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的智慧
23269200000027

第27章

在俞武成的帮助下,胡雪岩和江浙一带最大的帮会头目跷脚长根见了面,俞武成是胡雪岩的一位浙江朋友,在几年前曾因牵连过一桩杀人案被官府逮住,被判秋决,在押回狱牢的途中碰上了胡雪岩,胡雪岩见其容貌英武、语气豪迈,心中暗生惺惺相惜之意,于是便托王有龄帮忙,在官府中广撒银票,方救回俞武成一命,因此俞武成对胡雪岩甚是感激,平时虽不在胡雪岩身边效力,但一当胡雪岩有事相招,必定鞍前马后,奔走效劳。这次,胡雪岩的军火运输还未上路,俞武成便已听说江浙第一帮将要劫持,他立即奔走相告。俞武成在江湖上素有侠名,且与帮主跷脚长根有一面之缘,所以,他便帮胡雪岩约了跷脚长根见面。

再说此帮,原是江浙一带一个小帮,没有多大名气,后来跷脚长根当了帮主后,正值清兵剿灭太平军之时。当时许多江浙大帮与太平军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有些来往,因此都一一被清政府所击破,趁此良机,跷脚长根不断吸收遣散的帮众,实力得以大增,成为江浙第一大帮。但帮大也有帮大的难处,弟兄多了,开销增大,入不敷出。因此,当他听说胡雪岩要为朝廷押送军火,便暗生劫持之意。

“长根兄,这位是雪岩兄。江湖上有一句话‘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希望你不要为难雪岩兄。雪岩兄虽不是江湖中人,但是豪情盖天,也是素为江湖中人所知。在江湖中,漕帮的魏老爷子、尤老五,还有湖州郁老板,你都是认识的,他们和雪岩兄都是好朋友,所以军火一事,还请你高抬贵手。”俞武成率先开口。

面对这种开门见山的直陈,再加上俞武成在江湖中的声誉,跷脚长根也不便一口回绝。而且他也知道,凭上面提到的那些帮派实力,自己这一帮虽毋须畏惧,但也不定就是他们连手的对手,再加上还有官府作后台,自己更是万万讨不了好。因此,见别人已将台阶堆到了自己门上,便顺级而上。跷脚长根“嘿嘿”一笑,然后很恳切地说道:“俞兄言重了。就凭你的面子,我就会网开一面。更何况,胡兄也是江湖中人人闻知的一等一的侠义汉子,我早就想登门造访,哪还敢惹事呢?”

胡雪岩听到这话,便放了一半的心,然而转念一想,跷脚长根就是出于无奈,意志未坚,很有可能背言,于己仍是不利。于是,他便打算向跷脚长根招安,一则可免去自己运送军火的腹背之患,二则可以多结交一位能干的朋友,三则也可以让自己在官府中产生更有力的影响。

打定主意后,胡雪岩就开始跟跷脚长根谈招安的条件。跷脚长根有心从降,但是拿不准官府会怎么处置自己,毕竟自己过去与官府结下的梁子可不小,因此也不愿贸然表心,只故意在条件上斤斤计较,反复争论,显出极为认真的样子。

胡雪岩知道其顾虑甚多,也不敢贸然相逼,于是就辞谢而归。

回家后,胡雪岩与俞武成商量,决定应该从跷脚长根的身边人着手,恩威并施,方能逼使其受降。当他得知跷脚长根最喜欢的女子妙娘就在苏州的梨春院里时,心中一阵窃喜。第二天就命人给妙娘送去丰厚的礼物,以博得妙娘的欢心。

过了半个月,适逢跷脚长根喝生酒(做生日),胡雪岩与俞武成亲自上门给跷脚长根拜寿。

“胡老爷,俞老板拜寿!寿礼:黄金百两,夜明珠一颗、极品人参一对,绸缎一匹,玉璧一双!”当施礼的小喽罗一声高呼,跷脚长根立即迎出堂外,双手一拱,连声道:“劳胡兄、俞兄远道而来,小弟有失远迎。”

“不敢!不敢!俞兄和我闻知长根兄大寿,特来拜会,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胡雪岩一阵谦辞。

“长根兄,雪岩兄还特地为你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俞武成神秘地说道,“献上礼物。”

俞武成的话甫歇,就见两个花枝招展的少女扶着一位女子婷婷而来。

“妙娘!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当跷脚长根看清那迎风而来的女子时,不禁喜出望外。

“长根,这还多亏了胡老板。他将我从梨春园用万两银子赎出,并一路照料,护送至此。”

“胡兄,请受小弟一拜!”跷脚长根转身便拜,胡雪岩赶紧上前扶住。

话说四人步人中堂,分宾主坐下,就天南地北地闲聊了一阵。胡雪岩渐渐地将话题转到招安一事上,这时跷脚长根又再次面露难色。

“长根兄,有什么难处尽管直说。”胡雪岩很诚恳地说道。

“雪岩兄:实不相瞒,小弟确有就降之意,但是,一则我下也有四五百号人,心思不一、各有所想,我怕他们都不安心归服朝廷;二则我曾犯下无数重案,朝廷是否能宽恕我,

还未可得知;三则在这里,我好歹是一帮之主,不说享尽荣华富贵,至少也可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不必受人欺压约束,归降之后,倘能有个一官半职,尚能糊口,否则外为奸官所害,内觉饥饿之苦,实难活命。”

“长根兄无忧!这些雪岩兄都已替你打点好了。”俞武成笑道。

“哦?”

“长根兄,我确实替你都打点好了:第一,你的弟兄中,有归顺者都归为兵勇,仍由你带队,有不愿从者,皆发银二百两,令其归家安排生计,所有费用都由我来承担;第二,朝廷那边,你不用担心,巡抚大人已答应让你做苏州总兵,统辖你的手下,负责苏州城防;第三,对你过去危害朝廷之事,皆既往不咎。”胡雪岩坦诚地说道,“再者,如长根兄现在不降,可就错过时机了。眼看长毛被灭,指日可待,朝廷已下旨,江南、江北大营将对江浙一带曾支援过长毛的帮派进行清剿,到时候,长根兄可就性命难保啊!再说,有妙娘在侧相伴,何患无乐?难道长根兄当真忍心佳人忧心吗?”

胡雪岩这一席话实是大大打动了跷脚长根的心。他立即就将旗下名册呈递给胡雪岩,并约定了受降的日期。

说好后,跷脚长根、胡雪岩、俞武成步出中堂走人大厅。其时大厅已是一片喧闹景象,只见各小喽罗们吃肉、喝酒、赌钱,好不尽兴。

“胡兄,可愿一试手运?”跷脚长根问道:“行啊!怎么个赌法?”胡雪岩回答得很爽快。

“赌骰子。比大小,谁大谁就胜。”

“赌多大?”

“一千两一把如何?”

“好!”胡雪岩很爽快地答应了。

众人“轰”的一声散开,将二人围到了中央,一千两一把的豪赌,众人全都瞪大了眼睛。第一把,跷脚长根撒了个“四、五、五”,然而胡雪岩却撒了个“豹子”,“豹子”通吃,所以跷脚长根输了第一把。第二把,胡雪岩先撒,撒了个“二二、三”,跷脚长根又扳回了一把。就这样你来我往,胜负刁定。

“胡兄,这样小来小去,也没多大意思。我们来把大的一万两,如何?”跷脚长根极想在兄弟面前露一手。

“行啊!”平素胡雪岩虽不爱赌博,赌艺不精,但他也是长混生意场的,知道人生就在于一赌,因此对赌徒的心思也是知之颇多,知道赌徒不只是输不起钱,而且是输不起一口气。

只见跷脚长根拿起扣着骰子的碗一阵猛摇,骰子在碗里“哗啦啦”地直转,然后“砰”的一声扣在桌子上。跷脚长根小心地揭开碗,众人“唉”地一阵叹息,原来是“一、一、二”,就等于说这把输定了。跷脚长根也是垂头丧气,准备拿银子给胡雪岩。

“长根兄,别急。说不定我也掷得与长根兄的一样。”胡雪岩微笑着稳住跷脚长根,“不知长根兄可允许俞兄代我掷一把?”

“随便。”跷脚长根面无表情地说。

只见俞武成拿起碗,也是一阵猛摇,足足摇了有半柱香的工夫,只听骰子撞着碗壁发出刺耳的响声,由小到大,由纯到乱,最后再石破天惊地一声巨响,碗被倒扣在桌子上,

像一口钟似的,屹立不动。这时,场内一百多双眼睛紧紧盯着那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碗被缓慢地揭开了。

只有两点,“我输了。”胡雪岩很平静地说道,并转身将一万两的银票塞到跷脚长根的手中。

此时众人方才看清,原来碗内只剩两颗骰子,两个“一”,另外一颗骰子却已破碎成四块。众人皆“哦!”的一声惊呼。

“多谢胡兄侠义,小弟今生只能做牛做马,以报胡兄知遇之恩。”跷脚长根感动地一跪拜下。

“长根兄哪儿话!”胡雪岩、俞武成立即将其从地上扶起来。当晚三人醉酒方散。

回到上海后,胡雪岩立即奔赴苏州,会见苏州太守刘贵。此时何桂清正督守苏州,听胡雪岩说了情况后也非常高兴,表示愿意招抚跷脚长根。

此时正值太平天国李秀成三攻上海。胡雪岩听说后,不禁有些担忧。毕竟跷脚长根的手下都是江湖中人,对朝廷颇多怨懑,大多不服管教,虽然跷脚长根诚心归服,但难保他手下的人不会借机造反,或与太平军里外勾结,献出苏州城。于是,胡雪岩将自己的忧虑告诉了何桂清,何桂清也连连称是。

是日,胡雪岩再次与跷脚长根取得联系,并在密室里长谈,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跷脚长根归服后为四品武官,仍驻守苏州,归苏州督守何桂清管辖;第二,帮内众人应进行严格的甄别,合格者仍为兵勇、派驻他处,不合格者则放回;第三,先发放跷脚长根五个月的官饷。

对第一、三个条件,跷脚长根自是无话可说,但对第二个条件,跷脚长根疑虑颇多,似有难忍之意。这时,一个小喽罗快步趋人,低头附耳向跷脚长根说了一番话。跷脚长根顿时被惊得张口结舌。胡雪岩看到这种情形,心里一阵窃喜。

原来,在来这里之前,胡雪岩和何桂清已商量妥定,秘密地调动军队在附近险要地段派兵镇守,对过往人众查禁甚严,若跷脚长根有什么反悔之意,便一举将其剿灭。这样做的目的,也不外乎有二,一是施威,逼跷脚长根投诚;一是防范跷脚长根的手下闹事。

此时,跷脚长根一脸的愠怒,“胡兄,何至如此?”

“长根,胡老板对你也是一番情意,想你若带一帮弟兄归抚,却又不服管辖,朝廷必多猜忌,于你前程不利,像这样,既脱了以前的罪责,又能得到胡老板和何大人的照顾,何患无锦绣前程?还请君三思!”妙娘插口道,并温婉地奉上一碗热茶。

“哎!”事已至此,跷脚长根也无话可说。与胡雪岩商定好明日归抚,方分手而归。次日,在威风凛凛的官军陪同下,胡雪岩井井有条地处置了归抚一事。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招抚跷脚长根,主要归因于三点,第一是他能处处替跷脚长根着想,把跷脚长根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来处理。第二是能对跷脚长根以真心相对,诚意而为。第三就是他不但施之以恩,还继之以威。光有威而无恩,虽能治人却不能服人;若只有恩而无威,则虽能服人却不能治人。恩威并举,这正是胡雪岩成功招抚跷脚长根的秘诀,抱着这种思想在江湖上行事,岂有不成功的道理?

胡雪岩招安跷脚长根一事的成功,不仅为他自己在军火生意中扫除了障碍,而且也因安抚有功,在官场中的地位更加巩固,使得他的事业更加发达。相反地,那些只计较个人得失,且唯利是图的人必然会遇到麻烦,甚至即使成事之后,也终会功亏一篑。

成功语录:顺应市场把握风格

识时务者为俊杰。善谋大事、能成大业的商人,无不有着敏锐的眼光和果断行动的能力,善于把握时局,及时调整经商战略,决定生意进退。胡雪岩的成功,在于把握住了时局变化带来的商业契机,并依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意。

把握时局,独占鳌头

没有相应的社会环境和气候,就没有英雄成长的土壤和其它条件,真正的英雄人物必须能够驾驭时局,胡雪岩正是驾驭时局的典范。另一方面,胡雪岩所处的时代也为其成功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

胡雪岩历经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适逢一个新旧嬗变、纷纭复杂的大变动时代。

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造就了人。晚清的局面是胡雪岩游走商界的一个社会平台。但仅有这一条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胡雪岩能在这个时代中把握变幻莫测的时事大局,这一点是胡雪岩成为商界巨子的重要因素。

胡雪岩驾驭时局,首先体现在与洋人打交道这件事情上。

随着交往的增多,他逐渐领悟到洋人也不过利之所趋,所以只可使由之,不可放纵之。最后发展到互惠互利,其间的过程都是一步一步来的。

但胡雪岩的确有一种优势,就是对整个时事有先人一步的了解和把握,所以能先于别人筹划出应对措施。有了这一先机,胡雪岩就能开风气,占地利,享天时,逐一己之利。

当我们说胡雪岩对时事有一特殊驾驭时,我们的意思正是,胡雪岩因为占了先机,故能够先人一着,从容应对。和纷乱时事中茫然无措的人们相比照,胡雪岩的优势便显现出来。

清朝发展到道、成年间,旧的格局突然受到冲击。洋人的坚船利炮,让一个至尊无上的帝国突然大吃苦头,随之引起长达十几年的内乱。

这一突然变故,在封建官僚阶层引起分化。面对西方的冲击,官僚阶层起初均采取强硬措施,一致要维护帝国之尊严。随后,由于与西方接触层次的不同,引起了看法上的分歧,有一部分人看到了西方在势力上的强大,主张对外一律以安抚为主。务必处处讨好,让洋人找不到生事的借口。这一想法固然可爱,但又可怜可悲。因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以为一味地安抚就可笼住洋人,无非是隔了一层的主观愿望。当然这些人用心良苦,不愿以鸡蛋碰石头,避免一般平民受大损伤。

另一部分人则坚持以理持冢,对洋人米取强势态度。认为一个国家断不可有退缩怯让之心,免得洋人得寸进尺。这一派人以气节胜。但在实际上仍然难以行得通,因为中西实力差距太大,凡逢交战,吃亏的尽是老百姓。

这两路人都是站在帝国的立场上看洋人,所以可以说都是“隔”了一层的做法。

另外一部分人,因为和洋人打交道多,逐渐与洋人合为一家,一方面借了洋人讨一己私利,一方面借了洋人为中国做上一点好事。这一部分人就是早期的通事、买办商人以及与洋人交涉较多的沿海地区官僚。

对于洋人的不同理解,必然产生政治见解上的不同。与胡雪岩有关的,在早期,薛焕、何桂清、王有龄见解接近。利用洋人的态度,这与曾国藩等的反感态度相对,形成两派在许多问题上的摩擦。利用洋人,这是薛、何、王的态度,表示担忧和反对。这是曾国藩的态度。胡雪岩因为投身王有龄门下,自己也深知洋人之船坚炮利,所以一直是薛、何、王立场的策划者、参与者,也是受惠者。

到了中期,曾国藩、左宗棠观点开始变化。左宗棠由开始的不理解到理解和欣赏,进而积极地要开风气之先,胡雪岩之洋人观得以有了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