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赢在执行(干部版)
23350100000013

第13章 执行从干部做起(4)

2、是否提拔真正有执行力的员工

如果一个员工有执行力,你就要提拔他;如果他没有执行力,那么就不能提拔。对于有执行力的员工,我们应该实行单一考核,特别针对执行力对其进行考核。

考核分成两种:第一种叫作一般考核,一般一年、半年或一个季度考核一次,考核的指标模糊,比如这个人是不是很积极,很友爱,很合群,很重视服务,很有成本意识,上班很准时,等等;另一种考核叫作单一考核,又叫焦点考核,是针对某一项事情的考核。

单一考核特别有效,也是最重要的考核。

你晚上照过手电筒没有?手电筒往墙上一照,一定有个特别亮的地方,旁边不太亮的地方叫晕轮,中间特别亮的地方叫焦点。一般考核就是晕轮,不太清楚;单一考核就是焦点,特别明显。

通过实行单一考核,你的员工就会知道公司注重什么,领导干部注重什么。所以,你不妨在公司设计一个针对执行力的单一考核。至于如何考核,如何设定考核指标,我们在前文已经讲了很多了,你可以根据自己公司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执行力考核表,各项指标分别设定相应的考核比重,然后对照考核就可以了。

针对飞行安全,东方航空做了一个单一考核,叫作“铁规十六条”对于航空安全有贡献、有功劳的,记大功、记小功、记嘉奖、发奖金、升官;对航空安全有危害、有破坏、做不规范的,记大过、记小过、记警告、记处分、调职、降薪、下岗、停飞。

“铁规十六条,谁碰线谁落网”,而且东方航空的领导干部也敲响了警钟: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董事长、副董事长要主动辞职,总经理、副总经理要记大过、调职,等等。

点评我现在坐飞机首选东方航空,因为它有铁规十六条,至少比较安全,对不对?

六、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1、是否常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递给下一位领导干部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将知识经验统统装在脑袋里。交班不仅是位置交换,把印章交了,再把大家集合起来介绍一下,还应该把知识经验也交代下去。对此,我要给大家几个建议。

(1)把公司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做成制度或建立知识库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做成制度或建立知识库,就永远都没有可以交班的东西。你见麦当劳的某个店长换了,那个店就垮了?你见必胜客的厨师换了,Pizza就变味了?没有。因为它们都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做成了制度。在国内,却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餐厅走掉一个厨师,菜都不一样了;一个诊所走掉一个大夫,病患都不上门了;一个旅行社走掉一个导游,游客都不报名参团了。那个餐厅只有那个厨子烧的菜人家愿意吃,那个小诊所就只有那个大夫比较会看病,那个旅行社就只有那个导游带得最好,所以人一走就完了。这叫作知识抓在某一个人的手上,这是错误的。所以,要将公司的知识经验和技术,进行知识管理,做成制度或者建立知识库。

(2)每一个人在交班的时候要拿出一个备忘录

备忘录,就是你在岗时积累的经验与体会,你给继任者的建议以及你还没有完成的任务和要提醒他注意的地方。记住,备忘录不是交班时才写,而是一上岗就开始写,这样才能在交班的时候把它拿出来,才能更好地将知识、经验传递给下一任。

(3)知识传递不是交班了才传递

固然,我刚才一直在强调交班,但是平常就要注意传递知识和经验。我猜你会问我:“余先生,那怎么传递呢?”有三个小动作你要记一下:

动作一,靠自己的领导干部。在公司给员工上课的不应该是外面请来的老师,而应该是公司的领导干部,因为外面的老师怎么可能会有你们公司的知识呢?也就是说,要用自己的干部教育自己的员工。

动作二,靠自己的教材。记住,公司要自己编各种教材,而不要把书店里的或高校里的教材拿回来给员工们上课。

动作三,对传递和被传递的绩效考核要绑在一起。对于那些在知识传递中不积极学习的员工,我们要给予处分或不重用他,不要光上层在努力传递,而基层却没有感觉。所以我们要把传递和被传递绑在一起,让局面变为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被教。

2、是否把跟下属的会面变成一次指导的机会

你碰到下属时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其实大家每天都很忙:你关在自己的屋子里,他待在外面的大办公区里;你做你的大事,他做他的小事;你陪你的客人,他写他的报告……大家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现在人跟人之间越来越不接触,干部跟员工也越来越不讲话了。这样做是错的,可是你会跟我说:“余老师,难道你们公司不是这样吗?”是的,每个公司都是这样,所以我要提醒你,只要跟手下碰面,哪怕是在一起等电梯,一起吃盒饭,你都要记住两件事情:

第一,这是一个沟通的好机会。比如,你可以说:“啊,小张,我想到个事情,想跟你沟通一下。”

第二,这是一个指导的好机会。比如,你可以说:“罗小姐,其实我早就发现你有个地方做得不对,现在我用两分钟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你要是能够抓住机会说这两句话,可能很多问题就解决了。几分钟也可以用来沟通,几分钟也可以用来指导工作。

如果你跟我说:“余老师,我没有想到有东西要沟通。”我敢说,你平常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你要养成把问题都写在笔记本上的习惯,然后将其放在口袋里面,以便随时与碰面的人沟通。

3、是否仔细观察过一个人的行为并向他提供具体而有用的反馈

考核时,人们对于数字和等级并不是那么敏感。如果你在公司里面这么对下属说:“范小姐,你78分。”我问你,78分是好还是不太好呢?好像很难说78分是个什么分数。如果你说:“老高,你甲下。”甲下、乙上这是什么意思?A—、B+是什么意思?这些东西都很抽象。尽管考核需要用数字或者等级予以体现差别,但你要记得用文字叙述一些让员工有所触动的事情。下面四点便是文字叙述的主要内容。

(1)员工必须改进的地方

“范小姐,你迟到6次。”

“老高,你的英语要加强一下。”

“老左,你给公司这次造成了12、6万元的损失。”

这就是用文字叙述员工们应该改进的地方。

(2)他下一个合适的岗位与可能上岗的时间

人对于自己的生涯规划通常不知道,如果你的员工对于自己的未来都不太清楚的话,他们就很容易被竞争对手给挖走。而且,他们通常很容易不满,认为公司不重视自己,于是就想着跳槽。问题的关键是,公司没有给员工做生涯规划,以致他们连下一个岗位是什么都不知道。结果有的员工被挖走了,你有什么好埋怨的?

(3)他应该再接受的教育和训练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是很完美的,那既然不完美,应该怎么尽量去完善你的员工呢?

他应不应该到大学里去读个EMBA?

他应不应该到专科学校去学个技术?

他应不应该参加政府的职业训练班?

他应不应该到上海去观摩学习?

要不要把他派到香港去考察?

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培训计划,你还一天到晚说他能力不够,你就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在教育训练上你为员工做过些什么呢?你不是也没做吗?

(4)他是否接受考评,如果不接受就立刻安排面谈

人最怕的就是秋后算账,假公济私,背后被戳一刀。你认为自己公司的绩效考核表员工们都同意吗?很多公司不愿意把绩效考评表给员工看,是怕大家闹情绪。但我提醒你,有的公司并不这么认为,如德国西门子一考核完就将绩效考核表发下去,员工同意,就在上面签个字,不同意,公司会马上安排与之面谈。德国西门子怎么安排面谈呢?如果今天考核的人是经理,被考核的是主任,在安排面谈的时候,右边坐的是经理,左边坐的是主任,中间坐的是副总经理,他们形成一个三角形:副总经理做裁判,经理解释,然后主任答辩。

如果一个人不心甘情愿地接受考评,他会不服气的。虽然他表面上没有声音,但骨子里面是非常在意考评的,你要指望他改善自己和提高能力,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心悦诚服地接受考评,才愿意去改,才愿意去进步,才愿意去优化。如果他心里面不接受考评,而你也没有安排面谈,他会认为你这是在打击报复,是秋后算账,但其实你不是。所以,你就要公开化,他如果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就让他说,大家一起找证据、摆事实。

为了在面谈时有材料可以叙述,你最好平常就养成记录的习惯。你要给自己准备一个考核记录簿,按照时间、地点、发生的经过,把员工所做的事情记录上去。多少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这个记录。

如果员工说:“我觉得这个地方我有点委屈,其实损失没有这么多。”

“是吗?”记录簿一翻,你说,“小岳,上一次你在什么什么地方犯一个什么错误,我都有记录,客户也提供了材料,公司的财务也有数据,你要的话我调给你看。这还不止,客户的投诉这些无形的损失还没有算,如果一起算上去,就不是8、3万元了,是16万元!小岳,要不要我调数据呢?”

“不必了。”

你要是能够这么说的话,那名员工只能说“不必了”。如果你没有记录,说“本来就应该这个样子”,那你这句话一出口,他就会说你是在乱讲。

七、了解你自己

1、是否能容忍下属提意见

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别人提意见,你最好不要将情绪写在脸上。

当你的下属在讲话的时候,你坐在那里一句话都不说,脸色从红色变成苍白,从苍白变成铁灰,从铁灰变成猪肝紫,一看你那样子就知道你不想听,这时你的下属就再也不敢讲话了。这是最糟糕的一种表现。

第二种表现就是,在下属讲话的时候,你只是用“嗯哼”来回应。你“嗯哼”什么呢?谁也不知道,下属完全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也不明白你的态度。很多领导干部爱这么做,但这个方法其实并不好。

第三个表现是,下属一讲话,你就在那里一直记录。我不能说这不对,但这样做肯定有问题:我如果是你的手下,发现你在那里一直记,我就会想你是真的记还是假的记,说不定在画个小猫呢;还有,即便你真的记了,记完以后怎么样呢?所以,这个方法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如果你真的想让人家感觉到你在记一个东西,那么你要做点动作让他感觉得到。比如,蒋小姐起来发言讲了几个事情,你打断她说:“慢着慢着,蒋小姐,刚才那个话再讲一遍。”这样就会让人感觉到你是真的在记。可是这样还不够,你还得有第二个动作,也就是一个星期以后把蒋小姐叫过来:“蒋小姐,上个星期一开会你讲了三件事情,还记得吧?第一件事情我已经做了,你应该知道了。而第二件事情,蒋小姐,你再给我几天,我跟总经理再沟通一下,这个星期五以前我给你答复。至于第三件事情,我如实告诉你,在咱们公司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我们还做不到。不过蒋小姐,以后有什么事情尽量说,欢迎提意见。”这样一来,以后有什么事情她都会尽量地说。

所以,你要记住这两句话:

第一,要真记,并让下属感觉到。

第二,不要记完了就算了,要把结果告诉下属。你做不做没有关系,得把结果告诉他。

很多人都没有做到这两点,所以即便有与自己看法相左但很好的点子最后也浪费掉了。

2、是否注重公司的伦理

领导干部应把伦理看得很重要,而不是把情绪看得很重要。我高兴,就给大家买东西吃;我不高兴,就拍着桌子骂。这叫作情绪化。管公司如果是靠情绪,这个公司就是没有伦理的。一个有伦理的公司不应该是情绪化的。我在此提醒各位注意一些基本的伦理:中午在公司打牌,上班的时候偷偷喝酒,进领导的房间不敲门,下班的时候也不打招呼,是没有伦理的;跟领导干部讲话时勾肩搭背,没大没小,是没有伦理的;带老板出去打牌或叫下属到自己家打牌,是没有伦理的;跟公司的主管或员工进出风月场所,是没有伦理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千万不要去那些风月场所,更不能带着下属去,否则你怎么管他们?

你可能会说:“余老师,我们公司是个小公司。”你错了,就因为是小公司才更要管好,当还是个百人小公司时就把它管好,等它变成万人大公司时仍然是可以管好的。如果你连一百个人都管不好,何谈管一万个人?所以,现在就要管,就因为还是小公司才来得及管,真等公司大到拥有几千、几万人的时候,你再开始管就来不及了。

另外,不要跟下属讲黄色笑话,尤其是在公司里。很多人见下属讲了个黄色笑话,自己也跟着讲,这像什么样子?我就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我的下属没有人说我很凶,但是也没人敢拿我开玩笑。一个人不要凶,但是要威,不要苛,但是要严,也就是要有威严。

一个干部一定要有威严,这样管起人来就很好管了,他们就会畏惧你。当然,这不是要让下属真的怕你,而是让他们有所忌惮,能够自觉遵守公司的伦理。

3、是否姑息表现很差的员工

有句古话叫作“姑息足以养奸”。所以,公司里的“坏蛋”都是你培养出来的,因为你姑息了他,他才顺利地变成一个“坏蛋”。并且,最后他还会反过来咬你一口。你可能会问:“余老师,那如果不姑息,该怎么办呢?”

不姑息表现很差的人有四种方法:

第一,把他从原有岗位上撤掉,将其安排到一个不太重要的岗位。

第二,不再对这个员工投资,也就是不再送他去学习,更不要说送他出国了,那都是浪费。

第三,不要再委派重要的任务和项目给他,他会把事情弄砸。

第四,叫他待岗。所谓待岗,就是宁愿让他没有工作,宁肯给他薪水养着他,都不让他做事情。如果他有自知之明,会主动辞职的。

执行型干部必须规避的七个陷阱

一个执行力强的企业,必然在战略制定、文化及领导方式等方面表现得非同一般。但事实上,由于领导干部们常常掉进诸如忽视战略、忽视领导风格、喜欢听命行事等陷阱里面,而使企业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可见,如何避免执行力陷阱,是企业提升执行力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每一个人先挑起自己该负的责任

管理学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来研究的学科。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对责任,如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及企业的责任等谈得很多。他在《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中认为自己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创建了管理学这门学科,并围绕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尤其是责任来研究这一学科。

1973年,彼得·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这本共达839页的巨著以其书名简洁地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该书索引中多达36处谈到“责任”。可见,承担责任是管理的要义之一。

彼得·德鲁克反复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领导干部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工作,要求他们对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