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若饭后吃干鱼片,能使胃蠕动加强,加速胃中食物的排出,这样,食物在胃内搅烂、磨碎不够充分,化学性消化不够彻底,必然给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增加过大的负担,容易造成后段肠管功能紊乱,会使儿童出现腹泻、粪便过多等症状。
(3)鱼片在腌制过程中有致癌物亚硝胺产生,因此,儿童大量长期吃干鱼片也有得癌的危险。
十八、小儿不宜多食冰淇淋
众所周知,许多小儿都非常喜欢吃冰淇淋,常常是吃完一盒,又要吃。甚至有的家长想通过让孩子多吃冰淇淋来增加营养。
事实证明,儿童多吃冰淇淋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为冰淇淋是寒凉食品。中医认识,寒凉伤胃,不少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过量吃冰淇淋常导致胃受伤而无力消化食物。尤其是患有“上热下寒”症的儿童,就更不应该多吃了。
一些厂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把冰淇淋的价格定的很高,但却不是以牛奶、奶油为原料,而是以白糖加发泡剂、色素、香料等为主做成的。结果,冰淇淋吃多了,过多的糖进入体内,使血中糖浓增高,人就感到口渴;同时也抑制了食欲。因此,冰淇淋吃得越多,孩子就越口渴,食欲越不好,营养也就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儿童不吃冰淇淋,即使是胃热较明显的儿童也要适可而止;对于胃寒或上热下寒的儿童则不宜吃冰淇淋。
十九、家长不要让孩子饮酒
在节日之际,一家人举杯共饮之时,一些家长为了热闹,常常也让小孩喝上一两杯酒,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怂勇小孩饮酒,只能让小孩的身心发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肌体内各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对酒精的耐受性很差,因而饮酒后易醉,甚至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导致死亡。此外,由于酒精还具有刺激性,它不仅能损害小孩的口腔、胃肠黏膜造成溃疡,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其次,酒精还能加速体内糖原的分解,造成低血糖,出现神志不清、大汗淋漓等相应的症状。
综上所述,家长还是不要让孩子饮酒好,不能为了凑热闹,也让孩子陪酒喝。若孩子日后喝酒有了瘾,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育。
二十、小儿不宜多吃酱油
一些家长在小儿刚会吃些杂食的时候,常在其食物,如蛋羹、菜粥等中加酱油调味,认为这样会使孩子吃起饭来更有滋味,其实这样做是有害的。原因如下:
(1)酱油是发酵食物,其中含有很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引起人的肠胃不适或腹泻等。大人的胃酸一般是能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的,而小儿的胃酸分泌很弱,各种酶体分泌功能也差,不能有效地抑制某些微生物在体内产生不良作用;加上小儿肠吸收功能非常强,可将许多大分子物吸收进血液,其中包括有害微生物,易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肾炎、皮肤病,也可导致肠道疾病,如患腹泻,痢疾等。
(2)嗜咸是导致成年人心脑血管及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少吃咸食,并让孩子从小养成口淡的习惯和爱好,是绝对必要的,而不必以大人自己的习惯和嗜好给孩子添这加那。
二十一、儿童饮食误区的分析
如何把握孩子的饮食?选择哪些食物才能促进孩子健康、聪颖、茁壮成长,这是为人父母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好多好心的父母,虽然苦煞费心,花了钱,却往往事与愿违,以致不当的饮食习惯把孩子送入了危险的误区。
误区之一:溺爱贪食型。父母们往往溺爱孩子,而一味地把各种食物推给孩子吃,或者一要就给,一闹就买,而无节制、无规律地放任给孩子吃。殊不知,孩子从小贪吃,尤其是高糖、高脂肪食物的过多摄入,必然会影响智力发育,使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
科学研究表明,过分贪吃,会加重胃肠道负担、消化液相对不足,会引起消化不良;由于饮食者的胃肠道整天都在工作,人体的大量血液必然集中于此,而脑、心、肾等生命器官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以致孩子疲乏无力,昏昏欲睡。同时,过分贪吃必然刺激大脑主管胃肠消化功能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相应抑制了大脑语言、记忆、思维等神经中枢,从而影响智力。
经常饱者,由于吃进的食物所含热量长期超过身体的正常需求,多余部分就变成脂肪在体内贮存。
脂肪在脑组织中蓄积起来,形成所谓的“脂肪脑”,使脑沟变浅,脑回减少,脑细胞更新缓慢。
脂肪在体内积贮过多,就会使体重上升,若超过标准体重的20%时,就成了肥胖症,孩子得了肥胖症,对身体影响很大。据资料介绍,有40%的肥胖人是从儿童时期开始胖的。肥胖不但会影响外姿形态、行动不便,更重要的是会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肾结石等多种疾病,所以从小就该注意合理膳食,防止脂肪细胞增多,保持正常体重十分必要。
误区之二:嗜甜偏食型。孩子生来就爱甜味,这是天性。像食糖、糖果、糕点、饮料以及蜜饯等小食品,偶尔吃一些,未尝不是一种享受,但有的孩子却以此为主食,糖不离手,那就有问题了。
客观上因为:一方面,大量的糖摄入体内,不仅抑制食欲,影响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造成人体营养不平衡,而且由于糖在体内的代谢,常使体液趋于酸性,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疲劳,甚至引起龋齿(俗称“虫牙”),同时由于摄入较多的热量而导致肥胖等不良后果。
另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糕点、饮料以及话梅、陈皮、凉果之类的蜜饯小食物,一般使用的甜味剂是糖精。对使用糖精的食品种类及其限量标准,我国早在1981年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就作了明确规定(最大不得超过0.15毫克/千克体重)。但是使用情况却非常混乱,超出使用范围和规定限量的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健康报》曾披露过卫生部食检所的检测结果,市售20多种陈皮、话梅中糖精绝大部分超标,最高超标137倍。尽管目前通过流行病学检查,未发现糖精对人体的影响,但它在人体的潜在危险却不容忽视,尤其是长期大剂量摄入,更可能会对食用者带来一系列危害。
误区之三:求新求异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儿童营养保健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类保健食品异彩纷呈,新品名品迭出。毫无疑问,这对丰富孩子们的饮食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市场上出售的各类儿童食品质量优劣并存的客观事实存在,尤其是假冒伪劣儿童食品防不胜防。
据报载,某地卫生监督部门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被抽查的12种儿童食品中,有11种产品在广告中有虚假成分,即使剩下的一种,也有夸大的成分。而且还发现市售儿童食品大多说是省优、部优、国优,甚至拿过博览会金奖、国际金奖,其实这其中的部分奖牌,是“重金”买来的。有些博览会只要你参加了,而且交了规定数量的钱,不管产品质量如何,金牌照发不误。这种令人忧虑的状况,再加上我们在购买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不能仔细辩别真伪而盲目买给孩子食用,结果因食用假冒伪劣儿童营养保健品而引起中毒、诱发疾病等现象不断发生,闹出人命案的也时有出现。所以我们在给孩子购买食品时一定多鉴别、多比较,认真选择。
为避免上述误区,正确把握孩子饮食结构,科学选择儿童食物十分重要。对孩子饮食,还是要“返朴归真”,提倡和坚持以植物性食物(粮食和蔬菜)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并强调食物多样化和平衡膳食,适当搭配动物性食物,适量吃一些经过认真选择的质量可靠的儿童保健食品,控制数量、保证质量,不贪食、不偏食、不滥补,科学地带着孩子健康成长,走出儿童饮食误区。
二十二、要慎重选择儿童营养品
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城市儿童的营养品消费占了他们总消费的20%左右。可观的比例不免让人心生疑窦:儿童营养品咋有这么大的魔力?
(1)营养液,聪明液?眼下,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龙”成“凤”。以前,孩子如果缺点维生素什么的,家长根本不当回事儿,现在可就不同了。一些生产厂家正是掌握并利用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对其产品进行了大量的不切实际的宣传。
按照厂家的逻辑:营养液=聪明=成才(考上大学)。可谁都知道,1个人聪明与否,有无智慧,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取决于学习努力的程度。
专家们说,营养只能促使儿童的智力正常发育。孩子不会因为某种营养素少了而智力低下,也不会因为某种营养素的过量而智力超常。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哪种营养品能使孩子成为神童。
(2)食品乎,药品乎?随便到市场上走一走就会发现,不少营养食品的说明书上均标注了此类字眼儿:健脑开胃、增进消化、明日补血、减肥、增强记忆力和免疫力等等,这类现象在儿童营养品上更为突出。
据卫生部门反映,不少儿童营养品作为食品获得生产许可证,但在广告中却无一例外地宣传各种治疗作用。一些儿童饮料中含有红枣、枸杞、黄芪等刺激性早熟的药品,但广告还是照做。
我国《食品卫生法》早有规定:食品中不得加药。药品允许有一定的毒性,而食品不允许有任何毒性。传统的中医学理论中有“药食同源”之说,但不少专家认为,就营养价值而言,药物就是药物,食品就是食品,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记者从北京一些大医院的儿科门诊部了解到:孩子因过量服用某些营养品而导致性早熟的病例已屡见不鲜。比如男孩5岁长胡子,女孩7岁乳房肿大等等。据专家们分析,这除了误服成人用的“花粉”、“蜂王精”制品外,有的纯粹是因为长期服用某种儿童营养品所致,而这其中可能含有激素,促使性腺早熟以及体内激素的分泌。营养专家说,有些孩子的性早熟症状在停服某类营养品后会慢慢消失,但很多情况下,这种性早熟并不可逆转,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当前急需权威部门对可列入食品的药品列出目录予以公布,禁止具有毒副作用的药品进入营养保健食品。
(3)谁来监督生产者?近几年,儿童食品生产厂家在全国遍地开花。其中以集体企业、街道企业和乡镇企业居多,相当一部分厂家生产工艺简单,缺乏技术力量,设备陈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一些地方盲目上马生产营养保健食品,造成大量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卫生部曾委托中国预防科学院医在1989年、1992年两次对北京地区市场上经销的婴幼儿食品营养成分进行随机调查,在200个品种中,营养成分与实际含量不符的占近70%。
有关人士分析,营养食品管理滞后是造成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我国的营养食品生产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产品一旦畅销就成为竞相仿效的对象,品种上的“一窝风”,致使畅销产品无法提高档次。另外,营养保健食品生产目前还缺乏严格的企业标准、产品标准和包装标准。
专家们建议,对儿童营养食品要定期抽查,不合格的生产厂家要坚决取缔。标签除标明营养成分、含量、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对象及方法外,还应有统一的认定标志。对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要加以制止。消费者也应有点儿“主心骨”,不要被言过其实的广告牵着鼻子走。
家长在选择儿童营养食品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应考虑这种食品是否有害、有无副作用,现在许多食品,由于含有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对孩子的健康有害。二是,口感要好,过苦或药味重,小孩难以接受,但甜度高的营养品又会因糖过多抑制小孩的食欲,也不利于小孩的牙齿生长,所以宜选择清甜、性缓的营养品。三是,有无科学数据和实际效果,小孩的保健品尤其要有严格的科学测试和临床验证,以纠正小孩营养的不平衡。四是,适应证要广,如适应证太窄或不对症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五是,体积不宜过大,否则会占据小孩胃的较大容量,引起腹胀,影响正常进食。六是,有大补或寒凉动植物成分的保健品不宜让小孩服用。
总之,无论增加什么样的营养品,首先要保证孩子的正常饮食,注意调理好小孩的脾胃和消化功能,逐渐让孩子恢复营养的平衡状态。
二十三、不要盲目给孩子使用强化食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问题越来越关心,而儿童营养更为人们所重视。
为了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许多家长不惜花费有限的金钱来购买营养强化儿童食品给孩子们吃。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强化食品,尤其以营养强化儿童食品种类繁多,宣传广告五花八门。但从儿童保健与营养学的科学角度来看,相当一部分营养强化儿童食品在质量、配方与包装上不合乎要求,有的甚至质量低劣。
首先我们要明白,只有那些具有适合于儿童体格和智力正常发育的特点,适应各年龄儿童消化能力的食品,才能称为儿童食品。根据各年龄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食品又可分为婴儿期(出生1~12个月)食品、断奶期(出生6、7个月后)食品、幼儿期(1~3周岁)食品和学龄前期(3~6周岁)食品。所谓营养强化食品,是把在儿童日常膳食中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如优质蛋白质、钙、铁、锌或维生素A、B2、C等添加到媒介的食物中制作而成。媒介食物可用谷类制品、乳制品、糖、盐、油脂等。
现在有些食品生产单位,未征求营养学家的意见,也未得到食品卫生部门的批准,就盲目生产一些配方错误或不适合于儿童食用和的营养强化儿童食品,例如赖氨酸奶粉、人参奶粉、赖氨酸块糖、电视奶糖(含大量维生素A、D)、补血酥糖(含大量铁、维生素B6、B12)等,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知道在食物中强化氨基酸的目的,是在于改进其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例如谷类食物中缺少赖氨酸,当补充赖氨酸后可提高其营养价值,而奶粉中并不缺少赖氨酸,补充它不但无益反而会引起氨基酸不平衡,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人参是一种药物,当然更不能加到儿童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