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类愚行大记录:大癫狂
23109500000038

第38章 十字军东征(9)

在取胜后的第三天,十字军来到了一座陡峭的山下,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里。这时,土耳其的大队人马已经隐伏在山顶上,他们隐藏得十分巧妙,以至于在山下什么踪迹也发现不了。劳累不堪的法国兵拖着沉重而缓慢的步子向山上攀登,突然一块块带着呼呼风声的巨石从山崖上滚了下来,法国兵惊慌失措,死者无数。藏在暗处的土耳其弓箭手们也开始向十字军射箭,一时间死伤成千上万。但是土耳其人的箭对穿着铠甲的骑士们不起作用,箭碰到身上就弹了回来。于是,土耳其人猛射他们的坐骑,不少骑士与战马一同跌入崖下湍急的流水之中。

正在后军压阵的路易七世从败退的伤兵、逃兵口中得到了前军的战况,但还是不了解具体情形。于是,他就催马前进,想用亲自出战来抑制弥漫全军的恐慌。但是,他的想法落空了,从山顶往下翻滚的一块块巨石使他们根本无法前进。即使有极少几个人攻上了山顶,也被土耳其人抓住头朝下扔了下来。路易七世拼尽全力冲杀,但还是险些被敌人抓住。最后,还是在夜幕的掩护下,他才带着一些残兵败将逃到了阿塔里亚城下。

在阿塔里亚,路易七世重整军纪,恢复了麾下溃不成军、无心恋战队伍的士气。他召集各个首领讨论是否继续执行原定计划。考虑到他们军中已经断粮且疾病流行,最终首领们决定向安条克城进军,这个城市是勃埃蒙德的继承者管辖下的一处自由王国,在那里他们可以稍事休整。当时城市的统治权掌握在雷蒙德手中,这个雷蒙德是法国皇后伊莉阿诺的叔叔。雷蒙德凭借自己与皇后的亲戚关系,劝说路易七世不要参加保卫耶路撒冷的战争,留下帮助他扩大在安条克的地盘,增大权力。特里波利大公也有类似的打算。但是,两人的建议都遭到了路易七世的拒绝。短暂停留之后,路易七世继续率军赶往耶路撒冷。康拉德率领的德国远征军已先期到达了那里。当康拉德离开君士坦丁堡时,科迈纳斯许诺要给予他们援助——但援助从来没有到过,或者说很可能科迈纳斯从来没想过要给什么援助。

争名逐利的“联军”

为了商讨未来战争如何进行,十字军召开了一个由巴勒斯坦的基督徒王公、十字军将领参加的大会。他们最终决定,在前往埃德萨城之前,联军首先包围大马士革,占领这个战略要地。如果这个大胆的计划成功的话,对于联军取得最后胜利会有很大的帮助。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历史上悲惨的经历并没有让基督徒们懂得联合的重要性和团结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尽管他们总体上对这个计划没有异议,但每个人都对具体战斗行动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安条克和特里波利的两个大公互相忌妒,此外,他们二人还对耶路撒冷国王有所猜忌。康拉德忌妒法王,而法王则厌恶其他所有人。但法王与他们不同,他来耶路撒冷是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尽管他的看法有些偏颇,但至少是充满诚意的。因此,他下定决心等待机会来完成他正全心全意投入的这场战争。

按照计划,他迅速包围了大马士革城。由于十字军人数众多,士气高昂,优势马上显现了出来。几个星期后,十字军从城上被打坏的防御设施和日益无力的抵抗得出结论:城中的敌人马上就要完蛋了。就在这时,军队内部的纷争达到了高潮,领导们都有自己的打算,这种状况最终导致了围城的失败,也使整个东征彻底完结。

一本现代的烹调书上介绍了烹调兔子的程序:“先抓住兔子,再杀掉它。”——这的确是一句闪耀着智慧之光的至理名言。而此时的基督徒们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竟然激烈地争夺一座还未征服的城市管理权。安条克城和特里波利城已经各自有了一位大公,现在,20名首领又开始申请成为大马士革的管理者。于是,他们循例召开了一个大会来决定谁应当享有这份荣誉。珍贵的时间就在无谓的争论中过去了,而他们的敌人却在这期间积聚了力量。最后,经过一场异常激烈的争论,考虑到弗兰德的罗伯特公爵曾两次到达圣城,因此授予了他这项权力。其他的首领表示不承认这样的结果,而且要求再安排一次更加公正的讨论,当然他们也拒绝在围城中合作。整个十字军营地弥漫着猜疑之风,关于奸诈和阴谋的恶毒谣言四处传播。最后,那些心怀不满的候选人不顾大局将自己的士兵撤出,转移到了城墙的其他方面。其他军队也纷纷仿效这一做法,这些恶劣的行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经过连续长时间的攻打已变得不堪一击的城墙无人包围了。敌人也从十字军的过失中得到了好处——他们补充了给养,重新加固了城墙,而十字军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当他们察觉时,已经太迟了。穆斯林强悍的艾米尔(土耳其高官的名称)沙甫艾丁已率领一支大军前来救援大马士革了。刚一交战,十字军就立即溃退,他们不得不放弃围城计划,灰溜溜地退回耶路撒冷。就这样,十字军不仅没有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反而使自己蒙受了损失。

至此,十字军的宗教狂热已经消失殆尽了,即使最呆板的士兵也表现了他们的厌倦。如康拉德这般在开始时踌躇满志的人,现在也灰心丧气了,带着他的残兵败将返回了欧洲。不愿承认失败的路易七世在此地逗留了几天,但最终还是迫于大臣舒格的劝说回到了法兰西。第二次东征至此结束。我们可以用不断失败来描绘这段历史。耶路撒冷王国的处境比十字军刚从欧洲出发时更加艰难。这次东征带给基督徒的只有羞辱,除此之外他们什么也没有获得,与这次征战有关联的所有人都感到了痛彻心扉的失望。

令人厌烦的十字军东征

由于东征的实际结果与预言大相径庭,圣贝尔纳名誉扫地。就像以前那些预言家一样,人们不再尊重他,也不再相信他的话。更为不幸的是,在任何国家里他都没有了昔日享受的荣耀。但是,还有一些狂热分子站出来为他辩解,妄想恢复他的声誉。弗雷辛根主教就当众表示不是所有预言家们的预言都能实现,十字军的悲惨境遇与预言家们无关,是他们咎由自取。但来自克莱弗克斯的吉奥弗罗瓦的辩解更富有想象力,他坚持认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说,圣贝尔纳预言了一个好的结果,但也不能说十字军的结果是不好的,因为有一大批光荣的烈士为上天奉献了生命。吉奥弗罗瓦的语言充满欺骗性,确实有几个狂想分子相信了他的话,但那个年代的平民百姓并不鲁钝,他们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或者可以用另一种说法,他们更愿意相信事实。

我们现在应当谈谈第三次东征以及为什么必须要组织它了。第一次东征在欧洲造成的狂热到现在可以说是完全丧失殆尽了。欧洲各国的百姓们冷漠地观看他们的王公们为战争做着各种准备,但是在战争中兴起的骑士风度现在非常流行。于是,当普通百姓中的身强力壮者不愿再参加东征时,骑士风度为解救圣地提供了军队。

真正激起第三次东征的不是宗教而是诗歌。但是诗歌的地位和当时餐桌上的鱼子酱差不多,在大众之中鲜有应者,因为大众都有他们认为更值得关心的事。但是,英、德、法、意等国的吟游诗人吟唱的关于战争和爱情的歌谣也有他们的观众,那就是骑士和他们的支持者。他们满怀喜悦地倾听美妙的歌谣,梦想通过在圣战中的英勇表现赢得心爱女郎的芳心。第三次东征可以称得上是十字军历史上的浪漫时代。那时在男子们参与战争的目的中,保卫圣墓和在东方保留一个基督教王国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更想通过战争这个绝佳的机会为自己赢得荣誉。更准确地说,他们是士兵而非宗教狂热之徒,他们是为了荣光而非宗教而战;他们是为了获取情人的欢心而不是被授予殉教的美名。

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详述萨拉丁萨拉丁,埃及阿布尤王朝开国君主,在阿拉伯人抗击十字军东征中表现卓越,是埃及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译者注获得东方帝国最高权力的过程,或者他通过怎样的方式将穆斯林的旗帜牢牢插在耶路撒冷的城墙之上。基督徒骑士们和圣城的其他基督徒们都陷入了邪恶的深渊,其中包括圣约翰骑士团的成员,照料穷人的慈善团的成员,保卫圣墓和保护朝圣香客安全的圣殿骑士团的成员们。他们之间发生的无谓的忌妒和内讧使他们无法抵御机智、强悍的萨拉丁带来的,足以摧毁他们的训练有素的军队。可是,当圣城陷落的消息传来时,欧洲的骑士们还是感到了痛苦,因为那些战死在巴勒斯坦的人都与骑士中最高贵的成员们有着血缘和友谊上的种种联系。

最先传来的是基督徒在泰白利亚斯战役中惨败后遭到屠杀的消息,接着耶路撒冷、安条克、特里波利和其他城市相继沦陷的消息一个个传来。教士们的心都被忧伤包裹住了。听到噩耗后,教皇乌尔班三世异常伤心,知悉详情后变得更加憔悴。此后,人们几乎没有看到他的笑容,直到他离世为止。他的继任者格列高历八世深陷痛苦之中,但他挺住了。他命令整个基督教立即开始行动,号召全体教众拿起武器光复圣墓。泰尔大主教威廉非常敬仰隐士彼得的神圣行为,他从巴勒斯坦赶到欧洲,向欧洲的国王们痛陈他看到的基督徒所遭受的苦难,请求国王们发兵救援。德国皇帝腓特烈·巴巴罗萨(Friedrich Barbarossa)接受了他的观点,很快召集了军队穿过叙利亚,一路疾行,闪电般地击败了撒拉逊人,占领了伊科尼亚城。但不幸的是,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的生命却因草率地在锡德纳斯河中洗澡而结束了。苏比亚伯爵代替他继续指挥军队。显然,后者的能力与他相差甚远。自从他成为主帅,军队多次受挫,他只得固守安条克城等待援军。

法国的菲力普·奥古斯和英国的亨利二世都代表本国的骑士阶层大力支持十字军东征,直到他们本国爆发了战争和内讧使他们的注意力暂时转移为止。1181年1月,两个国王各自带领着英勇的骑士和武士在诺曼底的吉佐会面。在会面时泰尔的威廉用无可辩驳的语言论证了东征的必要性。两位国王的宗教情绪高涨,他们发誓要前往耶路撒冷。同时,做出了向所有不能或不愿亲自参加征战的基督徒征收什一税,即这些人必须将他们田产或财产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款交给国家,它又被称为“萨拉丁的什一税”。所有的,不管是不是教徒的采邑领主都有义务在自己的领地内代征此税。法令规定,任何拒绝缴纳应缴份额的人将被强行转为奴隶身份,失去所有的人身自由。

同时,两位国王给予那些参加十字军的人很大的恩惠: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他们参加东征,即使他们欠债、抢劫或是谋杀他人。法王还在巴黎召集了一次议会,庄重地通过了这些规定。而亨利二世在胡安向他在法国的领地发布了命令,也在北安普敦郡的盖廷顿向他在英格兰的领地宣布了决定。一位古代的编年史作者曾这样形容他们的做法,“他(亨利二世)召开议会讨论前往圣地的事宜,强制征收的什一税则让整个国家不得安宁。”

但是,受到了什一税“骚扰”的并不只有英格兰,法国的人民对此也没什么好感。并且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对十字军冷漠的态度也变成了厌恶。尽管那些教士们希望别人拿出一半甚至全部的财产来促进这项他们最喜欢的事业,他们自己却不想出一分钱。在米洛的《法国史素材》中也提到了有几个教士大声疾呼,不愿交税。这里有一个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当国王向兰斯的地方教会征税时,他们派了一位代表向国王陈述,他们国家做的事情已经很多了,国王应该为获得他们为战争所做的祈祷而感到满足,不应再让他们交税,而且他们也很贫穷,除了诚心祈祷外一无所有。菲力普·奥古斯对他们的心思一目了然,他想借机给他们一点教训。于是,他命令教会附近的三位贵族破坏教会的产业。教会知道后,要求国王进行赔偿。国王却回答:“我会以祈祷的方式让上帝帮助你们,请求那几个贵族放过你们。”事实上,他真的这样做了,但这种玩笑的口吻让那三位贵族觉得不应当停下来,于是,他们继续进行破坏。教会又一次致书国王问道:“你到底想要什么?”国王给了他们这样的回复:“你们为国家祈祷,我也为你们做了你们需要的祈祷。”此时,教会才恍然大悟,即刻上缴了自己该交的份额。

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东征是多么不得人心。如果连教会都不愿支持东征的话,那人民大众对它的看法就可想而知了。但欧洲的骑士阶层对东征却有着极大的热情。有了什一税作为保障,英格兰、法国、勃艮第、意大利、佛兰得斯和德国迅速召集了军队整装待发。但是,还没等出征,意外的事情就发生了,英法两国之间陷入了战争之中。事情的起因是吉耶那伯爵理查德理查德(Richard),继位英王后称为理查一世,作战英勇,素有“狮心王”的美称,是中世纪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译者注,即历史上有名的“狮心王”,侵犯了杜鲁斯公爵的领地。就这样,出征的日期被推迟了,两国之间打起了仗,而且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结果,很多急于东征的贵族们离开了两位国王,独自向巴勒斯坦进军。

在敌人的敌意、儿子们的奸诈和忘恩负义之中,亨利二世与世长辞。他的儿子理查德立即与菲力普·奥古斯都达成了同盟的协议,年轻气盛、鲁莽冲动的两位国王准备联合东征。在大批强悍将士的拥护下,他们在诺曼底的诺南科特会师。在全体骑士面前,两位国王表现得亲如兄弟,他们对天盟誓两国之间要成为真正的朋友和盟国,这种状态持续到东征从圣地返回的40天后为止。

为了革除那些对东征不利的军营恶习,他们制定了新的军规。鉴于过去军中赌博盛行并引发了争吵和流血事件的教训,他们在一项法令中明确禁止军中骑士级别以下的任何士兵以任何方式赌钱。骑士和教士可以赌博,但每人每天输赢都不能超过20先令,否则就要处以100先令的罚款。王族中参加圣战的也被允许参与赌博,但要遵守上述法令。如果他们中有人违反法令,就要处以裸身鞭笞之刑,然后示众3日。所有东征的士兵都不能伤害自己人,否则要被砍掉双手。对杀害同袍之人,法令规定将其捆绑起来与被害者尸体一起下葬。年轻妇女被禁止随军,这令那些不敢女扮男装隐身军中的许多妇女很伤心。但即便这样也还是有许多品德高尚、富有感情的已婚、未婚妇女手持宝剑或长矛冒险追随她们的丈夫或情人。但那些50岁以上的洗衣妇或其他超过50岁的女人可以光明正大地随军出征。

第三次东征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