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甘泉梦: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
23046700000031

第31章 水之韵(8)

水龙头用红绸子包着,那么神圣而庄重。81岁的赵振林老人像得了儿童多动症似地,不知怎么才好,出来进去,脸上的笑容让满脸皱纹堆成了菊花的造型,那花瓣里,流的不仅仅是香,而是蜜。儿子赵三成摆弄着长长的鞭炮,不时问妻子,暖得干不干?

“打前天听说今天通水,虽有点半信半疑的,可晚上就是睡不着,梦一个接一个,都和水有关,有被水冲到沟里的,有雨把地冲了的,有天旱得水没一口的,反正,人就像中了魔似的。一发这神经,连时间都过得慢,活到快钻土这年龄,不怕你笑话,还真没见过自来水是什么样儿。”拨开看大戏似的人群,找了一个稍僻静点的地方,我和老赵聊起来。

“你到这儿来也是看热闹吗?你家不是也有吗?”我问他。

“不知咋的,村上通知都在家里等着,一户户开。可家里就是坐不住,你看这人,哪有一个在家里等的。听说三成家第一户通,大家全赶这儿来了。我没有别的想法,三成家水一通,美美喝它一气,尝尝自来水到底有多甜。”说时,情不自禁地咂吧着嘴,就像那水已喝上了似的。

锣鼓声响起来了,看着老赵心不在焉的样子,我知道他此刻的想法,“快去,要不水都让别人抢光了。”听我这么一说,老赵就像一只脱手的兔子,几步就消失在人群中了。

如果你不亲身感受吃水的艰难,没有为挑一担水在筷子粗的一股泉眼前无可奈何等候三五个小时的经历,如果你没有亲临今天的现场,你就不会知道什么叫美梦成真的欢喜,铁树开花的激动。这欢喜、这激动,可是发自内心的,饱受长期压抑后突然释放出来的欢喜与激动啊,是真的欢喜与激动。

秧歌队,这些先前即使在春节也要人来组织的队伍,今天穿着鲜艳的服装自发来到这里,他们把今天装扮成了节日,同时,今天也把他们打扮成了节日的一景。记得每年娱神祈祷时,他们也曾有这样的打扮,可那是一种怎么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啊。

“啧啧,没想到,梦都没梦到这把年纪了,临上路前还能坐在家里喝一口渭河里来的自来水。老天爷,老天爷没让我白来世上一场,光是这,足了。”一个老人坐在路边,看着兴高采烈的人群,自言自语地说。我看到,就在这样喃喃地说时,老人饱经风霜的眼里,早已汪满了幸福的泪水。

县政府徐忠民副县长来了,水利局郑建子、李克敏、蒋绿林来了,张继胜、李海平来了,他们最有资格见证这个历史的瞬间,这个意义大于节日的日子。

上午十点钟,冬日的太阳比平常显得明媚,徐忠民用嘹亮而激动的声音宣布通水仪式开始,哗哗而下的自来水,伴随着哗哗的掌声和掌声下哗哗的泪水。

这些祖祖辈辈被干旱折磨,连眼泪都盼干了的北山人的后代,他们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在流了多少年伤心的泪水后,今天他们倾泻而出的,是幸福的喜泪啊。

白天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还乡,还梦一样的故乡。我的耳边再一次响起《我热恋的故乡》那悲怆的声音——

我的故乡并不美,

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

……

低矮的草房让道于红砖青瓦,苦涩的井水,开始同那些苦涩的故事一起深埋只是因为水吗?是,却不全是。

站在赵家岘,我情不自禁地眺望着西南,在渭河边现在看来有点朦胧的地方几个月前,也有一个嘹亮的声音宣布甘谷县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工!

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志良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徐忠民,从一个声音到另一个声音,仅仅半年多时间,历史早已跨越了千百年的时空,弹指一挥间啊!

历史,甘谷县西北部干旱山区的历史,走过千百年苦难交织的岁月后,终于在赵振林这个农家小院里定格。

徐忠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工程通水表示衷心祝贺,对赵家岘人最先吃上自来水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了很多,几乎每一句都能激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在这样一个连空气都在欢笑的特殊时刻,还有什么比掌声更能代表他们的心声呢!

我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双双粗粝的手,捧着一大碗清澈的自来水,万般虔诚地敬献在列祖列宗的神主面前,然后焚香燃烛,默默祷告,很快,泪水便决堤般汹涌而出。

“爸,你欠了一辈子水,节约了一辈子水,今天,你就放开喝吧,这是渭河里来的自来水,自来水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将满满一碗自来水豪爽大度地洒在祖宗的灵前,一碗,又一碗……

我没有办法静静地看下去,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老天爷,就让这些像大山一样缄默的山里人豪爽大度一回吧,为了这一刻,他们盼了太多太多的年月。

我还看到一些老人,将香炉放在水龙头盖板上,朝着水龙头燃香叩头,那种虔诚,绝对不亚于面对祖宗和神灵。

水,在他们心目中,就是神啊!我知道,这样的膜拜在以后的岁月中,逢年过节,将作为一种仪规长期坚持下去。或许你会觉得可笑,那是因为你没有他们痛彻肺腑的经历,如果你对他们的过去多少有所了解,那你绝对会是另外一种感受,另外一种心情。

入户安装队的人真成了香饽饽,西北部农村供水站站长张继胜告诉我,“在赵家岘,我一下就明白了古人为何要想象出一个孙悟空,想象出一个三头六臂的神来,面对乡亲们拉来抻去的热情,我真恨不能变成孙悟空,有三头六臂出来。那些群众,争着抢着,生怕通迟了水会没了似的”。

锣鼓和鞭炮成了赵家岘唯一的语言,家家都在鞭炮声中庆祝自来水的开通,只要一开通,不管老小,全都使着劲儿喝。尽管安装队员一再强调刚开始因为管壁不干净还不能喝,可有谁听,谁会听。

“啥水还能比涝巴里的水脏,比窖底里的水脏。”是的,对他们来说,什么苦没有吃过,现在的这些,全都可以忽略不计。吃了一辈子水,从没见过这么清亮的水,在许多人的意识中,水不应该是这样的颜色,什么颜色,纯净中带点蓝色,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水应该是淡黄中掺和点土腥味儿的。

赵家岘人沉浸在通水的欢乐中喜不自胜时,李家沟人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急切了,虽然只差一天,可这一天的时间过得慢啊。

“听说赵家岘通水了,我都有点不信,想亲眼看着就这么细的点管子里到底能淌多少水,可掌柜的不让我去,说你把鞭炮暖干,明天水不就来了吗?几十年没水都过来了,又不在乎这一半天。我满心不情愿地等着,他可好,摩托一骑出门去了,很晚才回来,一问去哪里,说去赵家岘看通水去了。你说这些死男人,全都是些狼心狗肺,你去就去了,我就不能去,你想看,我就不想看?还好,他来时带了两矿泉水瓶,想着吃完饭慢慢品尝,可洗完锅找水喝时,水早让两个孩子给喝了。从李改善的叙说中,我能觉出她迫不及待的心的律动了。

李改善是李家沟第一家通水的。“你不知道当时群众有多激动,鞭炮声和被惊吓的鸡叫声、狗叫声,把整个村子吵翻天了。李家沟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最热闹的一天,通水高兴得声音都和平常不一样了。还没通的,恨不得把入户队的人抓小鸡似的抓到家里去。人啊,几十年、几百年都走过来了,这一阵,好像都等不住了似的。”李改善这样说时,脸上的那种幸福感,看了真让人感动。

“到我家喝水来,我家的水比你家的水甜。”

“喝茶来,我有一包上等的好茶叶。”

在赵家岘,在李家沟,在谢家湾、勿步岘、赵家窑、马家窑湾、沟滩、山庄阳山、自坪、大石、牛川……在通水的任何一个村采访时,都会听到这样自豪的声音,这样热情的邀请。

在谢家湾乡沟滩村,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告诉我,“不知咋的,自打通水晚上就是睡不着。睡到半夜,偷偷地起来,把龙头拧开,不听见水响的声音不放心,就像生怕那水会被人抢走了似的。说个惹人笑的话,有两件事让人眼馋得看不够,一个是孙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人家不方便不让看,可越不让看越想看,远儿近孙子,当了爷爷的都犯这贱骨头病,再一样就是这自来水,怎么看都看不够。”

自来水,这些山区老人心中和孙子一样珍贵的水啊!

老人的话让我想起了杜甫《羌村三首》中的两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对许多人,特别是老人们来说,从天而降的自来水,真像是一场梦。

大石乡大石村一个姓张的女人给我说过类似的事,“没水的时候腥不几几的窖水还吃得安然,猪瞌睡一睡一个大天亮,可自打有了自来水,干脆睡不着,只要睡着就做噩梦,梦见水不淌了,水龙头和墩子一起不见了,一身冷汗惊起来,顾不得冷忙下炕看去时,啥都好好地在那放着,可就是睡不踏实。”

这话听得我心里沉甸甸的。这都是一些被水折磨了大半辈子的女人,没有水的时候拼命想,一旦有了,恐怕失去的担心便格外强烈,水让他们成了惊弓之鸟,水让他们失去了做人的自信。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得慢慢来。

我想起在马家窑湾看到的一个细节,一个老人一气喝下去满满一大碗水后,就像醉了似的,仰头望天,口里一个劲地反复说着一句话,“值了,到死能喝上一口自来水,值了,死了有棺材没底子,值了……”

在大石乡牛川村,我问一个中年妇女:“自来水好不好?”

“好,比我养八个儿子都好。叫儿子担水还有个听不听,自来水,比儿子靠得住,孝顺得多。”水的意义就像酒,在充满乡土气息的麯中发酵得越来越醇。

“自来水甜不甜?”

“甜,比蜜还甜!”

是的,甜,比蜜还甜。比蜜还甜的还有他们此刻的心情。

我用这么大篇幅写通水,就是想让西北部干旱山区群众长期压抑的情绪像这自来水一样喷涌而出。多少年,多少年啊,今天,该让他们扬眉吐气一回了。

甜,比蜜还甜,有了水,幸福的生活比蜜甜!

通水了。当群众沉浸在通水的欢乐之中时,管理者们开始慎重认真地考虑下一个问题,如何让群众吃得起水,吃得放心,不致因吃水给群众造成负担,好工程达不到好结果,收不到好效益,果真如此的话,我们除了对不住今人,更对不起那些怀揣水的希望走向人生末路的水的冤魂。

2010年7月13日,县物价局向县政府专题上报了《关于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核算建议价格报告》。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务院《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甘肃省价格管理条例》等法规,对其成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核算,并参照了周边类似工程供水价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居民生活用水,中小学校用水,行政、事业单位用水,商业、建筑业、加工业用水价格的两套方案。物价局在《报告》“几点说明”中认为:一是该工程设计规模大,供水区域大,管网线路长,需三级提灌才能形成自流,形成制水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受益区区域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人均工程造价高。三是农村居民用水量小(因国家启动的人饮工程水窖、集雨节灌水窖、母亲水窖等惠农政策,目前我县山区农民户均1.5口水窖),仅吃饭饮水需自来水,形成工程年供水总量小,加大了成本。

县物价局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7月27日,《报告》被列入县政府常务会议议题进行专题研究讨论,在充分肯定县物价局水价成本核算科学性的同时,要求举行价格听证会,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面意见,做到各种利益兼顾,使这项惠民工程真正发挥施惠于民的作用。

7月30日,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听证会在甘谷饭店举行听证会由副县长杨平刚主持,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物价局、水利局、法制局、发改局、自来水公司、农电公司、安远镇、新兴镇、大石乡、礼辛乡、谢家湾乡等单位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用户代表,县电视台等有关媒体参加了会议。申请单位县水利局局长郑建子陈述了供水定价理由、依据和方案物价局、物检所负责人石生林、王永跃介绍了水价初审意见、定价方案、有关价格政策、法律、法规。听证会上大家抱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郑建子局长对代表提出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答复。大家一致认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当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水价。既要保证工程具有合理的运行管理经费,又要考虑农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要发挥价格杠杆对节约用水的调节作用,合理确定水价。同时还应在水费计收中加大对农民用水户的宣传力度,使其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饮水安全、水是商品、节约用水的意识,同时应让农民群众明白,国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原则上只补助一次,日常的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资金需要通过合理的水价来解决。要推行水量、水价、水费计收公示制度,让群众吃明白水,放心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既保护群众利益,又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共同的目标之下,就形成了大家认可的用水价格,这就是:

1.磐安镇渭河以北5村和谢家湾乡刘家河湾等6村居民的生活用水价格3.0元/ m<sup>3</sup>。

2.其余117村居民生活用水价格5.5元/m<sup>3</sup>。

3.中小学校用水价格5.5元/m<sup>3</sup>。

4.行政、事业单位用水价格6.5元/m<sup>3</sup>。

5.商业、建筑业、加工业用水价格8.5元/m<sup>3</sup>。

这几乎是一个超乎大多数人想象的价格,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为何会这样低呢,一句话,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始至终考虑的首先是群众的利益,以对工程补贴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的负担。县政府决定,县财政每月补贴西北供水站5万元,每年补贴60万元,用于工程的建后维护和工作人员工资,以保证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水价格公布后,我采访了受益区许多群众和单位,大家的一致看法是,这个价格合理,不高,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低。

“没啥,一年的水费还不够天旱时拉一车水。一车水能吃几天,可现在这自来水,愿怎么吃就怎么吃,和旱不旱没任何关系。不贵,一点都不贵,说贵就亏人了。”大石乡李川村李福义家尽管还没通水,可说这话时,好像水已经到他家锅台上似的,一脸阳光的表情。

最高兴的还要算学校,礼辛初中冯战利校长告诉我,“每到夏天,学生中拉肚子的人一下就多起来了,罪魁祸首就是水,现在好了,有了自来水,老师和家长再不操这方面的心了,学生再不受吃水的苦了。再说水价又不高。惠民工程,真是惠民工程。”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除了解放了人的体力,更解放了人们的精神,冯战利校长的话,说出了西北部干旱山区全体师生的心声。

“这几年经常有各级领导来检查,安远小城镇建设刚刚起步,没有一个像样的地方吃饭不说,连水都没一杯新鲜的,让人真是好不尴尬,现在好了,首先水的问题解决了,有了水,就有了希望,啥问题都好办了。”安远镇党委书记王耕晨说的是安远的事,可礼辛、大石、谢家湾又有哪一个乡镇领导没有王耕晨书记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尴尬呢?