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营养素,尤其是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量过多可产生中毒现象,这和药品治病的道理一样。例如1~3岁的儿童,每日口服维生素A 75000国际单位达6个月,即可出现中毒症状。维生素D中毒在婴幼儿则更为常见。有的婴儿每口只要摄入3000~4000国际单位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儿童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与中毒剂量之间的安全界限很小,更容易引起中毒。儿童每人每日铁、锌和硒的需要量分别为12、10和0.5毫克,长期大剂量服用这些微量元素,不仅是浪费,而且有中毒的危险。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更要注意服用的剂量,不是越多越好。
目前一些自称为婴幼儿食品的研究单位,用欺骗的手段出售一些不成熟的配方及工艺给食品厂,而有些厂商也乐于购买这种不经科学鉴定、立即可以投产而质量低劣的配方。因为贴上某某研究单位监制的标签,群众便会竞相购买,从而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
发展营养强化儿童食品是关系到子孙后代身体健康的大问题,应该尽快成立全国和各级营养强化食品管理机构,制订出各种营养强化食品法规与标准,对市场上的营养强化食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测,并公开宣布检测结果。
二十四、不要让“小皇帝”的饮食离“谱”
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聪明伶俐,是普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然而,这浸透着舔犊之情的希望如何变成现实,却是一门学问。
一位年轻的母亲,虽说月工资不到300元,但对儿子却无所不舍。只要有人说这东西好吃,不论价格多高,她都会掏钱去买。50多元1桶的洋奶粉、20多元1盒的高级营养品、“力多精”、“娃哈哈”、“反斗星”,别人家孩子吃的时髦高级食品,她家样样都有。她对同事们说:“现在只有1个娃,不能让孩子亏了嘴。”时下的“小皇帝”、“小公主”口福真是不浅。日渐增高的身价使他们早已拥有对父母发号施令的权力,琳琅满目的儿童食品、神乎其神的广告宣传又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有句顺口溜说得好,现如今是“母亲跟着孩子走,孩子跟着广告。”“小皇帝”真可谓是一言九鼎,要啥有啥。
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孩子对食品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作家长的对此一味顺从和有求必应,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造成营养不良。比如,夏天有的孩子爱吃冷饮,父母就不加限制,无条件满足。儿童营养专家说,冷饮食用过多,容易造成腹痛、肠痉挛、食欲下降。有的孩子零食吃得比主食还多。据了解,有的家长每天在孩子零用钱方面的支出多达十几元。专家们告诫:儿童的1日3餐必须有规律,有些小食品少吃无妨,多食无益。
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需要平衡膳食。蛋白蛋、碳水化合物摄取比例必须适当,否则会导致畸胖或畸瘦。专家们介绍说,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发育,对食物摄取量不加限制,以为吃得越多越好,结果饮食热量堆积太多,造成过度的肥胖。据了解,肥胖儿的比例每年都在上升,已成为一个大问题。但有些家长却不以为然,认为单纯性肥胖不是什么大毛病。专家们警告:孩子从小过度肥胖,早年容易得老年病,比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且病死率比正常体重人高得多。据悉,北京儿童医院今年已有两名儿童因过度肥胖及伴生其他疾病而死亡。8月25日,记者在儿童医院内科病房看见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体重已达80多公斤。
她在1991年曾得过肝炎,这次因患胰腺炎又住进医院。女孩的父亲说,以前对孩子的饮食不太管,女儿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现在后悔也晚了。
营养虽是儿童正常发育所必需,但某些营养素也不是越多越好。专家们说,如果孩子缺乏某种营养素,可以添加此类强化食品,但一定要适量;如果孩子本来不缺乏,根本就无需添加,否则此类营养素摄入过多,会出现中毒。某种营养素的中毒比缺乏更难医治,家长何必花钱买病呢?
还有一些家长因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以为东西越贵越好。为孩子购买食品,只认价格,不认营养,对洋味食品更是“情有独钟”。其实,最贵的不一定最有营养,也不一定最适合自己的孩子。拿洋奶粉来说,不可否认,洋味食品的外观、包装、味道等方面是国内食品无法抗衡的,但其配方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专家们呼吁: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应学一点儿营养卫生知识,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对孩子不合理的饮食要求,要学会说“不”。
二十五、要关注独生子女的饮食习惯与健康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活泼、健康,怎样保证儿童的体格和智力发育都健全呢?
归结起来,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保证儿童的合理营养。所谓合理营养,就是每天供给儿童的饮食中,应含有数量充足、质量良好的各种营养物质,以满足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做父母的缺乏儿童营养知识,在孩子饮食供给方面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做法,有的父母为了使独生子长得健美,不惜经济开支,给孩子买些所谓高级营养品,如巧克力、麦乳精、蜂乳精、花粉精等等,而往往忽视了日常饮食的合理供给,结果,不仅不能保证儿童的合理营养,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父母让孩子经常吃酒心巧克力,使孩子吃酒成瘾,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目前,我国儿童的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仍然较高,这与孩子们的不良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所以,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是保证合理营养的重要问题。
孩子本来是不会挑选饮食的,全凭大人来安排。孩子的饮食习惯主要是由父母或其他哺育者培养而成的,下面谈谈儿童饮食习惯的培养问题。
1岁以内的婴儿最好的饮食是母亲的奶,不但有益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能增强母子之间的感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从1岁半开始,就可让孩子自己拿勺子吃粥喝水,大人可在旁边帮助孩子,每次吃饭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在30分钟吃完。到了3岁,就要让他学会自己端碗、拿勺、用筷子,尽量让他自己吃各种应吃的食物。此外,在培养孩子饮食习惯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吃饭要定时定量。已经断奶的孩子,每天除了给早、午、晚3餐之外,还可再加一至两次点心,不要随时随意让孩子吃糖果或其他零食。每次吃饭应在一定时间内吃完,切不可让孩子边吃边玩,也不要在吃饭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或看书画等。
(2)孩子每次吃饭应在固定的地点,吃饭的场所要清洁卫生、明亮、舒适,要让孩子在饭桌上吃饭,逐渐养成孩子进入这个环境,坐在饭桌旁就引起吃饭的兴趣。要注意纠正孩子吃饭时到处乱跑和大人追逐喂饭的不良习惯。
(3)每次吃饭前应让孩子作好吃饭的思想准备,如饭前应先让孩子洗手,然后进入餐室吃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卫生习惯,而且给孩子吃饭的思想准备,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可增进孩子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吃饭时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排除各种精神紧张因素,更不能在吃饭时训斥和打骂孩子。
(4)要注意培养孩子喜欢吃多种食物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和不吃零食。要常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给孩子讲解食物的营养知识,用来引起孩子喜欢吃各种食物的兴趣。每次吃饭时如果食物品种较多,不要一齐加入孩子的碗中,数量也不应一次盛得过多,要吃完后再逐渐添加,避免孩子养成剩饭剩菜的不良习惯。
(5)吃饭时大人要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应首先做到,并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饭菜的好坏或某某人的饮食嗜好等等,以免孩子产生挑剔食物的不良习惯。
(6)有些食物不宜给孩子多吃,也有的食物不应让孩子食用。如油炸、煎炒等多油食物,不容易消化吸收,孩子不宜多吃。含糖、含脂肪多的糖果、糕点、巧克力、麦乳精等,孩子食用时也应加以限制。带有较强辣味、酸味的刺激性食物和含酒精、咖啡的饮料,都不应给孩子食用。
二十六、影响幼童健康的错误就餐方式
在对待孩子吃的问题上,许多家长都比较注重孩子吃饱、吃好、吃得清洁卫生这些生理上的需要,往往容易忽视孩子进餐时的环境、语言、表情、姿式、行为等心理上的需要。殊不知,孩子就餐时的外界环境和心理、食欲消化诸多方面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就餐时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即使是美味佳肴也难以达到营养身体的目的。以下种种就餐方式,就有碍孩子身心健康。
(1)让孩子单独进餐。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家长由于忙于事业,而忽视了与孩子共同进餐这个问题。儿童单独进餐,因为没有家长管教,一般都会挑挑拣拣,自己觉得好吃的多吃一点,反之便不加问津。加之儿童一般都有边吃边看边玩的坏习惯,容易造成偏食和营养不良。孩子单独进餐,席间气氛冷清,往往难有较好的食欲。
(2)就餐时教训孩子。有些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抽不出时间来管教孩子,待到吃饭时在餐桌旁大加训斥,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就餐情绪,使孩子食不甘味,食欲锐减,或在哭泣中进食,久而久之,可使孩子形成对就餐厌烦的心理。
(3)就餐时家长间发生争执。席间家长唠叨、发牢骚,这也会给孩子就餐时造成一种心理压力,或厌恶感。有的孩子见此,便匆匆丢下饭碗,甚至躲避一旁或哭泣、着急,这样难以保证进餐的质量。
(4)餐桌旁的无度奖罚。有的家长见孩子吃饭慢了些,便采取物质刺激的办法,以奖钱物许诺,引诱孩子进餐。这样虽可一时奏效,但对孩子以后的饮食进餐可能产生一种负性依赖效应。奖励的款项必将越要越大,有时甚至发展到对一般奖励淡漠,提出更高的苛求,或一旦离开了奖励便赌气不拿饭碗。与此相反,采取强制逼迫的方式让孩子进餐也是失策,这样一来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二来在这种强迫的条件下即使吃下去不少食物,也难以达到正常消化吸收的目的。
(5)餐桌旁的玩笑嬉闹。就餐时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过分地玩笑嬉戏,也是不妥的。这样容易造成食物误入气管,食物梗喉等严重意外事故发生。
二十七、小儿喝点碱性饮料好
一些儿童食品专家指出,目前大多数儿童饮料酸碱度搭配失调,酸有余,碱不足。产品制造商和厂家往往注重饮料的口味和包装,却很少考虑到饮料对碱性无机盐的补充和均衡人体酸碱比例的重要作用。
一般在正常情况下,人血液的pH值维持在7.3~7.5之间,呈弱碱性。膳食中有些食物,如粮食、肉类、蛋类、鱼类等含蛋白质的食品,由于含硫、磷较多,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其最终呈酸性,故这类食物也称酸性食物。摄入酸性食物过多,可使血液趋向酸性,这样人的体质称酸性体质,长期偏酸,易引起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蔬菜、水果中由于含有大量的钾、钠、钙、镁等元素,而这些元素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此类食物称碱性食物。饮食中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机体才能维持酸碱平衡,使血液保持正常pH值。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们的饮食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餐餐有肉蛋,使体质多偏酸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儿童饮料应该是碱性的,以适当纠正偏酸倾向。可是,目前儿童饮料大多是酸性饮料,糖、蛋、奶、香精、色素含量大,喝多了这类饮料,使儿童体质更趋酸性,对健康不利。
二十八、小儿饮食要注意的几点饮食,对营养全面摄入、身体健康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培养工作从何做起,家长、老师要引导、教育孩子,注意以下几点:
(1)忌零食。常吃零食会破坏胃肠道蠕动消化规律,使食欲下降,还会引起胃病。
(2)忌偏食。长期偏食会造成某些营养成分的供应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3)忌蹲食。蹲着吃饭腹部受到挤压,胃肠不能正常蠕动,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4)忌暴食。遇到好吃的饭菜就进食过多,会使消化道负担加重,影响胃的蠕动和消化,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里,发酵腐败,出现打嗝、呕吐等症状。这样,既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又对身体有害。
(5)忌咸食。经常吃过咸的食物,会使体内心脏、肾负担加重,容易诱发高血压。
(6)忌快食。喜欢吃的食物,常常不咀嚼充分就吞下,这样会加重胃的负担,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7)忌走食。边吃边走,或孩子在前边跑,父母在后边边追边喂饭。这样一方向影响小儿食欲,使食物消化吸收不良;另一方面还很不卫生,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等会污染食物,与食物一块吞咽下去,损害身体健康。
(8)忌玩食。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饭边玩玩具,这样分散了注意力,影响消化道液体分泌,日久会造成消化不良。
(9)忌笑食。进食时说笑和互相打闹,稍不注意,食物就会误入气管,引起呛咳,严重的还会阻塞气管,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二十九、儿童行为异常时要调整饮食
据最近国外资料介绍,儿童的异常行为,与其所摄入的饮食有关。
性格十分孤僻、情感抑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感觉异样的儿童,应考虑其体内缺乏维生素C,在饮食中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所以,番茄汁、橘子、蒿苣、苹果和白菜,应是这类儿童常见的桌上菜。因这些食品所含的甲基水杨酸盐和维生素C,可增强神经信息的传递功能,从而使上述症状缓解或消除。
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后,儿童较长时期出现疲倦、烦躁、焦虑、健忘和恐怖等现象,是体内维生素B族物质缺乏的信号。及时补充大豆、糙米、蛋黄、动物肝脏、牛奶、核桃仁、芝麻等很有必要。因这类食品富含卵磷脂和维生素B1、B2、和B3,能调节其神经功能,而卵磷脂在体内释放的酰胆硷,能帮助感觉和记忆的形成,使儿童变得聪明、伶俐和活泼。 儿童的智力与年龄并非同步增长,较之同龄人行为和精神均显得幼稚可笑,是体内氨基酸不足;夜间磨牙,易惊,甚至抽动手脚,与缺钙有关;反应迟钝、喜欢睡觉,是因食盐过量,导致体内钾盐积蓄;体内锌、锰等微量元素缺乏,可造成儿童的异食弊;精神涣散、贫血、头昏,多因缺铁引起;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吃糖过多,可引起情绪反复无常、激动、爱哭和摔书毁物,脾气特别大的现象。这种被医学界称为“嗜糖性精神烦躁症”的疾病,危害很大,甚至会导致心理变态。既然饮食偏颇可导致儿童行为异常,那么,调节饮食结构,则是改善其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在为儿童设置广谱食品的同时,还应注意调节他们的餐前情绪。让他们从“你要我吃”变成“我需要吃”,从而使之尝遍酸、甜、苦、辣,即能增进食欲,又可使体内获各种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成分,达到改善不良行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