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有个好性格
23300100000030

第30章 不要谎话连篇,培养孩子忠厚正直的性格(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具备忠厚正直的性格,孩子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忠厚正直的孩子不会弄虚作假,不会谎话连篇,不会不守承诺,这样的孩子才能受人欢迎。

搞清楚孩子说谎的原因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正直、诚实,而不是一个油嘴滑舌、谎话连篇的人。但是,有些孩子到了四五岁,就变得说一个样,做一个样,当面一个样,背后另一个样。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许多父母是既生气又着急,对孩子严厉训斥甚至体罚,但却没有什么效果。

5岁的瑾瑜和几个小伙伴在一起聊天。一个小朋友说他家里有三辆自行车,爸爸妈妈各一辆,他自己也有一辆。大家都非常羡慕那个小伙伴,夸他那么小就会骑自行车。瑾瑜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不屑一顾地说:“三辆自行车算什么,我爸爸就没有打算教我骑自行车。”大伙儿赶忙问:“你爸爸为什么不打算教你骑自行车呢?”

瑾瑜见伙伴们把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得意极了,他说:“我家有三辆汽车,爸爸妈妈各一辆,我也有一辆,最近我爸爸正在教我学开汽车呢!”“真的呀?你真是太幸运了!”大家围着瑾瑜,希望他详细地讲讲学开汽车的事情。

晚上,一个小伙伴来瑾瑜家玩,问瑾瑜的妈妈:“阿姨,你们家有三辆小汽车是吗?”这一问将瑾瑜的谎言一下戳穿了。等小伙伴走后,妈妈生气地责骂瑾瑜不该撒谎,瑾瑜却感到非常委屈。

四五岁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爸爸妈妈偶尔会发现他们会说出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话,并对此常常感到紧张,“怎么小小的孩子就会说谎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大人是冤枉了孩子。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是在说谎,他们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求才说出了不符合事实的话。

所以,父母应该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说假话,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突破口,否则,见孩子说假话就批评孩子,显然难以达到教育孩子诚信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孩子说谎有以下一些类型,通过这些类型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

(1)想象型。孩子天生好奇心强烈,喜欢对暂时无法实现的愿望展开美好的想象,于是就有了一些幼稚的夸张。

(2)自慰型。有些孩子有强烈的好胜心,他们将自己的幻想等同于事实,以此来弥补自己幼小无能的不足,达到自我安慰。

(3)虚荣型。这类孩子喜欢吸引众人的注意力,于是编造谎言,取悦别人,想哗众取宠,以提高自己的“公众形象”。

(4)模仿型。由于孩子年幼,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如果身边的人有不诚实的行为表现,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模仿。

(5)侠义型。稍大一些的孩子,有时候会有“哥们儿义气”,为了包庇伙伴的错误行为而说谎。

(6)被迫型。有时候,孩子做了错事,事后承认了错误,讲明了事实,反而得到家长一顿训斥、打骂。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形,孩子会因为害怕受责罚,便以说谎作为自保的手段。

当得知孩子言行不一有这样一些原因后,就会明白一味责骂和体罚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应该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的过错。

(1)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为了得到一个漂亮的书包,林刚对妈妈说:“妈妈,你给我买个漂亮的书包吧,我们班上的同学每个人都有漂亮的书包,只有我没有!”其实这是一句谎话,因为林刚班上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漂亮的书包,林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这样说的。

类似这样的要求,父母应该认真考虑。如果孩子的书包真的该换了,就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合适的。当然,对于孩子的价值观来说,漂亮并不等于贵,父母一定要明确这个观念。

(2)以身示范,给孩子正确的影响。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让孩子在家庭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游戏玩耍等过程中多以父母为榜样,渐渐养成诚实正直的品格。

(3)不要怀疑孩子,相信信任的力量。

经常看到这样的父母:他们要求孩子吃完饭在房间里学习半小时,结果却每隔五分钟进去看一下孩子是否在偷懒;他们叫孩子去买东西,也总担心孩子把多余的钱买零食吃……父母的这些行为,更容易导致孩子用撒谎来对抗,而父母却认为自己的怀疑是有根据的,这就更加滋长了孩子的不诚信。

总之,孩子出现言行不一致的行为时,父母一定要及时指出来,并严肃认真地向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明白诚实的孩子是讨人喜欢的,孩子就会积极表现自己的诚实。

让孩子有勇气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他便是一个独立的人。因此,当孩子犯了错时,应该鼓励孩子坦诚地认错、勇敢地承担责任。比如,当孩子打碎了东西,先告诉他要爱惜东西下次小心,然后让孩子参与收拾;当孩子调皮捣蛋往花园里的雕塑上乱画时,要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要爱护公物。忠厚正直的性格并不是天生形成的,需要靠父母从小正确地教育孩子。

媛媛是个特别爱美的小姑娘。一天,妈妈带着她带了个漂亮的发夹来到楼下花园里玩,邻居阿姨夸了一句:“媛媛,你的发夹真好看,你今天真漂亮。”媛媛高兴地笑了,花园里其他的小女孩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她。有的孩子围了过去:“媛媛,你的发夹在哪里买的呀?我戴戴好吗?”

看着孩子们又有了新的话题,妈妈转身走到一旁和邻居聊天。过了一会儿,妈妈听到凤怡在喊:“我来戴戴!”可是话音刚落,媛媛就哭了起来,妈妈赶紧走过去,“怎么了,媛媛?”媛媛伤心地哭着说:“妈妈,我的发夹断了。”孩子们纷纷告诉媛媛的妈妈:“阿姨,是凤怡给媛媛弄坏的,我们看见了。”凤怡的表情非常紧张,大声说:“不是我弄断的。”“就是你!就是你!”孩子们大声指责凤怡。

这时凤怡的妈妈走了过来,她蹲下来轻轻地对凤怡说:“凤怡,如果是你弄断的,我们帮媛媛买一个就好了,可是如果撒谎,不敢承认错误,小朋友们可就不喜欢你了。”见妈妈没有生气,凤怡紧张的情绪放松了,她低下头说:“妈妈,是我弄断的,我赔给她,咱们买两个,我一个她一个。”“这才是好孩子呢!快给媛媛道个歉吧。”

如今的孩子,由于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长辈的疼爱,一些事情即使是孩子做错了,家长也要找个理由安慰孩子。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椅子碰翻了,把自己的腿碰疼了,哭了起来,家长可能会说:“椅子真坏,把我的宝贝碰疼了,打它!打它!”家长把责任转嫁到椅子身上,致使孩子犯了错误会把责任推给别人,没有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勇气。

有位儿童教育学家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样引导他。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父母没有培养出一个忠厚正直的孩子,是父母在教育上的最大失败之一。

没有哪个孩子喜欢被父母批评和责骂,因此他们做错了事,会本能地想推卸责任。所以,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大声呵斥,只能让孩子更不敢承认错误。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

有一次,10岁的汉森和小朋友们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玩棒球。一不小心,汉森将球掷到了邻居的汽车上,把车窗玻璃打坏了。小朋友们见闯了祸,都吓得跑回了家。汉森呆呆地站了一会儿,决定主动向邻居承认错误。当邻居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原谅了汉森,但还是将这件事告诉了汉森的父母。当晚,汉森向父亲表示,他愿意把送报纸赚来的钱拿来赔偿邻居的损失。

第二天,汉森在父亲的陪同下,再次来到邻居家,表示自己愿意赔偿。邻居听了汉森的话,笑着说:“好吧,你如此诚信,又愿意承担责任,我不但不要你赔偿,还乐意将这辆汽车送给你作为奖赏,反正这辆汽车我也打算丢掉了。”

由于汉森年纪还小,不能开车,所以爸爸暂时代他保管这辆汽车。汉森请人修理好了车窗,经常给车子洗尘打蜡,就像对待宝贝一样。

主动承担责任,就会收获信赖;如果孩子表现得虚伪,他就会收获欺骗。正直的品质必须从小培养,大人应该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做一个敢作敢当的人,要始终如一地要求孩子,告诉孩子当自身出现缺点和错误时要勇敢地承认,接受批评、绝不隐瞒。

在家里,父母可以多讨论正直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孩子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正直的故事。针对社会上一些坑蒙拐骗的行为,父母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必将受到惩罚的。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及时纠正孩子的欺骗行为

生活中,当你发现孩子做了一些欺骗他人的事情时,你会怎样教育孩子呢?比如孩子在学校通过作弊考了高分,回家还引以为荣,父母是赞扬孩子还是斥责孩子,或是不发表意见呢?当孩子用谎言骗取零花钱时,父母又该如何应对呢?

小学五年级时,子默因为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作弊,被老师发现。老师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批评教育,然后通知子默的父母,希望父母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没想到回家后,妈妈对子默考试作弊一事只字未提,而爸爸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这让子默的恐惧感全部消散。

从那以后,子默经常在学习中采用投机取巧的办法逃避写作业、应付考试。例如,她不认真做作业,而是把同学的作业借来抄袭;她不好好复习,考试的时候带着同学的近视眼镜偷看周围同学的试卷……凭借这些欺骗行为,子默的成绩还过得去,可是她已经习惯了弄虚作假的欺骗行为。

对待孩子的作弊行为,父母其实深知那是不对的,但是并不是每个父母都严肃地教育孩子。在某报一次关于“家长知道你作弊有什么反应”的亲子调查中,大部分家长都反对孩子考试作弊:其中625%的家长知道孩子作弊后,“非常气愤并进行严肃批评”;35%以上的家长知道孩子作弊后,“一般说说,责备几句”;赞成孩子作弊或对此置之不理的家长非常少。不过,当孩子作弊被发现后,却有70%的家长为孩子开脱,只有20%的家长愿意让孩子接受学校或老师的处罚。

海涅曾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不诚实、不正直的人是不会受人欢迎的。因此,当孩子表现出欺骗行为后,父母有必要严肃地向孩子讲明正直的重要性,而不是随便说孩子几句。否则孩子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会继续搞欺骗人的把戏。

作为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多半贪玩、贪吃,不想干家务,想考高分,当他们达不到目的又得不到父母的理解时,便喜欢用欺骗的方式来实现目标。因此,父母要先了解孩子欺骗行为的缘由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孩子改正错误的行为。

刘女士说,每天儿子做完作业就让她签字,这种习惯保持了3个月。之后有一天,刘女士仔细检查了儿子的作业,发现很多地方都是作假的,比如,英语要读30分钟,他只读了10分钟;数学题自己校对的,他不管对错都是打钩;诗歌还不会背的,他说已经会默写了。

刘女士很生气,就问儿子:“你为什么要弄虚作假呢?”儿子紧张地说:“我想多看一会儿动画片。”刘女士还发现,儿子虽然私自减少了学习时间,但考试成绩却没有下降,一问儿子才交代,原来他经常改写考试成绩。

刘女士知道都是因为自己太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了,又不给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才造成了儿子的欺骗行为。她对儿子说:“以后你在看动画片的时间就停止写作业,安心地看完动画片再继续写作业。只要你好好学习,相信你会考出好成绩的,即使没考好,妈妈也不会怪你,但你必须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通过这次严肃的教育,儿子诚实了很多。

发现孩子有欺骗行为不必当众宣布,私下教育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到了青春期仍不改正,则应酌情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果父母不严肃教育孩子,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撒谎、学会了骗人,而且使用骗术屡屡得逞,那么他往后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教育孩子并不等同于打骂孩子。当发现孩子说谎后,家长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对孩子的话不能偏听偏信,必要时应作一番调查、核实。有的孩子做错事之后,害怕被父母打骂,所以才会说谎。如果家长再一味打骂,反而适得其反。要分析前因后果,发现及时、纠正及时,才不至于使孩子把谎越说越大。应循循善诱,向孩子指出说谎的危害性,让孩子在内疚中知错、在鼓励中改错。

别让孩子染上顺手牵羊的坏习惯

不少孩子都有过这样的举动:和邻居家的小伙伴玩,把人家的玻璃球拿回家;到超市,随手把货架上的口香糖装进自己的口袋……道理讲了不少,可孩子总是“积习难改”。类似的这种顺手牵羊的举动,如果我们把孩子说成是“偷”,那多少有些冤枉孩子。因为,年龄小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

远航是某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一天在幼儿园做角色游戏“小医院”时,远航把一个小针筒悄悄地装进了口袋,放学便带回家去了。远航的妈妈发现孩子在没经过老师的允许下拿东西回家,很着急,认为要认真处理这件事,不能让孩子养成“偷”东西的坏习惯。

第二天,妈妈送远航上幼儿园时跟老师商量这个事,还牵着孩子的手让孩子向老师道歉、做保证。老师马上制止了远航妈妈的这一行为,建议她不要这样对待孩子顺手牵羊的行为。

有的父母见孩子顺手牵羊、拿走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认为孩子在偷东西,甚至叫孩子“小偷”,打骂孩子。这种做法不但不能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还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顺手牵羊是正常的,没什么关系,于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其实这也是错误的。

幼儿时期是孩子道德观的形成阶段,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有时候会耍赖,也会顺手牵羊、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但是,“苗不正,树则歪”,从小形成的品行,以后是很难更改的。孩子刚开始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一时疏忽或欲望所致,但幼小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很差的,他们很难自己意识到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时间一长将形成难以纠正的不良品行,那时候再后悔也晚了。

在一个图书展销广场上,顾客很多,工作人员难免有点顾此失彼。一名中年妇女带着10岁的儿子挑了2本关于古诗和古代寓言的书。付完钱后,孩子在场内迟迟不肯离去,他又挑中了两本,但妈妈不肯掏钱了。见此情景,孩子把那两本书塞进母亲的马甲袋里,母亲见了并没有制止,也没有说什么。

正当母子二人准备离开时,一位老人叫住了他们。妇女轻描淡写地说:“我忘记付钱了。”说着拿出两本书扔在书摊上,边走还边嘀咕:“这又值不了几个钱,太小题大做了吧!”

这位母亲对儿子顺手牵羊的行为,既没有教育,也没有阻止,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长期这样放任孩子,今后孩子很可能养成偷盗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