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设计改变生活
23076600000004

第4章 桌子的死角——身边的设计(1)

你可能会问,设计所参照的那些标准是由谁规定,又是如何得到的呢?简单地说, 这些标准来源于一些数据,而这些数据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它时刻伴随着我们,并且也发生着变化,这便是人体的尺寸、神经及感觉等各项功能所产生的数据。

对人体尺度进行测量,也许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对它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我们却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随便在一处咖啡馆坐下,轻倚于椅背,将双肘放在扶手上,一手托着咖啡杯,一手轻轻搅动,眼望着窗外的街景……所有这一切的动作,如果你丝毫不会察觉哪里有不舒适的地方,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咖啡馆的设计是宜人并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因为这里面至少运用到了几十项以人体数据为基础的人机工程学知识。

桌子的死角

生活中,你是否留意过经常使用的桌子表面,总有个角落堆积了厚厚的灰尘,而放在这个角落的文具,你也不愿去使用它?它就是桌子的死角。这个死角来自于我们手臂及肩的数据。右图中,虚线大圆弧区域里的部分是人的手臂在平面状态下最大的活动范围,在人机工程学中,称其为作业域;而其余部分则已超出了这个作业域,因此人坐在桌前若不起身,即便伸长了手臂也取不到这个范围以外的东西。桌角就在其中,久而久之,便落满灰尘。根据这一点,我们只需在此摆放些没必要挪动的物件,比如相框或招财的蟾蜍。

据此,我们很容易得到这个结论:无论桌子再大,我们所能够方便使用的区域其实只是一个固定的范围。具体来说,一个长度为1.5 米、宽为0.5 米的桌子已经完全能满足一个成年人的所有需求,而在长度为1.2 米、宽度为0.4 米的范围内便是双手最为舒适的区域。将这个专业术语中称为“正常作业域”的地方尽可能空置,不放任何杂物,可以使我们的双手更方便地在其上进行工作。

这为室内与家具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设计参考。当空间有限时,为了提供更大的作业空间,同时节省占位,便可以将桌子沿着手臂作业域的弧度设计成半圆弧形状,以达到最大利用率。与此相反的,反向圆弧形则大大减少了作业空间,如圆形桌子……令人迷惑的是,虽然有了上面我们熟悉的设计物品,我们在生活中仍然能看到尺度异常大的老板桌、巨型书柜甚至是高得顶到天花板的橱柜……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超经验的体会,它们已远远超出了我们所需用的最大作业范围。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器物多出来的部分与使用毫无关联,只是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与追求,在体现身份、地位或者文化观念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危险!高处的落物

或许你对这样的场景非常熟悉:一个小孩子站在凳子上伸手去够放在高处的物体,随之,危险发生了……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据北京儿童医院统计研究结果显示,4—6 周岁的儿童最容易发生这样的“家庭坠物伤害”,一旦发生了这样的伤害,后果往往难以估计。

其实日常生活中,人们随时都可能需要去取够高处放置的物品,不过这种取够是有差异的。最容易导致危险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在于:你做出取物动作的同时,是否能看见你的目标物体。

你的手摸得到的高度是一回事,摸得到同时又能看得到的高度则是另一回事,前者我们称其为摸高,后者则可以称作可视摸高。我们当然不想让危险发生在家人身上,所以在订制家具的时候,设计师往往会给出建议:橱柜、书架、置物架等常用范围的最高一层,女性常用时往往不超过150 厘米,男性常用时最好不超过160 厘米。

当然, 这个数据来自于中国大多数人的身体尺度数据,不同的家庭成员和使用者,本身身高不同,这个数据也可以发生变化。与此法则相类似的是,弯腰去取较低处的物品时,为了让视线的范围达到最大,可以将矮柜的隔层式设计改为抽屉式,以便更方便取物。无论如何,安全与舒适永远是设计所追求的至高标准,这也是有人体尺度数据存在的理由,一切设计都要以此为出发点,达到最佳的人性化效果。

脊椎,你伤得起吗?

时下的室内设计中,宽大的沙发、床式座椅异常流行,尤其是对于宅一族和喜爱蜗居的女性们来说,这样的沙发让人直接产生了对舒适生活的美好畅想,颇显浪漫悠闲。但很多人在使用这样的沙发时,遇到一些问题,每每脚能踩到地面的时候,背部总是不能很舒服地靠在沙发上,而是与靠背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夹角;而当背部完全靠在沙发里时,腿则悬空了,不得不干脆将双脚也放在沙发上。这样看似悠闲了,殊不知,这也是隐患的开始。不仅仅是在较正式场合下,这两种坐姿都不怎么雅观,更重要的是,对于你的腰椎这就像是一场劫难。医学研究数据显示,当人呈各种坐姿时,腰椎受力最大的状态就是稍稍弯曲的时候,这恰是人们通常所认为最轻松的姿势。当背部斜靠在沙发上时,虽然腰部与沙发形成空间,但背部有支撑,所以不容易感受到自己悬空的腰部在用力,但此时腰椎上所受的力,是本身体重的1—2 倍,也就可能会达到100—150 千克,受力的几节腰椎的负荷可想而知。随着上肢进行活动,用力加大,加之于腰椎这几节脊椎骨上的力量还会成倍数增加。想象一下,你的腰背负着1—2 个身体的重量,你还伤得起吗?第二种情况,盘腿坐在沙发里时,脊椎总会向某一侧倾斜,很难达到平衡,这种习惯久而久之,会使脊椎侧凸的苗头出现。脊椎侧凸现象是发育中的青少年很容易罹患的病症,一开始可能侧凸很轻微,但这种弯曲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大,最终可能发展到严重影响行动的程度。据新加坡对青少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患上脊椎侧凸的孩童比例非常大,人数也正逐年增加,并且女生人数大大多于男生。在每100 个11—12岁的女孩中,就有1.4 个患有脊椎侧凸症。在我国,儿童时期脊椎健康还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一旦发现,家长也不会向教育机构去追究责任,所以隐患可能更大。看一看已经是成年的人群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有着这类的困扰。对成年人来说,脊椎不平衡的表现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其他病症。你可以先检查一下自己的鞋子,脚后跟的地方如果被磨得高低不平,如果不是因为双腿长度有差异,那便是因为沿着脊柱长轴压力的不均衡造成的。有时,你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常感到疲劳,精神不能很好地集中,并简单地认为这只是身体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实,有时这种现象只是因为脊椎半脱位或者颈椎不适而影响了大脑健康,因为脊椎不平衡,让你不知道为什么变得疲惫,耗尽你的能量。半脱位的脊椎还会影响你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在抵抗疾病和防止传染的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脊椎的不平衡还会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切都是沙发造成的。青少年的脊椎侧凸问题,跟桌椅高度、形态以及自身的坐姿必然是有一定关联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设计会令人疲惫不堪,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学生身体的普遍数据来选择或者设计合适的课桌椅,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生活中,如何避免更糟糕的情况发生呢?首先要选择有利于健康的家具,若脊椎与靠背的夹角仍然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腰背部在坐着的情况下得到足够的支撑,行、立或坐的时候保持脊椎的挺直与平衡是最大的减轻身体压力的办法。“立如松,坐如钟”,老祖宗的训诫是不无道理的。不要留恋那些过于柔软的靠垫和大枕头了,看似舒服的它们,却会因不能起到足够稳固的支撑作用而使我们久坐或者久卧时叫苦不迭。

数据的意义

设计所参考的数据具有针对性,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包括国家、民族等)的准确数据,需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统计,得到他们的特征和尺寸、个体间差异、分布情况及规律等。

这些尺寸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人体构造上的尺寸,或者称“静态尺寸”,另外一种是人体功能上的尺寸,称为“动态尺寸”。因为一般来讲,设计一件产品的时候,只考虑其静止不变的数据是不行的,人体经常会处于活动状态,而人体各个部分必须协调合作才能使人体正常动作,不可分开独立工作。一个部分的活动必然带动身体其他部分的联动,例如,手臂的长度并不能代表手所能触及的范围,它同时也受到肩的运动和躯体的旋转、背的弯曲等影响。因而在通常的情况下,设计任何产品都要适当地考虑是否符合了功能尺寸的要求。

人体的测量数据是相当浩繁的,它们各尽其用。比如在室内设计中,最有用的几项人体构造上的尺寸,分别包括身高、体重、坐高、臀部至膝盖长度、臀部的宽度、膝盖高度、膝弯高度、大腿厚度、臀部至膝弯长度、肘间宽度等。工业设计中,则要将人的肢体细部数据与握力、肌力等物理数据相配合使用。那么这些数据如何使用呢?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法则,从下面的表格中,可窥其原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关于人体的测量,不断有新的项目增加进来。传统上讲,人体的物理数据是设计的重要参考,而在当代设计中,人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数据越来越体现出其在设计中重要的引导作用。更全面的人性化理念,仍是当代设计的趋势,也是中国设计师亟待提高的方向。

如果你不是姚明

够得着的距离

设计所依据的数据,通常在测量之前便会先行进行分类,使我们不会陷于浩如烟海的庞杂数据之中无法自拔。而且依照我们社会的约定俗成,通常已经先行对其进行了分类,比如按照阶层、身份的分类,按照知识水平结构的分类,按照收入的分类等社会学意义上的分类。而在人机工程学所关注的范畴里,更加关注人本身,也就是对人身体的特征分类,这些特征与以下因素相关:人种、生活地域、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再根据具体设计所涉及的目标对象来选择将会使用的数据组。我们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所幼儿园在规划建设前,会使用到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建筑物的楼梯高度、栏杆扶手的尺度、窗台高度;室内桌椅、床的尺寸,物品架摆放的高度(小朋友可自取或小朋友不可取);室外游乐设施的材质与尺度……因为主要是供儿童使用,这些生活中看似很平常的东西在设计上显然与一般的规划有所不同,它需要特别考虑到儿童的特征和需求,尤其是安全保障方面。

一层以上教室走廊的外侧,按照通常的标准,可设计成1.2—1.3 米的实心墙栏,这样虽然比使用栏杆安全,但绝大多数小朋友的平行视线被矮墙挡住了,看不到更多的远景,容易造成压抑的感觉。相对来说,如果做成全封闭式的墙体并进行大面积墙绘,或者安装玻璃幕墙,都会是更好的办法,会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感受。回到刚刚说到的数据的选择问题。统计学中把所要研究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把从总体中取出的许多个体称为“样本”。在这个幼儿园的规划中,所有可能入园的儿童的身体测量数据就是“总体”。单位幼儿园的总体就是这个单位里所有的适龄儿童,如果是以小区幼儿园为例,那么对象则是小区的适龄儿童了,以此类推。设计者随机或者自主从这些儿童中抽选一部分,进行身体数据测量,这便是“样本”。

当然,在实际中,并不需要我们真实去测量这些数据,官方每隔几年会公布新的数据。

根据测量结果,不同地域尺度会有差异,比如中国北方的幼儿园跟南方的幼儿园,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幼儿园显然是不同的。

测量数据有了,那我们要采用其中的哪一个作为设计参考呢?和通常的数据统计不同,在设计选材中,多数专家并不主张使用平均数,他们认为在这里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容得下的空间,够得着的距离”。

回到上文提到的幼儿园,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设计一个合适的物品架吧。为了培养儿童从小自理的习惯,幼儿园的阿姨通常可让孩子们自取进餐时的碗筷,因此在幼儿园常见的物品架上可能会放置小朋友的碗筷。

根据事先测量到的数据,假设小班适龄儿童的身高从80—110 厘米不等,根据肩高及手臂活动范围,那么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所能方便够到的高度大概在38—60 厘米。最终确定物品架高度的时候,根据“够得着的距离”原则,选择所有数据中偏小的一个,将架子做得矮一些,这样保证了大多数小朋友可以轻松拿到自己的碗筷。

“百分位”数

这种“够得着的距离”原则一般在设计家具、服务台、操作台等时常常用到。当我们走进银行,几乎所有人都能轻松将手肘放在服务台上,女性可以如此,身材矮小一些的顾客也可以,这正是因为在高度设计上选择了较小的数值的结果。

从专业上讲,我们通常称这个数值为“百分位”数,越小的百分位代表着越小的尺度,越多人可以使用。通常设计者会选择第5 百分位作为参考值,也就是每100 个值中,从小到大排列的第5 个。反之,当我们需要设计“容得下的空间”的时候,则要使用第95 百分位的数据了,这保证了每100 个人中至少有95 个人能顺利通过,比如:门的高度,无论普通居室门或者公共场所的门,国内室内门的高度都在2-2.2 米,正是考虑到要让多数人可以通过,而选择了几乎接近最高的百分位数。这种选择方法在空间的设定上最为常见。电影院座椅的宽度就是为了使观众能舒适地欣赏电影,而根据人的肩宽数据设计的。在日常的交通工具上,我们也能发现这一原理的进一步运用,如火车、飞机上不同价格的各种舱位级别。

从经济舱到头等舱,为了这小小尺寸,我们往往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代价。除去服务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同舱位级别的最大区别在于座位的尺度和相互间隔的大小会给旅客带来极其不同的身体体验:经济舱——可接受,商务舱——舒适,头等舱——享受……这种不同的舒适度也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改进。比较一下几十年前的火车标准座和如今的动车普通车座位,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整个社会正在向着设计更加人性化的目标不断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