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千古食趣:关于吃的那些事儿(超值金版)
23054600000012

第12章 节令食俗:饮酒食糕庆重阳(5)

燕麦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食用燕麦后可减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麦后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点燕麦。腊八粥中的各种豆很好,能使蛋白互补,而且纤维素较高。许多研究已证实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血糖,特别是燕麦、大麦和一些豆类所含的可溶性纤维,可在胃内形成黏稠物质,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不会导致餐后血糖突然上升。某些坚果,如花生、榛子、杏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还含有可调血脂、降血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即便是含淀粉较多的栗子、莲子、芡实的膳食纤维含量也都在1.2%-3%之间,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远比精制的米面低。荞麦中含有铬,有加强胰岛素的作用,在临床上用于糖尿病的营养治疗。所以,糖尿病病人可多选燕麦和荞麦作主料。糖尿病病人喝腊八粥最好不要放糖,如果想吃甜食,可以放些甜菊糖、木糖醇甜味剂。

4. 心血管病:黄豆降低血中胆固醇

黄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赤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绿豆则对高血压有辅疗的功效。

5. 粥油:美眉多喝粥油美容

许多黑色食品都是绝好的美容食品。比如黑米,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锌、铁、硒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黑米能滋阴益肾,明目活血。黑豆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钙、铁、胡萝卜素及B族维生素。食用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对人体健美影响很大。核桃仁中含有美容不可缺少的维生素E,堪称美容食品之冠。松子的美容作用也非常好。

不少美眉都喜欢喝腊八粥来美容,但是这里还有个美容小秘密,那就是不要舍弃粥油。粥油其实就是煮粥时反复煮沸而浮于粥面上的那层浓稠的液体,也称米油。中医认为,粥油味甘性平,其滋补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若能喝一碗米粥,黑瘦者不出百日即可肥白。

6. 准妈妈:香软腊八粥最适合

女性怀孕早期一般早孕反应严重,此时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少呕吐,粥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更何况是香糯软烂的腊八粥。孕中期,胎儿生长加快,需要补充能量,同时对铁的需要量增加,而孕晚期则需要加强钙的补充。所以,对准妈妈和新妈妈来说,以下食物可以多考虑一些:糙米中含有大于100毫克/千克的钙,花生仁、大豆、黑豆、青豆、枣中都含有较丰富的钙,大豆和坚果中也很含有较高的铁。

7. 老年人:可多放点大豆

老年人应饮食多样化、多吃大豆及其制品,腊八粥符合这些要求。而且腊八粥多在晚上食用,也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大豆中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可以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腊八粥正好软烂易消化,加上粗细搭配,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对预防老年性便秘有一定作用。此外,由于粥中水分较多,稀的食品容易引起胃酸过多分泌,刺激肠胃引起疼痛。所以,肠胃不好的人可以把腊八粥稍微熬稠一些,而且最好在食用腊八粥的同时吃些干的食物,如烧饼、馒头等。

腊八粥虽为节令小吃,但由于现在各种配料一年四季都有,且易于人体吸收、老少皆宜,所以腊八粥不必等到腊月初八才喝,它可以作为日常营养配餐和调剂饮食生活的一道美食,尤其适宜年老体弱或病愈后脾胃虚弱者食用。

拿块糖瓜送灶神

小年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祭灶节,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民间还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举行祭灶。

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东厨司命”、“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神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神的神像。没有灶神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灶神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神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便根据灶神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神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神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请灶神吃吃喝喝,贿赂灶神,让他醉饱上天,不要议论人间短长,回来时最好带点儿钱来分分。祭灶不仅是为了免灾,更重要的是为了祈福。祭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祭灶果。祭灶果有红球、白球、麻球、油果、寸金糖、脚骨糖、白交切、黑交切等,或8色,或12色,吃到嘴里都是又甜又粘。供毕,将贴了一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君”神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神接回家来,即将新购来的灶神神像贴到灶台上。因灶神下界先要清点名册,所以家庭成员都要回家过年,以祈求灶神降吉祥于全家人。而在中间这几天内,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中国传统除夕食俗

除夕,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廿九)的晚上。意思是这个晚上,“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

旧俗除夕之夜,在敬祭天地祖先后,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称为“合家欢”、“团年饭”。这一天,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过年吃团圆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

江南人家吃年夜饭,桌上四冷盆、四热炒,一暧锅。年夜饭餐桌上必备一碗炒青菜或蹋菜,青翠碧绿,名为“长庚菜”;有的还备上落苏(茄子)菜。落苏菜以风干茄子和其他蔬果烹成,吃年夜饭时大家动筷第一口先要品尝的就是这个菜。因吴音“落”与“乐”谐音。

春节期间的饮食一般都喜欢取吉利的用语。比如苏杭一带,年夜饭里蛋饺是不可少的,它象征“金银元宝”,同时还有道菜是肉炒笋丝,叫做“丝丝齐齐”,蕴含事事遂意,样样齐备之意。此外,还要上一盘胖头鱼,但只吃中段留头尾部,这叫“有头有尾”,寓意做事善始善终,一年到头,家事盛旺。

除夕食俗,北方吃饺子。守岁时包,子时辞岁时吃,称为“更年交子(饺子)”。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只饺子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有的地方喜欢把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北方人除夕包饺子,讲究皮薄、馅足、捏得紧,包时不许捏破,下锅不许煮烂。如果不小心把饺子弄破,也只能说“挣了”,忌讳说“烂”字和“破”字。

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也是要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不老)等。

除夕夜,江苏各地农村家家“画米囤”,即用漏孔小蒲包内装石灰粉,在粮囤周围以及户外四周地面上,打印出密密的石灰印子(元宝形或矢戟形),以示财产首先是粮食得到安全保护。

除夕“一夜连两年”,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炉边桌旁,剥橘子,吃花生,叫做“守岁”。最后儿童向长辈辞岁,长辈给儿童发“压岁钱”。有些地方做长辈的在除夕深夜把橘子、荔枝等果品置于小孩睡了的床头枕畔,名为“压岁果”,好让小孩年初一早晨醒时,获得新春的欢乐。

少数民族除夕食俗

我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要数春节,最丰美可口的家宴就是除夕夜的团圆饭。这顿饭,不像5月端午和8月中秋那样,既有举国同一的传统食品,又有各地区、各民族根据本地区、本民族世代相沿的食俗佳肴。

除夕夜吃饺子,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风俗。除夕夜的团圆饭是饺子,熬夜守岁时的活动是包饺子,到了午夜12点时,更要吃上一顿饺子,寓意“更岁交子”。饺子作为一种食物,早在南北朝时已经有了,而作为辞旧迎新的食品是始于明代,盛于清代。各地饺子的制馅、吃法和寓意也不尽相同。

我国少数民族欢度新春佳节的传统食俗就更有特色了。

自古繁衍生息在塞北大草原上的蒙古族,把农历春节称为“白节”,把正月叫做“白月”。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向长辈敬献“辞岁酒”,饱餐烤羊腿和水饺。

满族人欢度佳节的传统食品是用糯米粉或面粉制成的饺子、火烧和豆包等。除夕夜晚的习俗与汉族相似,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传统年菜是喷香可口的血肠、煮白肉和别具风味的酸菜汆白肉以及象征着吉庆有余的鱼类等。宴毕,合家聚在炕桌边包饺子“守岁”,至半夜12点“子时”过后就寝。

在四季如春的西双版纳一带居住的傣族,有自己的傣历年,但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欢庆被他们称之为“嫩西节”的春节。传统的吃食除了糯米糌粑外,还有在糯米中拌入红糖,加入“咯素”的花,再以芭蕉叶包成若干小包蒸熟的“毫咯素”和另一种称为“毫火”的食品。

云南拉祜族的习俗是在除夕制作糯米粑粑时,必须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太阳和月亮,再做若干小的粑粑,代表天空中的繁星。用意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广西壮族的除夕夜宴一般是吃白斩鸡、酿豆腐等菜肴和年糕、粉糕、粽子、荷花包饭等。此外,家家还在除夕把一些米饭留到年初再吃,称之为“压年饭”,象征家有余粮。

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食俗代表着我国人民向往丰衣足食、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但是,也有些传统食俗另有寓意。例如,居住在湖南西北山区的土家族,一年要过两个年,即农历的腊月29和30两天。年前半个月左右,土家族就户户忙着杀猪、磨豆腐、打粑粑和烹制年夜饭必备的传统“坨子肉”(把猪肉斩成大块,拌上小米等蒸熟)以及用猪内脏、墨鱼、海带等熬制的“合菜”,欢度第一个年,第二天,被土家族称为“团年”,这一天,则家家不吃蒸饭而食煮饭,不吃猪肉而食鸡肉。为什么连过两个年,并且吃不同的食物呢?传说,古时的一个春节,土家人正在欢庆“团年”,不料敌人乘他们不备,攻打而入。待将敌人赶走,家中的猪肉等都被敌人吃光、抢净。家家只好杀鸡煮饭重设年宴。从此,土家人世代相沿成习,借以告示子孙后代,牢记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