公司的战略,你给我一点意见。”如果小姜胆子大一点,肯定要回你一句话:“老总,这个问题如果我有答案,你那个位子就是我坐了。”对不对啊?你问他战略干什么呢?小姜是个业务代表,他要真的懂战略,他会当业务代表吗?他早应该当销售总监或总经理了。

所以,你要告诉你的员工和干部,先把必备能力搞好,再把储备能力也提升一下,至于是不是应该去念EMBA,要不要去思考公司的战略,这是以后的事情。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示意图,被涂成灰色的格子代表的应是具备的能力。中层的必备能力最少要达到80分(每个被涂的格子代表10分),才能去研究储备能力。储备能力表中有4个被涂的格子,连格子总数目(10个)的一半都不到,也就是连及格都没有达到。再往上是进阶能力,只涂了两格,分数就更低了。反过来说,如果进阶能力这两个格子不要,把它摆在储备能力里面,就是6个,那就表示储备能力勉强及格。

我的意思是先让必备能力达到八九十分,再去谈储备能力;储备能力如果达不到八九十分,就不要去谈进阶能力。我发现很多人都想得太远,我不反对人要有远见、要有进取心,但有些东西不是你现在就可以做的。如果我们只注意天边的彩虹,却没注意到脚底下有个坑,看着远处美丽的彩虹,结果“扑通”一声掉到了坑里,这不是很夸张、很好笑吗?

当然,大家都努力地读书、考EMBA,这没什么不好,但是我想提醒各位:当前世界经济并不景气,金融风暴造成的经济衰退并没有完全消除,所以你更应该注重打好基础,多在基础能力上下工夫。

当经济风暴来袭的时候,你可以观察一下,那些基础打得比较稳、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的公司一定能平稳渡过危机。相反,念了一大堆EMBA,只注重学战略,连基本客户都抓不住、服务也不到位的公司是不可能活得很好的。你经历过台风吗?在台湾地区,台风一年至少发生七八次。台风一来,那些根扎得很深的树都不会倒,倒在马路旁边的都是根扎得不深的树。那时,我们家的芭蕉树就倒成一片,但是门口的木麻黄、赤杉和榕树,却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风雨而不倒。所以把必备能力搞好,在前期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三:对能力不足的中层采取辅导措施。

中层如果能力不足,公司高层就要去辅导。那么该怎么辅导呢?在这里,我简单地说几个重点:

第一,所谓辅导不是辅导一项具体工作,而是辅导一项技术。工作只是一个项目或任务的名称,技术是一种操作的方法,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第二,辅导不是从外面找个老师或教官来辅导,公司内部资深的干部和员工自身就能担负起辅导的责任。

第三,辅导不是只辅导理论,而是既要辅导理论,又要辅导实务、操作以及提升人格,也就是学科、术科和道德三者缺一不可。

第四,辅导不是把书店里卖的参考书或其他公司的案例拿来直接使用,也不是拿大学图书馆里的课本来学习,而是把自己公司发生的案例、出现的问题甚至错误编成课本,也就是用自己公司的经验教训来辅导自己的员工。

第五,辅导不是只辅导一次,而是一个连续行为。从观察到沟通、提方法、示范、陪同作业,再到监督和追踪,是一个系列,不是单一的动作。

第六,辅导不是有一天没一天、有一朝没一朝地做,而是一个长期行为,需要从年头做到年尾,把它分成不同的阶段和课程,做成一个年度计划。

现在来看看这个工具——中层缺失记录。什么叫做中层缺失记录?第一,中层主管要有必备能力、储备能力和进阶能力三种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必备能力;第二,中层主管应该先从必备能力开始提高,最后的进阶能力不是最重要的;第三,中层主管如果能力不足,公司高层应该有一套辅导的方法。这三点合起来形成的报告,就叫做中层缺失记录。

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把中层的缺失记录下来,不是为了秋后算账,而是为了防止以后再犯错。很多人不太喜欢承认错误,主要就是因为怕受到处分。所以,做上司的如果能够把话讲明白,说我记录你的错误,不是要处分你,而是要让大家引以为戒,相信很多人会勇于认错的。

明星教练严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