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秒钟看透对方心理
23299800000007

第7章 言辞语言露心迹(2)

《春秋左氏传》记载鲁昭公二十八年,伯石刚生下来时,子容的母亲去告诉婆母说:“大伯母生了一个儿子!”婆母要去看望,走到厅堂时,听到伯石的声音便掉头而回,说:“是豺狼一样的声音!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这恐怕要亡掉羊舌氏家族了!”于是没有看望伯石,而后来杨食我(即伯石)果然帮助补盈覆灭了羊舌氏宗族;又记载,楚国马子良生下儿子越椒,子文说:“这孩子长得虎背熊腰,而发出的声音如同豺狼一般,如果不杀掉他,将来他一定毁掉若敖氏族,子文的预测后来也被证实。

石勒是古代羯翔族的民族英雄。在他14岁的时候,随着同乡经商到洛阳,曾经依着上东门长啸,王衍恰好从此处经过,当时从他的啸声中感到这个孩子不同一般,他对手下人说:“刚才那个胡雏,我听到他的啸声,观其相貌,是个心怀异志的人,将来恐怕会成为天下的祸患。”当即派人去追,可石勒已逃走了。

不仅声音可以帮助我们观察人、了解人,就是那些被人调弄演奏的乐器也可以反映出调弄、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声音从人的喉舌发出,而乐器的声音则由人的手弹拨打击乐器而产生,人的喉舌虽然与乐器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产生声音的原始的、内在的动力则是一样的。

《论语》中曾记载孔子在卫国讲学时,以打击乐器为乐。一次,他与学生们谈论言为心声的话题,并且打击磐石,抒发自己的抱负,这时,有人身背草编的筐子走过孔家门口,说道:“这个击磬的人很有心事啊!”过了一会这人又说道:“庸鄙浅陋啊!怎么那样固执呢?大概是没有人了解自己吧!击磬的声音深切激越,但表达的感情则是浅显平易。”《吕览·季秋纪·精通篇》记载:钟子期夜晚听到击磬的声音,感到十分悲伤,便派人把击磬的人召来问道:“您击磬的声音为什么那样悲哀呢?”击磬人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因杀人而被处死,我的母亲因此被罚为公家酿酒,我自己被罚作公家的击磬人;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母亲了!我思量着如何能赎回母亲,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我自家也是公家的财产,因此心中十分悲哀!”钟子期感慨地说道:“伤心啊!伤心啊!人心不是臂膀,臂膀也不是木椎、石磬,但是人的心里伤心悲痛,而木椎、石磬都有感应!”

所以,有识之士能够从一个人的内心焕发出美的声音中,分辨其修养和性格。

《后汉书·祢衡传》记载,祢衡为渔阳百姓击鼓免过时,步履缓慢,容貌神态都不大一样,声音高昂激越,悲壮感人,听到的人无不慷慨感叹,悲愤不已。

《晋书·王敦传》记载:晋武帝曾经召见时贤一起谈论声伎艺文之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众说纷纭,只有王敦坐在那儿,一言不发,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但气色十分难堪,说自己只知道击鼓作乐,于是挽袖振袍,挥槌击鼓,鼓声和谐激昂,而王敦本人更是神气自得,旁若无人一般。当时举座时贤之辈均为王敦的雄迈豪爽的风度倾倒而赞叹不已。这四件事,两件是击磐,两件是击鼓,但通过击磬、击鼓表现人的心性气质是十分明显的。这也足以证明,通过乐器的调弄演奏也可以观察人的善恶智愚、清浊正邪。

通过言谈和辨声能够从人的欲望、抱负和经验分析上进一步了解一个人,从而达到窥探对方的内心世界的目的。言谈是一个人品性、才智的外露,从一个人的言谈中,有识之士总能有所发现。

三国时,陈琳曾在一篇檄文中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但曹操却从中发现陈琳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后来予以重用。张辽被曹操捕获,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却从中发现张辽是位性格直爽的忠勇之士,而当场释放,委以重任。而吕布虽武艺超群,但一见曹即跪地求饶,其声甚切,但曹一听其言,复忆其行,即知其是反复无常、贪生怕死之人,当即处死。

由此可知,言谈除了其本身所包涵的内容之外,还有着与言谈同时出现的说话者内在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不像语言那样直观,却也会透出说话者的许多内在的东西。所以言谈识人,功夫还在言谈之外。丰富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言谈识人,不可凭一时之冲动,要从整体出发,予以全面考察,尤其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众人观察。下判断时,一定不能只凭个人一隅之见,而要听群众意见;之后,还要“察之”,要看其是否果真如此,勿为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或“恶意中伤”所离间。

二是全面观察。评价人才要“公听并观”从各方面进行观察,德才资全面衡量;观其主旨,不求微功细过。

三是责求实效。即根据实绩判断能力的强弱才是正确的知人之法。

一个人心中的意思,往往从嘴上流露出来。这是有志了解别人的人,需要用心去体察。因为在通常,人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深深地隐藏起来,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在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还要注意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注意了解他的话语中蕴含的意思,也就是要听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注意他同意或赞赏什么样的观点,也就是要看他心中对各种观点持何种评价标准。因此,既要弄懂他的话语中包含的意思,又要观察他同意或赞赏何种观点,这样,把两个方面对照起来看,就可以对他有了另外的认识。

在如今最流行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中,最能从中看到人的真实一面,撇开程序化辩论,自由辩论是最能体现每一位辩手的真实想法和个人意识的流露。

在辩论中,一个人如果论点突出,态度端正,内容让人容易明白,这就叫做“白”;如果一个人不能言善辩,又不善于对答如流,反倒让人觉得他高深莫测,这就叫做“玄”;能够辨别“白”和“玄”的能力就叫做“通”;有的人说话反复无常,没有中心内容,逻辑非常杂乱,这就叫做“杂”;有的人能够预测未发生的事情,这种能力叫做“圣”;有的人能够深入思考精微的道理,这种才能叫做“睿”;有的人见识超过常人,这种能力叫做“明”;有的人内心精明,外表上却并不显露出来,这就叫做“智”;有的人能够观察与识别非常细微的东西,这种能力叫做“妙”;有的人很清楚什么才是美好的,这就叫做“疏”;有的人掌握的东西多,精通深奥的道理,这种才能叫做“实”;有的人假意去迎合别人并且喜欢炫耀,这就叫做“伪”;只看见自己的长处,叫做“不足”;不自我夸奖自己的能力,叫做“有余”。

因此,只要事情不符常理,就一定有其特别的缘故。一个人如果内心忧虑,那么他的外表就会显得疲劳;如果身体有疾病,他外表就会显得黯然无光。高兴的表情会显示出人们的欢欣喜悦;扭曲夸张的表情却表达出他的愤怒之情;善怒无常的表情是嫉妒别人的表现。

等到一个人的表情尽显无遗后,他的话语也会随后而至。如果一个人说话时,语气非常愉快,但是脸上却没有相应的神色出现,那么他的话就是违心之语;如果一个人说不清楚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却露出诚恳可信的神色,那么他说不清楚只是因为他不擅于口头表达;如果一个人话还没说出口,已经怒气冲冲了,那么他的心里一定是非常愤怒的;如果一个人说话时吞吞吐吐,但是他愤怒的神色却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他是在做无奈的忍耐。以上这些不同种类的情况,说话人的真实心理已经显示出来了,这是掩饰不住的,即使他想掩饰,但别人从他的神色上也能看出来。

要想准确地抓住一个人的真心,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使其多说话,你所需要做的只是竖起双耳,闭上嘴。

3.识别九种不同言谈的人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有很大的差异,由此产生九种偏狭性情。性情可能妨碍对人的理解。

刚强粗犷的人,谈论问题不能细致周密,头头是道。他们在论述整体时,显得宏博高远,谈论细节时,往往粗枝大叶。

亢厉刚直的人,不肯屈从退让。在法令职守方面,公直刚正不徇私情,但固执而不变通,乖而保守。

坚劲的人,喜欢重事实,揭示细节道理时,鲜明而透彻,谈论大理论时,显得直露而单薄。

能说会道的人,言语丰富,辞意尖锐,推理人情世故,精到深刻,谈论大义要旨,则浅阔而不周密。

随波逐流的人,不能深思,排列亲疏关系,豁达而厚博,排列事物的主次,则闪烁不定。

见解浅薄的人,不能深究事物的道理。听人谈论,因不用动脑筋而容易满足,审察精深道理时,就颠倒混乱而不清。

宽容平缓的人,反应不敏捷,论仁义,则弘博详备而高雅,论时尚潮流,则迟缓而保守。温柔和顺的人,气势不强盛,品会道理,顺乎而和畅,处理疑难问题,则软弱犹豫而不干脆。

超脱慧黠的人,洒脱而又追求新奇。论权谋机变,奇伟而壮丽,论清静无为之道,则诡奇而怪诞。这就是性情上的九种偏失,它们以各自不同的心性而自成为道理。

1.夸夸其谈的人

这种人侃侃而谈,宏阔高远却又粗枝大叶,不大理会细节问题,琐屑小事从不挂在心上。优点是考虑问题宏博广远,善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事物,大局观良好,往往在侃侃而谈中产生奇思妙想,发前人之所未发,富于创见和启迪性。缺点是理论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论述问题不能细致深入,由于不拘小节而可能会错过重要的细节,给后来的灾祸埋下隐患。这种人也不太谦虚,知识、阅历、经验都广博,但都不深厚,属博而不精一类的人。

2.义正言直的人

这种人言辞之间表现出义正言直、不屈不挠的精神,公正无私,原则性强,是非分明,立场坚定。缺点是处理问题不善变通,为原则所驱而显得非常固执。但能主持公道,往往得人尊崇,不苟言笑而让人敬畏。

3.抓住弱点攻击对方的人

这种人言辞锋锐,抓住对方弱点就严厉反击,不给对方回旋的机会。他们分析问题透彻,看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甚至有些尖刻。由于致力于寻找、攻击对方弱点,有可能忽略了从总体、宏观上把握问题的实质与关键,甚至舍本逐末,陷入偏执与死胡同中而不能自拔。在用人时,应考虑他在“大事不糊涂”方面有几成火候,如大局观良好,就是难得的粗中有细的优秀人才种子。

4.速度快、辞令丰富的人

这种人知识丰富,言辞激烈而尖锐,对人情事故理解得深刻而精到,但由于人情事故的复杂性,又可能形成条理层次模糊混沌的思想。这种人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完全可以让人放心,一旦超出能力范围,就显得慌乱,无所适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反应也快。

5.似乎什么都懂的人

这种人知识面宽,随意漫谈也能旁征博引,各门各类都可指点一二,显得知识渊博,学问高深。缺点是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系统性差,思想性不够,一旦面对问题可能抓不住要领。这种人做事,往往能生出几十条主意,但都打不到点子上去。如能增强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做到驳杂而精深,直接把握实质,会成为优秀的、博而且精的全才。

6.满口新名词、新理论的人

他们接受新生事物很快,捡到新鲜言辞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且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冲动。缺点是没有主见,不能独立面对困难并解决之,易反复不定,左右徘徊,比较软弱。如能沉下心来认真研究问题,磨炼意志,无疑会成为业务高手。

7.说话平缓宽恕的人

这种人性格宏广优雅,为人宽厚仁慈。缺点是反应不够敏捷果断,转念不快,属于细心思考、长考型人才,有恪守传统、思想保守的倾向。如能加强果敢之气,对新生事物持公正而非排斥态度,会变得从容平和,有长者风范。

8.讲话温柔的人

这种人用意温润,性格柔弱,不争强好胜,权利欲望平淡,与世无争,不轻易得罪人。缺点是意志软弱,胆小怕事,雄气不够,怕麻烦,对人事采取逃避态度。如能磨炼胆气,知难而进,勇敢果决而不犹豫退缩,会成为一个外有宽厚、内存刚强的刚柔相济人物。

9.喜欢标新立异的人

这种人独立思维好,好奇心强,敢于向权威说不,敢于向传统挑战,开拓性强。缺点是冷静思考不够,易失于偏激,不被时人理解,成为孤独英雄。可利用他们的异想天开式的奇思妙想做一些有开创性的事。

4.听其言,观其行

知人的基本方法,无非听其言观其行,而以观其行为主。

思想指导人的行动,心里想什么,要想干什么,必然体现在他的言行之上。但有些人的言行并不一致,如果仅听其言,就会受其所骗。所以听其言,必须观其行。人是极其复杂的,因为人的内心所想所要干的与其言行,因人不同而有异,即有一致的,也有相反的。一般来说,刚直的人,心所想的,就照说照干,这种人言行一致易于了解,听其言观其行便知其人。但狡佞的人,所想所要干的是一回事,所说的以至所行的又是另一回事,即以其漂亮的言辞,合乎道义的行为,掩盖其罪恶的用心,因而获得人们的赞赏和支持,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所以对这种人,只察其言观其行,一时还难知其人,必是大智者或花相当的时间加以考察。所以说知人不易。

但是,即使最狡佞的人,明智的人以其行观察其人,加以仔细分析,终会发现其漏洞之处,如易牙、开方、竖刁等人,齐桓公认为他们的言行都合乎己意,是忠于己的侍臣,视之为心腹;而管仲从他们“杀子”、“背亲”、“自阉”以讨好桓公,是不近人情之举,他们如此自我牺牲必有所图,故得出“难用”的结论,而桓公不听,结果自取其祸。这证明管仲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观察其人行动是否合乎道义,是衡量人的标准之一,也是一种知人的良法。

要知人就要掌握其人的全部言行的情况,这是知人的基本条件,如果仅据其人一言一行而对其人得出结论,必然失之偏颇。如果能了解其人的全部情况,既可从其过去知其现在,也可根据现在所作所为预料其发展的趋向和后果。

凡能知人者,必有所根据,而其中以知情最要紧。只有掌握其人的第一手材料,全面了解其人,并据此作出分析,才能对其人有正确认识。不然,则不可能知其人,对其人有所看法,也不过是乱猜胡说而已。在今天,要识别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

5.闻声音辨其人

声音辨人术是指通过声音来识别人才。浅层的理解,是指听到一个人的声音(不仅仅是说话的声音,也包括脚步声、笑声等),就能知道他是谁,前提必须是对此人的声音很熟悉,一般在朋友、亲人之间才能辨别,这只是辨别人的身份。高层次的理解,是由声音听出一个的心性品德、身高体重、学历身份、职业爱好等。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判断过程,既有经验的总结,又有灵感的涌动。声音可细分为声与音两个概念,既可由声来识人,又可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运用中,多是由声音即两者同时来识别人。

声音最能陶冶性情,战鼓军号能使人精神抖擞,小鸟的啭鸣能让人心旷神怡。“声色犬马”,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享受竟是排在首位的,就连人类的求偶活动也同鸟一样,是从婉转的声音开始的,所以人在青春期对各种甜言蜜语和流行歌曲的反应都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