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百科
23339700000083

第83章 幼儿的家庭急救(1)

(第一节)意外伤害的家庭急救

一、烫伤

1.立即用冷水冲洗

如果轻微的话,可先用大量冷水冲洗,降低伤处的热度。冲洗的时间至少要20分钟。也可用白酒反复涂抹患处。但烫伤的处置法因程度而不同,由烫伤的深度与宽度来决定,全身性的烫伤就不能用水冲洗。

烫伤以后会形成水泡,应赶紧连着衣服泡到水中,等安顿后再脱衣服,勉强脱或剪开衣服,常会伤到皮肤,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去医院请医护人员脱衣服。

2.烫伤的次数和面积

即使范围很小,如果达到肌肤的深度,就是严重的烫伤,此外,婴幼儿容易全身休克,应加以重视注意安全。脸或阴部的烫伤最初需要专科医生的治疗,孩子的手脚容易形成瘢痕或挛缩,因此不要随便改变或停止治疗。

(1)烫伤的深度

第一度--皮肤红肿、疼痛。

第二度--形成水泡、溃烂。

第三度--最为严重,皮肤与组织完全受伤,形成溃疡状。

(2)烫伤的面积

烫伤严重与否,可由身体表面积的%来决定,幼儿若Ⅱ度15%,或Ⅲ度10%,就算是严重,即使是第一度的烫伤,若达全身5~10%的话,则需进行全身治疗。

如果是脸、眼、外阴部达到2度以上的烫伤,即使是1%~2%的面积,也必须住院治疗。

3.不要擦药

如果用大量冷水冲洗烫伤的部位,烫伤面的污垢大多会冲掉,因此最好是不擦任何一种药,用纱布、毛巾等清洁布包住,立刻送去医院处理。

此外,不要把水泡弄破,用清洁的纱布覆盖,直接送去医院。

4.烫伤的急救处理

(1)烫伤轻微

婴儿体表面积很小,因此一点烫伤就会变得很严重,除了相当轻微的烫伤以外,都要住院处理。去医院时也要用裹着毛巾的冰袋冷敷。

皮肤只是变红,也没有水泡,烫伤范围小的话,在家中处理就可以了。但是过了三天还不见好的话,必须送到医院处理。

①用自来水冲洗20分钟以上,直到不痛为止。脸或头轻轻淋浴或手浇水。不要擦任何药。接下来用清洁的纱布或毛巾覆盖后包紧绷带。绷带上面再用水袋冷敷一个晚上左右。

②受伤后48个小时内观察情形即可。血水渗出纱布的话,证明烫伤部位恶化,要直接送去医院处理。

③如果非常需要擦药的话,可去医院买一些药水或把未使用的管装凡士林软膏滴在烫伤面上。烫伤处一般应暴露,不需要包裹,但应注意伤口污染。

(2)严重烫伤

烫伤的面积较大时(一双手或整个胸部)。

①首先进行冷敷不管任何烫伤都应立即在水龙头下冲20~30分钟,借着此法可缓和疼痛,也使烫伤不再扩展。

②脸部的话则以湿毛巾冷敷,若是脸部烫伤,可不停地用湿毛巾冷敷,为了避免伤及眼角膜,不可擦拭眼睛。

③不可强迫脱掉衣服,烫伤时,不可勉强脱掉衣服,应把水直接淋在衣服上,然后再脱掉,袖管可用剪刀剪开。

④冷敷后送往医院,充分的冷敷后,应以干净毛巾包裹患部,如果是手腕,应以毛巾把手吊在肩上,如果是脚,应抱起患者前往外科,不可自行涂药。

⑤严重灼伤应叫救护车,一边进行冷敷,一边联络救护车,尽早送往医院。

(3)全身烫伤

不要冲洗。立即脱衣服,用清洁的布覆盖,再把全身包裹毯子保温,争取时间赶紧送往医院。用清洁的纱布、毛巾或毯子包好,赶紧送医院或先做家庭护理。

二、窒息

新生儿及未满3个月的婴儿,最容易发生窒息,当布块盖在脸上、吐奶、呕吐、秽物进入气管、或异物进人口中时,都可能发生窒息,此外气喘等疾病发作,也可能窒息。

急救处理

①尽快进行人工呼吸。

呼吸停止,脸或嘴唇发紫,则应立刻进行人工呼吸。

②联络救护车。

可央求家人联络救护车,如果只有一个人,也应该一边进行人工呼吸,一边打电话。

③拿出异物。

气管被呕吐的秽物堵塞时,应伸入口中拿出异物。

④哭的话就不要紧。

只要呼吸畅通,就会哭出声音,不过仍需求送诊治。

⑤按摩心脏。

除了呼吸之外,如果瞳孔散大,心脏停止跳动,就应进行心赃按摩,这是需要勇气的,如果不进行,只有死亡,千万不可丧失信心,平常就要多加练习。

⑥持续不断。

在救护车尚未到来之前,应继续进行。

三、撞伤头部跌倒

从楼上或是窗户跌落时,或者从床上摔下来,都会撞到头部,如果只是撞伤手脚,尚无妨,要是撞到头部,就必须注意,严重的话可危及生命。

1.急救处理

(1)大声哭泣,即可放心

如果大声哭泣、意识清楚、没有呕吐,即可证明症状较轻,只要让其保持安静即可,但是有时候外表症状较轻,却可能发生脑部出血,或头颅骨折,最好接受诊查。

(2)精神模糊时,应立即联络救护车

这时头部没有外伤,也可能发生脑部出血,如果意识模糊或昏迷不醒时,应使其躺下,尽快联络救护车。

(3)出现这些情况时,必须求医诊治

平常不呕吐的小孩却发生呕吐或表情不对时应求医诊治。

呕吐时,引起惊厥时,恶心时,耳和鼻出血时,摸头就凹陷或膨胀时,应求医。

(4)观察2~3天

头部若有异常,在2~3天内就会发生症状,有时候可能惊厥或突然昏倒。

应冷静观察2~3天,只要有异常,立即送医院。

2.家庭护理

(1)用毛巾冷敷肿疱,有擦伤、割伤的话要消毒。即使割伤是小伤,为了慎重起见,要送医院处理。

(2)用清洁的纱布压迫出血的部位以止血。撞伤的部位要冷敷。不要摇晃或抚摸头。

(3)立着抱孩子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

(4)当天尽量保持安静,晚上也要观察孩子有没有恶心、嗜睡、头痛及惊厥。

四、误食

婴儿会用手指捏拿东西时,就会把东西送往口中,而且很可能吞下去。(突然受到惊吓或大笑时)。

豆类、硬币、钮扣、弹珠、小铅笔,也可能送入嘴里。

吞咽异物时,异物可能进入呼吸道,有时会进入消化器官。

进入气管时,都会发生强烈的咳嗽,如果吃下较大的异物,可能堵住气管,发生窒息。

进入食道,可能掉入胃里,数天后,可能连同粪便一起排出,若异物大时,应手术取出。

急救处理

(1)以手指取出

一旦误食异物,让婴儿张开嘴,只要没有进入喉咙,即可用手指取出。

(2)就近求医

如果无法取出,应立刻就近求医,注射镇痛剂,然后送往专门的医院。

(3)窒息时应联络救护车

如果停止呼吸,就必须分秒必争,一边进行人工呼吸,一边联络救护车。

(4)哭泣的话,就不必惊慌

幼儿吞下硬币时,看到母亲惊慌的样子,就会嚎啕大哭,此时不必紧张,应送往医院接受X光检查,再听从医生指示。

五、误食毒物

家里经常会放一些感冒药、杀虫剂、消毒液、香烟等危险物品,如果放在婴儿伸手不可及的地方,则可避免意外发生。

包有糖衣的药品,味道甘甜,婴儿会误食,此外在鲜奶瓶里放置杀虫剂更是危险。

1.以镇静的态度检查

误服药物等物品时,最重要的是判断服下何种药物,及数量的多少。

(1)检查喝了或吃了什么,立即判断要不要让孩子吐出来。

(2)喝了多少呢?

(3)什么时间怎么喝的呢?

(4)观察现在的情形。

检查这些事项后,带剩下的容器,连同孩子赶紧去医院。

2.误服以下东西暂且观察即可

体温计的水银、蜡笔、麦克笔、化学调味料,芳香剂、蚊香、火柴、口红、指甲油。这些东西吃一点并无大碍,只要观察情形就可以了。

碱性电池虽然没有危险,但是最好去医院照X光片。

干冰立即从口中取出,让宝宝呼吸新鲜的空气。如果冻伤的话,要带他去医院。矽胶虽然不必担心中毒,但是口中有糜烂的现象时,要带他去医院。

3.急救处理

(1)首先联络医生

告诉医生患者误服数量,然后听医生指示,因为有些药以催吐,有些不可,不宜任意处置。

(2)不可催吐的药物

强酸、强碱制品:如厕所所用洗涤剂、管道洗净剂、漂白剂、去油剂等。

石油制品:如家庭用灯油、汽油、挥发油、稀薄剂、指甲油、去光水等。

农药类:如杀虫剂、除草剂、生石灰等。

危险的固体:如圆钉、别针、玻璃等。

以4~5个蛋白冲泡200CC的牛奶,令其喝下。

(3)洗胃

如果吞入毒性较大的物品,应联络救护车,送往医院洗胃。

(4)伸进手指催吐

如果婴儿误服以下东西,要立刻引吐,并让他多喝水分以稀释毒性,然后带他去医院。

化妆水、整发剂、樟脑球、药,厨房和厕所所用的洗涤剂、肥皂、酒精类、香烟、咖啡。

(5)催吐方法

首先让孩子多喝水或牛乳,不喝时捏鼻子灌就可以了。然后把手指放进喉咙深处,压好几次舌头让孩子吐出来。

注意!樟脑丸等会和牛乳的脂肪成分起反应,反而会被吸收,因此切忌喝牛乳,务必让他喝水吐出来。

(6)保持安静

吐了2~3次后,保持安静,不可着凉。

(7)让医生观察呕吐的赃物

把吃剩的东西及容器、赃物装入塑料袋,让医生观察。

六、异物进入眼睛

急救处理

(1)绝对不可搓揉

砂子、灰尘进入眼睛时,不可揉搓,因为这样伤害到角膜,最好借着眼泪,使其自然流出。

(2)以眼药水或温水洗涤

没有泪水,可用眼药水或温水洗涤。

(3)以手帕或纱布除去

如(2)的方法仍然无法除去异物时,母亲可把手洗净,翻开下眼,以清洁的手帕或纱布轻轻擦拭。

(4)由眼科医生诊疗

无法除去异物,而感到疼痛的话,可由医生诊疗。

(5)立即送医院

眼睛有什么东西刺激时,要立即送医院。强酸,碱性的药品进入眼睛时,冲洗十几分钟后再送医院。

七、异物进入耳朵

蚊子、苍蝇、豆子、小沙粒、塑料玩具等都可能进入耳朵。

急救处理

(1)以光线照射耳朵

虫进入耳朵里时,母亲不可惊慌,应利用光线,即可将虫诱出,以手电筒朝耳朵照射即可。

(2)滴一~二滴的油

如(1)的方法无效,可在耳朵滴1~2滴干净的婴儿油、沙拉油、酒精,虫就会窒息而死,然后把耳朵朝下,虫会连同油流出。

(3)当水进入耳朵

把浸水的耳朵朝下,将脱脂棉揉成细长型,静静插入吸收水份。

(4)虫以外的异物

如果异物接近外耳道的入口,可用耳勺取出,如果技术欠佳,异物可能会更往里面,最好前往耳鼻科。

八、异物进入鼻孔

小孩有时会把豆子、弹珠、小石头塞进鼻孔,而难以取出。

急救处理

(1)不可勉强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