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百科
23339700000080

第80章 幼儿的疾病防治(8)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心肌炎症,改善心脏功能和抗休克。

控制心力衰竭,抢救心源性休克,纠正各种心律失常。

抗菌素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护理要点

急性期卧床休息1个月,有心衰和心脏扩大者应该绝对卧床休息3~6个月,学龄期儿童至少休息3~6个月,以减轻心脏负担。

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并要少食多餐。

密切注意病儿,发现异常,尽快就诊。

衣着适宜,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及各种感染。

预防措施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

预防注射,增强免疫力。

避免受冷、发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七、充血性心力衰竭

本病是由于心功能减损,全身代偿仍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系列表现。常见的原因有先心病、心肌炎、重症肺炎、风湿热、急性肾炎、克山病和严重贫血等。

患儿表现

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小婴儿则哭闹不安、烦躁多汗、面色苍白、哭声低弱、呼吸快而表浅,安静时呼吸达60次/分以上。

年长儿出现乏力、劳累后气促、食欲减退、腹痛、咳嗽、安静时呼吸也快。

尿量减少,下肢浮肿。

安静时心率也快(婴儿大于180次/分,幼儿大于160次/分)。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肝脏肿大,肋下达2~3 cm以上,或短期内迅速增大1.5 cm以上。

X线检查见心脏普遍增大、搏动弱、肺血多。

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心房心室肥厚、心律失常等改变。

超声心动见心脏扩大。

治疗办法

积极治疗上述原发病。

休息并保持安静,必要时用镇静药。

应用洋地黄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功能。吸氧、利尿,应用血管活性药。

护理要点

保证足够的休息,可以减轻心脏负担。一般取平卧或半卧位。

给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婴儿吃奶要少量多次。年长儿要食低盐或无盐食物。

预防受凉感冒,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保持口腔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长期卧床和浮肿病儿,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

密切注意皮肤、颜面、脉搏、呼吸、尿量等变化。

随时向医护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洋地黄时要观察是否有恶心、呕吐、头昏、嗜睡、看东西发黄、脉搏不齐等现象,一旦发现立即向医生报告,防止洋地黄中毒。

预防措施

防止感染、劳累、精神激动等因素以防诱发心力衰竭。

需要较长期小剂量服用洋地黄的患儿,应严密观察,以防中毒。

八、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本病是指由于风湿热的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半年~2年以上)在炎症病变修复过程中心脏瓣膜或腱索上产生疤痕挛缩而造成的器质性瓣膜损害。常见的类型是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亦可同时有几个瓣膜受累。

患儿表现

易疲倦、心悸、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

面颊可呈紫红色(二尖瓣窄狭)。

心脏听诊有杂音(心尖部、主动脉瓣听诊区)。

心电图检查有心室肥厚等表现。

X线检查见左心大或左房右室大。

贫血、血沉快、抗“O”增高、C反应蛋白阳性。

治疗办法

慢性心衰者要长期服用洋地黄治疗。

较大儿童条件许可者可作人造瓣膜或生物瓣膜置换术。

护理要点

控制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

给容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避免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预防措施

防止呼吸道感染,加强锻炼,增强小儿抗病能力。

改善居住卫生条件,避免寒冷潮湿。

早期诊治链球菌感染,并且治疗要彻底。

去除慢性感染病灶如龋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扁桃体摘除术前术后应用青霉素预防感染。

风湿热患者应长期应用抗菌素(如长效青霉素)预防链球菌感染。防止心脏继续损害和风湿热复发。

急性期病儿要积极系统治疗。

九、小儿高血压

新生儿血压大于12/8 kpa(90/60 mmHg);婴幼儿大于13/8 kpa(100/60 mmHg);学龄前儿童大于15/9 kpa(110/70 mmHg);学龄儿童大于16/1l kpa(120/80 mmHg)为高血压。常见的原因有肾脏疾病,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嗜铬细胞瘤等。原发性高血压少见,多有家族史。

患儿表现

平时无自觉症状,偶然的机会才发现血压有轻度升高。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视力障碍、抽风、偏瘫、失语等(高血压脑病)。

气急、紫绀、呼吸困难、浮肿(心衰)。

多汗、心悸、心动过速、体重减轻(嗜铬细胞瘤)。

软弱、肥胖、多毛、皮肤癜斑(皮质醇增多)。

血压高于正常,下肢血压可能测不到。

眼底检查出现高血压改变。

尿常规、肾功能、静脉肾盂造影、肾动脉造影、肾超声等检查可有异常改变。

治疗办法

休息。

通过利尿达到降低血容量继而降压。

扩血管,能降低外周阻力而降压。

病因治疗。

护理要点

轻度高血压可适当活动,出现心、脑、肾合并症或高血压危象时要绝对卧床休息。

解除思想顾虑,情绪不要过度紧张或兴奋。

低盐低胆固醇饮食,适当控制体重,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肉。

按医嘱吃药打针。

预防措施

日常饮食不要给过多钠盐。

控制体重过度增长。

避免过度紧张或精神刺激。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经常测血压,亲属中有高血压病人者,要注意测血浆胆固醇(血脂)等。

心血管系统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心脏就象一个泵,血管就象渠道,把心脏源源不断泵出的血液送往全身各处进行营养物质及气体交换后再流回心脏。心脏、血管一旦被疾病损害,就会对全身产生严重的影响。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先天性心脏病,其产生多因母亲怀孕早期受到病毒感染,服用某些制畸药物及接触过量的射线等所致。由于先天性心脏某一部分畸形而造成血液的异常流动,便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和发育,甚至导致孩子的夭折。先天性心脏病溜疗除适当年龄的根治性手术外,家庭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各种心律失常在小儿也很常见。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晚期或治疗护理不当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这时治疗起来就十分困难了。

(第十节)骨骼系统疾病

一、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本病是化脓菌引起的关节炎症。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时期,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等大关节易受侵害,其发生与骨髓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有密切的关系。

患儿表现

病变关节肿胀、不让碰,肢体活动受限,患肢多处于半屈曲位置。

发烧、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血中白细胞增高。

关节腔穿刺抽出混浊液体或脓液,抽后液体很快凝固,化验检查细胞数常超过4000/mm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X线检查,关节附近软组织肿胀,关节软骨面发生破坏和退行性变。

晚期可发生关节脱位,造成畸形和活动受限。

治疗办法

根据关节穿刺液涂片检查细菌结果选用抗菌素治疗,病原菌未明前选用庆大霉素和红霉素联合静点。

皮肤牵引能减轻疼痛、便于休息,并能防止病理性关节脱位。

关节腔穿刺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时,要每1~2天穿刺一次,同时关节内注射抗菌素。如为积脓,则要早做关节切开引流术。

护理要点

保证足够休息,须卧床。

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保持关节功能位,以防关节畸形。

关节疼痛时可局部热敷、减少活动、避免受凉。

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本病是最常见的足部畸形,多因胚胎时期某种原因造成发育停顿、子宫内受压、肌肉发育不良引起肌力牵引不平衡或肌腱附着位置不正常等原因所致。男孩比女孩多见。

患儿表现

前足内收,全足内翻和下垂。

行走困难,病肢小腿肌肉萎缩。

足部X线检查有骨骼位置畸形。

治疗办法

1个月~1岁的婴儿用石膏固定矫正畸形(Kite石膏矫形石膏疗法)。

6个月~6岁的小儿,石膏疗法不理想者用跖内侧组织松解术。

护理要点

从新生儿期就要开始多次按摩患足,持之以恒,一般于12~24个月多能恢复正常。

三、先天性髋脱位

本病是四肢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系由于髋臼发育不良使股骨头向外上方脱出而致。女孩多见,左侧多发。主要与遗传、韧带松驰、体位与机械因素(如臀位产等)以及髂腰肌挛缩等因素有关。

患儿表现

会走时间晚,走路跛行(点脚)。双侧髋脱位时走路左右摇摆,象鸭子一样。

大腿短而粗,小腿细而长,臀部扁而宽,患侧腹股沟短或消失,臀部皱纹升高或多一条,患肢短。

平卧屈髋屈膝各90°,外展下肢困难,有时听到股骨头滑入髋臼内的弹响。

患肢单腿站立时对侧骨盆下垂。

单侧脱位时平卧屈侧90°,患侧膝关节比健侧低。

会阴部宽大,病侧大粗隆向后外上突出。

髋关节X线检查: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出现延迟,脱位侧股骨头向外上方脱出,髋臼发育差。

治疗办法

9个月以下小儿,手法复位后将双下肢保持高度外展位,用三角尿垫、蛙式位夹板或吊带保持4~6个月,一般均可治愈。

3岁以下小儿麻醉下手法复位后用蛙式石膏与外展支架石膏固定6~9个月。

4~7岁儿童要手术切开复位,可根据具体清况采用关节盂唇切除、骨盆截骨术或髋臼挖深等方法。

8岁后小儿治疗效果不理想,常留下不能耐受远距离走路和体力劳动,腰疼、髋疼等后遗症。

与肌肉系统一样,当骨骼系统受到疾病侵犯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故一旦发现孩子有运动方面的异常,除考虑神经、肌肉疾病外,还要及时做骨科检查。某些先天性骨骼疾病,生后或生后不久多可发现,这时一定要有早期就诊的概念,不要认为孩子太小,过一阶段在说。这样往往失去了早期治疗的良机,很可能给孩子造成终生的残疾。

骨骼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由化脓菌引起,治疗上除大量应用抗菌素外,早期切开引流亦非常重要。先天性畸形疾病大多数只要早期及时定位固定一段时间后多可治愈,而晚期则必需采用手术方法矫正畸形。

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疗程大多数比较长,故日常的生活护理与培养孩子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是治疗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