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具有活泼开朗性格的孩子会给人一种阳光般的感觉,给人生机和活力,给人快乐和灵动,给人积极和健康,给人友好与善良。所以,父母应该帮孩子塑造这种优秀的性格。
体育锻炼促使孩子活泼开朗
精神饱满、体魄健壮是活泼开朗性格的体质基础。父母不难发现孩子在健康时情绪非常好,活泼并且愉快;如果孩子生病了就爱哭闹、发脾气,精神委靡不振、神情抑郁。可见,让孩子从小有一个健壮的体魄,是保证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的重要条件,而这些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来。
陈华7岁了,个子不矮,但体质较弱,每次发烧感冒的时候就哭闹不止,并且必须输液才能治愈。小朋友们都不太愿意和他玩,说他太柔弱,父母也担心陈华受人欺负,因此经常让陈华待在家里看书,这就使得陈华的性格越来越内向。
眼看陈华就要上小学二年级了,爸爸担心儿子目前的身体素质难以应付逐渐紧张的学习,于是在暑假里,他每天早晨和傍晚便多了项工作:和孩子一起做运动。最初的几天陈华很不愿意去,爸爸便用游戏吸引他:用球拍端乒乓球快速走、单腿跳、左右手拍球……渐渐的,陈华在运动中找到了乐趣,也就喜欢上了运动。
有一天,陈华在公园里看到一个小朋友正在玩轮滑,眼里露出了羡慕的神情。爸爸看出了他的心思,给他买了一个轮滑,陈华可高兴了。于是后来每天早上和傍晚,爸爸和陈华一起到广场上锻炼身体,陈华的任务是绕广场滑轮滑五圈,爸爸拿着跳绳和他一起,看得出陈华很高兴,滑完五圈还意犹未尽。
一个假期结束了,陈华的身体强壮了许多,最让爸爸高兴的是陈华竟然一个假期没有生病,而且原来吃饭挑食、做事马虎、注意力不集中、自卑胆怯的毛病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许多,人也更加活泼好动了。
想让孩子的身体更健康、强壮,就不能缺少体育锻炼。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健康的身体方有健全的精神。”只有先拥有健壮的体魄,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表示:“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息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的充沛程度。”不仅如此,他通过长达20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学习落后及留级的学生,有85%并不是智力缺陷或思维迟钝,而是因为身体虚弱、健康状态不佳所导致的。
事实上,锻炼身体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更是一种意志力的锻炼,可以说这是一种精神锻炼,可以让孩子的心情更加开朗、身心更加愉悦,这是孩子活泼开朗的重要因素。
有道是:“冬天动一动,少受一场冻;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锻炼身体是塑造孩子强健体魄、防御疾病的好方法,还是孩子心情舒畅、精神愉悦的妙方。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多抽时间陪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这也是孩子希望的。
其实,只要你每天抽出20~30分钟时间,陪孩子做一些健康的亲子运动游戏,就能让孩子的身体得到锻炼,增强御寒防病的能力。在游戏中孩子的手、眼、脑的协调性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孩子的智力能得到开发,同时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使孩子感受更多快乐和幸福。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特点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适宜冬季体能锻炼的项目也应有所选择。
孩子在6~8岁时,以培养其运动的兴趣为主。你和孩子交替锻炼,首先由你来做示范,然后让孩子模仿进行。注意动作的幅度不要过大,比如进行跳跃训练时,跳得近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希望超越你,这样就能激发他的兴趣。适宜的运动项目有:立定跳远、小兔跳、蹲起跳等。这些能够提高孩子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同时锻炼其灵敏性、协调性、心肺耐力、肌肉耐力等身体素质。还可以选择跳绳、跳皮筋、踢毽子、健美操、快走等项目。
孩子在9~11岁时,以锻炼其心肺功能为主。这时候和孩子一起做运动,孩子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家长也可以燃烧多余脂肪,保持体形。例如做往返跑、俯卧撑,可提高孩子的力量、速度,同时锻炼其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孩子在12~16岁时,以提高其速度和耐力为主。通过锻炼,孩子可以提高速度、耐力,增强平衡感和核心区力量。家长也可以使肌肉充分调动起来,高强度燃烧脂肪。适宜的运动项目有:计时往返跑、金鸡独立、健身球伸展、大步旅行等,这时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是身体快速生长期,特别是骨骼的增长要比肌肉发育快,这一时期要特别重视选择那些对身高增长有积极影响的运动项目。在冬季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登山,做耐久跑、蛙跳,锻炼孩子的耐力和力量,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发育,提高肺活量。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内向胆小、性格抑郁的孩子多数都不善交际,他们经常要忍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长此下去,孩子会越来越内向。父母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而且要鼓励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多交一些性格乐观开朗的朋友。
飞飞从小体质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害羞,在班级中有时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于是父母就消极地叫他别跟同学玩闹,下了课自己到外面去活动。飞飞每天上学放学,总是独来独往,回家不是自己玩,就是缩在沙发里看书。飞飞很少和邻居家的孩子玩,因为每次他在楼下与小朋友玩,爷爷、奶奶就会站在楼上看,说是怕他被小朋友欺负,一来二去小朋友们更不愿与他玩了。
到了小学三年级,飞飞非常渴望交朋友,很羡慕别的小朋友能开心地在一起玩。他问妈妈:“为什么我没有好朋友?”妈妈鼓励他到楼下与小朋友玩,并且帮助他出主意,告诉他怎样玩,当然也不再紧盯着孩子们。玩得痛快尽兴的飞飞,不仅饭量大增,而且性格也开朗了许多。不久后,飞飞就有了要好的朋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朋友,否则孩子的童年会变得孤独和乏味。作为父母,孩子的性格越内向就越应该鼓励孩子去交朋友,而真诚的朋友越多,孩子享受快乐的机会越多,将来成功的机遇便越大。
曾有一个问卷调查,题目是: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最怕失去什么?调查得到的答案是孩子们最怕失去小伙伴,最怕没有小伙伴和他玩耍,最怕在班级里受到孤立。可见,鼓励孩子交朋友,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学习人际交往,既是孩子当前的心理需要,也是他们长大后进入社会的需要,更是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的重要条件。大量事实证明,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人的心理的正常发展。
可是,羞怯内向的孩子,总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去交朋友。这时,家长就应该先鼓励孩子与亲朋好友或比较熟悉的孩子一起玩,以克服交往的恐惧心理,然后再鼓励孩子在同学中交朋友,使孩子不断扩大交友范围。有的父母总结出一些交友妙招,值得别的父母借鉴。
首先,鼓励孩子与邻居的小朋友玩。玩多了,互相熟悉了,就容易和对方成为好朋友,而且上学的时候可以结伴而行,方便交流想法。这样,孩子之间的交往就会越来越频繁、热情,孩子就会变得活泼。
其次,鼓励孩子交异性朋友。有些父母对孩子交异性朋友比较敏感,而且限制、阻拦孩子与异性交往,其实这没有多大必要。父母更应该想办法引导孩子与异性正确交往,特别是那些活泼开朗的异性,对孩子形成活泼的性格有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与异性交往多的孩子会更自信、大方,在今后的婚姻问题上也显得更主动,更有能力,更容易找到如意的另一半,人生也更为幸福。
最后,让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有一对夫妇,很懂孩子的心理,他们会经常鼓励孩子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也鼓励孩子到小朋友家里做客。每次家里来了小朋友,他们都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拿出水果和点心,让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说话聊天分享小秘密,结果孩子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不仅学会了合作,而且生活得非常快乐,心情好,学习更是进步不小。
总之,家长对孩子交朋友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对性格内向的孩子交朋友更应该采用“鼓励+帮助”的措施。有时,一个好朋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成就孩子的一生。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有利于孩子形成宽容、友爱的性格,孩子也会在交往中获得很多快乐,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生活中,有些孩子不善与人相处,和伙伴、同学经常闹矛盾,常受人排斥,这使得他们感觉很郁闷,心情很糟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他们的交友态度有关:有的孩子希望凌驾于他人之上,处处表现得很强势;有的孩子态度不真诚,不信任他人,而且总怕自己会吃亏,这样怎么能融洽地与人相处呢?
一位父亲给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明天你就要上学了,你打算怎样和同学相处?大儿子说:“我要在各个方面都胜过我的同学,把他们比下去,给爸爸争光。”二儿子说:“我要做大家的‘老大’,让他们听我的话。”小儿子说:“我要对每个同学有礼貌,帮助大家。”父亲只是说:“孩子们,你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
一段时间后,大儿子对父亲说:“爸爸,我成绩这么好,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我玩呢?”这位父亲说:“因为你总是想比别人强,不懂得向别人虚心学习,这样不会受到欢迎。”
又过了一段时间,二儿子说出了同样的烦恼。父亲告诉他:“因为你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你总是让别人听你的,这样你也不会受人欢迎。”
几天后,父亲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小儿子说说为什么他在班里的人缘好。小儿子说:“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向别人学习。”
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孩子的人际关系将会越来越好,孩子的人生道路才会光明美好。开放的社会需要孩子学会与人融洽相处,这是大多数家长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却有很多家长平日里不注意孩子的交往问题,既不关心孩子有没有朋友,也不关心孩子在集体中与人相处得好不好。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少家长对孩子都犯有“关注过度”的毛病,但在交往能力、交往品质这些问题上却又缺少关注,这对于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来说,可以说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如今的独生子女很多,他们长期在家长的呵护与溺爱下成长,形成了强烈的自我观念,分享意识、宽容意识不强,这就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与人发生“磕碰”,并且不懂得怎样处理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如果父母不及时指导孩子正确处理这些交往中的烦恼,孩子的心情会不愉快、抑郁,甚至变得自闭。
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与人融洽相处呢?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1)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
这包括待人礼貌,不侮辱、欺负别人,遇到集体中的事情时,要与其他人商量,不要对他人指手画脚,不要对他人的想法嗤之以鼻。让孩子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而不要一味以自己为中心。
(2)理解他人,学会沟通。
善解人意的孩子总是受欢迎的,这是与人良好沟通的基础条件,是一个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素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当他走入社会时,他也能很快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团体,所以家庭应为孩子学会社交技能铺平道路。
有位父亲,经常和孩子交谈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还采取定期开家庭会议的形式,一周一次讨论家中的事情,让孩子发表意见。孩子还可以当主持人,集中其他人意见,主持投票,宣布结果。这使孩子逐步学会了沟通技巧,并在沟通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体会别人的想法、心态和反应,达到增强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的目的。
(3)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交往的艺术,因为倾听无论对他人、对孩子来说都是表示尊重、表示关心的一种方式。能够倾听是信赖、接纳、沟通、理解的前提。父母应该在家庭中营造倾听的氛围,努力倾听孩子的想法,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达成与孩子心灵上的默契。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会让孩子懂得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倾听能使孩子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提高其处事交往能力。
此外,父母应该学会与家人及亲朋好友融洽相处,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活泼开朗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合群。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容易与集体中的成员打成一片。而通常那些内向孤僻的孩子与合群的孩子相反,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宁愿忍受孤独、寂寞甚至是痛苦。如果孩子长期享受不到集体活动中的乐趣,孩子内向的性格会逐步加重,甚至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王月在学校不怎么与同学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独来独往,时间一长,与同学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漠。当她遇到烦恼的时候,不知道找谁倾诉,因为她感觉自己没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或伙伴,没有人可以理解她、信任她。这导致她情绪不稳定,在学习上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成绩逐渐下滑。最后,她产生了厌学情绪和自闭心理,如今已经休学在家了。
习惯了沉浸在一人世界中,孩子容易形成胆怯、任性、孤独、傲慢、狭隘、自私等心理,一旦他进入了一个集体,这些心理障碍就会暴露出来,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并且,缺乏集体和朋友的童年,会像小树缺乏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一样,不能欣欣向荣地成长,它不仅影响孩子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发育,还会由于交往的障碍而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困难。因此,父母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性格,及时引导,让孩子抛弃孤僻的性格,在集体活动中感受与人相处的快乐。
在日常生活里,当你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应该及时帮孩子疏导,当孩子有不良心态时,应该及时帮孩子调整。父母平时要对孩子多表扬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还要训练孩子大胆而自信地与人交往。可以帮孩子把生活和学习安排得充实一些,以避免因胡思乱想而产生失落感,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的文体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放学后,吴涵情绪低落,爸爸让他把发生的事情讲出来,之后就骑着自行车把他带到离家不远的足球场。然后,爸爸对吴涵说:“去吧,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在踢球,你也加入进去,把不快乐的事情都忘掉。”
吴涵加入了集体的球赛中,他和其他孩子一样,风风火火地踢着球: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配合着我,我配合着你;你踢过来一个球,我又踢过去一个。半个小时后,吴涵已经大汗淋漓……
在回家的路上,吴涵早已忘掉了烦恼,而是不停地跟爸爸讲球场上的趣事。一路上,欢声笑语,何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