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善学习·好方法:父母如何塑造优秀初中生
23202300000025

第25章 学好重要学科有高招(6)

一些初中生写不好“看图作文”的原因有:一是观察不仔细,分析不全面,导致审题偏颇或内容上挂此漏彼。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突不出重点,结果面面俱到,详略失当。三是就画面行文,不能展开想象,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或表达不出应有的含义。

怎样才能写好看图作文呢?家长引导上初中的孩子使用以下四步法会很有成效:

(1)盯住画面细观察

看画面上是人物、景物还是动物;是单幅还是多幅。不仅要把握图的全貌而且要观察到每个部分的每一细节。审准题目,确定写什么和由哪入手。

(2)认真分析抓重点

根据观察的结果,深入分析、判断,确定文章的中心和重点,进~步考虑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略写或不写。

(3)展开想象巧构思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紧扣画面,充分利用自己生活学习中的积累和体验,展开想象。把画面上的人、景、物的关系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故事的前因后果构想出来,然后通过具体、细致、生动的叙述和描写,把自己的意图充分表达清楚。

(4)完成初稿再回顾

初稿完成后,要认真回过头来,把图和文结合起来看一看:一看对画面的观察、分析有无遗漏或失误;二看对人、景、物关系的判断和联想是否合理;三看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四看叙述和描写是否恰如其分。在“四看”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或增删。当然,也可边看边改。

9.写好议论文的“联想三法”

议论文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考作文都爱考议论文。这大概是因为议论文发挥的余地大,便于较好地看出孩子的实际水平。此外,从论点、论据、论证几个方面给分,评分标准也较易制订,然而,这一热点却又是作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刚入中学的孩子写记叙文还能够摸到点门路,可写议论文却往往是不得其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众多教育专家在实践中总结出写议论文“联想三法”。凡是议论文的文题,都可以从联想三法入手,拓展其内容,发掘其意义,深化其中心。

所谓“联想三法”,是指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区别’’联想(这里面常常有各种比照),揭示事物的制约关系的“联系”联想(这里面有各种推理),揭示事物的衍生关系的变化联想(这里面有各种展望)。

对于“联想三法”,无论怎样也不能将其仅仅看成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的后面,反映了事物的全面关系,更反映了事物的重要属性。正是这种属性,才引出了“联想三法”。

究竟是哪些属性决定了这种方法呢?一是事物的可比属性,二是事物的可变属性——这是“联想三法’’的物质基础。

(1)充分运用事物的可比性

可比属性,是指事物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稳固不变的,属于它自身的特别属性。这种属性,有的可以一目了然,有的尚须进行“区别”比较,即使可以一目了然的属性,在认识的最初阶段,也须进行“区别”比较,这种可以拿来进行比较的属性,就是可比属性。这种属性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去获得。其中有求同比较,有求异比较;有正面比较,有反面比较,也有正反比较。如秦兵马俑,保存之好,工艺之高,历史之久远,完全可以和世界七大奇迹(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相提并论。这是求同比较。对比之下,秦兵马俑的历史光彩,便熠熠闪光了。随地可活的苦柳,和耐寒忍旱、顶风攀高的松柏,即为求异比较。对比之下,“水”柳“旱”柏的特点,不言自明。20世纪80年代的孔繁森,献身高原,20世纪60年代的焦裕禄,情系兰考,这是正面的比较。两相比较以后,心里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公而忘私的干部形象,就跃然纸上。明代太监魏忠贤的拍马和宋代副宰相丁渭的溜须,同样臭名昭著,为世人所不齿,这是反面比较。于是我们便可以从丁渭的狗肺,窥得魏忠贤的狼心!精忠报国的岳飞和残害忠良的秦桧,是正反比较。透过这种比较,我们不是可以知道为什么忠者益忠、奸者益奸的道理了吗!可见,要认识这种属性,都须借助比较“区别”这个手段,以便辨明它的含义。

无数次的比较“区别”,使我们对可比属性有了明晰的认识:事物的“外延”加上它的“内涵”,就是可比属性的全部内容。其中外延是指事物的范围,内涵则是指事物的本质特性。比如说到“人”的可比属性,世界上有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这是它的外延;而可以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则是它的内涵。比较地说,外延易于把握,内涵却难以表述。不过,内涵常常受到事物前提条件(此点后边会提及)的限制和规范,所以内涵是渗透了前提条件的特定概念。知道了这一点以后,内涵的表述也就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了。

(2)充分运用事物的可变属性

事物的可变属性是指事物普遍存在的,可以反映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的特殊属性。这种属性是从可比属性透视得到的特别属性。可变属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透视得到的事物的前因,即可变属性的“前提和条件”:二是透视得到的事物的后果,即可变属性的“影响和作用”。前提条件,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作用,显示着事物的动向和力量。所以,我们管这两种属性叫做可变属性。就前提条件说,有客观的事物,也有主观的意愿和希望,比如“成就”的取得,总联系着周围宽松的环境和个人不挠的毅力,这其中的客观和主观,不是非常清楚的吗?就影响作用说,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仍以“成就”为例,志者面而立志,会创造出新的成就;庸者面而却步,徒增几分恐惧。

就事物的前因和后果的关系看,可变属性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就是对可变属性的前提条件的刺激和推动。不过,这种影响作用,决不是简单地对前提条件的刺激和推动,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它产生强烈的刺激和推动。所以我们说,它不是从前因到后果,又从后果到前因的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崭新的提高和发展。

这样看来,任何事物都具有可比属性和可变属性。而议论文的实质,就是要我们去发掘这些属性,去阐明这些属性。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以下的公式,议论文的构思和展开,便可成为一种并非太难的事情:论题,可比属性,外延,内涵可变属性,前提条件,主观,客观,影响作用,积极(正面),消极(反面)。

依据这个公式,我们何愁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像《说“大”》这个标题,看似难以下笔,一旦纳入我们的公式,便汨汨滔滔,有不尽的话语。什么大价钱,大买卖;大腕,大款;大官,大权;这是“大”的外延。这诸多“大”中都有一个共通的东西,那便是“名”和“利”,这是“大”的内涵。私心贪心的驱动,商品经济的影响,这是“大”的前提。为“大”不择手段,结果是“大”拿不到,反落个“小”,这是“大”的影响。“大”从“小’’来,“大”从“功”来,欲“大”必“小”,这又是“大”的前提。“大”可变“小”,“小”也可变“大”,这又是从对比的角度谈“大”与“小”的影响。这些内容,再辅之以典型事例,不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吗?

有些文章标题毕竟与简单的事物相去甚远,似乎很难将它纳入这一公式。怎么办呢?核心问题是,标题中有无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有关键词的为显性标题,无关键词的为隐性标题。论文的标题如果是显性标题,要从公式中找出论题的属性,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是隐性标题,自然就要付出更多的思考。一是思考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二是将隐性标题依据中心改为显性标题。比如《一山放出一山揽》,这显然是隐性标题。依据中心显性化,可变为《说“难”》。于是便可依据公式得出以下的内容——经验的空白,知识的缺陷,自然就是亟待解决、不能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所谓“难”;时时有“难”,处处有“难”。10.快速作文的“四法”中考作文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笔头子太慢是不行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不仅要写得好,还要写得快,可这正是进入初中的学生最难适应的。湖南省新邵县第一中学杨初春老师从1984年开始潜心研究快速作文法,并先后在8个高中班448名学生中进行实验。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初步创立了快速作文法体系,并逐步在全国26个省市3500多个实验班推广,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快速作文法的速度目标是“40分钟800字”,即通过快速作文训练,要求孩子在4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800字左右的作文,并能做到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卷面整洁,错别字少。这是高中的要求。初中是“40分钟600字”,小学高年级是“40分钟500字”。通过训练,实验班的孩子全部能达到这个要求。

父母及教师可通过下面四种方法训练自己初中的孩子提高写作速度:

(1)写作周期限时法

写作周期限时法实际是把拖沓松散的写作习惯改为快节奏的作文训练。传统的作文教学,两周一篇大作文,全期8篇作文,一个写作训练周期至少两星期,快速作文教学采用写作周期限时法,一个写作周期最长一天,最短两个小时。每写篇作文,从成文交卷到教师处理发卷,都严格限定时间,作文当堂交卷,教师当天浏览完毕,当天发还。双课时写作课则当堂交卷,当堂浏览修改完毕。这样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加大了作文的训练量,提高了课时效益。

(2)指导先实后虚法

指导先实后虚法实际上是改教师指导后再写为学生写后再评议。具体做法是每次作文1时,上课布置题目,不做任何指导,完全独立完成作文。做完后再根据具体作文进行评议,把写作规律和方法教给孩子。这样做,去掉了孩子依赖思想,完全是自己动脑筋,独立作文,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往往反而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来,彻底克服了班级作文雷同的毛病。

(3)评阅浏览自改法

评阅浏览自改法实际是把精批细改的阅卷方法改为教师粗略浏览,孩子自己修改。具体做法是,每次做完作文,教师立即抓紧时间把全班作文浏览一遍,目的在于掌握情况,发现带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找出优劣典型,以便在全班讲评和个别指导。讲评之后让孩子互相修改或自己修改,修改完以后教师再检查一遍。有时则采用“趁热打铁”的讲评方法,即在孩子作文时,老师巡回观察,掌握典型材料,写完作文以后,立即收卷进行讲评,让孩子通过讨论,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然后再指导他们修改作文。这种粗略浏览、及时讲评、自己修改的方法,不但能把语文教师从繁琐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

(4)训练分步达标法

训练分步达标法实际是把随意性作文改为有计划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快速作文训练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整个训练分步实施,使其分项达标。一达标即转入下一步,环环紧扣,高速运转。这样时间观念强,节奏快,效率高。

四、帮初审生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从发现勾股定律,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一直到今宇航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无不闪烁着数学思想璀璨的光芒。数学能锻炼一个人的思维,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

让孩子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尽快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是重中之重。

1.掌握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前提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记忆、应用程度,决定着初中生的数学成绩。要学好数学,必须抓住主线,在概念这条主线上用功。

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定义、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大约有1000余个。它如同人体的206块骨头,搭起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骨架。围绕它展开引出、证明、应用、记忆,构成了多姿多趣、丰富多彩的中学数学。也许孩子从未详细统计过学习了多少概念,也许孩子未曾意识到自己竞掌握了如此之多的概念,但当孩子面对数学题目的时候,头脑中却迅速地反映出相关的概念,使问题迎刃而解,这就表明孩子已经正确理解、准确记忆、灵活运用了孩子所学的概念。

为了让上初中的孩子掌握概念,家长可指导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概念的引出

概念的引出往往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认真听好教师的引言教学,不仅可激发求知欲,使心理进入积极的准备状态,更重要的是,教师可能会在引言中对概念的产生或应用对象有所交代(或提出关键性的思考问题),这些往往是理解、记忆概念的重要铺垫。这一环节疏漏了,孩子的认识结构中就会出现一个空白。

定义、定理、公式等既然是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准确抽象,那么抽象的过程也就是前人发现和证明的过程。教师常常采取和同学们一起重涉前人之路的引入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教我们如何抽象客观现象,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在这个时候,对初中生来说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探索者行列之外,应该认认真真地从事发现活动,研究发现过程,自己得出结论。这一步是不能省略的。

(2)掌握公式的推导

研究定理、公式的推导是使初中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途径,也是进行证明或计算的思考模具。在研究公式的推导时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①剖析典型

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方法很多,又都是数学论证的基本方法。尤其要注意研究那些在思路、方法、技巧方面有典型意义的定理、公式的推导。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等。从这些公式的推导中我们可以学到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②借鉴技巧

研究一个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不亚于做几道习题。例如证明“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个定理的证明非常简单,但重要的是,要从证明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感觉到什么,思考它带来的启示,借鉴它提示的方法与解题技巧,然后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解题中去,孩子就会变得聪明了。

③寻求多种证法

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往往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课本上一般只介绍一种,给同学们留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例如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现行教材中的证明是由作已知的三条线段的第四比例项引出的,构造出四条线段成比例图形,把要论证的线段转化成与之相等的线段。引平行线的作用就在于转移比例。教材中,只过三角形的顶点c作角平分线AD的平行线,那么过c点作A曰的平行线可否转移比例?过A、B、D点作其他线段的平行线可否转移比例?不妨试试看。把所有的情况都研究之后,只有过被平分的角的顶点作平行线不能转移比例。其他六种证法两两相同。再比较这些证明方法我们看到:其一,最简单直观的还属教材中的情况;其二,例题和练习题的证题方法和结论往往是论证新问题的依据。经过这六种证明方法的探讨,同学们就会对用平行线转移比例的作用及思考方法理解得更深刻,运用得更灵活,对教材中知识的前后联系也有了系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